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甘农3号、三得利、旱地、WL343、巨能601、威神等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开展根瘤菌接种试验,以越冬率、分枝数、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等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行评价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P<0.05),对紫花苜蓿的分枝数、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可促进紫花苜蓿提前接瘤,促进提高苜蓿产量和饲草品质,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饲草品质的有效措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好、品质好、利用方式多样等优点,是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牧草之一。近年来我国苜蓿产业迅速发展,对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品质的苜蓿品种需求较大,也培育和引进了大批苜蓿品种。因此对苜蓿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鉴定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有关苜蓿品种的产量、营养品质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鉴定与评价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和接种根瘤菌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施磷肥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出苗和成苗率,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叶茎比、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并提高干物质产量12.9%~85.5%.施磷肥还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使饲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增加0.73%~8.49%.播种时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紫花苜蓿单株根瘤结瘤数和平均根瘤重,并能改善苗期的生长,但对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施用过磷酸钙750 kg/hm2,并接种根瘤菌可获得较好的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根瘤菌接种对紫花苜蓿产量、高度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是"SK3010""巨能2""耐盐之星"。研究结果表明:在包头地区种植紫花苜蓿与根瘤菌接种是提高产量、增加根瘤数的有效方法之一,可应用于较大面积的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5.
互动     
《甘肃畜牧兽医》2015,45(4):77-79
<正>问网友咨询:现在要种苜蓿了,听说种苜蓿还要接菌,请问新种的苜蓿怎么接菌?答草原技术专家程文定:苜蓿能与根瘤菌共同固氮,但是苜蓿根瘤形成与土壤的根瘤菌数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新垦土地上首次种植苜蓿,或在同一地块上再次种植同一种苜蓿或者在过分干旱而酸度又高的地块上种植苜蓿,都要通过接种根瘤菌增加根瘤数量,以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根瘤能固定大气和土壤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2~4日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可达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利用年限及经济效益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以下简称苜蓿)是一种多年生优良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及耐放牧等优点。为了查明苜蓿不同种植年限产量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我们于1985年对镇赉县种马场1980年到1934年间种植的苜蓿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对中华根瘤菌在苜蓿上接种,与蒙古冰草进行混合播种试验,并在形态、产量、营养品质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探讨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作后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苜蓿接种根瘤菌处理后混播较不接种根瘤菌、施氮肥和不接种根瘤菌、不施氮肥处理的牧草产量分别提高33.91%和64.89%,提高了群体草地利用效益,混播既便于牧草贮藏与利用,又可提高牧草的饲用价值,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根瘤菌接种技术可以保证苜蓿成功建植、提高苜蓿产量和改善苜蓿品质,有关效果受施用区土著茵影响较大。应用MPN法对我国多种土壤进行苜蓿土著菌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土壤外,苜蓿土著菌数量为30~3OOO个/g;黄土高原典型作物土壤中根瘤菌数量为2.5万~45万个/g。可见,在典型作物地土壤及有关土壤类型区,土著菌数量较低,根瘤菌接种技术是此类地区发展苜蓿种植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XGL026菌株接种,研究大田地下滴灌条件下根瘤菌的竞争结瘤性能和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生长4年的1~3茬苜蓿通过地下滴灌滴施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1~3茬苜蓿结瘤数、根瘤重,提高占瘤率(P<0.05)。接种根瘤菌处理较未接菌常规施肥(N+P+K)和仅施磷肥(P)处理,1~3茬苜蓿平均结瘤数分别增加16.4个和21.2个,每株根瘤重增加0.029和0.033 g;在1~3茬苜蓿上的平均占瘤率为49%,最高可达78%。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1~3茬苜蓿的鲜、干草产量,较未接菌对照平均分别提高15.8%和18.9%。粗蛋白含量增加2.16%,NDF和ADF分别降低3.25%和5.00%,明显改善了苜蓿草的品质。接种根瘤菌同时施用氮肥和磷肥(XGL026+N+P)较接种根瘤菌施用磷肥(XGL026+P)处理其接种效果更佳。研究结果证明,与常规施肥P+N+K处理相比,XGL026+N+P不仅具有良好的接种效应,显著增加结瘤能力,而且提高了草产量和提升品质,减少了肥料的施用量。本研究为地下滴灌模式下应用根瘤菌接种,促进苜蓿生产的提质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沿海滩涂地区苜蓿根瘤菌接种方法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高振生  马其东 《草地学报》1996,4(4):288-293
通过沿海滩少地区接种根瘤菌大面积种植苜蓿的调查结果表明,丸衣化接种技术显著地提高了芷蓿的成苗率和生长势,接种根瘤菌可使苜蓿产草量提高50 ̄93.2%,根系生物量提高39.02 ̄44.53%,结瘤量提高70.97 ̄73.39%。  相似文献   

11.
