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利用水稻体细胞和性细胞无性系离体筛选,获得7个高赖氨酸突变体的初步研究结果。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包括公交11号和姬糯两个粳稻品种以及桂朝2号,闽稻3号,闽稻17和红新1号等八个籼稻品种。体细胞和性细胞无性系,分别由萌发后的种子幼芽下胚轴或花药(粉)离体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进行继代培养而建立。诱导和继代培养基均为 相似文献
2.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试管内从细胞水平上进行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具有筛选群体大、可控程度高和周期短、用地少等优点。我们与省值保所协作,开展抗稻瘟和高浓度氨基酸突变体的离体筛选研究。获得了“姬糯”、“公交11号”、“矮脚南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外在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先后获得烟草、马铃茹、甘蔗、水稻、小麦、大麦、番茄、玉米、油菜、大豆、胡萝卜和苜蓿等作物抗性突变体;并育成了抗斐济病毒病、霜霉病和眼斑病的甘蔗品种,抗叶枯病的小麦品种以及抗除草剂黄草灵的大麦新品种。七十年代,日本学者石井和小笠原等人试图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离体筛选,但因污染问题未能成功。最近,我国上海市农科院郑祖玲等人指 相似文献
4.
1973年Carlson首次采用离体选择技术筛选出烟草抗野火病的再生植株,国内外许多学者相继在马铃薯、玉米、苜蓿、燕麦、小麦、水稻等作物上获得了成功,表明采用组织细胞培养筛选抗病突变体,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育种途径。八十年代以来,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湖北、河北、陕西等省市的小麦遗传育种和植物病理工作者研究结果,应用赤霉菌粗毒素作为选择剂,在细胞水平上筛选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亦获可喜进展。张炎等(1990)自1983年以来,通过这一育种体系育成抗赤霉病性接近于苏麦3号、综合性状较好的核质杂种新品系VDKP和CAMA。陆维忠等(1991)筛选出两个无性系894013和894037,其抗赤霉病性好于或 相似文献
5.
6.
水稻离体辐射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Basmati 370为材料,指出了离体辐射诱变的适宜剂量(0.645~1.290库仑/千克)和时期,结果表明,1)137Cs-γ射线对不同发育状况体细胞绿苗分化能力的诱导效果不同,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绿点>愈伤组织绿芽>萌动成熟胚>成熟的干种子胚。2)随辐射剂量的增加(0~2.580库仑/千克),带绿芽愈伤组织的再生植株育性明显下降,而再生植株的柱头外露率明显增加。3)离体辐射使早熟效果更加显著增加,出现3.8%的早熟株系(7天以上),其中早熟15天左右的株系占0.5%。4)离体辐射的一些有益的质量性状突变频率显著地高于常规辐射及组织培养,并获得两个柱头外露、矮秆、分蘖力强、优质的籼型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研究概况何花榕,杨惠杰(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体细胞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在几种主要禾本科农作物中,小麦体细胞组织培养的成功虽然比玉米和水稻略晚,但据近几年的报道,用小麦未成熟胚、幼穗... 相似文献
8.
水稻高无机磷突变体的筛选和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摘要: 以3份水稻诱变群体为材料,详细研究了M2~M5代高无机磷(high inorganic phosphorus, HIP)种子出现的频率和传递特征。这些材料来自含水量约13.5%的水稻干种子用300 Gy 60Co伽玛射线 (剂量率0.8 Gy/min)处理,或经250 Gy 处理后再对其萌动种子用1×10-3 mol/L的 NaN3 溶液常温下处理2 h所得M1的后代。在96 孔V型酶标板上, 设置5个用KH2PO4配制的标准P溶液,浓度相当于种子磷含量0.00、 0.15、 0.46、 0.93和1.39 mg/g。分析时每个单株分析8粒种子,无机P(iP)高于0.46 mg/g的籽粒称为高无机磷(HIP)种子,出现至少1粒HIP M3种子的M2单株称为HIP M2单株,M3及高代由此类推。研究发现,从HIP M2单株衍生的M3株系中,HIP株系数要少于HIP M2单株数。但是多数M3 HIP株系后代都获得了更高代的HIP株系。根据M3和M4 HIP株系数推算,水稻HIP突变的实际频率可达0.1%左右。已从籼稻协青早B和粳稻秀水110中各选得一个HIP纯合突变系HIPi1和HIPj1。对HIPi1糙米中各种磷素定量分析表明,突变体中植酸磷含量较对照下降约35%,无机磷含量上升约3.5倍,而总磷基本不变。最后提出了水稻HIP突变体诱发、筛选和选择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9.
