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荣 《甘肃农业》2012,(9):76-77
砂田地膜籽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在旱砂田之上再覆盖地膜,集成土壤水分抑蒸原理、雨水富集入渗叠加利用原理及温室效应的原理,具有集雨、补水、保墒、增温、防冻、防杂草、促早熟、提品质等多种作用,是甘肃省靖远县、景泰县、会宁县等地旱作农业中最具创新特色的一项实用技术。把传统旱作砂田栽培同  相似文献   

2.
砂田的发展及其在宁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砂田栽培是一种具有综合效能的旱作覆盖技术,是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地理、土壤条件的产物,具有明显改良和调节农田小环境的功效.综述砂田的生态效应及国内外对砂田的研究现状.分析宁夏砂田的发展现状、栽培作物、种植形式和种植模式,提出宁夏砂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技术的核心是在旱砂田之上再覆盖地膜,集成土壤水分抑蒸原理、雨水富集人渗叠加利用原理及温室效应原理,具有集雨、补水、保墒、增温、防冻、防杂草、促早熟、提品质等多效作用,是会宁县旱作农业中最具创新的特色实用技术,把传统旱作砂田栽培同地膜覆盖栽培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接纳雨水,将4—6月份7毫米以下的无效降水转化为有效降水,同时充分发挥了砂砾和地膜的抑蒸作用,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实现了有限降雨的生物最大转化。平均亩产3000—4000kg,亩产值800—1000元。  相似文献   

4.
中国压砂田的发展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压砂田是一种具有综合效能的旱作覆盖技术,是适应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地理、土壤条件的产物,具有明显改良和调节农田小环境的功效.介绍我国压砂田的起源、地理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分析宁夏压砂田的发展现状、前景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高海拔地区旱作压砂田马铃薯全膜双垄机械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破解景泰县旱作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定西市唐家堡试验站进行的为期2年的旱作冬小麦单作田间试验,研究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免耕、膜上覆土、全膜垄沟种植和砂田等措施对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残留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肥和追肥分段施用的优化施肥模式较不施肥和农户传统施肥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施肥效果(P0.05),不施肥模式下产量仅能达到其他施肥处理水平的46%~92%,且收获指数最低;优化施肥结合全膜垄沟和砂田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最明显,分别比农户传统施肥模式增产43.4%和41.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6.9%和46.1%.全膜垄沟和砂田的栽培模式可提高小麦拔节期土壤水分,促进小麦对土壤氮素吸收,在小麦休闲期,全膜垄沟和砂田模式0~100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分别增加了83.2和86.2kg/hm2,能够提供下季小麦吸收利用,避免土壤残留硝态氮向下层淋溶,从而实现高产稳产.全膜垄沟种植模式和砂田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冬小麦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并且避免了土壤中的硝态氮的向深层淋溶.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景泰县旱作农业区旱砂田"和尚头"小麦基本特性、栽培技术、收获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县"和尚头"小麦的增产增收及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30年来旱作区农业科技成果的全面回顾,指出今后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应大力发展地膜覆盖技术、砂田栽培技术、秸秆(残茬)覆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抗旱技术、灌溉技术、保护性耕作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砂田+地膜"西瓜栽培模式其优点是砂田能积蓄秋冬春三季的有效降水收住保墒,且在春播前的保墒提墒保温作用特别明显,春播前再进行覆膜,能加强保墒提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靖远县旱地砂田辣椒栽培的实践 ,从选茬整地、施足底肥、选用良种、种子处理、适期播种、规格种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总结提出适宜当地实际的旱地砂田辣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旱砂田南瓜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选地选茬、科学施肥、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存等内容,以期为景泰县旱砂田南瓜高产无公害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旱砂田覆膜栽培西瓜品比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西农8号和京欣1号为对照,在旱砂田覆膜栽培条件下对初选的8个西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陇抗9号、金城5号及早熟品种美抗9号综合性状及产量优于对照,可在旱砂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 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 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 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 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 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覆膜旱作、覆秸旱作和传统淹水3种水稻栽培模式下土壤温度、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水稻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栽培水稻产量(6511.5 kg.hm-2)高于传统淹水(5609.1 kg.hm-2)和覆秸旱作(4798.5 kg.hm-2),覆盖栽培(覆膜或覆秸)模式能明显降低水稻耗水量,节水率达63%。由于水稻覆膜栽培能增温保墒,移栽后具有生长恢复快、返青早、无效分蘖少的特点;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传统淹水和覆秸旱作栽培,使覆膜旱作水稻有较高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旱砂田种植籽瓜效益较好,但目前砂田籽瓜传统种植方法存在很大的缺点.就是任其籽瓜主副蔓自然生长,不进行人工整蔓,形成籽瓜个体多蔓丛生、群体枝蔓纵横交错、杂乱无章、花期延长、坐瓜不齐、瓜个大小不一、收获时成熟度不一的状况,鲜瓜产量仅为3.75万kg/hm2左右,生瓜率高达18%以上,产籽率不足3%.针对上述情况,近年对旱砂田籽瓜进行了整蔓丰产栽培,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旱作农区一般自然条件差,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严重,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多在1%以下,耕作粗放,产量低而不稳。经多年的试验研究,现将几种行之有效的抗旱耕作方法介绍如下。 1、垄作法:是一种在北方行之有效并长期沿用的防旱防涝耕作法,并有提高地温、防止风蚀的作用。据测定,垄作比平作增产14.2%,土壤风蚀量减少90%以上。 2、砂田法:是一种用砂为覆盖物的特殊耕作法。能大大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据测定,春旱时砂田土壤含水量13.8%,能够播种出苗,而不覆  相似文献   

