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紫茎泽兰和湿地松幼苗为材料,研究球腔菌属4个菌种毒素粗提物活性,并与松针褐斑病菌对比。结果显示:褐孢霉菌和草莓蛇眼小球壳菌对湿地松幼苗和紫茎泽兰均具有伤害作用,且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在MS液体培养基中,松针褐斑病菌产毒高峰为10~20d,20d达到最大;褐孢霉菌和草莓蛇眼小球壳菌产毒高峰为5~10d,10d左右达到最大。不同浓度毒素粗提液对紫茎泽兰伤害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松针褐斑病菌和褐孢霉菌毒素粗提物活性比草莓蛇眼小球壳菌毒素粗提物活性更强;梨球腔菌和柿子球腔菌在MS液体培养基中不能产生明显伤害生测材料的毒素物质。  相似文献   

2.
<正>霉菌毒素是一种存在于饲料和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毒素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物。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生霉菌毒素。流感、新城疫、霉菌毒素是目前威胁家禽健康的三大杀手。1危害霉菌毒素在湿热的天气条件下更容易滋生,所以夏季也是霉菌比较猖狂的季节。霉菌毒素一旦被机体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饲料中常见的产毒素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并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控制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玉米茎腐病菌毒素的产生条件和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玉米茎腐病菌毒素的产生条件和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发现病原菌在Richard培养基中产生的毒素活性最高。玉米茎腐病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分别在活体外培养20d和25d产生的毒素活性最高。病原菌产生的毒素为糖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各种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在饲料中广泛存在,当畜禽食入含有毒素的饲料或霉菌便会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霉菌及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其毒性大小不一,其中对畜禽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赤霉菌毒素、青霉毒素等。以霉变玉米引起多种毒素中毒最为常见.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现就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治浅谈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全年温度较高,降雨较多,雨量充沛,年相对湿度会持续保持在70%以上。温度较高,湿热环境下很容易引起饲料发生霉变,导致大量霉菌在饲料中寄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鸡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养殖户不能严格控制饲料质量,饲料品质,向鸡群投喂存在霉菌毒素的饲料,很容易引起鸡霉菌毒素中毒症状的发生。饲料在加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霉菌毒素,也是造成鸡霉菌毒素中毒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鸡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防控质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普乐霉克     
受霉菌毒素污染的谷物,对人类和动物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削弱免疫系统,二是干扰代谢过程,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代谢中的酶活性。目前,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如膨化或制粒等,均不能消除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霉菌毒素与脱毒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霉菌毒素对饲料工业的影响,它的产生条件,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种类及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控制方法进行了讨论。介绍了霉菌毒素脱毒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特别是对各种霉菌毒素物理脱毒剂即霉菌毒素吸附剂的脱毒效果与脱毒机理、改良方法进行了讨论,针对国内外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各种脱毒剂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灰霉菌及其胞外大分子毒素对不同植物的伤害情况。[方法]以灰霉菌分生孢子及其分泌的胞外大分子毒素为试验材料,选取21科29属30种植物为供试植物,观察了灰霉菌对其侵染性以及灰霉菌分泌至培养液中的大分子毒素对其伤害情况。[结果]30种供试植物中既被灰霉菌侵染又被毒素损害的植物有17种,占全部植物的56.7%;有2种植物均不能被灰霉菌侵染也不能被毒素伤害。[结论]为进一步了解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致病机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霉菌在饲料和环境中广泛存在,当遇到温暖潮湿的环境时,会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家禽霉菌毒素中毒后会引起免疫抑制,继而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若发现不及时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通过一起禽霉菌毒素中毒继发鸡痘的病例,对霉菌毒素和鸡痘的诊断、治疗进行介绍,最后对普遍存在却容易忽视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讨论,为禽霉菌毒素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存在于菌丝、孢子及霉菌生长的底物中,可引起人、畜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导致癌变和畸形,直接危害着人、畜的健康和生产能力,是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害之一。1 饲料中主要的霉菌及霉菌毒素约200种真菌生长于谷物中并产生毒素,这些霉菌毒素大致分为3类:曲霉毒素、青霉毒素和镰孢霉毒素。1.1 曲霉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杂色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黄曲霉在含水18.5%、温度24~25℃的环境中产毒量最高。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花生饼,平均含量可达380μg/kg,也存在于棉籽及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每年因霉菌毒素的危害损失多达上亿元。霉菌毒素是真菌(尤其是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有300多种类型,可以很容易地迅速生长,而许多霉菌毒素对大多数养殖动物有毒。随着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产生使得饲养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实现上难以察觉的霉菌毒素危害可直接影响动物生产系统,防止或减少饲料成分中的霉菌毒素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总结减少饲料中霉菌毒素危害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二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中毒症是由霉菌毒素对动物的一种危害。目前国外养殖企业已将霉菌毒素和细菌、病毒、寄生虫并列为养殖业的四大类危害。  相似文献   

14.
