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红曲色素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红曲色素支发酵最适培养基及其相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按所选增减基配方,以8-10%(V/V)的接种量,32℃经72-96h摇瓶培养,发酵液色价基本稳定在120U/ml,湿菌体收率达12g/100ml,色价为800-1000U/g以上结果已通过500L中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红曲霉产生红曲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方法]采用改变单一变量的方法,测定红色素色价的变化规律,确定红曲霉产生红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试验确定了红曲霉产生红色素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酵母粉2%,CaCO30.2%,NaCl0.1%,MgSO4·7H2O 0.1%,KH2PO40.2%,吐温200.05%;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H 6.0,装液量为60 ml/250 ml三角瓶中接种10% (1/6)种龄为72 h的液体种子,30 ℃恒温摇床上振荡培养,转速为180 r/min,发酵6d,红曲色素色价可达19.2 U/ml.[结论]该试验可为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红曲红色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红曲霉JR产红曲色素的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筛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硫酸锌和硫酸锰最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在此基础上,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方法对发酵培养基选用的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硫酸锌和硫酸锰等组分作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红曲霉JR产红曲色素的较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葡萄糖33.18,蛋白胨13.36,MgSO_4 0.66,MnSO_4 0.1,ZnSO_4 0.1.该发酵培养基配方下红曲色素色阶达到203.4 U/mL,比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实验设计中的初始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50 g/L,蛋白胨10 g/L,MgSO_4 1.0 g/L,MnSO_4 0.1 g/L,ZnSO_4 0.1 g/L)下的红曲色素色阶(145.6 U/mL)提高将近39.70%. 相似文献
4.
5.
红曲发酵麦麸提取红曲色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了以麦麸为基质,逐步培养红曲菌完全在麦麸中生长,来发酵培养红曲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在35℃、pH为6.0的最佳发酵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适红曲色素的提取条件:70%乙醇,60℃、pH为4.0时提取3h.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红曲霉JF-02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温度、起始pH、培养时间、不同农副产品、氮源对发酵液中红曲霉色素含量的影响,同时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最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红曲霉菌种产色素最优培养基组成为大米粉200 g/L、番薯粉30 g/L、葡萄糖10 g/L、谷氨酸钠15 g/L、硫酸锌0.1%,硫酸镁0.1%;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0℃,起始pH 6.0,发酵时间72 h。但是24-L发酵罐培养时,培养时间延长到84 h。[结论]该研究可为红曲色素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红曲霉产红曲色素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红曲米生产工艺,提高红曲米红曲色素含量。[方法]以加水量(A)、灭菌温度(B)、灭菌时间(C)、浸泡时间(D)作为试验因素,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米饭制作方式。[结果]4种因素均对红曲菌产红曲色素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最优组合为A_1B_2C_2D_2,即加水量30 m L、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23 min、浸泡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红曲色阶达2 884 U/g。[结论]该研究对红曲米生产企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产Monacolin K红曲霉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12种42株红曲霉菌进行Monacoln K产生情况筛选。其中16株发酵培养物中检测到该生理活性物质的存在,以M.ruber612菌株产量最高,可达49.5μg/mL。以此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出最适碳源、氮源及C/N比,给出生产Monacolin K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温度对产生Monacolin K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优化了红曲霉菌5040产生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了红曲霉菌5040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色价变化规律,以及红曲色素中红色素和黄色素的胞内外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红曲霉菌5040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摇床转速170 r/m in,温度32℃,pH 5.4,接种量90 mL/L。②整个发酵过程分为3个阶段:0~32 h是菌体大量合成阶段,色素产量较低;32~128 h是色素生成期,色素生成稳定且产量高;128 h以后菌体生成和产色素能力下降。整个发酵期在0~128 h色素增长较为均匀。③胞外红色素含量高于胞内,胞内外黄色素的分布不呈规律性,黄色素总量高于红色素,整个发酵液色调呈黄色。 相似文献
12.
从福建永春、安溪、古田、南平、三明、龙岩等地收集的红曲米中分离筛选得到了1株高产色素红曲菌L03,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为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同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其最佳的液态发酵条件:以8%的甘油为碳源、1.5%蛋白胨为氮源、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5%、接种量6%、发酵温度32℃、时间9d、摇床转速180r·min-1、250mL容器中装液量100mL,在此液态发酵条件下其总色价平均值为1 578U·mL-1。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优化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工艺,为淮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淮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时间、底物量、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水含量为考察因素,以色价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最佳工艺,并参照QB/T 2847-2007《功能性红曲米(粉)》和GB/T 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对制备的红曲淮山进行功能成分分析.[结果]影响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因素排序为底物量>培养基初始水含量>发酵时间>接种量;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时间13 d、底物量45 g(置于250 mL三角瓶中)、接种量0.4%、培养基初始水含量6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红曲淮山色价均值为1205.42 u/g,降血脂功效成分莫纳科林K和降血压功效成分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为80.00和31.74 mg/100 g,是发酵前红曲的10.00倍和10.58倍.[结论]淮山代替籼米作为红曲霉的发酵底物,发酵得到的红曲淮山功效成分含量高,为淮山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红曲色素的基本性质和快速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色素是天然食用色素之一,在285、400和500nm 处有3个吸收峰,在强酸性、酸性和中性的条件下相当稳定;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和络合剂对红曲色素的影响较小。从红曲色素中分离出一种黄色红曲色素,在285和398nm 处有吸收峰。其极性小于紫色红曲色素和橙色红曲色素。用针筒层析分离柱可快速将3种红曲色素分离。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和普副粉生产红曲色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铃薯和普副粉或甘蔗渣和普副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无机氮源,进行固态发酵,以代替大米原料生产红曲色素。结果表明,用紫红红曲霉3532菌种,按马铃薯90%和普副粉10%,或甘蔗渣90%和普副粉10%,水分55%,无机氮0.27%-0.30%,起始pH值5,发酵温度30℃,红曲色素用70%的乙醇溶液在40℃下搅拌抽提,色素产量可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17.
18.
19.
桑椹果醋是以新鲜成熟桑椹为原料,通过二次液态发酵工艺酿制而成的纯天然酸性调味品。该发酵工艺受多种影响因素制约,为均衡各影响因素,优化发酵工艺条件,该研究在分析不同的酒精浓度、接种量、通气量、发酵温度等单因素对桑椹果醋的液态发酵工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4个因素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桑椹果醋液态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发酵酒精浓度为8%,接种醋酸菌种量为发酵液量的1.2%,通气量为0.03 m3·h-1,发酵温度为38 ℃,在此最优组合条件下桑椹果醋产酸能力为56.9 g·L-1。发酵成的桑椹果醋口感柔和、醋香浓郁,具有典型的桑果风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