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巩固广西家蚕原种繁育"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推进广西蚕桑产业在"十四五"阶段高质量发展,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家蚕原种繁育取得的成效,包括建设完善的繁育体系和生产流程,保障主推品种原种繁育数量,建立繁育单位育、繁、推一体化机制,开放原种繁育权限,建成原种微粒子病防控体系,开发桑叶消毒清洗生产线,研究桑叶冷藏保鲜技术、高效制种技术,保持复壮主推品种优良种性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广西家蚕原种繁育方面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人员分布不均衡和新建原种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并对"十四五"期间原种繁育进行展望,提出了家蚕新品种的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培育优势原种繁育企业,提升原种生产能力和人才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试验,研究冷藏桑叶对两广二号原种产卵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8℃下冷藏保鲜的桑叶从冷藏室中拿出后立即喂蚕,对两广二号原种产卵的数量及质量并无影响,而在生产中,冷库的温度在8℃-11℃之间,所以在生产中出现原种质量下降的问题与桑叶是否被冷藏过并无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凉山州蚕种冷库于2008年5月开工建设,10月峻工,12月投入运营。截止2010年晚秋蚕种出库结束,2009、2010年共计冷藏一代杂交种125万盒,原种10523张,原原母种11186蛾,原原种14434蛾。经生产实践证明,各级蚕种外观品质、孵化率和饲育成绩优于技术质量标准,经营状况良好,成功地实现了优质安全运行二周年。冷库的建  相似文献   

4.
苏5、苏6原种黑种冷藏浸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生产上常因布局变化或入库原种存在质量问题等,需要增加入库时却已过了冷藏浸酸的入库适期。为使一代杂交种生产不受影响,可采用黑种冷藏方法作为应急措施。关于杂交种黑种冷藏浸酸研究,李伟清等已有报道[1]。笔者等于1999年秋期进行了原种黑种冷藏浸酸试验,探讨符合生产要求的较短冷藏期原种黑种冷藏浸酸的实用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蚕品种1999年春制苏5、苏6原种。12 试验方法取苏5、苏6原种各20蛾,每个品种分设2组冷藏处理,每组10蛾,产卵后都用25℃保护。第1组苏5、苏6各10蛾于产卵后第7天入库,第2组苏5、苏6各10蛾于产卵后第…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我区桑蚕原种繁育防微形势依然严峻的问题,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原种繁育多年来在生产中采用漂白精桑叶全龄消毒的防微措施,家蚕微粒子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这一技术措施的实行成本及效益有待调查分析.文章以广西桑蚕原种繁育生产实际为调查分析对象,对其生产中漂白精桑叶全龄消毒这一技术措施进行成本核算,并通过开展漂白精桑叶全龄消毒与桑叶全龄不消毒的原种繁育对比试验,调查分析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广西桑蚕原种繁育中,采用漂白精桑叶全龄消毒单张蚕种支出成本约占总支出成本的11.2%,成本较高,但漂白精桑叶全龄消毒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家蚕微粒子病毒率,提高了合格蚕种数,稳定、增加了蚕种生产收入,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家蚕两广二号秋制原种滞育卵为研究对象开展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技术研究。试验设计入库前保护30 d后,在2.5~5.0℃的内库分别冷藏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后出库浸酸,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在3~28 min时间范围内,每个冷藏分20个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催青经过和实用孵化率。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出冷藏时间过短,蚕种实用孵化率偏低、成绩不稳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在适浸范围内,蚕种发育趋于整齐,孵化、催青经过逐步缩短,实用孵化率提高。同一冷藏时间内,浸酸刺激过量导致蚕种发育变慢,实用孵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冷藏10~20 d,中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着浸酸时间增加而增加,日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生产上如要提前出库用种,中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50 d以上,日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70 d以上。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中系原种的浸酸时间分别为:冷藏50 d,浸酸时间13~14 min;冷藏6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7~8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6~7 min。日系原种的浸酸时间为: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8~9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7~8 min。  相似文献   

7.
