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2013年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2013年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4个处理,对水稻根系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机插秧的水稻产量最高,手栽秧其次,直播稻最低。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和根干质量水稻生育前期直播稻较大,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较大。水稻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水稻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均显著高于直播稻。抽穗期和穗后20 d的水稻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根干质量、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生育中、后期水稻根量增加有利于水稻高产,手栽秧和机插秧更符合高产水稻根系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增产的机制。【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对直播稻和移栽稻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论直播或移栽,免耕稻最高分蘖期的根冠比、单蔸根干重、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高于翻耕稻,其成熟期0~5 cm土层的根重、根重密度和5~10 cm、10~20 cm土层的比根长也比翻耕稻高。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成熟期0~5 cm土层的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高于翻耕稻,其最高分蘖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40.72%、13.81%;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最高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54.56%、19.53%、2.80%和12.59%、24.06%、74.19%,其孕穗期的地上部32P的转运率比翻耕稻平均增加13.68%,而其根系残留率比翻耕稻平均降低10.22%。无论移栽或直播,免耕稻的有效穗数比翻耕稻低,但其每穗粒数高于翻耕稻。在直播和移栽条件下,免耕稻的产量平均分别为8979.0 kg·ha-1和8588.0 kg·ha-1,比翻耕稻分别增产2.30%和1.19%,但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结论】免耕稻相对于翻耕稻有明显的增产优势,是其根系特性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4,(6):110-111
为弄清中产稻田水平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情况,2010年4月在省农科院大棚开展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分蘖盛期时,以喷施吲哚丁酸IBA处理水稻根干重最重达到7.4g,比对照高出39.6%,在水稻成熟期时,喷施生长调节剂的3个处理根系各项指标(根干重、地上部干重、最长根长、根数量)都比分蘖盛期有所降低,成熟期水稻根干重最高的是喷施吲哚丁酸的处理4,平均根干重为3.6g,最长根长为36.7cm,平均根条数以处理3喷施吲哚乙酸最高,为253.4条。从各处理根系吸收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来看,以处理2和处理4根系活力最强,说明喷施萘乙酸和吲哚丁酸能够增加水稻根系活力。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较大,喷施吲哚丁酸处理4千粒重、有效穗数、穗实粒数都高于其余对照处理,喷施吲哚丁酸处理理论产量最高,达到642.5kg/667m2。  相似文献   

4.
魏雪娇  吴建富  方加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85-11786,11788
概述了水稻根系的形成与分布、根系的功能以及根系与地上部的关系,提出了影响根系生长发育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其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5.
6.
设置8种钾肥施用量及运筹处理,研究不同钾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探明适合水稻大田种植的最优钾肥施用方案,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几年试验结果,分析了机插水稻功能叶片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生育阶段功能叶片对器官建成的作用与手插大苗基本一致,功能叶片之间既有分工,又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机插水稻功能叶片对产量的贡献与手插大苗有所差异:(1)手插大苗穗分化之前>孕穗之前>抽穗之后,而机插小苗孕穗之前>穗分化之前>抽穗之后;(2)机插小苗个体叶面积小,总体而言,光合效率高,确保功能叶片不受损伤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面积的日益减少,以及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持续转移,农户规模经营逐步扩大,农机业迅速发展,传统的大苗进行人工移栽作业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稻作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培育秧龄短、叶龄小的中、小苗栽插(人工或机械)将是稻作生产技术的必然趋势,为水稻生产提供新的技术思路。1材料与方法1.1观察设置土壤类型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小麦,供试品种为迟熟中  相似文献   

9.
