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菏泽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2.1林业产业化的基础2.1.1自然概况地理位置: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4°48′——116°24′,北纬34°32′—35°59′。北面隔黄河与聊城相望,东部与泰安、济宁市接壤,东南部与江苏省丰县、安徽省砀山县为邻,西部和南部与河南省商丘、开封、濮阳市毗连,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140公里,土地总面积1223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8%。市内河流纵横,沟渠相接,库容量大,既有充足地表水、地下水,又有得天独厚的黄河客水,在我国北方属丰水地区。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从菏泽乃至全国情况看,林业仍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环境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面临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双重竞争。实施林业产业化,目的是建立起结构合理、产业联系密切、生态功能良好的林业产业体系,稳定高效地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环境产品,实现物质、生态、精神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进行全面改造,林业产业化是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代林业经营模式,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产业化的发展重点是解决林纸结合、林工结合以及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在推进林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当主要发挥引导、规范和适度管理,为林业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整合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严峻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社会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林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的迅速转变,林业的发展理论客观上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发展阶段上需要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不同区域其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存在的问题各异。一定历史时期面临的发展任务、目标也各不相同。本项研究重点对菏泽市林业产业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从现实和发展的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市场经济和菏泽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设性看法,力求林业产业建设真正反映时代特征。通过对国内外林业产业化经营的历史和现状考察,总结林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探寻平原农区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林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法律依据,为林业产业化经营寻求理论支持;研究菏泽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特征,以及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的障碍,为在菏泽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分析基础;总结林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提出林业产业化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探求不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林业经营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菏泽市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通过对相关因素及成因的深入分析,力求解决菏泽市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林业产业规模经营、森林资源培育等有关问题,并对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客观求证,从而为决策层和其他区域制定、实施林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应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区域特色,加快推进专业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坚持多元启动、多元发展,加速建设产业带、龙头企业群,逐步实现林区经济结构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模式由单一国有型向多元混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商景雪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380-380,382
通过调查分析漯河市农业产业化情况,总结出漯河市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得出了一些对菏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5.
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是对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营指导思想的扬弃,加快产业发展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忽视和否定产业发展的思想,都是错误的、片面的。只有林业产业得到极大的发展,林业的全部潜能才能得到充分释放,林业自身的发展才能真正形成良性循环机制,生态建设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今年,全省林业的发展思路是,立足第一产业,强化第二产业,开拓第三产业,使我省林业经济逐步走上产业化的路子。立足第一产业,就是大力培育林木资源,夯实发展林业经济的物质基础;强化第二产业,就是大力发展林产工业,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开拓第三产业,就是搞活流通.为林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按产业化发展林业经济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省林业厅拟重点突出四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张洪生 《新农业》2001,(5):43-43
开原市靠山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着眼点。近几年抢抓机遇,全力发展以林业种苗为主的苗木花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兴镇之路。到目前,全镇苗木花卉生产面积达1000公顷,产值5000万元。2000年实现利润1600万元,人均单项纯收入达1100元。他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林业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提供绿化及木材,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被广泛的要求所统一,从而使林业的产业化成为发展林业的一个必然趋势。林业资源发达的贵州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化,尤其注重森林旅游的开发,成为贵州摆脱贫困的绿色经济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9.
刘建华 《吉林农业》2010,(8):182-18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保证满足生态环境及林产品供给前提。它不仅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对社会未来有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可想而知。文章对林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蔬菜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显现出优于粮食作物的经济特性。本文结合菏泽市情,分析了菏泽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发展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蔬菜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显现出优于粮食作物的经济特性。本文结合菏泽市情,分析了菏泽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发展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茶叶产业化的建设模式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阐述了我国茶叶产业化的种植模式、加工模式、市场与营销模式及质量与安全可追溯模式等主体和配套模式,并从茶业品牌培育、利益联结机制、茶业合作组织、区域产业集群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茶叶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允世 《北京农业》2012,(3):122-123
针对加强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山地区的林业产业化进程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加快推进黄龙山地区的林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伊通县林业产业工作在省厅、市局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振兴林业经济、致富群众为着眼点,以建立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合理整合产业、壮大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林业品牌等有效途径,积极实施林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林业产业化经营格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使资源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林业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从提高科研水平,保证成果质量;搞好良繁基地建设;良种加工;抓好推广网络等方面阐述了实现蔬菜良种产业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业产业化及加工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要求,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农业产业化进程快速推进。2014年,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96户,标准建设省级精品农庄7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28784个,家庭农场总数达到9094个。全省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24亿元,带动农户925万户次,带动基地农户增收132亿元。  相似文献   

17.
从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上看,玉米产业的发展将对黑龙江省富裕县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主力军的作用。从潜力上看有四个方面即:种植有规模、产量有能力、加工有途径、市场有空间。1.富裕县农业的基本情况富裕县种植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兼有甜菜、马铃薯、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菏泽市是典型的畜牧大市,拥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中国斗鸡等驰名中外的地方畜禽良种,发展畜牧业优势尤为突出,养殖业的发展也使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近年来,国内外频发的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虽没在菏泽市发生,但却影响了菏泽市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导致相关动物养殖产业链条萎缩,相关动物产品价格畸形波动。因此提高畜产品的品质,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9.
<正>山东省菏泽市是典型的畜牧大市,拥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中国斗鸡等驰名中外的地方畜禽良种,发展畜牧业优势尤为突出,养殖业的发展也使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近年来,国内外频发的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虽没在菏泽市发生,但却影响了菏泽市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导致相关动物养殖产业链条萎缩,相关动物产品价格畸形波动。因此提高畜产品的品质,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20.
搞好龙(海)台(湾)农业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王良才(中共龙海市委363100)龙海是国家批准的漳州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重点县(市),开展龙台农业合作具有独特的优势:一占地利,跟台湾仅143海里。二占人和,龙海藉台胞有10多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