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棉铃虫在我市大发生,一类棉田一般百株累计卵、虫量1500—2000粒(头),高的达5000粒(头)以上,不仅为害棉花而且为害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笔者7月1-3日在丰县、铜山县等县调查,玉米百株平均有虫98.5头,受害株率90.4%。大豆百株平均有虫95.6头,受害株率88.7%。受害严重田  相似文献   

2.
2001~2002年姜堰市先后发现玉米螟为害佛手、意杨苗木。2001年秋在姜堰市白米镇曹保村发现三代玉米螟幼虫为害佛手(一种类似柑橘的果树),被害株率10%~18%,平均12.5%,被害株虫量1~4头/株,平均1.8头/株。2002年跟踪观察,发现一、二、三代幼虫对佛手均造成为害。幼虫蛀食嫩枝和果实,造成枝条枯死、落果和烂果,尤以三代对秋抽嫩枝为害较重,造成树势衰败,严重影响产量。2002年6月在本县沈高镇双杨村苗圃发现一代玉米螟幼虫为害意杨嫩苗,蛀干率5%,严重田块达10%以上。幼虫蛀入嫩苗干…  相似文献   

3.
1998年长江汛情大,人民大垸农场陈州分场堤外的芦苇全部被江水淹顶。高粱狭长蝽于6月底、7月初迁至该场甘蔗上大面积为害,发生面积高达133hm2。7月15日调查:有虫株率87%,为害株率76%,百株虫量1924头。高粱狭长蝽[Dimorpnopter...  相似文献   

4.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Guenee)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区主要为害石榴、桃、李、杏等果树。1988—1989年高粱田间偶见为害株。1990年在武都县河谷区2000亩高粱田普遍暴发,据在锦屏、城郊两乡的调查,紧穗高粱受害率为100%,虫口密度每株达2—12头,最高的达32头;散穗型高粱受害率也达10%以上。该虫以幼虫蛀食或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在鲁西北地区一年发生4代,一代主要在小麦上发生为害,一般每平方米有虫0.1—1.0头,形不成明显的为害,1992年大暴发,一般每平方米有虫10—15头,多的50头以上,小麦受害减产5%左右。二代主要在春棉上,百株累计落卵6000—10000粒,(往年500—700粒),多的达15000粒以上,寄主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为害程度之重,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苹果、枣、梧桐、西瓜等均受为害,棉花顶心受害率86%-95%,有的拔了棉苗改种玉米等其他作物;玉米受害株率95.6%,大豆受害株率92.3%;苹果顶梢受害率90.2%;枣果受害率20%左右,造  相似文献   

6.
201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马铃薯田调查时发现了为害马铃薯的1种新发害虫——豆长刺萤叶甲(Atrachya menetriesi Faldermann).该虫对青海省马铃薯的为害期在7~8月份,马铃薯株受害率40%左右,虫口最高达18头/株,平均11头/株.介绍了该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和为害症状,并提出应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方法加强对该虫的监测.为控制其为害,在成虫盛发期应喷洒50%辛硫磷EC或5%氯氰菊酯EC、2.5%三氟氯氰菊酯EC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俗称青布袋虫,近几年来在胶东地区的姜田发生为害猖獗,成为姜的主要害虫。据1996~1998年的7~9月份调查,百株(姜的地上茎,每茎为1株)有虫一般为100~150头,严重者达450余头,被害株率为65%~100%,被害叶率为45%~100%...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草地贪夜蛾最嗜好的寄主,然而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长后期的为害程度和在玉米植株上的分布位置及虫龄结构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广西横县甜玉米抽雄期草地贪夜蛾的分布及为害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生长后期被害株率达(90.60±3.57)%,有虫株率为(51.00±4.97)%,幼虫虫口密度为(68.80±8.85...  相似文献   

9.
韭菜迟眼蕈蚊是为害韭菜的重要害虫,在国内鲜见有为害大蒜的报道。我们1995年发现该虫在河南省中牟蒜区发生为害,1997~1998年严重发生。据1998年春季调查,蒜田受害面积占65%左右,一般地块虫株率20%~30%,严重地块高达100%。大蒜田因该...  相似文献   

10.
2002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二代黏虫在临猗县玉米、高粱田大面积严重发生。发生面积之广,虫量之大,为害之重为1976年以来之最。全县发生面积1.0万hm2,达到防治指标面积0.73万hm2。6月30日至7月1日调查,塬地玉米有虫株率10%,百株有虫8~12头;夏播玉米有虫株率35%~40%,百株有虫40~60头;饲草用高粱每平方米80~170头,最严重的猗氏镇百里店村达350~500头;荒地杂草被黏虫咬成光秆,与其相邻的玉麦收后未夏播的原茬地及玉米田、高粱田,采用快速、有效的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大…  相似文献   

