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厚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吴炳方  朱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73-5277,5287
对土壤厚度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介绍目前土壤厚度研究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展望土壤厚度研究方向以及土壤景观模型的改进方法、应用前景,为国内今后土壤厚度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太行山虎岭小流域不同条件(包括坡位、坡向及植被情况)下土壤厚度、硬度的调查,分析了该流域植被类型与土壤厚度及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厚度除受地形等因子的影响外,还受植被类型的影响.土壤厚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土壤硬度是土壤物理性状的综合表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43-8144
为了进行有效的耕地表土剥离,以安徽省为调查区域,主要调查的土壤类型有淮河平原区的黑姜土、黄姜土、白姜土、面砂土、两合土、淤土,江淮丘陵区的李岗马肝土、马肝田、黄白土田,沿江平原区的潮砂泥田、菜园泥骨土,皖南丘陵山地的泥质田、紫砂泥田.研究表明,淮河平原区耕种土壤砂姜黑土的耕作层厚度为15 ~20 cm,土壤可剥离的厚度为20~25 cm;淮河平原耕种土壤潮土的耕作层厚度为15 ~20 cm,土壤可剥离的厚度为30~40 cm;江淮丘陵区耕种土壤的平均耕作层厚度为15~20 cm,土壤可剥离的厚度为25~30cm;沿江平原区耕种土壤的平均耕作层厚度为15 ~20 cm,土壤可剥离的厚度为25 ~35 cm;皖南丘陵山地耕种土壤的平均耕作层厚度为15 ~20 cm,土壤可剥离的厚度为20 ~25 cm.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腐殖质厚度法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厚度为基础,以各类土壤中等肥力水平的有机质厚度为标准厚度来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厚度指数的方法-厚度指数法,用该方法计算的厚度指数能更好地反映植被好坏程度和土壤肥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以淮南市平圩电厂粉煤灰堆场复垦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点和区域、水平与垂直等多维角度分析了不同覆土厚度下的复垦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分布特征,旨在揭示粉煤灰充填基质下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其与覆土厚度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均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各覆土厚度下土壤含水量基本在20%以上,覆土厚度20~30cm的土壤含水量最大,达到31.11%。在一定的覆土厚度下,含水量在粉煤灰重构剖面中间会出现一个突变层次,在土—灰界面将产生土壤水分的聚集。不同覆土厚度下表层土壤的容重出现明显的差异,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土壤容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覆土厚度40~60 cm时,土壤表层平均土壤容重达到1.75 g·cm-3,复垦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板结现象。不同覆土厚度下砂、粉和黏粒含量差异明显,总体上与该地区非重构土壤相似,基本属于粉砂质壤土。粉煤灰充填复垦后土壤颗粒组成由粉煤灰、覆土土源和覆土方式共同决定的,泥浆泵法覆土在不同水平间土壤颗粒组成差异较为明显。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不同层次的有机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提升程度与覆土厚度呈正相关。基于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的复垦土壤含水量、容重、粉砂和有机质含量的RMSE分别为1.72、1.01、1.57和0.85;MSDR值分别为2.12、1.32、2.72和0.62,RMSE较小,预测精度较高,MSDR比较接近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各理化指标对覆土厚度的响应特征,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下覆土厚度40~50cm较为合理。经验贝叶斯克里格法比较适合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理化指标空间预测。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小流域土壤厚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贵州普定县后寨河小流域75 km~2面积内,采用150 m×150 m的网格布点方式,挖设2 755个土壤剖面,研究了土壤厚度在小流域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概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流域尺度来看,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存在的一个新词汇即喀斯特土壤,需要定义为由喀斯特岩石发育形成的土壤,而不应该理解为分布在喀斯特区域内的土壤,否则极易导致理解差异而形成误解。流域尺度下土壤的分布特征表现为8度以下坡度条件下多分布厚度大的土层,而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层厚度减小;喀斯特与非喀斯特的土壤厚度存在差别,海拔条件下的土壤厚度与地貌特征关联度较大;而人为作用则由于主动选择的结果,人为影响大的土壤厚度较大;小流域内土壤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水动力条件相关,表现在坡度、坡位的主要影响方面,因此小流域土壤的利用需要考虑到土壤厚度的分布特征,即土壤厚度大的区域可以进行利用,但土层薄的区域则需要加强保护,尤其是坡度较大的区域;而石漠化区域则需要进行治理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济南市南部山区荒山土壤分布特点为基础,以制定造林技术方案为目的,对该区不同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的7个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坡位的降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逐渐升高,土壤厚度增加,石砾含量减少;阳坡土壤各养分含量以及石砾含量均高于阴坡,土壤厚度明显薄于阴坡;随着坡度增大,除石砾含量增加外,各养分含量和土壤厚度明显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和pH值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秸秆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本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混掺量(CK、0.5%、1.0%、2.0%)、生物炭混掺厚度(0、5、10、15、20 cm)和土壤容重(1.30、1.35 g·m^-3)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相同时,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随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不同时,1.35 g·cm^-3土壤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小于1.30 g·cm^-3土壤,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1.30 g·cm^-3土壤容重小于1.35 g·cm^-3土壤容重;土柱内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量为2.0%时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最大;土柱内有机质含量随生物炭混掺厚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厚度为20 cm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而全氮含量在土壤容重为1.30 g·cm^-3、混掺厚度10 cm时影响最显著,土壤容重为1.35 g·cm^-3、混掺厚度15 cm时效果较为显著。研究表明生物炭配施沼液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生物炭混掺厚度、混掺量和土壤容重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毕节市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和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2015年在毕节市采用规则网格和随机布点相结合的方法布设土壤采样点35个,测量土壤耕作层厚度;结合2006年采样点数据,运用地统计和GIS方法,研究土壤耕作层厚度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毕节市土壤耕层厚度最优插值模型为Rational Quadratic模型,其块金值/基台值为68.93%,为中等空间相关;土壤耕层厚度在不同母质中从高到低为砂页岩类、泥质岩类、河流冲积物、碳酸盐岩类、石英岩类、紫色岩类、基性岩类;土壤耕作层厚度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由弱到强依次为坡向、坡度、高程。毕节市土壤耕作层厚度在空间具有中等相关,耕层厚度主要受土壤类型、母质和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建立了土壤中气-液两相流动、污染物扩散与生物降解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讨论了渗透廊的加入对液体饱和度的分布、液膜厚度分布以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渗透廊内液面高度和渗透廊底面厚度,可以控制土壤中液体饱和度及液膜厚度的分布,且对污染物降解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