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法对2017—2020年新疆兵团第二师6个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结果】熵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与灌区实际情况相符,评价结果排序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排序、AHP—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排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熵权TOPSIS法相比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变异系数更大,更有利于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等级划分;根据灌区各评价指标等级与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等级之间的差异,确定了灌溉用水效率的主控因素。【结论】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具有可行性,灌区在节水改造建设的同时,应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灌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在节水灌溉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水灌溉项目评价中各指标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建模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节水灌溉项目综合评价模型.引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指标的权重系数,有效地避免了权重分配中主观因素影响问题.该模型以一种新的方法进行节水灌溉项目综合评价,并结合实例进行应用,通过与模糊综合评判法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简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AHP-熵权法的农业节水技术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HP法和熵权法分别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合评价中,AHP法注重主观经验,熵权法注重客观规律。为此,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从经济、生态、社会3个效益维度构建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MatLab软件计算由AHP-熵权法确定的综合权重值,应用线性加权法实现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效益测度。结果表明:评价中的3种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测度值为膜下滴灌+暗管排水技术(0.665)膜下滴灌(0.566)传统漫灌技术(0. 324);膜下滴灌+暗管排水技术不仅增加玉米产量以及农民收入贡献率,而且有助于解决实验基地存在的干旱缺水、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采用AHP-熵权法能够选出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4.
借助改进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结合灰关联分析和模糊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改进熵和灰关联分析的模糊物元分析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表明了该模型是有效的。对传统熵权法进行改进,使得熵权法的应用范围更广泛、更实用,并应用到评价指标的赋权中。将灰关联分析理论和模糊物元分析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改进熵和灰关联分析的模糊物元分析模型,并应用到节水灌溉项目投资决策中,能够为节水灌溉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方崇  张春乐  陆明本 《节水灌溉》2011,(2):52-54,65
针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效益评价多属性、多指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OPSIS评价方法.为了避免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引入信息熵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熵权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效益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单方便,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6.
景电灌区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高扬程跨流域灌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节水灌溉技术在景电灌区得到大力推广,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可以节约用水,提高单方水效益,有利于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建设节水型灌区。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节水灌溉模式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熵值法,从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构建节水灌溉效益评价体系,对灌区主要作物进行了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高效节水灌溉效益普遍高于其他灌溉方式,而滴灌模式则是该地区最优节水灌溉模式。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一致,说明这种方法应用到灌区中评价效益是可行的,对灌区的综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于多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对灌区的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西北内陆灌区为例,根据其特点从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初步建立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四元和五元联系数的集对分析方法构造流域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样本值隶属于可变模糊集"灌区节水综合效应评价标准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函数,建立了西北内陆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可靠合理,方法简便实用,在灌区综合效应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灌区水资源的综合效益,运用物元可拓理论,将水资源综合效益、水资源综合效益特征及对应的特征量值作为物元,建立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的物元可拓模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各评价指标对水资源综合效益的贡献率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此外,提出了五级评价等级标准.利用所构建的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物元模型,结合漳河灌区2013年的运行状况数据,对其水资源综合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局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灵敏度较好,准确可靠,评价结果显示该灌区2013年水资源综合效益为"一般",同时可以看出该灌区的水资源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较经济效益稍差.研究表明,在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方面,物元可拓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灌溉水质综合评价的熵权可拓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现有单项灌溉水质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界限刚性量化的缺点,提出了基于熵权的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将熵权系数法和物元可拓方法有机结合,不仅解决了灌溉水质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相容性问题,而且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引入熵权系数概念,克服了传统可拓评价方法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的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属性综合评价法及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简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无法切合实际的评价灌区的节水灌溉效益,提出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指定的权向量矩阵隶属度相乘可以得出某个评价对象从整体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将其应用于宜昌东风渠灌区中的枝江地区乡镇节水灌溉效益的评价。根据该隶属度的大小确定被评价对象的优劣等级,从而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姚兰  王书吉 《节水灌溉》2011,(12):70-73
