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普氏野马体外和消化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以及其驱虫的效果,应用常规寄生虫卵检查方法、成虫形态鉴定方法及PCR方法,对随机采集的驱虫前后共180份粪样、其体表吸血的58只硬蜱进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测序分析,并观察及分析野马繁育中心使用阿维菌素药物的驱虫效果。根据驱虫结果初步确定普氏野马感染马副蛔虫、毛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马圆线虫4种消化道寄生虫,其中马副蛔虫的感染率最高,为75%;驱虫前马圆线虫的感染率为56.7%,总感染率为86.7%。驱虫7d后,总感染率降为5%。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南疆地区规模化全舍饲养殖模式下驴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并评价目前规模化全舍饲驴养殖场所采用驱虫方案的效果,本试验采集阿克陶县和泽普县4个规模化全舍饲养驴场917头驴(n=917)的粪样共1 834份,运用虫卵形态观察法检测消化道寄生虫,对优势虫种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PCR方法鉴定体内排出的主要成虫;同时,根据养殖场现行驱虫方案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驴群进行2次伊维菌素驱虫试验,连续观察5 d,记录排虫情况并计算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结果显示:镜检观察到6种消化道寄生虫;经PCR鉴定体内主要排出马副蛔虫。4个规模化养殖场中,马圆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和细颈线虫为驴消化道优势虫种,其冬春(夏秋)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7.5%(79.6%)、52.9%(71.3%)、40.9%(45.3%)和14.5%(15.7%),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夏秋季节毛细线虫、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高于冬春季节(P<0.01);寄生虫感染率与驴年龄存在相关性,夏秋季节驴驹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极显著高于成年驴(P<0.001),冬春季节驴驹马圆线虫、毛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显...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谷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放牧式饲养条件下的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种类、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其流行病学因素,通过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伊犁河谷区域放牧马匹进行1年的定点观察、调查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534份样品中476份为阳性,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9.1%,其主要病原种类为马圆线虫,毛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细颈三齿线虫等。阳性病例的感染强度(EPG)为400~1 700个/g不等,尤其是马圆线虫和毛线虫感染率较高;以上消化道寄生虫在春、夏、秋、冬四季均能感染马匹,其四季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4.8%、96.6%、95.0%和74.7%,其中马副蛔虫在5月份感染率最高为74.0%(37/50),而在10月份其感染率略低0.61%(4/66);毛线虫在10月份感染达高峰为98.48%(65/66),而在4月份其感染率略低46%(23/50)。该地区各虫体感染率与季节有显著关系,细颈线虫在夏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圆线虫和毛线虫在夏秋与春冬两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副蛔虫春季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三季(P0.05);球虫在各季节感染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建议:每年2次对马匹进行驱虫并在6—7月进行针对性驱虫。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段伊犁马消化道主要寄生虫感染情况。在新疆昭苏县选取体重及健康状况相近的1岁(106匹)、2岁(116匹)及3岁(110匹)伊犁马,共计332匹,公母各半。分别于春季(4月)和秋季(10月)采集3个年龄的马匹粪便样品664份,每匹马2份(早、晚各1份),用于寄生虫卵的鉴定和计数。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段春、秋两季伊犁马粪便中共鉴别出6种虫卵,分别是马圆线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马副蛔虫、马尖尾线虫、球虫,其中马圆线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较高。春季1岁、2岁、3岁伊犁马,马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98.11%、90.52%、88.18%;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95.28%、89.66%、97.27%;细颈三齿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5.85%、78.45%、87.27%;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46.23%、35.34%、29.09%。