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5 毫秒
1.
甜菜对钠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甜菜对钠素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甜菜在整个营养生长期内要吸收大量的钠素,吸收速度是生育前期较快,后期逐渐降低,在不同器官及整株的积累量是逐渐增加的,到块根增长期达到最高;钠素在甜菜体内的分配是以叶丛为主,即叶丛中的分配率在整个生育期间始终显著地高于块根,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均高于块根,其分配率动态变化与单株净同化速率的变化相一致,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577.);甜菜对钠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河套灌区甜菜对锌素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生育前期甜菜吸收匀素的率较高,之后随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单位干物质中的含锌量也是生育前期高、后期低、但单株绝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锌素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规律是,是前期主要分配于叶丛,之后随生育进程叶丛中的分配率逐渐降低,而块根虽的分配率却相对增加,但就绝对含量而言,叶丛始终高于块根。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了河套治区甜菜对锌素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生育前期甜菜吸收锌素的速率较高,之后随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单位于物质中的含锌量也是生育前期高、后期低,但单株绝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锌素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规律是,前期主要分配于叶丛,之后随生育进程叶丛中的分配率逐渐降低,而块根中的分配率却相对增加,但就绝对含量而言,叶丛始终高于块根。  相似文献   

4.
对甜菜铁素基本代谢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甜菜不同器官以及整株的绝对含铁量是逐渐增加的,收获时达到最高,但其变化规律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所差别;其次,叶丛快速生长期和糖分积累期是吸收铁素的两个高峰期,前期所吸收的量多分配于叶丛,随生育进程分配于叶丛的量虽然逐渐减少,但就绝对量而言,叶丛始终高于块根;第三,甜菜铁素的积累量与干物质的积累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体内的分配率与干物质的分配率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甜菜铁素基本代谢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甜菜不同器官以及整株的绝对含铁量是逐渐增加的,收获时达到最高,但其变化规律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所差别;其次,叶丛快速生长期糖分积累期是吸收铁素的两个高峰期,前期所吸收的量多分配于叶丛,随生育进发配于叶丛的量虽然逐减少,但就绝对量而言,叶丛始终高于块根;第三,甜菜铁素的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体内的分配率与干物质的分配率也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甜菜吸收铁素的规律和铁素对甜菜的生理作用,为甜菜合理利用铁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甜菜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吸收铁素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叶面喷施铁素对其光合生理指标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甜菜植株中铁素含量随生育进程先升后降,最高时期在块根及糖分增长期;随生育进程铁素积累量逐渐增加;甜菜对铁素吸收性能最强的时期在叶丛快速生长期至块根及糖分增长期,在该时期叶面喷施1~5 g·L-1硫酸亚铁溶液,甜菜产量增加5.05%~ 8.87%,含糖率提高0.42%~0.67%,产糖量增加7.74% ~ 13.29%,且铁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生产率、CO2同化率及气孔导度均有所增加,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结论]铁素改善了甜菜光合性能,为块根生长和糖分积累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6个甜菜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生育期甜菜锌素含量变化、积累量及其分配、吸收性能和需求量,以其揭示甜菜体内锌素变化规律和为合理施锌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甜菜植株中锌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期有所变化和差异,含量最多的时期在苗期(5月22日),其含量分别为植株中52.69mg/kg、叶丛中54.41mg/kg、块根中38.86mg/kg,到收获期分别降为14.63mg/kg、21.04mg/kg和13.09mg/kg;2)锌素在植株中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由少到多,到收获期每株甜菜积累量平均为6.29mg/株;其分配特点是:叶丛快速生长期以前,锌素分配在叶丛中多于块根,从块根及糖分增长期到收获期块根中的分配量多于叶丛;3)甜菜对锌素吸收性能最强的时期在苗期至叶丛快速生长期,每天每株甜菜吸收锌素0.073mg,其次在叶丛快速生长期至块根及糖分增长期(0.072mg/株·d),这两个时期占生育期总吸收性能的62.50%;4)甜菜需锌素量为5.61g/吨甜菜(品种间为5.08~5.92g),需锌素量为32.82mg/公斤糖(品种间为30.81~33.85mg)。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甜菜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酶活力动态变化规律为块根及糖分增长期以前,酶活力逐渐增加,到糖分积累期活力下降;(2)块根分化形成期,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酶活力有差异,即高糖型品种酶活力高于丰产型品种,且酶活性与收获时块根含糖率呈显著正相关;(3)糖分积累期,硝酸还原酶活力与块根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特点,可为甜菜育种及合理施用氮肥,从而提高甜菜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不同密度下棉花N、P吸收及其分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疆棉区南疆亚区中产棉田2品种3密度棉株N、P吸收及分配规律的研究表明,棉株N、P含量变化规律与干物质累积规律相同;单位干重N、P含量变化较棉株总N、P含量变化对研究棉花需肥规律及生理变化的影响更有意义;N、P分配率表明,随生育期推迟,茎叶N、P分配率逐渐下降,性器官N、P分配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不同类型及不同倍性的甜菜品种体内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表明:(1)在不同生育阶段甜菜叶片、叶柄及块根中两类酶活性变化不同;(2)不同类型甜菜品种两类酶活性在各生育阶段存在差异;(3)四倍体甜菜品种两类酶活性在不同生育阶段的不同部位均高于二倍体甜菜品种;(4)在不同生育阶段两类酶活性与收获时含糖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比较生理学的方法研究了糖用甜菜和饲用甜菜生育期间蔗糖变化规律及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动态。结果表明,(1)生育期间甜菜叶片、叶柄和根中的蔗糖含量皆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对真叶时,胚轴中就已有蔗糖存在,并在8片叶脱皮时蔗糖含量即高达10%左右。其中叶片和叶柄中为饲用甜菜高于糖用甜菜,根中则正好相反。(2)叶片中蔗糖积累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趋势,但糖用甜菜上升幅度小;叶柄中表现为先上升后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0、25、50、75、100、125、150、200 mmol·L-1)的NaCl和Na2 SO4作为胁迫处理,探讨盐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K+、Na+吸收与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 SO4浓度的增加,湖南稷子叶片、茎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定了番茄植株在不同生育期若干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幼苗、营养生长、生殖生长3个生育期的同期比较中,4种微量元素Fe,Zn,Cu,Mn在其根部含量高于茎部和叶部的含量。幼苗期Fe的加权平均深度远高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Zn和Cu表现出营养生长期的加权平均浓度较高,而该时期Mn则最低。4种宏量元素Mg,Ca,K,Na则是,在3个生育期中,叶部的Ca含量高于茎部和根部的,而  相似文献   