17.
白兰瓜采用砂田小行棚加塑料大棚双覆盖促成栽培,比传统单用大棚或小行棚覆盖栽培具有早上市、品质好的优点,而且还能有效避开发病高峰期,可使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利用淹水灌溉、湿润灌溉、旱作喷灌和传统旱作等4种栽培方式种植山栏稻,分别测定其抽穗期、齐穗期和乳熟期的剑叶净光合速率、茎叶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旱作喷灌方式具有最大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并能延缓功能叶的衰老,使物质积累显著高于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和传统旱作。与传统旱作相比,旱作喷灌能显著提高山栏稻剑叶净光合速率,提高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产量增加203.10%。此外,旱作喷灌还能节约用水,是山栏稻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皋兰县旱砂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皋兰县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63.4 mm,且多数降水期与农作物需水期不吻合.在长期的抗旱生产实践中,当地群众创建的旱地砂田栽培技术在旱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经过多年的研究改进,砂田的抗旱、抗盐碱的效果不断提高,效益也不断增加.砂田西瓜是皋兰县主要的栽培模式,年种植面积约0.22万hm2,但单产仅27 590.9 kg/hm2,直接影响着兰州市夏季西瓜的供应.笔者通过3 a的生产试验,砂田西瓜最高产量可达73 924.5 kg/hm2,较当地农民常规种植的最高产量64 147.5 kg/hm2增产15.24%,尤其是2003年在久旱不雨的气侯条件下,我们生产试验的砂田西瓜产量达到了61 950.0 kg/hm2,而当地农民种植的最高产量仅为45 190.5 kg/hm2.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01-2012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覆膜旱作、常规水作、裸地旱作3种栽培方式稻草还田与否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和稻草还田与否土壤重金属砷、铜、铬、镉含量差异均不显著.与常规水作、裸地旱作相比,无论稻草还田与否,覆膜旱作都能提高土壤中铁、锰的总量和有效态含量,覆膜旱作>常规水作>裸地旱作.3种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和不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效态铁、锰的含量无显著差异.覆膜旱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与否,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在常规水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显著高于不还田.试验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0.7,按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土壤污染等级为安全,污染水平达到清洁.3种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未对耕层土壤造成输入性重金属污染.覆膜旱作和稻草还田对维护稻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