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五加分多刺和少刺两种.别名刺拐棒.是长白山区名贵中药材,具有补肾安神、祛风除湿、活血祛瘀等功效.其嫩芽嫩茎是人们餐桌上的野菜.可炒食、拌凉。经常食用,可治疗神经衰弱、冠心病、体虚乏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刺五加,俗称刺拐棒、老虎撩子.是五加科植物.刺五加在吉林东部山区广泛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刺五加全株均可入药,其根含刺五加皂甙,根叶茎含绿原酸、葡萄糖甙、刺五加甙,果含异秦皮啶水深性多糖,根皮称五加皮,含谷甾醇刺五加甙.药用及保健价值极大.主要功效有补气益精,祛风湿强筋骨,补肾安神,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与人参相似.人们近几年来已采其嫩芽叶食用,现已成为山野菜的上品.刺五加喜温湿润环境,极耐贫瘠土壤,喜欢生长于阔叶林下,针阔混交林下及林边缘地带,是适于林下发展经济的首选药材之一.现将其繁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et Maxim.)Harms为五加科、五加属(Acanthopanax)植物,刺五加根皮、茎秆可作为药材,嫩叶、茎尖可作为蔬菜,果实可以食用和酿酒,是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均较高的树种。多分布在丘陵缓坡地带,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种植较多,是一种相当耐寒的植物,适应性广,野生性强,繁殖容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病人增多,刺五加用量逐渐增大,野生刺五加逐渐减少,必须人工栽培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刺五加含有促性腺、抗疲劳和防止记忆衰退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刺人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为五加科刺人参属多年生药用植物,别名刺参,主要分布于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区.国内外报道刺人参有类人参的作用,补气助阳,可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风湿病等[1],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刺人参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刺五加俗称五加皮、刺拐棒、刺老牙等.为五加科多年生落叶灌木.使用部位:根和根状茎,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药囿常有栽培.主产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在云南、吉林、辽宁、湖北、山西等省也有分布.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成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近年来研究证明,刺五加有类似人参的作用,临床上将刺五加作为人参的代用品,能延缓衰老,有抗疲劳、抗辐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祛风除湿、强筋骨功能;根及根茎有扶正固本、益智安神、健脾补肾等功效.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等症;另外刺五加生长期萌生的嫩芽和嫩茎叶也可做野生蔬菜食用,营养丰富、味美可口.近年来,随着对刺五加的开发与利用,野生刺五加资源日趋减少,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保护天然刺五加物种资源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短梗刺五加为五加科五加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地方名俗称刺捌棒,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其根、茎、叶及果均可入药。主要成分含黄酮类化合物及皂甙、五加多糖等,  相似文献   

7.
正野生蔬菜是指非人工种植,自然生长在山野荒坡、树林灌丛、田头路边、沟溪草地,可供人们食用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嫩茎、叶、芽、花、果实、根以及部分真菌、藻类植物的总称,如刺包菜、阎王菜(梁王茶)、香椿、刺五加、臭菜等植物的嫩叶,山药、芋头的块茎,黄精及黄精变态的根等。仿野生蔬菜栽培是有目的地模仿制造野生自然环境条件进行野生蔬菜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区食用红色素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长白山区红色素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分析了当前食用红色素植物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长白山区食用红色素植物资源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9.
短梗五加林下栽培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梗五加也称少刺五加 ,为五加科落叶灌木 ,与刺五加同科同属。短梗五加茎部、枝上的刺很少 ,近于无刺 ,分布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的各山区。短梗五加枝叶茂盛 ,花果奇异 ,除是一种观赏树外 ,还是一种保健野生蔬菜及重要的药用植物。短梗五加根皮含微量生物硷、强心甙及 0 .2  相似文献   

