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渗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尚无适合棚室蔬菜栽培的渗灌方式,特别是渗灌管的合理埋设深度和渗灌管管间距离。本试验以黄瓜为试材,采用渗灌管的埋设深度和渗灌管管间距离的不同渗灌处理,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管埋深35cm、管间距60cm的处理方式,对本地区塑料大棚黄瓜栽培及促进产量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方式──渗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方式渗灌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100026)杜孝明译80年代中期,美国GAIA技术公司发明了利用70%的汽车废旧橡胶轮胎为原料,添加少量普通塑料,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制成多孔优质的渗水灌溉管,简称渗灌管。将渗灌管埋入地下作物活动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性水资源、能源的日趋紧张,采用节水、节能的方法已成为全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推广节水灌溉也已成为世界各国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了研究新型地下灌溉热潮,亦称渗灌。渗灌不仅在机理上、技术上、经济上而且在生态能源保护上、水资源保护上都被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主要用在草地上、果园、蔬菜、花卉等作物上。文章归纳总结了渗灌对作物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渗灌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渗灌管不同管间距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找出适合温室番茄栽培的渗灌管埋设深度的处理方式。温室番茄栽培渗灌试验表明 ,渗灌管管间距离 5 0 cm的处理方式可使土壤容重降低 0 .16 3g· cm- 3,总孔隙度增加 5 .378% ;番茄株高、株幅和茎粗分别增加 14 .33cm、4 .5 9cm和 0 .0 81cm;前期、中期和总产量分别增产 2 6 3.4 1% ,76 .99%和 4 6 .0 8%。  相似文献   

5.
宁夏节水农业关键技术与节水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宁夏节水农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提出灌溉输配水技术、水资源合理配置技术、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生物与农艺节水技术、高效用水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水权为中心的农户参与式灌溉用水管理技术的推广利用是宁夏节水农业发展的关键。根据区域地理条件、水资源特点、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进展,集成了适合区域节水灌溉的技术模式和节水农业管理技术,提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设施栽培条件下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合理灌溉是我国保护地蔬菜生产的薄弱环节,应借鉴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成果,因地制宜地选择一套适合本地区的节水灌溉系统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灌溉的技术质量,以达到增加产量,改进蔬菜品质、降低蔬菜成本、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全覆盖膜下沟灌和新型膜下渗灌2种减蒸控漏节水灌溉技术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常规沟灌为对照,对不同灌溉技术的土壤水消耗特点、节水效果及其他综合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全覆盖膜下渗灌和膜下沟灌的减蒸控漏节水灌溉技术,番茄全生育期分别较CK节水36.67%和28.87%,产量分别提高21.32%和5.11%;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65.15 kg/m3和47.03 kg/m3,分别较CK提高106.24%和48.88%;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69.89 kg/m3和53.91 kg/m3,分别较CK提高91.57%和47.78%。膜下灌溉能够降低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蔬菜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生产示范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或“节水农业”,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是节省农业用水,保护水资源,使水资源得以良性循环。节水当然也包括其它行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省,而农业用水,主要是灌溉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85%以上。因此,节约灌溉用水对于保护水资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但这种投入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因为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是以高效率为其发展前提。如以色列不仅水资源匮乏,且水质低劣,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解决了灌溉问题,生产出大量高质量的农产品,以优质的蔬菜、水果、花卉出口欧洲市场,换取了大量外汇。  相似文献   

9.
