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准备 1.选地 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及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前茬作物为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瓜地,葱蒜地等。  相似文献   

2.
福建古田县既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又是水果大县.水果为本县经济支柱产业.园地土壤是果树生长的基础,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70%来源于土壤,研究了解园地作物土壤养分状况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掌握古田县园地土壤养分状况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规律,对本地区园地作物的配方施肥,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增加果农收入及改善土壤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半干旱矿区不同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圆锥指数的影响.[方法]在对同一块耕地进行均匀施肥、统一耕作以及灌溉后,划分4个区域,分别种植黄豆、玉米、大豆、绿豆4种作物.分别于作物收割前22 d、作物收割前1 d以及收割后33 d对4种农作物种植区的土壤进行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测定,研究同一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以及不同作物同一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结果]种植作物可以增加土壤表层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同时降低土壤圆锥指数;不同作物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土壤质量含水率与土壤圆锥指数的定量化关系.[结论] 该研究为半干旱矿区土壤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整地及施基肥 1.1整地夏作物地收获后及时犁翻,晒垡,风化土壤,消灭杂草.秋作物地收获后及时翻犁.撩荒地、新开始地应先浅翻,后深翻,晒垡、灭草、风化土壤.  相似文献   

5.
土壤墒情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农业中,准确有效的测量土壤含水量是推行精量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为了更好地预测墒情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综述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各类土壤墒情指标并将其归纳为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类,单项指标包括降水量指标、土壤含水量指标、作物旱情指标等;综合指标包括作物供需水指标、作物水分综合指标、PSDI指标、作物缺水指标等评价了土壤墒情指标的优缺点以及在农业上的适宜性,为减缓和预防土壤墒情对农业的不良影响及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江淮丘陵地区的成土母质为下蜀系黄土,土壤的主要含钾矿物为长石,缓效钾约为400ppm.供钾水平中等.但是,由于地形和耕种方式不同,土壤中钾素的转化积累也是不同的.这个地区的几种土壤耕种方式差别很大,土壤中有效钾的含量也会因耕种方式不同而产生差异.钾素是促进作物生长健壮的元素.它通过增强作物抗病力和壮大根系来防止倒状和消除氮多的害处.当土壤有效钾供应不足时,就要施用钾肥来调节土壤养分的平衡,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很快,氮、磷化肥用量显著增加,土壤中被消耗的钾量也日益增多.探讨江淮丘陵地  相似文献   

7.
一、准备 1.选地 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及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前茬作物为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瓜地,葱蒜地等。  相似文献   

8.
1.轮作能均衡地利用土壤营养元素,提高肥效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营养元素有不同的要求和吸收能力,如稻、麦等禾谷类作物,对氮、磷、硅的消耗量相对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少;烟草、薯类作物则对钾的消耗量较多;豆类作物对钙和磷吸收量较大,对氮的吸收也不少.因此,长期连种对土壤养分要求倾向相同的作物,就会引起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同时,不同作物,它的根系深浅和伸展范围也不同,深根作物和浅根作物轮作,可充分利用耕层及耕层以下的土壤养分和水分.  相似文献   