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苜扇”菌种接种紫花苜蓿,分别测定了结瘤量、生物量、土壤肥力、茎叶比和鲜干比。结果表明:苜蓿接种根瘤菌,可明显提高苗期结瘤率和结瘤量,增加分枝期和现蕾期植物量,不同地域接种组的鲜草产量均比对照组提高,差异极显著,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增加。根瘤菌对豆科牧草具有促进生物量增长,提高牧草经济性能,改善牧草品质和适口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与公农二号紫花苜蓿匹配的根瘤菌,试验采用15株不同的根瘤菌对公农二号紫花苜蓿进行接种,并对其结瘤和生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紫花苜蓿的结瘤数和粗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7%~933%和1.54%~69.01%;株高和干重分别提高了6.26%~30.79%和85.71%~771.43%。接种根瘤菌可使紫花苜蓿的生长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盆栽试验初步筛选出的与紫花苜蓿匹配优良的菌株为NACC1001、NACC1004、NACC1005、DACC2001、DACC2003、HLCC3001、HLCC3002和HLCC3003,田间试验最终选出的优良共生匹配组合为公农2号-HLCC3002。说明苜蓿品种和苜蓿根瘤菌之间存在相互选择性,通过盆栽试验进行初步筛选、再利用田间试验进行复筛可筛选出苜蓿品种和苜蓿根瘤菌的优良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13.
李鹏珍  赵得琴  邓波  杨军  赵国华  赵亮 《草地学报》2021,29(6):1257-1264
试验以接种根瘤菌‘Sm1021’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材料,将土壤和生物炭按比例混合(0%,0.5%,1%,1.5%,2%),然后进行不同程度(正常土壤水分处理,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旨在研究土壤中添加不同水平生物炭与干旱胁迫对接种根瘤菌紫花苜蓿光合效率及生长的影响,探讨生物炭多孔性特性是否能够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从而促进苜蓿生长。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的光合效率和生长(P<0.05),重度干旱抑制作用最显著(P<0.05);添加生物炭能够提高接种紫花苜蓿光合效率,促进植株生长;随生物炭水平升高,紫花苜蓿光合效率和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研究认为,添加0.5%~1%水平的生物炭可增加接种紫花苜蓿叶面积,促进光合效率,缓解干旱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从而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紫花苜蓿与不同品种根瘤菌之间的共生匹配性,获得高效根瘤菌用于接种,试验在吉林省大安地区、农安地区和黑龙江地区采集15株苜蓿根瘤菌与公农5号紫花苜蓿进行共生匹配,分别在土壤盆栽及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15株苜蓿根瘤菌与公农5号的各生长效应指标,并进行了固氮性分析。结果表明:HLCC3002菌株与公农5号能很好地共生匹配,从而确定HLCC3002菌株为与公农5号紫花苜蓿相匹配的高效根瘤菌。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合宁夏北部灌区紫花苜蓿接种的根瘤菌,试验采用3134141、N1101、352001、中农1号这4种根瘤菌对金皇后紫花苜蓿进行根瘤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3137141和N1101这2种根瘤菌时,其幼苗结瘤率和结瘤数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8%、94%和169%、150%,其干草产量、株高等分别比对照提高37.61%、20.82%和15.58%、12.99%。说明对宁夏北部灌区紫花苜蓿接种这2种根瘤菌可以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适宜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以保定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Baoding’)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接种根瘤菌处理并确认结瘤固氮(activated-nodules,AN)和不接种根瘤菌处理(non-nodules,NN)。将生长120 d的植株放在-6℃培养箱低温胁迫12 h。通过测定叶片电导率、丙二醛MDA、渗透势、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VC、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等10个指标,研究根瘤共生对紫花苜蓿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根瘤菌苜蓿相比,低温胁迫导致根瘤固氮苜蓿较轻的细胞膜损伤和氧化损伤,并且根瘤固氮苜蓿在低温胁迫中叶绿素破坏较不接种根瘤菌苜蓿缓慢,说明根瘤与紫花苜蓿共生可以提高苜蓿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高寒地区引种苜蓿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寒地区通过对抗逆性强的苜蓿品种引种驯化试验,选育当地最佳人工种植苜蓿草种.试验表明:阿尔冈金紫花苜蓿、肇东苜蓿、公农1号紫花苜蓿3种苜蓿均适合高寒地区种植,扎根较深,越冬率高,抗逆性强.但从产草量、鲜干比、茎叶比、越冬率等主要指标对照,阿尔冈金最佳,肇东苜蓿较好,公农1号次之.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苜蓿常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种植失败。抓苗是关键,通过选用优质合格种子、采用适宜的种植方式(苜蓿膜侧种植、保护作物播种、增施肥料)、进行种子处理(硬实处理、吸水剂拌种、根瘤菌接种)、及时灭鼠灭虫、越冬前培土、推迟苜蓿地杂草防除时间等途径均可提高当年苜蓿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19.
干旱半干旱地区紫花苜蓿保苗种植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苜蓿常因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种植失败.抓苗是关键,通过选用优质合格种子、采用适宜的种植方式(苜蓿膜侧种植、保护作物播种、增施肥料)、进行种子处理(硬实处理、吸水剂拌种、根瘤菌接种)、及时灭鼠灭虫、越冬前培土、推迟苜蓿地杂草防除时间等途径均可提高当年苜蓿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因其适应性广、生活力强、产量高、营养丰富,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紫花苜蓿的种植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没有掌握好技术要点,则会影响产量、品质等。1选种紫花苜蓿的品种很多,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品种,可提高产量和品质。选择的主要依据是秋眠性(4~6级)、抗寒性、抗逆性、高产潜力、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木质素含量等,可采用引种试验进行选择。一般WL903、WL525、WL525HQ等适合在南方种植;肇东苜蓿、敖汉苜蓿、草原一号等适合在北方种植。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