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要为政府职能定位,建设依法、高效、透明、负责和公正的政府,其根本的目标是公众满意。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强调对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按照公民的意愿进行,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公民满意。现代政府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对其角色的基本设定,即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回应公众的要求,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  相似文献   

2.
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行政改革和政府转型的必由之路,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构建服务型政府应该加大政府对社会性支出的投入,为公民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及物品;同时,还要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建立制度下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自在不同领域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及物品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适应公众需求不断增长的必然要求。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提高人民的物资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服务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创建一套科学的政府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调查,提出服务型社会在推进城乡共享体育资源的建设布局上应依从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民本位”原则,突破城乡差异的“区域本位”思想,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上,要把公民放在根本和核心地位,把实现公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政府工作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政府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深化各项改革,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廓清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本质。服务型政府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为主要目标,将有限的公共资源优先用于公共服务支出。服务型政府是由法制政府、电子政府和效率政府等结构要素共同支撑的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服务型政府是公民需求导向型的政府,体现为从‘以政府为中心的重管制模式”向‘以满足公民需要为中心的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朱海涛 《甘肃农业》2006,(7):136-137
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取向。也是乡镇一级政府的唯一出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构需要乡镇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以及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改变目前政府上下压力型体制、党政不分、行政成本过高及人治等现象,从而建立一个法治、效能、康政、民选、责任型的真正为农民提供所需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厘清科学发展内涵。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综合索质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根本目标;突出农民权利主体和政府责任主体的地位,强调非政府组织服务载体的功能;综合运用民意表达、互动协商、行政主导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提升公众满意度和供给有效性;梯度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劳动就业、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45-3748
以改进的D&M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为理论支撑,提出了建立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持续信任的机制模型。以北京政府门户网站———首都之窗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息质量显著影响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持续信任。系统质量和服务质量对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满意具有积极作用。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满意和信任显著影响公众使用政府门户网站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文明、民主的现代社会的标志就在于公民权的发挥,而与此对应的是政府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公民创造公共利益,谋取公共福利。新公共服务就是强调,从公民权入手,坚持以公民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府在行政过程中不应该是控制、激励,而是服务。民主的观念与对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的崇尚,不仅应贯穿于公共行政的运作中,而且应在行政组织内部牢固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人是互动的关系,环境对人有塑造作用,人也可以作用和改变环境。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要求。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逐渐发展的,取得了许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就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公民观教育,发展非政府环保组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诉讼机制等等。将公众参与政府行为程序制度化,确保公众能够表达自身利益,多方利益能平衡,政府行为受制约。  相似文献   

11.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客观要求。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与力量投入到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是深化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和必然要求。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与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伴随着观念的更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全方位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是所有公民得以生存发展的摇篮。最近几年,在广西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经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广西各地的环境问题却日渐恶劣,环境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主体环保意识不足,忽视公共利益;政府掌舵实施,服务意识不足;地方政府主体思考缺乏战略性,行动缺乏民主性;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公众参与不足等。为此,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服务而非掌舵",提出提高广西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性的对策建议,即强化政府主体环保责任意识,要始终把公众的生存环境公共利益当作政府不懈努力去争取完成的指标,并要具备战略眼光和民主意识,还要激励广大公民主动参加到环境保护工作中等。  相似文献   

13.
政府从公民的收入中获得税收,并且将其转变为公共物品和服务,所以公民对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的满意度与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在一定区域内生活,其公共物品和服务提供的品质与数量影响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只有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是好的,人们才会更加信任政府,愿意纳税,反之亦然。本文以阜新市为例,通过调查阜新市公共物品的供给与政府满意度的关系来分析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分析出公民对各项公共物品满意度,找出政府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户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引导农户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保证。根据理性行为理论,通过对镇平县杨营镇农户调查获取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活幸福感提升对其参与乡村建设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越高,其参与乡村建设意愿就越强;农户对村部建设效果越满意,其参与乡村建设的意愿反而降低。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意愿并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出明确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与权利、着重围绕提升农户生活幸福感开展建设、重点开展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33-234
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如何准确表达公共服务需求、感知需求、满足需求是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前提。回应型政府建设是公共管理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公共服务精准化的供给侧改革应当是需求导向,需要建设畅通渠道、表达激励、完善供给决策。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兴起,政府的公共行政服务成为测评的主要对象。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以及测评是有别于一般商品的,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完善的公众满意度指标体系,对公众满意度测评的顺利进行以及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存在总体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其中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政府选择模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应该由政府选择模式向社会选择模式转变。社会选择就是由公民、体育社会组织及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决定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而不是采取传统上仅仅依靠政府决定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法,提出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社会选择模式的几点思考,主要包括:充分尊重民意,满足公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鼓励社会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合作共建格局;立足地方实情,符合当地自然人文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王翔  付川  潘杰  程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20-11922
随着三峡库区长江的蓄水,苎溪河入江处的筑坝也即将完工,苎溪河的污染问题将加剧。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苎溪河流域公众环保意识及支付意愿的研究。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年研究范围内的公众为改善环境平均支付意愿是7.5元/人,该区域内居民总的支付意愿是304.5万元/年;②公众在环保行为上为"政府依赖型",整体参与环保意识不强;③公众获取环保信息渠道单一,政府对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重视不足;④被调查者的社会状况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一种改革工具历久弥新,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行政理念、组织结构、政府角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等多方面阐释了新时期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了政府购买涉及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及外部环境等多重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优化政府的资源整合机制,引入政府购买的问责机制;促进服务市场的有序竞争,优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大政府购买的政策扶植力度,着力培育和提升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力;全面公开政府购买信息,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监管和评估的机制以及积累社会资本,建立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多元参与的服务供给机制等路径来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20.
整体性治理理论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走向衰微,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可能的背景下而诞生的,整体性治理以公众需求为治理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和责任为治理机制,从而更好解决政府公共服务碎片化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就整体性治理理论进行分析,然后论述了整体性治理框架下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策略,将整体性治理理论应用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能够更好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单一,治理主体各自为政,公共服务提供碎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