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又分别叫大叶斑病和小叶斑病。两种叶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也能侵染叶鞘、苞叶。在整个生育期中都能发生,但以玉米抽出雄穗后发病最重。小叶斑病发生较早,在叶片上的病斑小而多,发病初期在叶面上产生褐  相似文献   

2.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继玉米大小斑病之后,近年来在玉米上发生面积逐渐扩大而且有加重趋势的玉米叶部病害。2010年该病发生较重,笔者就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主要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方法,为搞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3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夏秋季多雨条件下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玉米细菌性叶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基腐病、玉米穗腐病和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等9种。玉米大斑病、玉米红叶病在全市普遍严重发生;玉米细菌性叶斑病是近年迅速上升的新病害,目前呈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态势;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和玉米穗腐病发生较普遍,其中玉米纹枯病发病程度较重,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较轻;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基腐病发生普遍程度低;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是近年发现的新病害,目前仅在少数田块零星轻度发病。平凉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中后期病害的发生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在全市不同行政区域间、不同生态环境下均存在较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2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程度为中偏重,并将这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三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并将2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两种抗病类型。此外,还利用柱形图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病程度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品种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是河南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在333.33万hm~2左右。玉米叶斑病是河南省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主要有玉米南方锈病、玉米褐斑病、弯孢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等。玉米叶斑病主要侵染玉米叶片,发病重时在叶片上生成大量病斑,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甚至导致叶片干枯死亡,影响籽粒灌浆,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一、发生现状玉米叶斑病在河南省常年发生面积在266.67万hm~2次以上,部分年份偏重发生,造成损失较大。玉  相似文献   

6.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就2 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为中偏重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3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2种抗病类型。分析了影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表明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外,还受到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播期和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气候、耕作制度及推广品种的变化,弯孢菌叶斑病、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产区发生严重,已成为直接影响黄淮海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鉴此,介绍了黄淮海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与南方锈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林丽 《农技服务》2008,25(10):79-79
介绍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玉米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三年来在聊城,玉米小斑病比弯孢霉叶斑病发生重,其发病程度主要受到7月和8月份总降雨量的影响.发病程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明显加重,且其抗病性越弱病情增加越明显,但6月下旬的降雨量对小斑病发病程度的影响比对弯孢霉叶斑病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南方锈病(Puccinia polysora Underw)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直接影响河南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河南夏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与南方锈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发病诱因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桦甸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玉米病害发生较严重,玉米大斑病是目前桦甸市玉米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主要叶斑病害之一,2011年,桦甸市玉米大斑病在部分田块发病比较重,田间存在大量的越冬菌源,而今年玉米品种比较单一造成今年玉米大斑病具有发生期早、发病快、发生面广、病害级别高等特点.经调查平地、山坡地发病株率达33%左右.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盐源县的发生特点和发病规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达到控制危害,确保玉米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冀南地区推广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大多数玉米品种对玉米蚜虫缺乏抗性,对传统病害如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等发病较轻,但近几年新出现的病害如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等发病普遍或较重。另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锈病和玉米蚜虫发生的因素,认为发生程度除受品种抗性等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下旬~9月中下旬的温度、湿度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14.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近年已上升为南涧县玉米的主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介绍玉米灰斑病的发病症状及为害,分析该病发生规律及发病因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玉米灰斑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2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弯孢霉叶斑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中感品种为先行3号,病情指数为15.52%;高抗品种为富友1号和振杰2号,其余的品种皆为中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中、下旬的降雨日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16.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对夏玉米常造成严重危害。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上,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一般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中旬到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的斑点,有退绿的晕圈,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调查表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玉米品种间感病性有差异,病残组织可在四川省田间自然越冬,多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玉米于苗期即可发病,穗期病情达到最高峰,成熟期病情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对玉米大小斑病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因素进行介绍,提出针对该病的防治方法,以为玉米大小叶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由于过量施用氮肥和特殊气候的影响,玉米病害发生面积大,且种类多,玉米苗枯病、病毒病、大小叶斑病等病害已成为制约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现将主要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玉米苗枯病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常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者造成死苗。1.1症状表现。玉米发病后,根尖处先变褐,扩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玉米豹纹病、玉米黑痣病、玉米霜霉病、玉米干腐病等玉米新发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并提出了较具体的防治方法,以期为黑龙江省玉米病害的防治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