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韩莉 《农民致富之友》2014,(24):268-268
<正>捻转血矛线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它是由寄生于羊、牛及反刍动物真胃为主的捻转血矛线虫所引起。一、流行情况捻转血矛线虫在同属线虫中的致病力最强,反刍动物的肠道线虫主要是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比其它肠道线虫产卵多,雌虫一天可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适宜的发育温度是20~30℃,4℃以下虫卵停止发育,1℃以下或60℃以上可致死亡,但虫卵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较强。羔羊和青年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被  相似文献   

2.
<正>牛捻转血矛线虫病,又名牛捻转胃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指形长刺线虫等混合寄生引起的牛消化道线虫病。一般情况以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最强,流行广,感染量大,危害重。此类寄生虫寄生于牛的消化道内,能  相似文献   

3.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为支原体肺炎,它是由支原体引起,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疾病,染病的山羊会出现发热、咳嗽、胸与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性炎症等现象。尤其3岁以下的山羊易感,冬季、早春季节营养缺乏时易发病;捻转血矛线虫常则经常寄生在反刍动物的真胃中,偶尔在小肠中也会发现,新鲜雄虫因吸血而呈淡红色,雌虫由于消化道器官和生殖器官相互捻转形成红白相间的麻花状。本文主要介绍了山羊肺炎与捻转血矛线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第四胃(皱胃、真胃),偶见于小肠而引起的消化道寄生虫病,又称捻转胃虫病。临床上以消瘦、贫血、消化紊乱、衰竭、慢性消耗等症状为主要特征,尤其是羔羊更为严重,常可引起大批羊只死亡。近年来随着务川县养羊项目的实施,羊群数量不断扩大,该病时有发生,笔者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多起病情,减少了养羊场(户)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在羊场进行肠道蠕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羊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网尾线虫、毛首线虫及莫尼茨绦虫的发病率较高,要引起养羊场(户)的关注。1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羊、牛等反刍动物真胃(皱胃)和小肠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也叫羊捻转胃虫病。1.1病原羊捻转血矛线虫外观呈毛发状,呈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虫卵无色,壳薄,大小约(75~95)μm×  相似文献   

6.
正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反刍兽第四胃和小肠的毛圆科线虫,属于血矛线虫属。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强,可以这样说,反刍兽毛圆线虫病主要是血矛线虫病。血矛线虫属捻转血矛线虫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现谈红色。表皮上有横纹和纵嵴。颈乳突显著。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称背矛的角质齿。雄虫长15~19mm,交合伞有由细长的肋支持着的长侧叶和偏于左侧的由一个"Y"形背肋支持着的小背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介绍羊3种胃肠线虫病(绦虫病、捻转胃虫病、蛇形毛线虫病)的病原、生活史、致病作用、虫卵检查、症状和驱虫方法。羊绦虫病是寄生在山羊、绵羊和牛小肠中的大型绦虫;捻转胃虫病又叫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寄生在羊第四胃和小肠的寄生虫,以食欲不振、消瘦、贫血、颌下水肿为特征;蛇形毛线虫寄生在羊小肠前部,感染率高。以上寄生虫病重在预防,确诊后可参考诊断疗法。1绦虫病本病是寄生在山羊、绵羊和牛小肠中的大型绦虫,因  相似文献   

8.
正牛线虫病由线虫寄生于牛体所引起,牛线虫主要寄生在消化道,少部分寄生肺脏、腹腔和皮下等,在我国多见且危害严重的是消化道圆线虫中的一些虫种。1.牛主要线虫病的病原与病性(1)牛仰口线虫病。牛仰口线虫病又称牛钩虫病,是由牛仰口线虫寄生于牛小肠内引起一系列病变的线虫病。牛仰口线虫是中等大小的线虫,雌雄异体,虫体乳白色,吸血后呈淡红色,虫长12~25毫米。雌虫在牛小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牛体外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很快孵出幼虫,幼虫经两次蜕变成为具有侵袭  相似文献   

9.
捻转血矛线虫是圆线虫属毛圆科线虫,呈毛牲状,因吸血而呈现淡红色: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背矛状小齿:雄虫长15~19毫米、雌虫长27-30毫米。因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在红色含血的肠道周同,形成了红白线条棚间的外观,故称捻转血矛线虫,亦称捻转胃虫。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羊只寄生虫的驱除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开展消化道线虫的驱虫试验以及驱虫后寄生虫的动态变化研究。选取3种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虫卵计数法、寄生虫剖检法对陕北白绒山羊的消化道线虫驱虫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驱虫后1个月、2个月的消化道线虫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感染线虫种类6种,分别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spp.),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sp.),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驱虫后伊维菌素注射液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6.25%和65%;芬苯达唑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31.25%和84.21%;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50%和77.27%。各感染消化道线虫均对试验驱虫药产生了耐药性。驱虫后1个月,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有所上升,但未达到驱虫前水平;驱虫后2个月,羊只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达到驱虫前水平。说明可将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作为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的常用驱虫药,建议每2个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以减少消化道寄生虫感染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捻转血矛线虫扫描电镜的补充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自上海绵羊真胃的捻转血矛线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对该虫齿、颈乳突、排泄孔、肛孔、纵纹、横纹和交合刺超微结构作了补充描述,并讨论了交合刺构造。  相似文献   

