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氏鲟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的6月,在黑龙江中游,利用在江中捕获的施氏鲟成熟亲鱼,采用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人工催产,半干法授精,滑石粉悬浊液脱粘,筛网式孵化器孵化.共催产施氏鲟9组,全部成功排卵;获得受精卵60万粒,受精率为55%—91%;孵化出苗40万尾,孵化率为55%—83%. 相似文献
2.
三、开口期的饲养管理 (一 )鱼苗开口期的饲料 卤虫与水蚤对于刚开口的史氏鲟鱼苗来说比较适口,营养也较全面,但投喂时必须达到一定的密度,鲟鱼苗才能充分摄食。当鱼苗得不到足够食物时,会引起相互残食;其次,开口之后的史氏鲟鱼苗生长速度加快,大约经过 4~ 5天左右的培育后,卤虫与水蚤也不再适口,必须改用其他的适口饲料,或用配合饲料强行驯化。水蚯蚓也是较好的鲟鱼开口饲料。但水蚯蚓对刚开口的鲟鱼苗来说,规格稍大些。在投喂前应先将水蚯蚓切碎成小段,用干净水清洗几次至无污液时再投喂。这样持续 4~ 5天后,待鱼苗… 相似文献
3.
4.
<正> 由水利部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实验站,黑龙江省科学院特种水产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水产研究站等联合攻关的史氏鲟人工繁殖科研项目,1988年6月在其实验基地—黑龙江畔的勤得利农场进行实验获得成功。史氏鲟是黑龙江中珍贵的经济鱼类。为了解决其资源逐年减少的问题,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5.
鲟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种质资源的保护与选育是发展鲟鱼养殖业和保护物种多样性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科学的选育和繁殖技术,是提高亲鱼孵化率、成活率,产出优质健康鱼苗的关键,为大力发展鲟鱼产业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1 亲鱼的收集与暂养 史氏鲟的亲鱼是每年5~7月份在黑龙江干流上溯产卵时被捕获的,捕获的亲鱼性腺大多发育到Ⅳ期。亲鱼重量以雌鱼10~40kg,雄鱼7~30kg为宜。 捕捞工具多采用3层刺网,较小的个体受伤轻,较大的个体受伤较重,给人工繁殖带来一定影响。选择亲鱼时,对其受伤程度要进行鉴定,受伤严重的不能用。对受伤但又可作亲鱼用的,要进行药物处理,主要是消炎,以保证亲鱼的催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匙吻鲟 ,属鲟形目 ,匙吻鲟科 ,是美国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其形状奇特 ,可作为名贵的观赏鱼。成鱼的卵和肉皆为席上珍品 ,尤其是用匙吻鲟卵加工的鱼籽酱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价格昂贵 ,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每公斤 5 0 0美元以上。在我国长江流域放养二年半 ,体重可达 1 1 kg,四年可达 2 0 kg左右。怀卵量大 ,占鱼体重的 1 5 %~2 5 %。易人工养殖 ,摄食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 ,与花、白鲢的食性相似。我国于 1 991年从美国引进匙吻鲟鱼苗 ,在湖北省试养成功。之后又多次引进匙吻鲟受精卵、鱼苗 ,但由于运输时间过长 ,中转环节太多… 相似文献
8.
史氏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氏鲟为典型的河道鱼类,栖息于砂砾底质的江底,适温范围广,生存水温为1~30℃,适宜水温14~26℃,最佳水温18~22℃。史氏鲟雌体怀卵量一般为3万~160万粒。雌体怀卵量占体重的10%~42%,平均为25%。孵化水温为16~24℃,最适水温为19~22℃;平均水温17℃时,约105 h出膜;平均水温21.5℃时,约81 h出膜。 相似文献
9.
10.
<正> 由湖北省水产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沙市分所和宜昌市水产研究所、宜昌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四川省长寿湖水产研究所等组成的中华鲟人工繁殖协作组,继坝下人工催产中华鲟成功之后,将孵出的39.5万尾鲟鱼苗在环道里经20多天的饲养 相似文献
11.
12.
鲟科鱼类是经济价值极高的名贵种类。苏联1985年鲟科鱼类产量计25,000吨,占世界鲟科产量92%。本文就苏联鲟科繁殖技术近况概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首鲟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首鲟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上)北美鲟鱼类种群数量和它们的历史产量相比显示出明显的下降,这是过度捕捞和种群产卵环境恶化的结果。这些种群中的一种:高首鲟(A·trans-montanus)是美国太平洋北岸所特有鱼类,它栖息于沿岸带、海湾和萨克拉门托河(... 相似文献
14.