夏绍嫘  杨红玉  吴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08-16008,16155
[目的]比较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和灰霉菌分泌毒素对拟南芥的致病性差异。[方法]分别用灰霉菌孢子悬浮液和灰霉菌分泌毒素接种拟南芥叶片,然后观察二者对拟南芥叶片的发病情况。[结果]灰霉菌毒素对拟南芥有一定的致病力,且与孢子侵染有相似之处。灰霉菌在对拟南芥侵染的过程中分泌大量毒素,毒素能降解细胞壁,有利于菌丝的扩大生长。菌丝的扩大生长能分泌更多的毒素,因此两者相互配合杀死植物细胞。[结论]为灰霉菌毒素的分离、提纯、鉴定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霉菌毒素是饲料原料(或饲料)在收割、运输、贮存过程中由于保存不当,因高温高湿引起霉菌感染后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由于饲料品种不同,其种类和危害也不同,对猪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等,这些毒素对猪的主要损害包括生殖系统、免疫系统、肝脏、肾脏、造血组织、神经组织等,在生产中主要引起由于霉菌毒素中毒多为慢性经过,有的甚至是隐性的,但由于这种危害长期存在,对生猪生产造成较大的危害,加强对饲料霉菌毒素的防制对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到疫霉菌的原始毒素。采用甜椒叶片注射法检测毒素的活性。采用两种方法对原始毒素进行纯化,用连续Bio-gel P-100柱层析法纯化能将毒素提至层析纯。在离子交换一分子筛层析法中,原始毒素依次经DEAE52-cellulose→CM32-cellulose→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后,经电泳检测为单一条带,说明达到电泳纯。采用SDS—PAGE法测定毒素的分子量为41.9ku。对毒素的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毒素中蛋白质含量为70.4%,糖含量为29.6%。毒素经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后活性均下降,而用β-葡萄糖苷酶处理后活性变化不大,说明蛋白质亚基在P.capsici毒素活性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及饲料中,对猪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给养猪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饲料中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AFB_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霉毒素(DON)、T-2毒素、赭曲霉毒素(OTA)、烟曲霉毒素(FB_1)。文章对6种霉菌毒素的特征及对猪的危害作以详细阐述,并对霉菌毒素防控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家禽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从而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本文主要围绕霉菌毒素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及污染控制等方面展开讨论,具体分析霉菌毒素对家禽免疫功能、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加大对霉菌毒素的控制,通过利用吸附剂来达到脱毒的效果,能有效抑制霉菌毒素对家禽生产性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的污染广泛存在,对饲料和粮食造成严重危害,给食品和农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霉菌毒素的监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传统霉菌毒素检测方法虽然有着良好的重现性和准确度,但存在试验周期较长,实验过程相对复杂等缺点。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因检测较为快速、灵敏,且检测成本相对较低,实验过程简捷等特点,越来越被市场关注。文章就应用较为广泛的胶体金酶联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的污染广泛存在,对饲料和粮食造成严重危害,给食品和农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霉菌毒素的监管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传统霉菌毒素检测方法虽然有着良好的重现性和准确度,但存在试验周期较长,实验过程相对复杂等缺点。霉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因检测较为快速、灵敏,且检测成本相对较低,实验过程简捷等特点,越来越被市场关注。文章就应用较为广泛的胶体金酶联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比较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