9.
近五年来关于土壤中锌的有效牲讨论已初步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1.锌在土壤中主要以吸附形态存在,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度符合Langmuir方程式。2.pH是影响土壤有效锌的重要因子。一般来说pH值为5以上时,随pH的上升,有效锌急骤下降。作物缺锌常发生在pH值为6.5~8以上的土壤中。3.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与有效锌含量成正相关,因而水稻缺锌常发生在低洼地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中。4.温度明显地影响作物对土壤中锌的吸收,作物缺锌常同低温相伴随。光照的质和量也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5.磷锌拮抗并非规律,只有当P/Zn比值超过某一数值对,拮抗作用才会发生,在一定条件下磷锌之间互有促进作用。6.氮、钾、铁、锰、铜等也都影响作物对锌的吸收。7.不同作物品种的根系对土壤中锌的利用能力有显著的差别,因此选育高产又抗缺锌的品种,可能是解决作物缺锌最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泸溪一农户问:如何读懂墒情数据? 答:墒情是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墒情简报主要体现的数据是土壤相对含水量,也就是土壤含水量的百分比.一般50%及以下表示为中旱或重旱、极旱,土壤水分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作物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极旱可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停止甚至死亡.50%~60%为轻旱,土壤水分供应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60%~80%为适宜,土壤含水量能满足作物播种出苗或生长发育需求,有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野外风洞设备,以翻耕地为对照,对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田的4种不同作物茬地抗风蚀效果进行了测试,对风蚀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作物留茬可显著提高地表抗风蚀能力;在相同风速条件下.抗风蚀能力大小依次为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绿豆茬地>翻耕地;与翻耕地相比.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和绿豆茬地的起动风速分别抬高了53.3%、17.8%、11.1%、8.9%.结果表明,风蚀量与土壤地表覆盖度、土壤0~5 cm表层含水量、地表粗糙度、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前三者呈显著高度负相关关系.采用免耕留茬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农田土壤风蚀,有利于防治农田荒漠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利用城市垃圾粗堆肥对建筑用废弃沙坑地进行了改造研究。结果表明,垃圾粗堆肥对废沙坑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显著。播前,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堆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堆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此时期土壤微生物中土壤细菌数量可占到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8.8%~93.8%。收获期,各堆肥处理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比播前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堆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堆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同时,垃圾粗堆肥还影响作物产量,随堆肥量的增加4种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且各堆肥处理间作物产量差异显著。堆肥量为225t.hm-2时4种作物产量均达到最大,此时各堆肥处理经济效益并不是最高,经济效益最高的处理组合是堆肥量为75t.hm-2,种植油葵。  相似文献   

13.
以蓖麻栽培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种类覆盖作物和耕作方式对土壤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不同耕作方式看,0~30 cm土壤深度内免耕地的土壤硬度值相对最高,犁耕地相对最低;从覆盖作物种类看,裸地土壤硬度值相对最高,其次是毛野豌豆,黑麦地的土壤硬度相对最低。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草本植物,又叫洋芋、土豆等.它是喜凉、短日照作物,是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薯类作物.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无公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1选地 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对土壤的孔隙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应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壤土为好.  相似文献   

15.
正确使用叶面肥,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1叶面肥的营养特点 1.1作物叶片对施于其表面的营养进行直接主动地吸收.对于一些易被土壤固定营养元素,如铜、锰、锌、铁等,叶面施肥对防止土壤固定,显著高其利用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省沅江市新湾村为供试地,选择不同土壤(不同有机质、不同地形)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属性、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质丰缺、地形坡度密切相关:有机质丰富和地形坡度小的土壤,土质结构良好,使土壤容重下降,加快降水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强保水能力,相应地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建议平整土地和增施有机肥,保持水土,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增加作物单产,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长期的农业实践表明土壤保墒技术对于作物生长非常关键,不但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也改善了土壤环境.由此可见,我们要想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做好土壤保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探讨了土壤保墒的全过程,并对土壤保墒技术的要点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质量含水率和土壤圆锥指数的影响,对同一块耕地进行均匀施肥、统一耕作及灌溉后,划分4个区域,分别种植大豆、玉米、蚕豆、绿豆等4种作物。作物收割前22、1 d及收割后33 d,分别对4种农作物种植区土壤的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进行测定。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同一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规律,及不同作物在同一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种植作物可以增加土壤表层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同时降低土壤圆锥指数;不同作物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线性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土壤质量含水率与土壤圆锥指数之间的定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6,(15)
正重茬地也叫多茬连作地,是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不少作物如瓜类、茄果类等,易发生土传病害,给生产上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滴灌施肥技术又称水肥一体化技术,相对于传统施肥它具有以下优点。1.水肥同步、养分均匀、促进根系快速吸收、肥效快。2.降低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土壤对肥料的固定。3.少量多次,为根系生长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4.传播致病因子速率慢,后期预防有操作空间。5.可根据气候、土壤状况、作物需肥特性,灵活调节供应养分比例及数量。  相似文献   

20.
铜铬复合污染对有、无作物种植的土壤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盆栽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u、Cr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酶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污染水平下,Cr最低浓度(Cr5)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有激活作用外,其余各浓度的Cu、Cr单一和复合污染均对供试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4 种酶相比较,Cu、Cr复合污染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最小,而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最大.各处理有作物种植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均大于相应的无作物种植处理,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抑制率却小于无作物对照.有作物处理的4 种供试酶活性抑制率与对应的无作物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4).无论是否有作物种植,Cu、Cr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无作物种植时,Cu、Cr复合污染对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率为协同作用,而有作物种植时则为拮抗作用.建议以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来共同表征Cu、Cr复合污染毒害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