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接上期)4.4畜禽养殖污水处理技术对于无法实现农业利用的沼液,或采用粪便堆肥技术而排放的污水,应利用厌氧+好氧的方式进行处理。污水依次经过初次沉淀池、厌氧反应器、好氧反应器、二沉池等处理设施,出水排放或回用。厌氧技术部分见4.3。4.4.1预处理技术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前应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格栅、沉砂池、固液分离系统、沉淀池等。4.4.1.1格栅在大中型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中,较多采用固定式格栅。污水进人集水池之前安装固定格栅,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国家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重视,并每年安排资金用于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特别是生猪养殖安排的项目和资金最多,如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项目、大中型沼气项目等,这些项目在设计和建设时要求大部分资金用于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各项目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栏舍、污水沟进行改造,实现干湿分离、雨污分流,都建了厌氧发酵池、沼液贮存池等,污水进行厌氧发酵,这些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项目实施前相比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韦艺媛  何道领  高敏 《养猪》2022,(5):69-72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我国畜牧业重点工作之一。文章以2018—2020年度重庆地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清粪工艺、固体粪污及液体粪污利用方式等数据为基础,探讨分析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及趋势。结果表明,重庆市规模养殖场节水工艺应用占比持续提高,固体粪污利用方式和液体粪污利用方式占比最大的分别为生产肥料(80%以上)和沼液还田(80%以上)。根据分析结果,文章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发展作出了思考,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畜禽粪污厌氧消化后产生的沼液处理困难,利用沼液对农作物秸秆类原料进行预处理,可为沼液资源化再利用提供新途径。为了筛选出适合秸秆厌氧消化的鸡粪沼液预处理参数,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不同添加量鸡粪沼液对玉米秸秆进行不同时间的预处理,分析鸡粪沼液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甲烷产量、消化时间及消化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添加量为70%、预处理时间为7 d时,甲烷累积产量为6 141 mL,较未处理组提高32.41%;甲烷累积产量达到80%时的时间(T_(80))缩短了37.5%;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甲烷量达到228.73 mL/g,比未处理组提高26.14%;沼液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氨氮浓度和碱度适中,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良好。说明鸡粪沼液作为秸秆预处理剂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秸秆的厌氧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山东畜禽粪污染资源化利用产业投资情况作一简要分析。1山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标及措施1.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标到2020年,山东固体粪便利用率达到90%,污水利用率达到63%,粪污利用率达到8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全部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并正常运行,或者委托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对畜禽粪污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畜牧大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肉兔养殖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笔者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荣昌及周边地区各规模兔场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家庭农场肉兔养殖的适宜规模。结果表明:1)在农户肉兔养殖中其成本主要由饲料成本、仔兔成本、人工成本和药物成本组成,分别占肉兔总成本的58%、32%、4%和3%。2)基础母兔养殖规模为300只Q≤500只的农户利润率最高,为16.47%;基础母兔为300只Q≤500只的养殖场是我国发展家庭农场肉兔养殖比较适宜的规模。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京及周边地区既有猪舍在"煤改电"后保温改造前后相变储能供暖是否可降低峰谷电价条件下直接电供暖高运行成本并经济可行,促使电能合理化应用,理论计算了保温改造前后猪舍直接电或相变储能供暖四种方式的设备配置参数、年运行成本、前15年内供暖总成本、静态投资回收期,综合比较经济可行性。结果表明:试验猪舍保温改造可节能56.65%,并优化供暖设备配置,应用相变蓄能罐无以上作用,但可解耦供暖能量产生与需求。与非保温直接电供暖相比,非保温相变储能、保温直接电、保温相变储能供暖年节省运行成本分别为19.12元/m~2、28.04元/m~2和35.24元/m~2,后三种供暖方式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40.00 a、3.79 a、13.17 a。猪场运营年限以15 a计时,保温直接电供暖总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8.
