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不同生长期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作对照,对生长发育过程骨骼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和平原黄牛骨骼肌微血管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均在30日龄先降到一个相对低点,然后逐渐升高,到成年时达到最高,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骨骼肌微血管密度均高于平原黄牛,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大通牦牛通过增加骨骼肌微血管密度来提高其在低氧环境中获取氧的能力,且这种特点作为生物学性状固定下来,并且通过遗传传递给下一代。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高原牦牛肺血管随海拔升高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结构学特点及发育学特点,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日龄、30日龄、180日龄、成年牦牛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EGF大量分布于导气部上皮的Clara细胞胞质和伴行肺动脉内皮细胞胞质内,在导气部上皮的纤毛细胞、管壁平滑肌内也有分布,VEGF在肺动脉平滑肌中的分布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减少;在呼吸部上皮内没有VEGF分布,仅在肺泡壁有散在分布。而大通牦牛肺组织VEGF的灰度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山东黄牛肺组织VEGF的灰度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逐渐升高,而相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肺组织VEGF灰度值极显著高于山东黄牛肺组织VEGF灰度值。表明低氧能刺激大通牦牛肺导气部和肺动脉内的VEGF含量增加,从而对牦牛肺脏新生微血管的形成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牦牛肺脏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高原牦牛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以不同生长期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平原黄牛作对照,对生长发育过程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变化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通牦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从1日龄的一个相对低点,到30日龄迅速增长至一个峰值,然后再逐渐下降,至成年时,胶原纤维含量降至最低。平原黄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1日龄处于峰值,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纤维含量下降,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含量均高于平原黄牛胶原纤维含量,且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大通牦牛骨骼肌中胶原纤维具有适应高原环境的组织学特点,但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80-484
为了探讨大通牦牛心肌组织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选取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原黄牛作对照,通过显微体视学技术比较骨骼肌线粒体的平均截面积(Ax)、平均体积(V)、面数密度(NA,单位面积中线粒体数目)、体积密度(VV,单位体积骨骼肌纤维中线粒体的体积密度)。结果显示,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的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为逐渐降低的特点;而面数密度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特点;体密度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各年龄段差异显著(P0.05);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与同日龄平原黄牛比,表现为线粒体大、数量少和体密度大的特点,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在出生时已表现出对高原低氧环境的良好适应性,表现为骨骼肌线粒体平均体积大、面数密度低、体密度高的特点;而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通牦牛心肌线粒体平均体积逐渐变小、面数密度逐渐增大,而体积密度逐渐增大的特点,这种变化特点可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高原牦牛肺脏组织iNOS基因表达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及特点,试验以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四个发育阶段的高原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牦牛肺脏组织iNOS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出生至成年,高原牦牛肺脏组织iN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高原牦牛肺脏组织在生长过程中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而形成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大通牦牛肺脏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化酶(iNOS)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和特点,试验从青海省大通县(海拔3 200 m)选取健康的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和成年的大通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湖北省襄阳市(海拔约100 m)相同发育阶段的平原黄牛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分析,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对大通牦牛iNOS在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大通牦牛肺脏组织iNOS基因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与成年时比较,1日龄时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30日龄时相对表达量最低(P<0.05);平原黄牛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的趋势,与成年时比较各日龄时均差异显著(P<0.05)。相同发育阶段,1日龄时大通牦牛肺脏组织iNOS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平原黄牛(P<0.05),30日龄时显著低于平原黄牛(P<0.05),180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成年时显著高于平原黄牛(P<0.05)。肺脏组织iNOS蛋白表达,无论是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趋势,还是相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7.
