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襄樊市辖襄阳、宜城、南漳等县(市)农作物施肥情况进行了定点调查,发观大多数农户能够在各级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施肥。但仍有一部分农户施肥不讲科学,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随意性,导致农作物产量不高、品质低劣、土地产出率很低。笔者就当前农村施肥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合理施用肥料的方法,供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多点氮磷肥料田间试验,分析采用目标产量配方法中的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等两种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水浇地,旱地胡麻合理施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用地力差减法中的主要计算参数和氮磷肥推荐施用量;应用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中的主要参数和氮磷推荐施肥量。可分别供有测土条件和无测土条件时应用,为我区胡麻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1.配方施肥的含义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前提下参考预期产量提出氮、磷、钾肥和微肥的适宜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 ̄1997年在碳酸盐黑钙土上进行了化肥、有机肥、有机肥化肥配施的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区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作物产量。无肥区产量低而不稳,有下降趋势,且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6.
里夫 《世界农业》2005,(2):58-58
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能使作物增产的施肥法。在播种的同时把浓缩的混合肥料施入土中,但比种子深5cm。这样,在土壤中就为作物形成了一个人工追肥层。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的小麦试验.每公顷土地提高产量350kg。  相似文献   

7.
在岗黄土上连续3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肥或有机肥、氮肥和磷肥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有机盾、氮、磷、钾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良好效果,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减轻,含水量提高;有机肥与氮磷配合施用是培肥地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物产量以氮磷和有机肥配合最高,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磷肥配合最低,有机肥与氮磷之间配比也影响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不论深层生土或浅层生土,当年施用足够量的氮磷钾配合肥,特别是与一定量有机肥配合都可较对照生土不施肥成倍地提高产量,生土地上单独施用不同肥料效果甚低,其对产量影响的排序为:有机肥>P>K或N,N与K差异不大,生土地施用黑矾无明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下作物产量演变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发展趋向及其调控对策是土壤科学研究的重点,文章归纳总结了目前研究作物产量所采用的方法和参数,重点阐述如何表征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可持续性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作物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土壤地力贡献率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长期施肥下作物产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保护地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耕层(0 ̄20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年均分别增加1.032、0.059、0.033,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年均增加0.593、0.031、0.023,单施化肥年均增加0.224、0.012、0.007,同时亚表层土壤(20 ̄40cm)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在该项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目标产量施肥模型特点、弊端和预测施肥量精度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并与生态平衡施肥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管目标产量施肥模型构建合理,参数获得容易,但参数多,参数易变,参数准确测定困难,参数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模型中没有考虑土壤有效养分平衡或变化,因此,它难以作为精确施肥模型使用;与其相比,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将施肥系统中诸多变量统一在质量守恒定律之下,具有测土施肥模型和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的双重功能,参数变异小,参数易于获得和预测施肥量准确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八五八农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加大转方式、调结构示范引导力度,把发展优质米种植和典型试验示范项目为突破口,引领农户不断增收。2018年共示范推广优质米种植0.67万hm~2,在优质米种植过程中,采用有机肥替代减肥技术推广应用垦田丰有机肥2000t,同时增施提高水稻口感的锌镁微肥,应用"三减一控"技术,全程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营养的高端优质米,因此通过试验探讨优质米施肥技术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长期定点施肥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8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白浆土不同施肥处理(单施厩肥,OM;单施化肥,NP;秸秆还田,TS;施肥对照,CK)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效果明显,长期轮作施肥的有机质、全磷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TS>OM>NP>CK,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为OM>TS>NP>CK;长期连作因作物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表现也不一致,但对于速效磷来说,连作与轮作均表现同样趋势即:OM>NP>TS>CK。施肥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厩肥效果最为明显,连作下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8.7%~175.8%,轮作下增产129.7%;其次是化肥与秸秆,且二者增产的效果相当。长期不施肥则导致作物产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总体看来,厩肥的作用最大,化肥与秸秆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关中(土娄)土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0~1990年进行(土娄)土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施的效果最好,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年均相对增加1%~4%,土壤速效N、P、K持平或有所提高;土壤容重降低0.14~0.15g/cm3,孔隙度增加10%左右;细菌、固氨菌、放线菌增多;作物产量高而稳,年际变异8%~12%,年均亩产792kg,籽粒含粗蛋白10%~20%。  相似文献   

15.
《宁波农业科技》2005,(2):21-21
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能使作物增产的施肥法。在播种的同时把浓缩的混合肥料施入土中,但比种子深5cm。这样,在土壤中就为作物形成了一个人工追肥层。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的小麦试验,每公顷土地提高产量350kg。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适合黑土区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的施肥方式,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明确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使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缓解土壤酸化,使土壤酸碱度保持平衡。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可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本试验中,以1/3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肥方式在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中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目标产量法进行配方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文章针对兴安盟地区土壤肥力状况,对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做了测定,对相关要素做了定性说明,为兴安盟地区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分作物施肥。大豆、豇豆、绿嗄等豆科作物,因有根瘤菌固定空气中游离氮,需氮较少,需磷较多,施肥时应少施氮肥,多施磷肥。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除需氮较多外,还需较多的磷、钾肥,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叶菜类作物需氮鞍多,施肥时以氮肥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一、分作物施肥。大豆、豇豆、绿嗄等豆科作物,因有根瘤菌固定空气中游离氮,需氮较少,需磷较多,施肥时应少施氮肥,多施磷肥。水稻、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除需氮较多外,还需较多的磷、钾肥,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叶菜类作物需氮鞍多,施肥时以氮肥为主。  相似文献   

20.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5年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年作物累计产量以紫色土为最高,其次是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壤最低。(2)3种母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于不同处理,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均能获得较高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施用有机物料稻草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施肥是加速红壤母质熟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对于不同处理方式,作物归还条件下其作物产量要高于不归还。(4)供试的3种土壤在熟化的过程中对植被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熟化的初期,许多作物在花岗岩发育的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上,都生长不好,然而在施有NPK的处理中,马唐草(Dischaemum Schreb)生长特别茂盛(覆盖度100%,高lm),明显地影响了土壤的水热状况,紫色土上马唐草生长不好。(5)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长势差,叶片淡黄,植株矮小。(6)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0M>NP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