秋季1岁、2岁、3岁伊犁马,马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7.74%、69.83%、78.18%;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4.53%、79.31%、86.36%;细颈三齿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5.09%、68.10%、76.36%;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46.23%、35.34%、24.55%。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新疆昭苏县伊犁马感染率较高的寄生虫有马圆线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及马副蛔虫;1岁马驹寄生虫感染率及虫卵数量普遍高于2岁和3岁马;春季寄生虫感染率普遍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昭苏马夏秋季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研究采用寄生虫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对昭苏县军马场、马繁育中心及部分牧户的70匹马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昭苏马夏秋季感染消化道寄生虫有7种,包括马圆形线虫、马副蛔虫、毛线虫、三齿线虫、马尖尾线虫、韦氏类圆线虫、球虫等,感染率分别为83.17%、74.87%、25.63%、7.48%、5.78%、5.12%、4.02%,且多为混合感染;虫卵感染强度(EPG)在8月份达到最高,每克粪便含虫卵数高达394个,说明8月份为驱虫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富蕴县马匹在舍饲和放牧2种饲养条件下感染的消化道线虫情况,随机采集样品74份,采用常规寄生虫病原学检查方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地马总感染率为94.59%,主要感染的虫种为马圆线虫、毛线虫、细颈三齿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83.78%、83.78%、24.32%、4.05%。本次调查数据可为当地马寄生虫病的计划性驱虫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斯陶尔氏法对来自成都的A、B和C三个马术运动俱乐部的101份马匹粪样进行寄生虫检测,为赛马饲养管理者制定驱虫方案和检验驱虫效果提供重要参考。结果显示,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2.18%(83/101),3家俱乐部均检出圆线虫、马副蛔虫2种虫卵,混合感染率为14.85%(15/101)。圆线虫感染率为81.19%(82/101),每克虫卵数(EPG)为300个;马副蛔虫感染率为15.84%(16/101),EPG为555个。圆线虫在各年龄段的赛马均有分布,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检出马副蛔虫的马匹多为幼龄马且多处于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混合感染的状态。结果表明,3家马术俱乐部马匹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表现出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8):88-90
为了评价昭苏马秋季驱虫效果,采用病原学常规检测方法对294匹马粪样进行了驱虫前后对比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马匹驱虫前感染的优势虫种为马圆线虫、无齿圆线虫、普通圆线虫、马副蛔虫、马尖尾线虫和球虫;线虫感染率为73.5%(216/294),球虫感染率为2.7%(8/294),混合感染率为64%;虫卵计数显示,每克粪便感染虫卵为200~600个。本试验使用的内外净(碘醚柳胺悬浮)药物组虫卵转阴率达87%,虫卵减少率达90%,驱虫效果明显,为今后马匹驱虫药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乌恰县驴消化道寄生虫种类、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对随机采集的100头驴粪,采用寄生虫病病原常规检查方法进行体内寄生虫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乌恰县驴体内寄生虫感染较严重,其中马圆线虫感染率最高(52%,52/100),毛细线虫(46%,46/100)和球虫(32%,32/100)感染率次之,马副蛔虫最低(22%,22/100),且大多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了解佳米驴消化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随机采集32份佳米驴粪样(其中成年和幼年驴各16份),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和虫卵计数法(斯陶尔氏法)进行粪便检测,分析佳米驴消化道寄生虫种类,并计算每克粪便中所含寄生虫的虫卵数。结果显示,佳米驴消化道内主要为马圆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同时成年和幼年佳米驴马圆线虫在消化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研究表明,养殖过程中应严格制定寄生虫综合防控措施,以提高佳米驴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补喂鞣花酸对哺乳期纯血马马驹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影响,揭示鞣花酸在马属动物消化道寄生虫防治方面的作用,为新型驱虫药物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平均体重(143.33±16.10) kg、出生日期(±5 d)、寄生虫感染率相近的哺乳期纯血马马驹15匹,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和Ⅱ组,每组5匹。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对照组马驹不做任何处理,试验Ⅰ组马驹每天补喂15 mg/kg BW鞣花酸,试验Ⅱ组补喂30 mg/kg BW鞣花酸,试验期60 d,分别在试验的第0、15、30、45、60天采集马驹粪便样品,检测各组虫卵种类,统计虫卵数量,并评价驱虫效果。【结果】哺乳纯血马驹感染率高的寄生虫有10种,其中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是马副蛔虫、马圆线虫及细颈三齿线虫。