11.
11月初,本站一行3人在双季晚稻区的陆城镇、枝城镇、姚店乡调查.二化螟为害油菜严重。为害田块100%,被害株率Ic%~28.8%.一般一株油菜有l~3头虫,最多的有6头。大部分从油菜茎中部咬一个扎进去,有二部分从叶柄咬孔过去,在茎内上下取食为害,将茎吃空,仅留下形成层和表皮,植株出现美蔫、发黄,严重的造成死亡。水稻二化螟如此严重为害油菜在我市历史上还没有记载。二化螟严重为害油菜的原因之一:今年二化螟基数大,加之气候适宜.每代都是大发生,尤其是第3代是历年来最重的一年,农户开始时重视不够,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又…  相似文献   

12.
小菜蛾幼虫在结球甘蓝各叶龄、叶位上的为害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结球甘蓝莲座期小菜蛾幼虫为害分布作了系统调查,结果为:小菜蛾虫株率在36.6%-65.2%,植株叶龄越高虫株率相应增高,7-10叶龄百株虫量达到95.7-115.5头,在植株9叶龄以下时,心叶虫量均占总虫量的50%以上,结球甘蓝心叶受害损失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邯郸市蔬菜上瓜蓟马发生严重自1996年秋开始,邯郸市蔬菜上普遍发生瓜蓟马,以黄瓜受害最重,历史罕见。据永年县1996年9月19~28日在温室黄瓜上调查,虫叶率100%,真叶单叶虫量50~100头,最高达500余头,使植株停止生长,严重老化,50%瓜苗...  相似文献   

14.
大豆苗期蚜虫为害损失与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苗期小区接虫试验和自然观察结果均表明,蚜量和有蚜株率与产量损失具密切关系;苗期蚜虫为害后,影响产量主要因株高下降,荚数和粒数减少。在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经济允许损失为3.96%,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500头,有蚜株率35%。  相似文献   

15.
刘宏谋  唐辰  洪尤文 《植物保护》1965,3(4):156-156
河南中牟县茄子上酸浆瓢虫发生早、而为害严重。据1963年7月间在城关调查,被害株率100%,有一半茄株因为害落叶80%左右;8月中旬每株一般有虫30—50头,多的达百头以上,严重影响茄子的生产。 据初步调查;酸浆瓢虫主要为害龙葵、茄子、马铃薯等。也能为害曼陀罗和洋茴茴菜;在食料缺乏时还发现为害棉花。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霞浦县水稻田稻水象甲每年发生1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成虫迁入早稻田为害水稻叶片,稻叶为害率在20.0%-48.5%,幼虫为害稻根,丛为害率在12.0%—24.8%,该虫的防治措施关键要狠治成虫,兼治幼虫。  相似文献   

17.
油桐尺蠖为害柑桔,但过去从未暴发成灾。1984年以来在我省大田等县发现此虫危害柑桔严重。1987、1988年本所柑桔园和邻近乡果园相继暴发。1987年9月本所受害较重的北乾果园受害株率达80%;较轻的后山、下洋片株受害株率也达10—20%。虫口密度每株20—100头,1988年6月初北乾果园受害株率达100%,每株有虫300—500头,个别株达1000多头。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今年玉米螟发生普遍而且严重。据顺义县天竺、城关等公社7月9日检查,一般虫株率达61.7%,蛀茎率32%,严重的达80以上,并发现有的植株折雄或折茎,比去年同期虫株率增加1倍左右。群众反映:今年虫株多、为害重,是近几年来罕见的现象。 市领导对防治玉米螟工作十分重视,5月初至7月1日先后召开四次会议进行布署、落实、检查。为了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治虫运动,7月5日市委召开了紧急除虫电话会议,要求玉米产区,迅速组织力量,全面行动,突击灭虫。各地连夜进行贯彻布署,发展群众,采取分片包干,掀起了除治玉米螟高潮,行动很快,到7月中旬,全市使用药剂防治春玉米面积达148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90.8%,比1962年防治面  相似文献   

19.
1992年5月19—21日,全县网捕麦田30块,平均百复网有棉铃虫幼虫24—70头,最高达125头,重发田百茎小麦有虫18头,史无前例,使小麦减产5%-10%。 二代棉铃虫百株产卵量历史罕见。地膜棉百株累计1805粒,直播棉1860粒,麦棉套2012粒,是历史平均值的8—10倍。以往主要为害棉花,1992年还严重为害花生、玉米、果树、豆子、芝麻、西瓜及多种蔬菜,以至后期多种杂草也被取食。二代盛期百穴花生有虫800—1000头,百株西瓜1000多头。  相似文献   

20.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sojaeZehntner是黄淮流域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驻马店市为夏大豆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近10万hm2,该虫为害株率一般达50%~90%,造成幼苗枯死或成株发育不良,减产10%~20%,严重年份达40%以上。为摸清其在夏大豆上的发生规律,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8~2000年笔者对该虫在夏大豆上的发生世代及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采取笼养和大田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1)罩笼接虫。按夏大豆常规播种时期播种,播后及时罩上36目尼龙纱1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