为解决灌区综合评价时多个灌区综合评价值接近或一致而难以区分的问题,运用拉开档次的递阶综合评价方法对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陕西省关中地区4个灌区为例进行了评估。应用结果表明,拉开档次的递阶综合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对多个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总体目标实施情况拉开档次进行区分评价,也可以对不同灌区各分层目标实施情况拉开档次...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适合贵州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根据系统学理论,采用专家咨询法,划分灌区续改建项目的效益指标结构,运用AHP法、熵值法,基于博弈论的综合集成赋权法,对指标权重赋权,并运用MATLAB等软件计算。研究得出续改建项目的综合效益指标体系,以及指标的主观权重、客观权重、综合集成权重,并且基于博弈论的综合集成赋权法,较好的平衡了主客观的差异,较为合理的体现贵州灌区的现状。贵州灌区建设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指导今后的项目评价,总结前期工作经验,为灌区实现现代化农业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灌区农业生产效率评价多采用单项投入与产出指标的不足,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设定表征生产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CCR模型对江苏省35个灌区相对生产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相对效率分析表明,江苏省综合效率整体不高,灌区间差异较大,全省平均值为0.634,其中3个灌区为DEA有效;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技术的利用及推广程度相当,灌区相对生产效率的不均衡主要由生产规模不合理引起.可以通过减少投入来提升非DEA有效灌区的生产效率,所有非DEA有效灌区改进生产效率能节约的有效灌溉面积、水资源及农业人口分别占投入量的20.7%,13.3%,9.4%.相对DEA效率的比较可为灌区生产效率的改进途径、农业节水潜力的计算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比分析了对大型灌区的常用评价方法,指出这些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是评价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易受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改进突变理论避免了评价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从而相对减少了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对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调整突变理论评价综合值的方法,克服了综合评价值过高和过于接近的问题,提高了其评价结果的分辨水平.将改进突变理论综合评价方法运用于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中,以陕西省大型自流渠灌区洛惠渠为实例进行验证,洛惠渠灌区在2009,2010,2011,2012年的评价值分别为0.060 5,0.265 7,0.549 1,0.660 1,运行状况等级分别为中等,良好,良好,良好.其评价结果与改进TOPSIS法的结果基本一致,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洛惠渠灌区评价级别从中等逐渐变为良好,运行状况越来越好,这也符合洛惠渠灌区的客观实际和发展规律,且该方法计算简单、可靠性高,可为大型灌区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的内涵,初探灌区输水系统的适宜性。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蛤蟆通灌区、江川灌区及依兰县倭肯河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AHP-熵权法的模糊物元模型进行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构建了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输水渠道衬砌率是影响灌区输水系统适宜性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蛤蟆通灌区输水系统的适宜性为Ⅱ级,倭肯河灌区和江川灌区输水系统的适宜性为Ⅲ级。研究结果对今后灌区的建设以及节水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灌溉模式多是井渠双配套,导致工程重叠,土地占压多,引沙量大,且浪费有限的水资源。为实行开源节流,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应用,在引黄灌区部分区域开展纯井灌溉是非常必要的。茌平县阁三里位于位山引黄灌区中游,周围引黄条件好,却一直利用地下水实行纯井灌溉。该井灌区(以下简称试区)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动态及水文地质资料,开展阁三里纯井灌水均衡及效益研究,对于指导当前水资源合理调度及工程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证明在引黄灌区内部分区域开展纯井灌是必要的、合理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科学评判灌区的综合应用,实现灌区的利润最大化,农民纯收入大幅提高,需要对灌区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研究.首先将德尔菲法和模糊分析法相结合,引入信息熵进而计算获得的结构熵权法对评估指标进行综合赋权,赋权值后再引入密切值决策法对大型灌区洛惠渠灌区2007—2012年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洛惠渠灌区在2007—2012年的密切值分别为2.719 2,2.205 1,1.311 7,0.485 5,0.188 8,0.000 0,运行状况越来越好;相隔年数密切差值为0.514 2,0.893 3,0.826 3,0.296 7,0.188 8,运行状况趋向稳定.基于结构熵权—密切值法的评价研究结果与拉开档次—集对分析法、灰色关联理论—TOPSOS法的评价结果都大体相同,都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灌区运行的状况越来越好,且更加精确,这也符合洛惠渠灌区的实际发展状况.该方法计算简明,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体现各指标对灌区评估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来体现其重要性的差别,而且综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取决于指标权重赋值的合理性.运用G1法对评估指标进行主观赋权,采用改进熵权法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这样既满足所得权重的客观性,也能保证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的解释性,然后采用博弈论的综合赋权法综合主观和客观权重,从而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运用确定的综合权重以改进线性模型对陕西省大型自流渠灌区洛惠渠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与可拓评价法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洛惠渠灌区评价级别从中等逐渐变为良好,运行状况越来越好,这符合洛惠渠灌区的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黄河灌区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灌区用水及节水现状,指出了灌区节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灌区节水的途径和措施,并估算了黄河灌区节水的潜力,认为,当黄河灌区全部实现节水达标后,黄河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4~0.60,节约灌溉水约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