随着鞣花酸补喂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加,寄生虫的感染率呈降低趋势,细颈三齿线虫卵、马圆线虫卵、马副蛔虫卵和韦氏类圆线虫卵的排出量显著降低(P<0.05)。补喂鞣花酸后第60天试验Ⅰ和Ⅱ组虫卵总数比对照组分别降低66.59%和97.06%;试验Ⅰ组第30和60天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0.10%和42.97%;试验Ⅱ组第30和60天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7.51%和49.86%。【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给哺乳马驹补喂鞣花酸能够显著降低寄生虫的感染及粪便中细颈三齿线虫卵、马圆线虫卵、马副蛔虫卵和韦氏类圆线虫卵的排出量,且补喂剂量为30 mg/kg BW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温宿县山区散养驴感染寄生虫种类和感染强度,笔者对采集的175份抗凝血和100份驴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抗凝血样品检出马属动物泰勒虫,阳性率为10.3%;驴粪便样品中检出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球虫5种虫卵,感染率分别为78%、65%、23%、15%和7%,说明该区域散养驴感染寄生虫情况普遍,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岔口驿马是我国著名的走马品种。为加强岔口驿马疫病防控,促进岔口驿马的保种选育和马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特进行了岔口驿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动态调查分析。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麦克马斯特计数法等方法,动态观察全年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岔口驿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岔口驿马消化道寄生虫一年四季均有感染,平均感染率为77.57%,马圆线虫(S.equinus)、马副蛔虫(P.equorum)、马尖尾线虫(O.equi)、裸头绦虫(A.perfoliata)、细颈三齿线虫(T.minor)、韦氏类圆线虫(S.westeri)和马胃蝇蛆(Gasterophilus)等寄生虫均有检出,其中以马圆线虫(S.equinus)为优势虫种,感染率为71.67%,消化道寄生虫混合感染率达94.45%,未发现马球虫(Eimeria spp.)感染性卵囊。平均感染强度(EPG值)为366个,其中以3月和10月感染强度最高,6月和11月感染强度最低。2岁以内、3~5岁、6~9岁和1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87.50%、81.41%、72.06%、67.06%,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寄生在马消化道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各种消化道线虫往往混合感染对马匹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是每年春、夏、秋季造成马发病或死亡的原因之一。为了了解昭苏县舍饲马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笔者进行了4个多月的定点观察、调查试验。经常规寄生虫病病原学(粪便)检查,发现马体内有圆线虫、马副蛔虫、侏儒副裸头绦虫、球虫,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4.8%(106/125),且大多为混合感染。经EPG调查,每克马粪便平均感染587个虫卵,且在3月份驱虫前感染率最高。通过本次观察试验,对新疆马体内寄生虫有了初步了解,对以后长年考察该地区马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及促进马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马副蛔虫虫卵玻片永久性标本制作的理想方法,提供优质的标本资源,提高实验课教学的质量,笔者收集驱虫后的普氏野马马副蛔虫(雌),借助手术刀片切开其腹腔,取出子宫,离心沉淀后收集虫卵,取适量的虫卵与甲醛中混匀,制作玻片标本。结果表明,驱虫前后马副蛔虫感染率分别为87.50%和36.84%,感染强度(平均EPG)为128.6和43.6;制作的虫卵标本能准确显示蛔虫卵的原始形态,其形态特征保持原状,能克服气泡、发霉、变形等问题,具有经济实惠、能长久保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库车市某规模化场驴蠕虫感染情况,笔者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该场171份驴新鲜粪便,检出3种蠕虫虫卵,总感染率为18.7%(32/171)。以马副蛔虫为优势感染虫种,感染率为14.6%(25/171);圆线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4.1%(7/171)和0.5%(1/171);仅发现1份圆线虫和马副蛔虫混合感染。小于6月龄,7~12月龄和大于1岁的驴蠕虫感染率分别为26.1%(6/23)、33.3%(14/42)和11.3%(12/106),均以马副蛔虫为主要感染虫种。调查结果表明,该场幼龄驴蠕虫感染率较高,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幼龄驴的饲养管理和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新动物园圈养蛇类寄生虫病感染情况备受关注。本试验旨在了解福州动物园圈养蛇类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寄生虫感染的种类和程度,为建立科学的防治方法和驱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运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方法对9种蛇类14条蛇共计20份粪便样本进行调查。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00%(9/9),寄生虫种类为蛔虫、鞭虫、球虫、类圆线虫,其中以蛔虫的感染最为严重,此外,还从红尾蟒粪便中检查到螨虫幼虫。感染寄生虫的蛇类中,花岗岩蟒感染强度最高,蛔虫卵EPG为7650个/g;其次是黄金蟒蛔虫卵EPG为7500个/g;第三王锦蛇蛔虫卵EPG为3000个/g,鞭虫卵EPG为600个/g;其它虫卵EPG大多分布在25-1500个/g。  相似文献   

18.