<正> 原种框制改散卵是蚕种生产上一大改革。为了完善改变后的有关技术处理,我们在1992年秋天对散卵原种催青卵的运输、转青卵及浸酸蚕种的冷藏等问题进行了有关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区:(1)散卵原种催青卵运种时不同包装工具的比较。(2)散卵原种转青卵冷藏对孵化率和蚁蚕体质的影响。(3)浸酸蚕种不同冷藏期限的比较。2.处理方法:(1)运种时不同包装用具的比较:设铅皮箱、纸箱和框架三种装种容器。每个包装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蚕种场的早秋桑叶又兼顾中秋蚕适时收蚁,一般对早秋饲养的苏12原种,出库要求早,但这时春制苏12原种冷藏只有20日左右,从1982年早秋苏12原种只冷藏20~25日,浸酸后发生大量的白、黑死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3年蚕种公司委托我库用苏12原种即时浸酸后以不同的胚子入库冷藏,观察在冷藏和催青过程中所发生的死卵及孵化情况,来探讨即时浸酸后冷藏,抑制的最长时间,以保证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家蚕原种出库前都需经过冷藏,蚕种冷藏单位既承担蚕种净种的冷藏,又承担夏秋种处理前毛种的冷藏。原种冷藏库与杂交种冷藏库没有条件严格隔离,因此在毛种冷藏出入库及母蛾检疫等过程中,难免有鳞毛及用具等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而有病菌飘落到原种卵面。为确保原种卵面的清洁无污染,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从2012年开始对原种进行卵面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桂蚕2号杂交原种浸酸后再冷藏的期限,本试验调查了桂蚕2号杂交原种浸酸后再冷藏不同时间的蚕种实用孵化率及蚁蚕绝食生命力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浸酸后耐冷藏能力和蚁蚕绝食生命力都不同,中系较日系耐冷藏。932×8810、8810×932、8711×7532浸酸后再冷藏安全期限分别为40d、30d、20d。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的两广二号原种932×芙蓉和7532×湘晖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处理的蚕种与冷藏浸酸处理的蚕种进行强健性对比,调查24 h疏毛率、72 h蚁蚕生命力以及4龄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指标,不同处理方式与对照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两个品种均表现为:不同库外保护时间的免浸酸处理低温冷藏保护蚕种第二次冷藏时间在40 ...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现行家蚕品种秋制越年秋用原原种长期冷藏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蚕种冷藏参照复式冷藏法,并对相应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调整,调查长期冷藏对蚕种孵化、龄期经过与健康性成绩以及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蚕种的耐冷藏能力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只要蚕种保护、冷藏技术方法得当,长期冷藏能够拓宽秋制越年种的冷藏期限,做到秋制秋繁继代,减...  相似文献   

13.
在杂交原种生产中常出现因品种间发蛾不一致而冷藏雄蛾的现象。为了解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中系杂交原种生产中,对交品种雄蛾6℃冷藏24h对生产杂交原种质量的影响而设计试验。结果显示:932雄蛾6℃冷藏24h后与芙蓉雌蛾交配,芙蓉×932(冷)的有效卵圈率、产卵率、良卵率均显著低于芙蓉×932,并且芙蓉×932(冷)雌蛾单蛾产卵率和良卵率个体间开叉大。芙蓉雄蛾6℃冷藏24h后与932雌蛾交配,932×芙蓉(冷)的有效卵圈率、产卵率显著低于932×芙蓉;良卵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将对交的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在5~7℃的冷库中12 h再产卵,对产卵成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对交的中系原种(芙蓉·932)雌蛾产卵量略高于对照区,对交的中系原种(932·芙蓉)和日系原种(7532·湘晖)(湘晖·7532)雌蛾产卵量略低于对照区,但最低的中系原种(932·芙蓉)雌蛾产卵量比对照区仅低3.0%,4个品系的原种雌蛾平均产卵量比对照区低1.6%,对生产影响不明显。4个品系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对所产一代杂交种的良卵率、实用孵化率基本无影响。4个品系原种雌蛾交配后冷藏对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调查:除日系原种(7532·湘晖)雌蛾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略低于对照区外,另外3个品系均略高于对照区,总体来说,冷藏交配后雌蛾所产一代杂交种蚁蚕绝食生命率比对照区还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海宁两秋用种都是春期生产的蚕种在产卵后1~2d内送到蚕种冷库进行冷藏浸酸处理的。这时两秋订种还未完成,入库蚕种数量一般根据往年发种情况和当年订种形势分析来确定,由于订种量受市场行情、桑叶长势、非正规流人蚕种等殊多因素影响,有时蚕种入库量与实际需要量不相一致。如2011年,海宁就遇到了人库量远远少于订种量的矛盾。黑种冷藏浸酸技术在海宁曾有过少量应用,德清在1998年曾有批量应用,广西还形成了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6.