探索VEGF及其受体(VEGFR2)在不同年龄牦牛睾丸的分布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VEGFR2)分布特征并通过IPP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统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不同年龄段牦牛睾丸中,VEGF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以及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强表达于长形精子,小血管内皮细胞见强阳性表达,肌样细胞未见表达;其受体VEGFR2表达于各级生精细胞及Sertoli细胞,且Leydig细胞内强表达,小血管弱表达;牦牛幼龄期至性成熟期,睾丸中VEGF表达量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性成熟期达到最高水平,进入老龄期后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其受体VEGFR2表达量性成熟前期最高,进入老龄期下降不明显。因此,牦牛睾丸中VEGF及其受体随年龄增加存在差异性表达,幼龄期随增加明显,性成熟期趋于稳定,老龄后下降显著,提示其可能参与调节牦牛生后睾丸发育的各个阶段,且与高原牦牛睾丸血管发育,生精及其低氧适应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究雌性安徽白山羊胸腺组织形态学增龄性变化。选用幼龄期、初情期前、初情期及成年期雌性安徽白山羊各3只,记录胸腺常规指标,H.E.染色观察胸腺组织结构;利用免疫组化分析S100和Caspase-3的分布;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胸腺中的S100、CASP-3、CASP-8以及TP53mRNA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1)胸腺长度、重量、指数和最宽值均在初情期前或初情期达到最大。2)除幼龄期山羊胸腺外,初情期、初情期前和成年期胸腺皮髓质界限清晰。3)Caspase-3阳性细胞广泛分布在皮质和髓质,S100主要分布在髓质和皮髓质交界区域。4)S100mRNA在各时期的转录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3和CASP-8mRNA在初情期前转录水平最高,TP53mRNA在成年期水平最高。综上表明,雌性山羊胸腺自初情期开始呈现增龄性退化现象。CASP-3和CASP-8可能参与胸腺的发育和细胞更新以及退化早期过程,而CASP-8和TP53对成年后的胸腺退化更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腺肥大细胞免疫形态学的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不同年龄奶牛乳腺肥大细胞分布特点的增龄性变化,并用Alcian bluc-safranin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型研究。结果:青年奶牛乳腺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少,中年奶牛乳腺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增多,有趣的是,老年奶牛乳腺肥大的数量更多,AB-S染色显示,各年龄奶牛乳腺中只有黏膜型肥大细胞。结果表明:奶牛乳腺肥大细胞数量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但肥大细胞的类型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5):90-92
为了研究肥大细胞在广西三黄鸡胸腺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及其变化,采取石蜡切片、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技术,对肥大细胞在1、14、28、56、90、120、150日龄广西三黄鸡胸腺中的分布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肥大细胞呈紫红色,大小不一,形状多样,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成簇或单一散在分布;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胸腺的髓质部,在胸腺小体和血管周围分布较多,皮质部、小叶间也有较少分布。随着日龄增长,胸腺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数量大体呈下降趋势,1日龄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数量最多,明显高于其他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120日龄单位面积内肥大细胞数量最少,明显低于其他日龄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颅骨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比观察快速衰老型小鼠(SAMP6)与正常老化型小鼠(SAMR1)颅骨的增龄性变化,本试验采用活体micro-CT扫描定量观察SAMP6和SAMR1小鼠24、30、36周龄时的颅骨骨体积密度(BV/TV)。小鼠36周龄完成micro-CT扫描后,解剖颅骨,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对比观察小鼠颅骨组织学特点并测量破骨细胞数目。结果显示,不同年龄SAMP6的颅骨BV/TV值均显著低于同龄SAMR1;随年龄增长,SAMP6颅骨BV/TV显著降低,而SAMR1颅骨BV/TV无显著变化;与SAMR1相比,SAMP6颅骨内外骨板更薄,板障更宽;板障内破骨细胞更多,且差异显著。本试验表明随年龄增长,SAMP6的颅骨骨体积密度降低,且均小于同龄SAMR1,而SAMR1的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4,(6):955-958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洲雏鸵鸟胸腺生长发育规律,为鸵鸟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选取非洲雏鸵鸟1、30、60、90、334日龄(对照)各4羽,宰杀后,取胸腺,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胸腺的组织结构变化,并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鸵鸟胸腺的皮质与髓质面积比例随日龄增加逐渐降低;在鸵鸟胸腺髓质中观察到3种形态的胸腺小体,依次为单细胞小体、同心圆小体和团块状小体;胸腺髓质内单细胞小体出现较早,同心圆小体和团块状小体出现较晚。  相似文献   