10.
短梗刺五加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梗刺五加也叫无梗五加,为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全身是宝,是人们喜爱的绿色保健药用植物.其嫩茎被称为"刺拐棒"、"绿参"等,嫩叶可做茶,果可做果膏、果茶、果酒、饮料、制药,根皮泡水做茶饮等.短梗刺五加产品具有软化血管、调整血压、降血脂、疏通血栓等功效,特别是对治疗眩晕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显著疗效.因此,短梗刺五加在生产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广大农民朋友重要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中国药都建设步伐的发展,现代人们对于中药的认识已经由原来的治病转向保健、防病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东北三省山野菜是优质药材的重要来源,其特点是品种繁多,分布广泛,药性极佳,一直以来被称为东北三省的山中之宝。而其中的佼佼者—刺五加,其特有的食用价值、保健价值、药用价值更是得到制药企业和人们的青睐,市场前景发展广阔。刺五加在辽宁东部山区,甚至在东北的种植栽培技术受到广泛重视,因此本文从刺五加的生物学特性、种子处理、人工栽培方法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刺五加的利用和推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彭光德 《北京农业》2011,(16):16-17
<正>龙牙楤木,俗称刺老芽、刺龙牙、刺嫩芽,刺老鸦、树龙芽和黄瓜香等。属五加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食用部分为顶芽,最佳食用状态是顶芽在木质之前,发出2~3个鲜嫩枝叶,尤以芽苞膨大到4~5厘米,刚吐新绿时最为珍贵。刺嫩芽属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是现代餐桌上难得的绿色山野蔬菜,是一种食用、药用,具有观赏价值的经济植物,是京郊山区可发展的"绿色食品"和"保健品"。  相似文献   

13.
刺老芽又名刺龙牙、刺嫩芽、树龙芽,学名龙牙楤林,五加科楤木属科小乔木,其嫩芽有较好的食用、药用价值。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采种及种子储藏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后采种。采收种子要注意保证种子纯度,防止刺楸、刺五加等其它种子混进来。种子充分后熟后,再经变温处理,以提高出苗率。即将选好的种子按体积比1∶3混入湿沙,沙子含水量在10%~55%,种沙可喷洒300倍液多菌灵杀菌,在背风向阳处挖宽50cm、深40cm小沟,将种沙放入沟内,  相似文献   

14.
刺五加别名刺捌棒、五加皮、五加参等.植物分类学上划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为多年生小灌木.嫩芽、幼茎叶可作蔬菜食用,树皮、茎皮可入药.与同科同属植物五加统称五加皮,使用广泛,商品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15.
<正>刺五加(Extract.)又名五加、南五加、五加皮、刺拐棒、一百针,是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茎、叶、果、根、皮均可入药。刺五加有滋补强壮的药效,其药性温,味辛,苦,微甘,可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去瘀,尤其在调节神经功能和血压以及改善冠心病症状等方面优于人参。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骨节拘挛、水肿、脚气、跌打劳伤等症。刺五加茎高1~2m,小枝密生细刺毛或刺。掌状复叶,小叶3~5片,椭圆状倒卵形至长圆  相似文献   

16.
刺五加别名五加皮,义称刺老鸦子、老虎镣子等,为中草药珍品,有“木本人参”之称。是一种很好的固本强壮的药物,可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低血压、心血管疾病,而且具备抗癌等作用。刺五加还可食用,幼芽与嫩叶炒炖做汤均可,并可以泡茶喝。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木本植物。现将其栽培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刺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又名五加参、刺拐棒、刺老牙、老虎镣子。为中草药珍品,有“木本人参”之称刺五加全身是宝,古有“宁要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满车”之说。刺五加性温,味辛、微苦,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扶正固本的功效。主治胃腹胀痛、黄疽、尿血、月经不调,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高血压、低血压、体虚乏力、心血管疾病,而且具有抗癌等作用。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地。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是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又名五加参、刺拐棒、刺老牙、老虎镣子。为中草药珍品,有"木本人参"之称刺五加全身是宝,古有"宁要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满车"之说。刺五加性温,味辛、微苦,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扶正固本的功效。主治胃腹胀痛、黄疽、尿血、月  相似文献   

19.
刺五加是五加科植物,别名刺拐棒、刺老牙。根、茎、叶皆可作药用,皮可加工成五加皮。刺五加性温,味辛、微苦,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扶正固本的功效。主治胃腹胀痛、黄疽、尿血、月经不调等症。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区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起伏的地形地貌,明显的气候特点,茂密的森林资源,典型的生物特征,繁多的植物群落,优良的生态环境,因而生育着种类繁多的山野菜,数量达100种以上。从春到秋可接续不断地采收,供人们食用。不但是无污染的有机食品,而且龙芽木、蕨菜、轮叶党参、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