12.
Dot—ElISA联检牛羊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Dot-ELISA联检14200头牛羊捻转血柔线虫和肝片吸虫病抗体,其中55头羊与剖检捻转血柔线虫和肝片吸虫体的比较,其阳性符合率均达100%,并可测出自然感染1 ̄2条以上的捻转血柔线虫和肝片吸虫病抗体;373头血检阳性的牛羊与粪检的比较,其捻转血柔线虫和肝片吸虫病的阳性符合率分别达92.79%和95.15%,初步认为该法可用于牛羊推迟转血柔线虫和肝片吸虫病的联检。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在前一报告——绵羊抗蠕虫药及其使用方法的研究(三)硫化二苯胺的容量(浓度)和驱除捻转血矛线虫的药效关系的观察中,我们试验证明了同一剂量的硫化二苯胺如以1%的悬浮液灌服可比10%的悬浮液对捻转血矛线虫提高驱虫效率20%。该报告提出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并推断同样寄生在其胃内奥斯特他线虫和马歇尔线虫可能会呈现同一个现象,作为今后研究提高这一类线虫的驱虫效率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浏阳黑山羊胰阔盘吸虫病和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致病规律,进行了这两种寄生虫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浏阳黑山羊胰阔盘吸虫所致胰导管的病变分为3种类型:慢性增生性炎,腺体增生性炎以及由于虫体大量寄生时所致的胰导管壁的萎缩,捻转血矛线虫所致真胃的病变分为腺体增生性胃炎,腺体瘤样增生性胃炎和化脓性胃炎3种类型,这3种病变与寄生虫寄生的多少似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1月以来河北北方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病理实验室先后接到张家口坝上地区养羊户送来的以贫血、渐进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羊,剖检发现其真胃内有捻转血矛线虫寄生,最多达2 120条。另在其食道黏膜内发现细长、乳白色的美丽筒线虫,共14条。漂浮法粪便检查时发现2种虫卵。一种虫卵内含16~32个胚细胞,卵壳薄,光滑稍带黄色,虫卵大小为(75~95)μm×(40~50)μm;另一种虫卵内含有幼虫,虫卵大小为(50~70)μm×(25~37)μm。经诊断为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病。对羊群普遍用左旋咪唑片和丙硫咪唑口服驱虫,2周后羊群症状消失,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属线虫纲、毛圆科、血矛属(Haemonchus),虫体主要寄生在羊的第四胃和小肠内。能引起第四胃黏膜发炎、坏死、甚至溃疡;羊因贫血引起的循环失调和营养障碍导致肝脏中心静脉周围的组织坏死和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并伴发铁元素的缺乏。山羊感染后发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肉羊养殖业由散养化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但是在此过程中,在舍饲条件下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在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舍饲绵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不同出生时间的全舍饲羔羊首次感染消化道线虫的排卵情况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6月出生的夏羔在9月龄以前没有观察到消化道线虫虫卵的排出;9月出生的秋羔在翌年4月首次观察到了奥拉齐细颈线虫虫卵,羔羊平均月龄为7月龄;12月出生的冬羔在翌年的6月首次观察奥拉齐细颈线虫虫卵,最早排卵羔羊为6月龄;3月出生的春羔在翌年的9月首次检出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ontortus)、蛇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colubriformis)和奥拉齐细颈线虫(Nematodirus.oiratianus)3种消化道线虫虫卵,羔羊平均月龄为6月龄。舍饲羔羊1a中首次发现消化道线虫虫卵的顺序为奥拉齐细颈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蛇形毛圆线虫。羔羊最早感染消化道线虫的年龄为5月龄。羔羊消化道线虫的排卵的季节动态的研究结果显示:捻转血矛线虫和蛇形毛圆线虫全年呈现1个高峰期,高峰期为9月;奥拉齐细颈线虫则有2个高峰期,首个高峰期在5月,第2个高峰期在10月。由此推断,捻转血矛线虫和蛇形毛圆线虫的感染时间为6到10月,奥拉齐细颈线虫的感染时间为4到10月。  相似文献   

18.
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泰勒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稽留、贫血和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1]。2014年5月初绥中县某绒山羊养殖户羊群发病,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泰勒焦虫病,现将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禽胃线虫病是由华首科华首属和四棱科四棱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禽类胃内引起的疾病。主要特征为引起胃黏膜发炎、下痢、生长缓慢和产蛋率下降。本病遍及全国各地。辽宁省散养鸡感染较普遍。1禽胃线虫病的生活史中间宿主禽胃线虫属间接发育型线虫。小钩锐形线虫的中间宿主为蚱蜢、拟谷盗虫,象鼻虫等。旋锐形线虫的中间宿主为光滑鼠妇,粗糙鼠妇  相似文献   

20.
绒山羊泰勒焦虫病是由山羊泰勒虫寄生于机体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文结合今年娄烦县马家庄乡某绒山羊养殖场的绒山羊发病情况,提出了该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