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糖料研究所(邮码:641200,电话:0832-5552223)前不久选育成功川蔗23号和川蔗24号两个甘蔗新品种。这两个品种均表现出早熟、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特点。川蔗23号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10吨,含糖量达1.4吨;川蔗24号每667平方米产量达8.7吨,含糖量达1.3吨。四川甘蔗育种再添两个新品!四川@欧阳江  相似文献   

2.
<正> 在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计划的支持下,四川省糖料研究所针对四川蔗区的生态条件,经过10年努力,新近又育成川蔗23号和24号两个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亲本创新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及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53年建场起就开展甘蔗亲本创新和利用的研究,50多年来,在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斑茅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近年来使用的293份常用亲本中,220份为自育品种(品系),约占75%,其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及其下属场选育的材料约占自育亲本材料的56%。海南甘蔗育种场通过"高贵化"育种途径,利用大茎野生种和当地割手密选育出导入新的野生种血缘的崖城73-226、崖城58-43、崖城58-47和崖城82-108等创新材料。至今,我国自育品种中至少有17个品种含有当地割手密的血缘,1个品种为大茎野生种的后代。在斑茅利用方面,海南甘蔗育种场于2001年获得了一批斑茅蔗BC1真杂种,并于2003年育成一批BC2后代。  相似文献   

4.
糖果兼用良种川蔗14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王贵华(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资中641200)川蔗14号是一个糖蔗果蔗兼用型的优良甘蔗品种。该品种自进入甘蔗品种选育后期(即品比试验)后就因其突出的性状和优良的品质而受到四川盆地蔗区甘蔗种植者、城镇居民和制...  相似文献   

5.
优质丰产的甘蔗新品种川糖 91 - 91在 2 0 0 0年 7月初通过四川省甘蔗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川蔗 2 0号后 ,于同月 1 3日在四川成都通过了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并主持的成果鉴定。川糖 91 - 91是四川省糖料研究所委托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用 CP5 7-6 1 4为母本 ,川蔗 1 0号作父本进行杂交 ,先后在四川盆地内蔗区和攀西蔗区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培育选择而成的中熟 (偏早 )的优质丰产中大茎品种。到会鉴定的专家详细审查了该品种选育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鉴定材料 ,认真听取了鉴定委员会成员进行的现场测试报告 ,…  相似文献   

6.
2011年我国已育成含本土割手密血缘的品种36个,以系谱图直观地描述了我国大陆利用本土割手密创新亲本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当地野生蔗的利用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迄今成功产生品种的本土割手密仍限于崖城割手密、陵水割手密和云南75-2-11等品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选育鉴定的甘蔗新品种介绍(三)川糖79—15选育单位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亲系川糖61/380×川糖4号品种特性早熟。中茎、植株直立,蔗茎均匀,整齐度好。出苗率较高,分蘖率中等,生长较快。宿根性好,耐肥力强,叶鞘易脱落。较抗螟虫...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我国大陆甘蔗远缘杂交的研究和利用现状。已获得远缘杂种的组合有 :热带种×割手密、热带种×大茎野生种、竹蔗×栽培种、热带种×斑茅、甘蔗×河八王、甘蔗×滇蔗茅、甘蔗×五节芒、高梁×甘蔗、甘蔗×白茅和甘蔗×竹。培育了一些含我国野生种质资源的亲本材料如崖城 58- 4 3、崖城 62 - 4 0、崖城 71- 374、崖城 73- 2 2 6、崖城 73- 512等 ,利用这些亲本材料育成了一些优良品种如粤糖 64- 395、珠江 75- 53、粤农 76- 191、福农 79- 2 3、赣蔗 65- 54、赣蔗 64- 137、桂糖 82 - 338和桂糖 83- 4 92。远缘杂交研究和利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杂交不育、部分种 (品种 )难开花、杂种不育和种质资源研究不深入。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川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基础种质和亲缘系数。结果表明:川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主要集中于班扎马新黑潭和黑车里本2个热带原种;遗传组成源主要由甘蔗属的11个热带种、2个印度种、3个割手密种和2个中国种共18个原种构成;亲缘关系中,与热带种的亲缘系数为50%-65%,与野生种(割手密)的亲缘系数为10%-30%,其野生种与热带种血缘的比值相对于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品种为高,这与四川蔗区的生态实际相一致。在今后的甘蔗育种工作中,应注意扩展细胞质源,增加遗传组成源,注意父母双亲遗传组成源的互补性,引入野生或近缘种质,并注意遗传基础中野生种与热带种血缘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近10余年来在甘蔗辐射育种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甘蔗辐射育种有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川麦32     
1 品种简介。川麦32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引进高产及具不同条锈病抗源的优良小麦种质,采用冬春杂交模式和穿梭育种等技术育成的抗病、高产、广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品种来源:CP34—120&#215;崖城71—374 由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育成。 该品种于2003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4年10月获四川省2004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3.
热带种与割手密种是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主要亲本材料,为探讨其染色体的数目、类型等特征,采用核型分析方法对崖城割手密11号(Saccharum.spont.YC No.11)和拔地拉(Badi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崖城割手密11号染色体数目为2n=64,核型公式为:2n=64=56m(2sat)+8sm,核型类型为2A型。拔地拉染色体数目为2n=80,核型公式为:2n=80=80m,核型类型为1B型。崖城割手密11号和拔地拉的核型在进化上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而且崖城割手密11号的核型比拔地拉的核型更原始。  相似文献   