水稻幼胚离体培养技术,是一种克服远缘杂交胚(或目的基因导入的幼胚)早期夭折的有效手段。本试验进行了水稻不同基因型、胚龄及不同糖浓度对幼龄籽粒离体培养的影响,以探索幼龄籽粒离体培养的工作条件。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测49、秋光、二亚2号。二、培养基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NAA和6BA各1毫克/升,蔗糖浓度分别3%、5%、7%、9%、11%、PH5.8。培养温度为27±1℃。三、试验方法水稻田间自花授粉后,取当天开花的小颖花剪去部分颖壳为标志,套袋。分别为1、2、3、4天(下称胚龄)作为接种材料。同时取部分颖花测量籽粒的长度和鲜重作为CK_1,以田间自然生长灌浆作为CK_2。将田间取回的穗子剪取小颖花并剥去外颖,经消毒后接种在不同蔗糖浓度的培养基上进行暗培养。培养15天后,调查籽粒成活率、长度和鲜重。 相似文献
10.
11.
离体筛选耐盐碱马铃薯品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管模拟盐碱土对30个马铃薯品系材料进行了耐盐碱筛发培养基中总盐含量达到0.1%时,耐盐碱能力最差的品系就开始死亡,如144-4,3-2,65等品系。而耐碱能力强的品系,即使总盐含量达到0.4%,植株仍能存活,如品系I,131,31等。耐盐碱能力强的品系,其培养基的pH值在培养过程中都逐渐下降,到取样时远达到了适宜植株生长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油菜细胞诱变及抗草酸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一号愈伤组织为材料,用EMS、NaN3进行诱变处理.以草酸为选择剂进行了抗性筛选。经2%EMS处理的愈伤组织扩增3代后,从872块愈伤组织中.筛选到7块抗(耐)3.5mmol草酸的愈伤组织,其中有5块抗性稳定。抗性克隆的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无甚变化,但多酚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都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本试验证明了青枯菌活菌作为马铃薯细胞变异体离体筛选的选择压力是适宜的。明确了活菌压力的最适浓度、愈伤组织接种的最适龄期和接种的方法。愈伤组织培养皿内继代培养重复接种筛选是快速而有效的筛选方法。从近2万块马铃薯叶圆片愈伤组织中,经重复接种筛选获得了6块抗菌愈伤组织(比率为0.03%左右)。并经过分化诱导培养获得了再生苗。初步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再生苗抗1(PSS—1)比母体(米拉脱毒试管苗)的抗病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16.
大豆耐盐离体筛选分化再生植株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豆(Glycine max)小真叶外植体直接接种到含不同浓度NaCl的选择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随NaCl浓度增高而降低,获得再生植株的最高NaCl浓度为0.25%。用连续逐级转移愈伤组织不断加强选择压的方法,可使筛选耐盐再生植株的最高NaCl浓度提高到0.3%。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大麦重要功能基因并给大麦遗传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通过甲基磺酰乙酯(EMS)诱变处理优质、高抗黄花叶病大麦品种苏啤6号,从2400个M_2代株系中筛选出152个突变株系,突变频率为6.33%。其中,幼苗习性突变株系36个,突变率为1.50%;叶部突变株系34个,突变率为1.42%;茎部突变株系33个,突变体率为1.38%;穗部突变株系22个,突变率为0.92%;成熟期和育性突变株系27个,突变率为1.13%。经过M_3代验证,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各类突变株系43个。 相似文献
18.
19.
以原丰早、广陆矮4号、桂朝2号等23个品种的5532份再生植株的后代及其对照品种的实生苗为材料进行试验。愈伤组织进行60Co-γ辐射处理,诱导再生的植株在正常季节种植于大田,考查抽穗期等项目。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熟性通过组织培养都有较高的变异频率,早熟株系所占比例因品种而异。水稻愈伤组织通过离体辐射后,再生植株后代的生育期有明显的变异,早熟株系的百分率比未辐射处理的有明显提高,而且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大田选择,从5千伦处理的株系中获得两个比Basmati 370早熟15天的优良株系。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