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1.玉米施肥技术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1.玉米施肥技术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千克玉米子粒,需要吸收氮(N)2.5-4.0千克、磷(P205)1.1-1.4千克、钾(K2O)3.2-5.5千克.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因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需肥量较大的高产作物。施肥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约占25—30%的作用。玉米高产需要从土壤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2.22—4.24千克,磷(P5O2)1—1.5千克,钾(K2O)1.52—4.0千克,所以,想要玉米高产,肥料就应当充足,以满足玉米产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玉米生长发育个阶段对氮、磷、钾肥料的吸收数量是不同的,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合理及时地施肥时玉米高产的关键,合理及时地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一般来说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8~3千克、磷素2.1~2.5千克、钾素2.5千克。其中春玉米吸收氮素3.74千克、磷素1.14千克、钾素3千克;套种玉米吸收氮素2.59千克、磷素1.1千克、钾素2.6千克。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是喜肥高产作物,对肥料反应极为敏感,每生产1000千克马铃薯块茎,需要吸收氮5.5千克、磷2.2千克、钾10.2千克,其吸收比例为5∶2∶9,根据这一需肥特性,我们用金马集团生产的“金施宝”复合肥(18-10-22)在马铃薯上进行肥效实验,为今后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肥料挪威帕特鲁化学有限公司与山东临沂市金马复合肥厂联合生产的“金施宝”复合肥(18-10-22)、国产普通复合肥(15-15-15)。2.试验地块条件试验地点在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孔家白壤村,总面积500平方米,土壤类型属于棕壤性土,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前取耕作层0~20厘米土…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千克玉米子粒,需要吸收氮(N)2.5-4.0千克、磷(P2O5)1.1-1.4千克、钾(K2O)3.2-5.5千克。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因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根据有关研究,玉米产量有70~80%来自于作物施肥。玉米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多达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千克玉米子粒,需要吸收氮(N)2.5-4.0千克、磷(P2O5)1.1一1.4千克、钾(K2O)3.2-5.5千克。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因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根据有关研究,玉米产量有70~80%来自于作物施肥。玉米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多达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千克玉米子粒,需要吸收氮(N)2.5-4.0千克、磷(P2O5)1.1-1.4千克、钾(K2O)3.2-5.5千克。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因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根据有关研究,玉米产量有  相似文献   

10.
<正>一、选地、整地1.选地应选地势高,土壤疏松肥沃,地层深厚,易于排灌的微酸性沙壤。茬口应避免重茬和迎茬,切忌与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轮作。2.整地因马铃薯根、葡萄茎、块茎均生活在土壤中,因块栽时没有主根,须根浅,所以必须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等条件得到改善。3.施肥马铃薯是喜肥高产作物,每生产500千克块茎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千克,磷0.5-1.5千克,钾6-6.5  相似文献   

11.
一、夏玉米营养特性 研究表明,夏玉米在生长过程巾每生产100千克子粒需吸收氮2.5~2.7千克、磷1.1-1.4千克、钾3.7~4.2千克,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5:1.5。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吸收不同,夏玉米与春玉米相比对氮、磷、钾的吸收更集中,吸收峰值也早,一般夏玉米苗期吸收氦占9.7%、中期占78.4%、后期占11.9%;磷的吸收苗期占10.5%、中期占80.5%、后期占9.0%;钾的吸收在拔节后迅速增加,到开花期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一、选地、整地与施肥 (1)选地.应选地势高,土壤疏松肥沃,地层深厚,易于排灌的微酸性沙壤.(2)整地.因马铃薯根、葡萄茎、块茎均生活在土壤中,因块栽时没有主根,须根浅,所以必须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等条件得到改善.一季作区多秋翻,秋起垅或秋翻早春顶浆起垄,起垄后立即镇压保墒.翻地深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3)施肥.马铃薯是喜肥高产作物,每生产500千克块茎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千克,磷0.5-1.5千克,钾6-6.5千.  相似文献   

13.
<正>夏玉米苗期需肥量少,穗期至花粒期需肥量大,以后逐渐降低。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超过.500千克的夏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大体为2.9:1:2.9。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62千克,五氧化二磷0.9千克,氧化钾2.64千克。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千克玉米子粒,需要吸收氮(N)2.5-4.0千克、磷(P205)1.1-1.4千克、钾(K20)3.2-5.5千克。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因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根据有关研究,玉米产量有70~80%来自于作物施肥。玉米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多达20多种,主要是氮、磷、钾、硫、钙、镁等6种,其中氮素是玉米最主要的营养元素。研究表明,平均每千克氮素可增产玉米子粒20千克左右。氮素营养好,玉米根旺苗壮,叶色深,茎粗叶茂,穗大粒多产量高。氮素营养不足,则玉米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狭长,茎秆细弱,叶色黄绿,穗小粒少空秆多,  相似文献   

15.
1、甘蔗的需肥特点 (1)需肥量大.甘蔗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都很大,每生产1吨蔗茎,需吸收氮1.5~2千克,磷1~1.5千克,钾2~2.5千克.甘蔗属高产作物,一般亩产蔗茎5吨以上,高产可达10吨,所吸收养分比其它作物多.  相似文献   

16.
<正>据报道,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约吸收氮(N)2.5~4千克、磷(P2O5)1.1~1.4千克、钾(K2O)2.1~5.5千克。可见,玉米需氮、钾高于磷。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拔节孕穗到抽穗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2.5~4.0千克、五氧化二磷1.1~1.4千克、氧化钾3.2~5.5千克。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生产100千克玉米子粒,需要吸收氮(N)2.5—4.0千克、磷(P205)1.1-1.4千克、钾(K2O)3.2—5.5干克。玉米吸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岗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产量水平以及栽培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确定具体施肥量时,要进行综合分析考虑。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玉米的一生中,需要积累大量的有机物质,因此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很多的养分,特别是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科学的施肥不但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保证,还可以增加玉米植株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玉米的需肥特点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吸收养分多,施肥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研究表明,玉米每形成100千克籽粒,需从土壤中吸取N2.68千克、P2O51.13千克、K2O2.36千克,为了获得高产必须协调  相似文献   

20.
刘知 《农家顾问》2010,(9):39-39
1.玉米 玉米在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是吸收营养的高峰期,一般可在拔节前后追施第一次肥,每公顷可追施150千克硝酸铵或120千克尿素;在抽雄前7~10天,应追施第二次肥,每公顷可再追施225千克硝酸铵或180千克尿素。如果底肥和种肥较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