原种繁育是家蚕三级原种繁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针对广西家蚕原种繁育的现状,分析在家蚕原种生产逐步满足广西全区原种需求,实现生产标准化及工作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出现原种蚕种质量下降,微粒子病毒率有所上升,农药中毒现象频发,给原种生产带来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广西家蚕原种繁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加强引导,做好产...  相似文献   

17.
杂交原种黑种延期冷藏孵化试验结果表明黑种冷藏达到130日以上时,不需经过浸酸,可直接进行卵面消毒催青,且冷藏期限可相应推迟30~40天.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甲醛和盐酸在蚕种孵化中的应用,降低二者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改进蚕种冷藏保护孵化办法,开展亚热带地区蚕种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的研究.通过对两广二号原种芙蓉×932、湘晖×7532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处理,调查实用孵化率和蚕卵胚子中感发育进度,找出不同库外保护时间、不同冷藏时间下蚕种实用孵化率达标、蚕种中间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广西家蚕现行品种两广二号杂交原种短期冷藏不同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与死卵的关系,探讨不同品种(系)在不同的处理组合中对盐酸的敏感性和浸酸的安全范围,对广西家蚕原种四个品种(芙蓉×932、932×芙蓉、湘晖×7532、7532×湘晖)在短期冷藏中不同卵龄和不同冷藏期限对浸酸的敏感性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短期冷藏浸酸品种在同样处理条件下浸酸后孵化率有明显的不同,表明不同品种(系)对盐酸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中系芙蓉×932比932×芙蓉的耐酸力大,浸酸安全范围广;日系湘晖×7532比7532×湘晖更耐酸,在20 d的冷藏期限中卵龄在48~64 h按正常的浸酸标准浸酸,死卵率都较低,浸酸安全范围广。932×芙蓉、7532×湘晖在20 d的冷藏期限中死卵多,对盐酸较敏感,短期冷藏中应选择浸酸安全范围广的品种,确保浸酸安全性。本试验中所有品种中卵龄40 h的不同处理中浸酸后死卵率都很高,其浸酸安全性差,建议在短期冷藏中避免蚕种过嫩入库。本试验中不同处理死卵率不同,表明产卵后保护时间、冷藏时间、浸酸时间,同时影响着冷藏浸酸种对浸酸的敏感性,在生产上蚕种提前出库浸酸,要实现浸酸的安全性及提高孵化率,需要综合选择耐酸品种及最佳的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合适的932品种雄蛾发蛾调节方式,更好地指导杂交原种芙蓉×932的生产。试验通过冷藏932种茧及冷藏成熟雄蛹两种方法进行发蛾调节,调查不同处理对调节效果及原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冷藏处理方法对发蛾调节均有效果,其中成熟雄蛹冷藏对时间的控制更精确;两种冷藏处理方式在48h内对所生产原种的有效卵圈、良卵量、不良卵率无显著影响。冷藏成熟雄蛹更利于准确调控出蛾时间;当冷藏时间控制在48 h内,种茧冷藏和种蛹冷藏对芙蓉×932蚕种的各项卵质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