对南安官桥金牛养殖场肉牛规模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开展农副产品和肉牛场废弃物资源利用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肉牛场可充分利用啤酒糟、花生膜、豆油糟、麦糠等农作物及粮油、食品工业副产品资源,既降低了肉牛育肥饲料成本,又达到农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收集的牛粪外售进行食用菌生产,实现肉牛场废弃物的生物转化和循环利用;利用草地消纳牛场沼液,形成了"肉牛-沼气-牧草"循环利用,浇灌沼液的杂交狼尾草地牧草叶片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0.25%硝酸盐安全值,且每年杂交狼尾草草地可消纳约3 000 t的沼液,但对不同土层土壤进行硝态氮含量测定表明,草地土壤硝态氮有呈现下渗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去除规模养殖场的猪粪渣、尿水等污染物,避免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谷硐扩繁场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主要采用两级A/O工艺串联技术,在生化处理部分使用活性污泥法,能有效处理规模养殖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可使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降到12.50 mg/L,化学需氧量(COD)降到72.40 mg/L,悬浮物(SS)降到7.2 mg/L,氨氮降到0.45 mg/L,总磷降到2.06 mg/L,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谷硐种猪场废水站每吨废水处理成本为4.97元,比温氏龙山猪场每吨废水处理成本6.25元降低了20.48%(P0.01)。结果表明,该项目污水处理技术既能显著降低废水中的COD、BOD、SS、氨氮、总磷等含量,又能节能减耗,因此,可以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进畜禽养殖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试验设置了不施用氮肥的空白对照组(CK)、常规施肥组(CF)和N20%(N2)、N40%(N4)、N60%(N6)、N80%(N8)、N100%(N10)、N120%(N12)、N140%(N14)、N160%(16)、N180%(N18)、N200%(N20)10个不同量猪粪沼液施肥组,探索了施用不同量猪粪沼液替代化肥氮对杂交籼稻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常规施肥(CF)组和沼液(N20%-N200%)施肥组籼稻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空白对照组;以常规施肥的CF组为参照,除N2和N4沼液施肥组株高显著降低(P〈0.05)外,各沼液施肥组株高、有效穗个数和分蘖数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CF组相比,沼液(N20%-N200%)施肥组糙米产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沼液施肥组秸秆产量整体呈线性增加,N18施肥组秸秆产量与CF组相比显著增大(P〈0.05)。另外,除N2、N10和N12组外,其他各沼液施肥组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F组(P〈0.05);随着沼液施肥量的增加,沼液(N20%-N200%)施肥组饲用稻糙米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N18和N20施肥组蛋白质含量与CF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与CK组和CF组相比,沼液(N20%-N200%)施肥组直链淀粉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该试验条件下猪粪沼液N120%施用量基本能够达到常规尿素的肥效,且超量施用至N200%替代尿素,籼稻仍长势良好;同时,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籼稻籽粒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总固体浓度对猪粪水快速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中温(30℃)条件下不同总固体(TS)浓度对猪粪水快速厌氧发酵的影响,以期获得猪粪水快速厌氧处理的最佳TS浓度和发酵时间,试验采用厌氧发酵方法共设3个TS浓度(4%,处理1;5%,处理2;6%,处理3)处理,发酵8 d,测定沼液TS浓度、pH值、产气量和全氮、全磷、全钾、甲烷含量。结果表明:在发酵的前4 d,处理1,2,3的产气量分别达到总产气量的87.5%、87.9%和83.3%,处理3的甲烷含量最高,但与处理2无显著差异(P0.05);在发酵的前4 d,各处理沼液pH值下降幅度随粪水TS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整个厌氧发酵期间,各处理粪水TS浓度的变化与有机质变化趋势相似,发酵对各处理沼液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物料的TS浓度为5%时,发酵4 d适合猪粪水的快速厌氧发酵处理。  相似文献   

12.