14.
利用14C标记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甜菜生育期间主要糖分的运转分配动态与蔗糖积累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间,叶片中葡萄糖和果糖占叶片和根内3种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百分比分别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根中两种糖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叶片中蔗糖占叶片和根内3种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百分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根中蔗糖的百分比始终保持上升趋势,甜菜糖分代谢强度随生育期而改变.高糖型品种叶片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百分比都分别低于其它类型甜菜3种糖的百分比,而根中3种糖的百分比分别高于其它类型甜菜3种糖的百分比.说明高糖型品种叶片蔗糖合成和运转分配能力强,根部具有优势的蔗糖贮藏能力,最终表现为根中高额蔗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刺槐不同组织及细胞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该文从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盐胁迫后的刺槐苗离子含量进行分析 ,比较了不同组织膜透性和盐离子在刺槐组织及细胞中的分配特点 .研究表明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 ,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的伤害比根部细胞膜系统大 .根部的Na+含量较高 ,其分布量的顺序是根 >茎 >叶 ,叶片中盐离子含量较低 ,从而减少了盐胁迫对地上部的毒害 ;K+的含量则与Na+相反 ,其分布量的顺序为 :叶 >茎 >根 ,幼嫩的组织中分布较多 ,以保证植物正常的代谢活动 .刺槐根皮层细胞的液泡中积累Na+和Cl-的量远高于细胞质 ,说明刺槐的根皮层细胞对Na+和Cl-具有一定的区隔化作用 .刺槐叶肉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Na+和Cl-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测定结果表明 ,器官水平与细胞水平耐盐机制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12.5%稀禾定机油乳油在甜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2.5%稀禾定机油乳油在甜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稀禾定在甜菜及土壤中降解很快,在甜菜茎叶中半衰期为2.6-4.0h,在土壤半衰期为2.2-5.8h.收获时甜菜叶,块根及土壤稀禾定残留量均低于0.05mg/kg。  相似文献   

17.
钵苗机插水稻群体动态特征及高产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高产形成机制。【方法】2010年选用24个不同单穗重粳稻品种统一高产栽培,以成熟期平均单穗重聚类分析划分3种穗型,并每种穗型筛选2个具有代表性品种。2011-2012年采用大穗型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2640,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大田试验,以毯苗机插水稻为对照,系统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并从秧苗素质、栽后物质积累、阶段光合物质生产、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株型特征、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根系活力等方面深入探讨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结果】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大穗型品种增产8.71%-11.11%,中穗型品种增产6.85%-7.89%,小穗型品种增产5.30%-6.34%。钵苗机插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每穗粒数,进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茎蘖数栽后增长快,高峰苗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最终有效穗数足,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钵苗机插水稻显著高于对照,拔节期两者相当,孕穗后钵苗机插水稻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17%-11.00%,干物质积累量钵苗机插水稻较对照高出5.36%-9.20%。钵苗机插水稻高产形成机制为带土带蘖栽插,秧苗素质高,群体起点质量优,活棵早,分蘖快,低位分蘖多,栽后地上和地下部物质积累多,为争足穗、促壮秆和攻大穗奠定生物学基础;抽穗期株型紧凑,叶系配置优,叶面积大,比叶重高,基部茎秆粗壮,粒叶比高,形成高光效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叶面积衰减慢,光合势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干物质积累多,灌浆充实量大,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结论】钵苗机插水稻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发快,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表现为“穗数足、穗型大、粒数多”。  相似文献   

18.
对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体细胞抗盐性突变体(L3)及其野生型(W)在NaCI胁迫下Na+、K+的积累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aCI胁迫下突变体根部和叶部中Na+的积累均明显比野生型少.在各种盐浓度下,突变体叶部与根部Na+含量的比值明显低于野生型.NaCI胁迫导致突变体和野生型根部和叶部中的K+含量均下降,但野生型下降的幅度更大,从而使突变体根部和叶部的Na+/K+均明显低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19.
郝学明 《农学学报》2019,9(10):65-70
为明确甜菜叶片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关系,以期为甜菜氮素营养诊断奠定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测定不同甜菜品种苗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品种间SPAD 值、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以及SPAD值分别与不同光合色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甜菜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光合色素及SPAD值品种间存在差异。叶片SPAD值与光合色素呈正相关,其中总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的相关性最高,r=0.7766;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 SPAD 值的相关性次之,而类胡萝卜素与SPAD值的相关性最低,r=0.5704。因此利用SPAD值来预测甜菜叶片叶绿素含量是可行的,为甜菜生产中快速无损地进行植株营养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