水是农业命脉,而目前中国农业水资源短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低下,用水浪费和水质污染等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当前,水稻节水灌溉研究均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笔者总结了目前对节水灌溉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水稻节水灌溉的增产机理和效益。认识并推广适合中国国情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九、应用节水微灌技术。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建设现代节水农业设施,推广微喷灌、滴灌、渗灌、微管灌等微灌技术和喷灌技术,其中,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滴灌和渗灌可节水80%以上。棚室蔬菜微灌比大水漫灌节水50%—90%,节能30%,增收30%—100%。与此同时,可借助系统设施,融水、肥、药于一体,进而发展由电脑控制的节水高效灌溉综合系统,做到节水、节肥、节药,并使之更适合农作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更符合农作物对水、肥的需求,更适应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更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根交替(PRD)滴灌技术是很有节水潜力的灌水技术.利用再生水,采用分根交替滴灌技术对马铃薯根长密度、根重密度及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的土层内,以植株为中心,呈放射状沿不同方向减小.通过研究所建马铃薯根长密度的空间分布函数能较好地反映根系的三维分布趋势.PRD灌溉可以刺激马铃薯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9%.进行PRD灌溉时应重点考虑滴头位置处及垄坡上的水盐变化,最好能起到节水控盐的双重作用.再生水PRD地下滴灌是对传统地表滴灌的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盐渍土壤盆栽玉米种植试验,对常规灌溉、固定灌溉、交替灌溉3种灌水方式下玉米的生长发育及水分、盐分、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盐分、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株高和叶面积的长势是常规灌溉>交替灌溉>固定灌溉;生育期水分利用率和主根生长条数是交替灌溉>常规灌溉>固定灌溉,根冠比是交替灌溉>固定灌溉>常规灌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温度呈减小的趋势,且对3种灌水方式都有A灌水水平的温度低于B灌水水平的温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体积含水率呈增大的趋势;由于蒸发和灌水交替进行,电导率在土层深度上呈现出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一管6行布局是新疆滴灌冬小麦主要模式之一,研究其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制定滴灌小麦优化灌溉制度.[方法]通过大田和小区试验结合,在冬前滴灌450 m3/hm2的基础上,设春后3 750、3 150和2 475 m3/hm2三个滴水量处理;采用烘干法测定毛管管下、毛管管间(离毛管45 cm)位置0~ 14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结果]1管6行模式下,管下和管间位置土壤水分分布有一定差距,春后滴水量为3 150和2 475m3/hm2处理管间位置在水分胁迫情况下,土壤水分含量有一定的波动变化,消耗利用了更深层土壤水分;3 750 m3/hm2处理管下及管间位置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稳定.[结论]在同等条件下,北疆地区滴灌冬小麦大田灌水定额应确定在750 m3/(hm2·次)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14.
磁化水在盐渍化土壤中的入渗和淋洗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干旱区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磁化水灌溉改良土壤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室内土柱模拟及田间膜下滴灌条件下对比研究不同磁处理水灌溉对土壤水分入渗及淋盐作用的影响,旨在提出一种高效降低土壤盐分的新技术。【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和田间小区滴灌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土柱模拟试验磁感应强度设4个处理:分别为0、100、300和500 mT,采用由上向下入渗,入渗至整个土柱2/3处停水、取样,研究不同磁感应强度处理的水对土壤入渗、土壤剖面含水量及盐分运移的影响,小区试验分别为普通水滴灌(CK)、磁化水滴灌(T),磁感应强度为300 mT,试验在测坑内完成,测坑面积6.67 m2,研究滴灌条件下磁化水灌溉对土壤水分渗漏及盐分分布的规律。【结果】土柱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可加快土壤水分入渗,与对照组相比,300 mT磁处理水可显著提高土壤湿润锋运移速度。在入渗时间为360 min时,0 mT和300 mT的湿润锋深度分别为17.0和18.5 cm;磁化水可加速土壤盐分向下运动,入渗结束后0 mT和300 mT处理在土层28 cm处的电导率值分别为10.9和12.7 mS•cm-1,Cl-含量分别是17.95和25.04 g•kg-1,Na+含量分别是4.61和5.55 g•kg-1,300 mT处理较对照(0 mT)分别增加了16.5%、39.5%和20.4 %。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灌溉可显著提高土壤水分渗漏量,CK、300 mT处理(T)第一次承接的土壤渗漏液重量分别为18.8和21.9 kg,磁化水处理较对照处理增加16.5%。