禄劝某猪场猪使用复方中药驱虫前后进行2次采集粪便,并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用药前18份样品全部具有食道口线虫虫卵(100%),6份具有猪蛔虫虫卵(33.3%),有4份同时检出食道口线虫虫卵与猪蛔虫虫卵,混合感染率为22.2%,未见幼虫和原虫。用药后18份样品中9份具有食道口线虫虫卵(50%),3份具有猪蛔虫虫卵(16.7%),有1份检出食道口线虫虫卵与猪蛔虫虫卵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5.6%,未见幼虫和原虫。说明该猪场驱虫有一定效果,但未达到彻底驱虫的效果。结合该猪场寄生虫感染情况,提出了一些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防制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6,(1):113-115
为了调查我区川西白绒牦牛子二代和本土黑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强度,对采自巴州地区天然牧场的449份本土黑牦牛粪样和46份引种白绒牦牛子二代粪样进行了虫卵漂浮法检查。经虫卵形态学鉴定,共分别检测出9种和7种虫种,检出率分别为80.2%(360/449)和78.3%(36/46),均为混合感染。其优势虫种为球虫、毛圆线虫和细颈线虫。其中,球虫卵囊检出率为72.6%(326/449)和67.4%(31/46),毛圆线虫卵检出率为57.0%(256/449)和52.2%(24/46),细颈线虫卵检出率43.7%(196/449)和45.7%(21/46)。3种的OPG或EPG分别达3360和3 580、1 320和950、1 040和850。结果说明自然放牧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建议兽医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驱虫程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新疆昭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纯血马在不同月份的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纯血马的健康养殖以及科学驱虫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纯血马122匹,分为5组,哺乳马驹30匹,青年母马25匹,青年公马20匹,繁殖母马35匹,种公马12匹。采用马场分栏群体舍饲和单厩饲养模式,保证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饲料和饮水充足,分别在5月和10月采集粪便样品。使用虫卵计数法检测马匹粪便中的寄生虫,计算不同年龄纯血马在不同时间段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 5月纯血马马蛲虫以及马球虫感染率较高,除种公马外,感染率均在94.00%以上,其中,哺乳马驹马蛲虫的感染率高达98.89%,哺乳马驹马球虫的感染率高达98.33%。10月纯血马马副蛔虫以及马球虫的感染率均在93.00%以上,其中,繁殖母马马副蛔虫感染率高达99.52%,哺乳马驹马球虫感染率高达98.33%。5月哺乳马驹的马副蛔虫、毛圆线虫、盅口线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纯血马;马蛲虫、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与其他阶段纯血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0月哺乳马驹马副蛔虫、毛圆线虫、裸头绦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除繁殖母马以外的其他年龄段纯血马,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种公马马副蛔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低于其他阶段的纯血马。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马蛲虫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纯血马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马蛲虫、马球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盅口线虫、马副蛔虫、裸头绦虫以及埃氏腹盘吸虫,不同年龄段、不同月份均有感染,且混合感染较为严重。哺乳马驹感染强度及感染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