13.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按年龄分为幼年、青年、老年三组,分别测定动脉血血清SOD、MDA、GSH—px活性水平,以探讨日本大耳白兔抗氧化物酶活性增龄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SOD活性在中年期以前是随增龄而增加,青年组显著高于幼年CR(P〈0.05,P〈0.01),在中年期以后是随增龄而降低,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P〈0.01);血清MDA含量是随增龄而增加,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和幼年组(P〈0.05,P〈0.01),青年组明显高于幼年CR(P〈0.05);血清GSH—px活性随增龄而降低,老年组显著低于青年组和幼年组(P〈0.01),青年组显著低于幼年组(P〈0.05,P〈0.01)。机体在衰老过程中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加。抗氧化物酶活性全面降低可能是加速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49日龄雏鸭胸腺组织学发育的增龄变化观察以及胸腺绝对重量、胸腺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а-醋酸萘酯酶阳性率的测定,研究了雏鸭胸腺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14日龄雏鸭胸腺生长较为缓慢;21~28日龄胸腺生长十分迅速,到28日龄时雏鸭胸腺中大部分T淋巴细胞已分化发育成熟,雏鸭胸腺已形成能有效产生细胞免疫的组织结构基础;35~49日龄胸腺发育已趋于稳定。文中对胸腺小体的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腔上囊是禽类的中枢免疫器官,也是B淋巴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性成熟时,禽类的腔上囊结构退化并覆以富含血管和脂肪的结缔组织。对禽类腔上囊的组织结构特征、增龄性退化及退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阐明禽类腔上囊的增龄性退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黄羽鹌鹑胸腺发育的增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黄羽鹌鹑胸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的发育变化,为黄羽鹌鹑生长过程中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解剖学、组织学及电镜技术,研究从出生到第38周龄的黄羽鹌鹑胸腺的胸腺指数、组织学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出生到4周龄,胸腺的质量、指数、长径和宽径均呈上升趋势,且在第4周龄达到最大,第5—9周龄呈减小趋势,第10周龄及以后处于平稳趋势;随增龄,胸腺皮髓质面积比逐渐减小,胸腺小体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第6周龄达到最多。电镜结果显示,胸腺细胞存在着自然凋亡现象,主要表现为细胞核的变化,核质凝集,线粒体增多。结果表明,黄羽鹌鹑胸腺发育表现出明显的增龄变化特征,出生到4周龄为发育旺盛期,第5—9周龄为成熟持续期,第10—38周龄为退化期。  相似文献   

17.
牦牛及牦牛血液SOD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中国特有的品种,是青藏高原藏族同胞赖以繁育生存的主要生活依托,又是难得的生化药物资源宝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n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种以自由基为底物的金属酶,亦是一种具有很好疗效和保健作用的药用酶,其早已成为生化、医药、轻工、教学界极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但以牦牛血液为原料加工、提取、研究SOD的实属罕见。笔者涉足该领域的开发与研究,取得可喜成果,为我国西部牦牛产业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科技水平,兴办民族制药工业,拓宽新路,做出典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氯胺酮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明确其中枢作用机制,为今后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试验将Wistar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离体培养,在培养第7天加入1μg/m L、3μg/m L、5μg/m L氯胺酮,分别在加药后0、5、10、15、20、25、30、45、60、90、120 min取上清液40μL检测Glu、Asp、Gly和GABA的含量。不同剂量氯胺酮作用于神经细元后Asp都显著升高,Gly和GABA都显著降低,且3μg/m L和5μg/m L氯胺酮作用效果明显,而1μg/m L作用后Glu的含量升高,3μg/m L、5μg/m L却降低。结果表明氯胺酮直接作用于神经元后,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Glu和Asp的合成和分泌及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ly和GABA的释放来达到麻醉作用。且氯胺酮的麻醉作用强弱与剂量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20.
乌仁套迪  巴拉  宝迪 《中国家禽》2013,35(14):50-51
为了阐明与斗鸡打斗性能有关的皮肤厚度、羽毛密度和普通肉鸡的区别,为开发应用斗鸡肉用性能打下基础,本试验对河南斗鸡和艾维茵肉鸡颈、背、胸、腹和腿5个部位皮肤厚度及羽密度进行测量,对所得数据做统计分析,用SPSS软件分析其显著性。结果显示,河南斗鸡和艾维茵肉鸡皮肤厚度差异显著,颈部和腹部差异极显著,背部差异显著,胸部、腿部差异不显著;羽密度差异显著性:颈、背、胸、腹和腿部正羽和绒羽差异均极显著,结果为斗鸡后续综合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