肖和良 《中国猪业》2019,14(7):101-105
以湖南省新邵县某规模猪场应用为例,介绍了新型红泥膜沼气池猪尿降解工程工艺,处理流程依次为尿水预处理、预处理暂存池、红泥膜沼气池、好氧池、净化池、氧化塘(或鱼塘、人工湿地)、达标排放。经净化池处理后尿水污染物平均降解率为85.46%,经氧化池处理后尿水污染物平均降解率达92.32%,实现尿水污染物减排90%的目的。红泥膜沼气池工艺能有效提高沼气池内温度和微生物活性,提高产气量,尤其是在冬季可提高近3倍的产气量,将氨氮降解率提高近1/3。针对大型养殖场(3 000头以上)采用此工艺后污染物降解率未达到90%的问题,建议增加曝气生物滤池和填料等环保设施和工艺。为防止暴膜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设置一套排出沼气自动化装备,自动化排出沼气。该工艺总体可行,污水排放达标,投入资金比例合适,产沼气量大,沼气发电、供暖等资源化利用率高,经济实用,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贮存时间和贮存温度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以1600枚36周龄的合格种蛋为试验素材,分别在15℃和25℃的贮存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为65%),将贮存时间0、1、2、3周的种蛋置于同台孵化机进行人工孵化,测定分析入孵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孵化率。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种蛋贮存温度为15℃时,贮存1周不影响种蛋孵化效果(P0.05),贮存2周对种蛋孵化效果影响显著(P0.05),贮存期超过2周种蛋孵化效果下降严重(P0.01);种蛋贮存温度为25℃时,1周内的种蛋孵化效果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0.05),贮存期超过1周的种蛋孵化效果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鸭蛋贮存时间的延长,其孵化效果显著下降,贮存温度达到15℃时,种蛋贮存不宜超过2周,贮存温度达到25℃时,种蛋贮存不宜超过1周。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肉类食物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为此,畜牧业在迎来市场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随着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展,疫病与污染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也随之扩展,需要加强对养殖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才以保障畜禽的健康生长,及人类的健康安全。1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现状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在提高人们膳食结构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相关调查表明,超过85%的畜禽养殖场并未配置适合的污染处理设施,目前处理污染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坑埋。此外,农家肥料的应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相关统计显示,养猪场中一头猪每日排放的污水量等于7个人每日污水排放总量,一头牛每日排放的污水量已超过22个人每日污水的排放总量。近年来,我国正在提高对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力度,以确保畜禽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人们的生存环境提供保护,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式。有相关调查表明,导致我国养殖业产生污染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自小型畜禽养殖场,为此,我国创建了畜牧养殖业存栏规模和相对应的污染防治举措与环境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鲜麦秸营养成分、超微结构和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将鲜麦秸分别用干物质重量的2.5%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组)、4%尿素(尿素组)、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组)厌氧处理40 d,分析其营养成分和扫描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崂山奶山羊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产气技术进行48 h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处理后麦秸的体外降解率、产气量及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复合组粗蛋白质(CP)含量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和尿素组(P0.01),尿素组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1);复合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碳酸氢钠组(P0.05),与尿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组半纤维素(HCEL)含量极显著低于碳酸氢钠组(P0.01),与尿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组之间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扫描电镜下,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麦秸结构的破坏程度表现为复合组尿素组碳酸氢钠组,碱液对麦秸组织的侵蚀力度表现为厚壁细胞薄壁细胞维管束。