杂交鲟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达氏鳇和史氏鲟为黑龙江特产大型经济鱼类 ,近几年捕捞过度 ,资源枯竭。为挽救和开发这一日渐衰弱的品种 ,我们连续进行了杂交鲟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的研究。由于父本和母本不同 ,鲟杂交可分为鳇鲟杂交和鲟鳇杂交。鳇鲟杂交为鳇 (♀ )×鲟 (♂ ) ,鲟鳇杂交为鲟 (♀ )×鳇 (♂ )。鳇鲟杂交繁养成功 ,在我国尚属首次 ;鲟鳇杂交以前曾有过人工繁殖成功先例 ,但驯养失败。杂交鲟生长速度和抗病力要高于史氏鲟。1 材料和方法1 999年 5月 2 5日捕鳇 (♀ ) 1尾、5 0kg ,鲟 (♂ ) 1 0kg ;5月 30日捕鲟 (♀ ) 35kg ,鳇 (♂ ) 4 0kg。采…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很多大中型水域都把移植增殖银鱼作为优化种群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并且把重复移植作为增殖资源的最有效途径。这就需要进行大量人工繁殖受精卵。但本人通过近几年在驻马店地区宋家场、薄山等几个大型水库的实践证明,人工繁殖银鱼卵亦有几个弊端:1 容易破坏产卵场。为能最大限度地捕到成熟亲鱼,寻找产卵场往往是人工繁殖的一个最重要环节。所以,产卵场首当其中是捕捞亲鱼的对象,极易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了银鱼的正常 相似文献
16.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氏鲟的一般生物学特点 鲟鱼类是一群大中型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中。史氏鲟为近代世界上尚存的26种鲟形目鱼类之一,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鲟亚科,鲟属。鲟鱼是一相当古老的生物类群,因此有“活化石”之称,在有机体和生活环境相统一的生物演化规律支配下,经历了无数世代的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现代鲟鱼类具备了与大多数硬骨鱼所不同的性状和特征。 一、形体结构特点 史氏鲟体延长,呈圆锥形,外被5行骨板,其中背板1行,数量11-19行;侧板2行,左右各1行,每行30… 相似文献
17.
高首鲟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下)卵子的受精与孵化把稀释好了的精液倾入装有卵粒的盘内,五分钟后,精卵结合,用水冲洗几次,冲洗后的受精卵立即用河流淤泥的悬浮液处理15-30分钟,以求去掉卵膜上的粘液,防止卵粒在孵化过程中相互粘连。脱粘卵放在麦克唐纳孵化器... 相似文献
18.
19.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 )孵化管理 1.水温管理 对不同水温下孵化胚胎的出膜率统计表明,孵化水温 13~ 15℃时,出膜率为 25%左右, 17~ 19℃时为 65%, 20~ 22℃时为 30%左右。可见,在人工孵化条件下, 17~ 19℃时,胚胎死亡率低,发育正常,为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 13~ 15℃发育缓慢,时间延长,坏死的胚胎数增多。 9~ 11℃时,胚胎发育至大卵黄栓期,几乎全部停滞。 24~ 25℃时,开始发育较快,同时畸变率也较高,约有 1/3,最后接近 100%,最终导致全部死亡。因此史氏鲟的胚胎发育水温应尽可能控制在 17~ 19℃之间。 如果是在一… 相似文献
20.
史氏鲟的苗种培育 一、水源要求及鱼池条件 (一 )水源 史氏鲟苗种培育的水源可以是井水、泉水、水库水、河水或其它符合养殖用水标准的水源。要求 pH 7~ 8.5,水温在鱼苗阶段为 17~ 20℃左右,水源溶氧大于 6毫克 /升,水质清澈,无任何污染。 (二 )鱼池条件 1.鱼苗池 (1)鱼苗池的形状和规格 鱼苗池平面形状以圆形或近似圆形为好,直径以 2米左右较为合理,水流量易控制,投喂和清理均方便。鱼苗池的总深度 60~ 70厘米,水的深度应能在 20~ 50厘米之间任意调节。上供水、中央底排水在没有过滤消毒等水处理设施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