14.
“金诺1号”牧草蔗,是由南方割手蔗与糖蔗栽培种回交选育而成的远缘杂交新品种,它不仅具有甘蔗光呼吸率低、光合效率高、生物量大的优势和野生蔗茅耐瘠耐旱、再生性与抗逆性强的特点,而且是一种含有丰富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新型优质高产饲草植物。经测定其干物质含量为20%  相似文献   

15.
闽糖88-103系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闽选703(Co1001)×崖城82-96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具有高产高糖、中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88-103每公顷蔗茎产量112.126 t,11~2月份平均蔗糖分(绝对值)14.47%,每公顷含糖量16.225 t,分别比福建省目前主栽品种闽糖70-611增加32.6%、0.59个百分点和38.3%.  相似文献   

16.
桂糖23号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以早熟、高糖、高产的新台糖1号为母本,以直立且粗生耐旱、宿根性强、抗病性特强、含野生种质的崖城71-374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具有高产、高糖、稳产、宿根性好、抗病虫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性,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栽培上要注意蔗地改良培肥,早管理、早追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病虫害,以达到高产丰收。  相似文献   

17.
中亚热带蔗区高产栽培技术王贵华(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资中641200)中亚热带蔗区的高产栽培技术,产量可获近180吨/公顷。其主要技术如下:1选用肥沃壤土,深耕整地选择水源充足、四周无蔽荫、土层深厚、结构良好、保水供肥力强的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  相似文献   

18.
闽糖00-254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ROC10与崖城84-153杂交选育的甘蔗新品种.2002~2012年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00-254平均每667 m2蔗茎产量7.603 t,比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增产5.1%;蔗糖产量1.075 t,与对照品种新台糖16号相当.是一个中熟、丰产、抗病、制糖工艺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由四川省制糖糖料工业研究所承担,四川省科委资助的“甘蔗象甲虫发现规律及防治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通过由四川省科委组织的通讯鉴定。甘蔗象甲虫是四川省甘蔗上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发生面较大,在部分蔗区危害特别严重,全省常年发生面积达3O%左右,严重年份达50%以上。产量损失一般达20-30%,严重时达60%以上,个别蔗田甚至毁灭无收。受害蔗田留作宿根,出苗率很低,一般不到50%,同时导致赤腐病加重,危害蔗头,造成腐烂、倒伏,损失严重,常年糖份损失达10—15%,严重的蔗田达到3O%以上。为了尽快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四川…  相似文献   

20.
对西藏东南部和西南部进行割手密、斑茅、蔗茅及滇蔗茅等甘蔗种质资源的考察和采集,共采集到74份资源材料。对所采材料的形态特征及特异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采材料在同一种内不同无性系间的株高、茎径和锤度等性状均有较大差异,表明这些资源植物具有较为丰富的变异类型。研究结果进一步扩充了我国的甘蔗种质资源库,为藏南野生甘蔗种质资源在甘蔗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