灌水结束后,0-100 cm土层的土壤脱盐率总体表现为磁化水处理大于对照处理,但各层脱盐率有所差别。对照和处理土壤表层0-20 cm脱盐率分别为13.8 %和23.2 %,深层土壤80-100 cm脱盐率为11.6%和29.8%。【结论】磁化水灌溉可加速土壤水分的向下运动,加快土壤盐分向下运移,表明磁化水灌溉有利于将更多的盐分淋洗出土体,300 mT磁处理效果最佳。磁化水滴灌为改良盐渍化土壤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快速、低投入与高效的方法,为在新疆大面积盐渍化土壤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当归在不同水肥处理下的需水量进行研究,为当归灌溉制度研究及GAP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田间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进行理论统计分析,分析了当归在不同灌水施肥处理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需水量和作物系数。[结果]不同处理0~37 cm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起伏较大,随着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小;不同水肥处理对当归阶段需水量的影响,需水量与灌水量大小成正比,灌水量越大,需水量越高;在适宜灌溉条件下,当归整个生育期的日耗水强度从0.16~4.03不等,作物系数为0.37~1.26,全生育期需水量592.98 mm;当归的整个生育期作物系数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制定当归种植灌溉制度和GAP规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耕层土壤水溶性盐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检测,分析水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规律。[结果]漫灌处理,4层土壤总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各层土壤水溶性盐量漫灌施肥处理均高于漫灌不施肥处理;滴灌的2个处理,0~60 cm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60~100 cm明显降低;土壤各层水溶性盐总量滴灌基施均高于滴灌追施;0~100 cm土层水溶性盐量滴灌基施高于漫灌基施。[结论]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以滴灌+追肥效益最高;漫灌土壤盐分从上向下淋溶明显,滴灌土壤盐分淋溶不充分,盐分在20~60 cm有积聚作用;同等条件下,施肥量越高土壤盐分残留量越大,土壤次生盐渍化与施肥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棉花甜瓜间作棵间蒸发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高效节水的间作种植模式,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水平下棉花间作甜瓜的棵间蒸发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高土壤水分处理的日均棵间蒸发量和总棵间蒸发量都明显大于其他处理;随着土壤含水量的提高,总耗水量明显增加;作物的日均棵间蒸发量与0~30 cm的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棉花甜瓜间作全生育期的棵间蒸发量、耗水量随土壤水分的提高而增加,但WUE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总的来看,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 (IM)可以在不影响总体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阿瓦提县丰收灌区为例,通过负压计、地下水埋深监测,研究了在干旱内陆河灌区地面灌溉条件下零通量面形成变化规律和田间水的运动转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灌溉季节开始前,在地表下100cm处形成稳定、单一的发散型零通量面(ZFP);冬灌后,在同样土层深度形成单一的聚合型ZFP。灌溉季节,头水和第2水期间,最终在地表下100cm处形成稳定的单一发散型ZFP。第3水至第5水期间,灌水后早期有多个ZFP,晚期ZFP消失,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运动表现为地下水补给土壤水的全蒸发型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20.
塑料大棚番茄渗灌多孔管埋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渗灌管的埋深是渗灌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本试验以6kPa和40kPa分别作为保护地渗灌的灌水上限和灌水下限,以土壤水分张力计读数控制灌水起始点,研究了不同的多孔管埋深(分别为20、30、40cm)对保护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温度状况等土壤环境条件以及番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外观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埋深20cm和40cm相比,渗灌多孔管埋深为30cm时,番茄生长的根区土壤水分含量适中,土壤温度在白天上升较快,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番茄干物质积累较多,生长发育较好,有利于提高番茄产量、外观品质和分利用率,有利于田间耕作管理。这一技术参数最适宜于塑料大棚番茄栽培应用,相应的灌水周期为8d左右,每次灌水量为225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