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而"动物遗传学"作为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有信息量大、内容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学好该门课程对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率。目前,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教学模式,笔者探讨了如何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动物遗传学"的实践教学中,为"动物遗传学"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动物遗传学》课程是动物科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动物遗传实验是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的主要途径。在分析该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新的实验内容及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农业院校《动物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本文根据我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物遗传学》的教学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实施一种基于"师生互动"的协同教学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在《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实践教学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与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好的实现了《动物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动物遗传学》在线开放课程为研究环境,通过构建"学生满意度"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并根据"持续学习"维度系统,剖析当前环境下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教师自身的要求,认为要提高<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坚持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调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增强其学好课程的信心,并通过互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提高动物病理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对动物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动物病理学课程组采取从上好第一节课开始抓起,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动物病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理论课上,分别应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在实验课上,通过"四段一评"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动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动物营养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随着动物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现有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文章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课本知识滞后,课堂上学生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考前突击等现象,通过教学实践一体化、翻转课堂、培养专业情怀和考核方式创新等改革措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为改善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奠基石,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培养应用型及创新型的本科人才,文章针对动物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对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动物遗传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正以其超强的资源整合与运营能力,深层次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它的出现促进了教育方式的改革,助推了教育信息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诸多界限。《动物遗传学》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类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将"互联网+"应用于《动物遗传学》课程,不仅可提供更为丰富的共享资源,也为遗传学教学及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沟通平台。文章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尝试通过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等措施开展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科学专业本科表观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英文文献研读、概念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英文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英文文献研读、概念图和翻转课堂在表观遗传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优化表观遗传学课程教学效果,为其他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信息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动物遗传学》作为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命科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动物遗传学作为农林类院校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对于促进一流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对动物遗传学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与探索。将模块式教学法应用于《动物遗传学》的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动物遗传学实验是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动物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选择和优化实验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等,以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为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动物遗传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许多概念和定律较为抽象,对于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巨大的挑战。思政元素的引入,科教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提高专业课教学的重要保证。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学教学团队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一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二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理论知识具体生动;三是专思融合,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四是采取多元教学评价,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缓解学习上的畏难情绪。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实例分析教学法在《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育种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复杂、抽象、难理解"是学生对动物育种学课程的总体评价。加入实际育种工作中的实例以及实例分析,并以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从横向、纵向多方位展示讲授内容,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态度。事实证明,实例教学方式在动物育种课程教学改革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动物寄生虫病防治》实验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实验准备情况、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5个方面分析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实验学习现状,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在线资源库的建设及应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而且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单纯靠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明显提升。但笔者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旨在介绍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在线资源库的应用形式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其他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动物遗传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物遗传学》课程是现代畜牧业和动物科学专业学习的核心和基石,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资助下,该课程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此,为进一步适应国家新形势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要求,论文从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成效与作用、举措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为该课程的深入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国家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如何保证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培养动物科学专业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在教学中针对具体问题开展深度教学探索和改革。因此,本文介绍了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开展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动物遗传学课程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动物解剖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激发学生对《动物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上,引入该学科新的进展和新技术,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采用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考核方式激发学习动力。通过各种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实验课是动物生物技术、动物医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对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对实验教学设备更新、实验教学理念转变、实验考核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强化、教学与科研实验、毕业设计相结合等手段,丰富了基因工程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实行课程改革后,全面提升了学生对基因工程实验技术的认识程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设计和申请大学生开放性、创新性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