3)复合组干物质降解率(DMD)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1),复合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均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5);复合组DMD、NDFD、ADFD均高于尿素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组48 h体外产气量及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产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组(P0.05或P0.01);复合组乙酸产量显著高于尿素组(P0.05),氨态氮产量显著低于碳酸氢钠组和尿素组(P0.05);3个组之间p H、乙酸/丙酸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厌氧处理效果优于碳酸氢钠、尿素单独处理,增加了麦秸CP含量,降低了NDF、HCEL的含量,提高了秸秆体外降解率、产气量、VFA产量,可作为改善低质粗饲料饲用价值的方法加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检测牛结核病,降低因假阳性检测结果对牛误杀造成的经济损失,运用牛结核病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验,对新疆昌吉市2个规模养殖场的540头奶牛同时进行检测,汇总交叉结果,在无金标准的情况下,采用建立的贝叶斯模型评估两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比较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敏感性为78.0%(55.1%~93.0%),特异性为97.8%(96.6%~98.8%);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验敏感性为87.1%(73.4%~95.5%),特异性为98.1%(96.9%~99.0%)。进一步证实了使用γ-干扰素体外检测试验检测牛结核病的准确性会更高。同时也提示,在实际检测工作中,还应综合考虑养殖场的牛患病率、检测成本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发酵花生秧粉粗饲料的研制及其在肉鸭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探明复合菌剂发酵花生秧粉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利用发酵花生秧粉进行肉鸭节粮养殖的可行性。利用多功能复合菌剂发酵花生秧粉并对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以42日龄的樱桃谷肉鸭为供试动物,共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试验组Ⅰ饲喂90%常规饲粮+10%发酵花生秧粉,试验组Ⅱ饲喂85%常规饲粮+15%发酵花生秧粉,试验组Ⅲ饲喂80%常规饲粮+20%发酵花生秧粉,预饲期7 d,正式试验为期21 d,测定并计算各组供试鸭的日增重、料重比与增重成本。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秧粉经复合菌剂发酵,其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下降25.57%(P0.01)、11.35%(P0.01)与9.50%(P0.01);粗蛋白、有机酸与总能分别增加52.23%(P0.01)、66.34%(P0.01)与52.98%(P0.05)。试验组Ⅰ平均日增重提高10.35%(P0.01),料重比下降9.23%(P0.01)、增重成本降低13.64%;试验组Ⅱ平均日增重提高21.93%(P0.01),料重比降低17.69%(P0.01),增重成本降低23.83%;而试验组Ⅲ平均日增重下降9.66%(P0.01),料重比增加10.79%(P0.01),增重成本增加0.07%。花生秧粉经复合菌剂发酵后其饲用价值大大提升,可作为一种新型高蛋白饲草应用于肉鸭养殖中;以15%发酵花生秧粉替代肉鸭日粮效果最好,可显著促进肉鸭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试验观察研究了大河乌猪纯繁(DW)、长白与大河乌猪杂交母猪(LDW),长白与大约克杂交母猪(LY)3个品种(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显示,大河乌猪(DW)母猪分娩率90.63%,分别比长大乌(LDW)和长大(LY)高1.16个百分点(P0.05)和5.12个百分点(P0.01);DW母猪窝均产仔数11.05头,与LDW和LY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W母猪仔猪28日龄断奶窝重64.79 kg,分别比LDW和LY低11.51 kg(P0.01)和16.15 kg(P0.01);DW初生仔猪头均落地成本73.92元,仔猪断奶头均成本为158.77元,70日龄出栏头均成本322.26元,均较Y×LDW和D×LY低;保育仔猪出栏每千克成本以Y×LDW为最低,为13.69元。  相似文献   

19.
大豆秸和黄贮玉米秸对杂交肉牛育肥效果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按照组间体重和年龄相近原则,将30头体重相近(298.4±25.2)kg的10~12月龄杂交肉牛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试验肉牛饲喂相同精补料和两种秸秆,探讨饲喂大豆秸和黄贮玉米秸对肉牛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3 d育肥试验,饲喂大豆秸的肉牛平均总增重、日增重和总料重比均在数字上优于黄贮玉米秸,没有明显差异(P0.05);由于大豆秸成本远低于黄贮玉米秸兼之饲喂大豆秸的试验肉牛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略占劣势,饲喂大豆秸的试验肉牛消耗总料成本比黄贮玉米秸降低7.75%,导致单位增重总料成本降低10.95%(P0.05),其中饲喂大豆秸的试验肉牛消耗秸秆总成本降低75.08%,导致单位增重秸秆成本降低80.30%(P0.01)。由此结论,在不同秸秆营养水平相近和肉牛比较育肥性能相近的条件下,低成本的大豆秸可以有效替代黄贮玉米秸促进肉牛育肥性能和大幅度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20.
分别于2012年3-12月和2014年3-12月,在张掖市甘州区金园种猪场对沼气工程技术的建设运行、经济收入及应用沼气工程技术前、后猪舍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和猪生产性能、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试验测定。其结果:沼气工程总投资414.29万元,应用沼气工程技术年可处理粪尿及污水1.68万t,沼气、沼渣、沼液年收入110.64万元,除去年运行成本46.82万元,净收入63.82万元;投资内部收益率15.41%,静态回收期6.49年。通过应用沼气工程技术,妊娠、分娩、保育和育肥各环节猪舍中氨气分别显著下降了14.51%、11.66%、16.37%、13.83%(P0.05),硫化氢气体分别显著下降了23.52%、24.07%、27.47%、26.495%(P0.05),二氧化碳气体分别显著下降了12.5%、18.18%、16.67%、14.29%(P0.05);生产母猪的妊娠率提高了0.97%,均产活仔数提高了2.15%,新生仔猪均初生重提高了6.08%(P0.05),28日龄断奶成活率提高了1.34%,断奶均增重提高了0.82%;保育仔猪60日龄成活率提高了1.12%,保育期均增重提高了7.92%(P0.05);育肥猪在育肥期均增重提高了1.28%,料肉比降低了3.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