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9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产优质多抗型玉米新品种--金海5号的选育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22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中,翟延举作为唯一的农民育种家代表登上领奖台,接受温家宝总理给她颁发的奖状. 相似文献
3.
4.
2009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产优质多抗型玉米新品种——金海5号的选育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22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中,农民育种家翟延举作为唯一代表登上领奖台,接受温家宝总理给她颁发的奖状。 相似文献
5.
6.
7.
8.
茶树新品种皖茶4号与皖茶5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6年以祁门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4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6~7天;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20.7%,与舒茶早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5号(品系5),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7~8天;产量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1.8%;感官品质突出,有较明显品种香,制成的绿茶样与红茶样中都拥有品种的特征香型。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2级,无早春寒冻危害,越冬抗寒与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10.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产量结构及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Ⅱ优航2号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研究各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构成因子中,以有效穗、穗粒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高产栽培技术上要主攻有效穗和穗粒数,在足穗、大穗基础上,增粒增重,从而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春玉米沪单5号在南通市的增产途径,我们在不同的地区、土壤和生产条件下考查了70块田,挑选出资料齐全、具有代表性的25块田,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地描述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播期与密度对扬麦16号子粒产量和生育期及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对扬麦16的产量、生育期和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扬麦16号在泰州市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28日、基本苗为240万~300万/hm2。在适期内迟播和基本苗240万/hm2以内时其抗逆性较强。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本地小麦生育期间的暖冬天气、倒春寒等出现几率增加,要获得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扬麦16号在本麦区以播期10月28日~10月底、基本苗240万~270万/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苏省方强农场2006-2012年6a间的小麦品种试验和扬辐麦4号高产示范田90份产量及产量结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扬辐麦4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研究江苏沿海垦区扬辐麦4号超高产主攻方向.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产量三要素结构合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三因素与产量相关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稳数>千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1.5787,每穗实粒数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的负作用有一定的抵消;实现高产更高产的栽培策略是保证32~33万穗/667m2最佳单位面积有效稳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稳争粒重,发挥该品种的最大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Ⅱ优航2号的6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Eberhard and Russell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Ⅱ优航2号产量的作用最大,结实率和穗实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影响.高产栽培策略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提高结实率.笔者还对该组合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Ⅱ优航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都优于对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5.
超级稻新组合II优航2号产量结构及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II优航2号的6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Eberhard and Russell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II优航2号产量的作用最大,结实率和穗实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影响。高产栽培策略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提高结实率。笔者还对该组合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I优航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都优于对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6.
优质水稻新品种新稻11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稻 11号 (新稻 97254)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品质特优、抗病性好的日本品种黄金增为母本,与分蘖力强、高产优质、遗传基础丰富的本地当家品种豫粳 6号 (新稻 9024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2000- 2001年参加河南省粳稻区域试验, 2002年参加河南省粳稻生产示范, 200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河南省沿黄稻区推广.为进一步挖掘新稻 11号的增产潜力,探讨其高产栽培途径,加速其推广种植,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GS豫麦21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试和河南省区试、生产示范资料,对GS豫麦21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呆在明:GS豫麦21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等优良特性,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次之,有效穗数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在高产栽培上应在兼顾667m2成穗(40万上下)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
覆膜穴播条件下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张杂谷5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膜覆盖穴播条件下,选用张杂谷5号为材料,设4.95万、7.50万、15.00万穴/hm 2 3个单位面积穴数水平与1、2、3、4苗/穴4个每穴留苗数水平,共12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谷子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产量与群体密度的关系表现为“线性加平台”方式;4.75万~11.97万苗/hm 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线性方式增加;13.56万~47.25万苗/hm 2很宽的密度范围内,产量对密度的响应表现不敏感,在一个窄幅平台内波动。群体密度相差9.88~10.59倍,张杂谷5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相差2.58~3.87倍、2.06~3.00倍、1.03~1.05倍。随群体密度的增加,张杂谷5号每苗分蘖数、每苗成穗数、分蘖成穗率相应减少,密度最高的处理较密度最低的处理,每苗的分蘖数、每苗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分别减少2.3~5.2个、2.8~4.9个和37.2~47.7个百分点;群体密度相同时,增加单位面积穴数比增加每穴留苗数能形成更多的分蘖数和穗数。偏丰水年张杂谷5号子粒产量比干旱年高20.3%,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的显著增加。偏丰水年,张杂谷5号产量以7.5万穴/hm 2和4苗/穴的组合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高3.9%~27.1%;干旱年,产量以15万穴/hm 2和1苗/穴的组合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高0.1%~30.5%,而7.5万穴/hm 2和4苗/穴的组合处理产量次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