试验共设稻鳖鱼(RTF)、稻鳖(RT)、稻鱼(RF)、水稻单作(RM)4个处理,考察水稻根系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RTF、RT、RF种养模式总根数、根长、根体积、干物质质量、根系活力、SOD活性均显著高于RM模式;RTF、RT、RF种养模式单株总根数在分蘖期较RM模式分别增长8.96%、5.77%、4.47%,根系干物质质量分别增加35.27%、9.54%、20.33%,根系活力分别高28.91%、79.50%、15.09%。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性状,RTF、RT、RF模式水稻产量较RM模式分别增加15.21%、5.96%、13.22%。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种养模式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并增加水稻产量,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的效果优于单一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水稻根系的模拟,对水稻根系形态建成参数与产量形成及地上部器官建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齐穗期的上位根干重密度和上位根长密度与每蔸穗数、每蔸有效穗数及籽粒产量之间关系密切,根系参数与地上部叶干重、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并建立了上位根重密度及根长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咸宁市的冷浸田为试验对象,集成不同改良措施形成一整套技术模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冷浸田改良技术集成效果。以常规技术模式(CK)为对照,研究微肥技术模式(T1)和暖田技术模式(T2)对冷浸田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发育、干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和T2可以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增加干物质含量,增加根冠比,提高水稻产量;与CK相比,T1增产12.98%,T2增产21.42%。综上所述,冷浸田集成改良措施能够增强根系形态发育,提高水稻干物质含量,达到显著增产;其中,T2通过集成挖沟排水措施降低冷水浸滞的影响,增产效果优于T1。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走式水田田间管理机械的需求日益增加。研究机械压实对水稻根系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给改进和设计新型水田田间管理机械的行走装置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不同压强下的水田土壤压实试验,得到相应的水稻成根数量、主根长度、主根直径及单穴产量,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并设计试验验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压实对水稻根系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且由验证试验可知,在误差小于5%范围内,可用Y1=233.107-1.921X1、Y2=32.344-0.260X2、Y3=154.557+4.268X3、Y4=836.982-4.505X4分别对该试验压实载荷范围内具体压强下的成根数量、主根长度、主根直径、单穴产量进行预测。试验得出,机械压实会对成根数量、主根长度、主根直径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压实程度的增加,成根数量减少,主根长度减小,主根直径增大,单穴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氧磷管理对水稻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稻C两优608为材料,设置增氧(OI)、不增氧(NI)2种灌溉方式和磷肥运筹(施磷0.18、0.36、0.54g/kg,以不施磷为对照),研究氧磷互作对水稻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及水稻根系活力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磷肥运筹造成水稻不同处理间根系活力和千粒质量差异显著,理论产量与分蘖期根系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增氧造成不同处理间的理论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差异显著,当施磷量≤0.36 g/kg时,增氧条件下的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分别比不增氧条件下的增加1.04%~23.69%、21.29%~50.03%,每穗粒数比不增氧条件下的降低11.49%~25.61%;不施磷时,增氧处理的水稻理论产量、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最大;氧磷互作造成不同处理的理论产量、千粒质量差异显著,千粒质量与幼苗期、分蘖期根系活力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合理施磷或增氧能通过影响水稻各生育期的根系活力来提高产量,而氧磷互作有导致产量比单独施磷或增氧处理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水稻精量穴直播机进行开沟起垄,开展人工穴播和人工条播两种播种方式的大田研究。试验以杂交稻品种培杂泰丰和常规稻品种玉香油占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2种播种方式下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基于开沟起垄直播开展穴播和条播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穴播方式的水稻产量较高,穴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的产量,分别达到23.77%和10.89%,其原因是穴播处理能够提高供试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穴播方式还有利于优化水稻群体配置,增加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因此,开沟起垄方式下穴播较条播有利于水稻稳产和增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覆盖物对水稻旱管载培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管稻不同覆盖物比较试验表明,采用地膜覆盖,土壤保墒性能强,水稻植物生长健壮,易达到早发,早够苗,成足穗的目,有利于旱管稻产量的提高,覆盖千秆保墒效果较差,且影响分蘖期地温上升,影响水稻产量,覆盖经腐熟过的秸秆,在水稻生育期间可以腐烂利用,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Y两优1号、岳优9113、特优158、金优207、276s/R524等5个水稻杂交组合作为材料,观察并记录水稻根系生长情况,并用TTC还原法测定水稻根系活力,对水稻生长后期产量进行测产,分析水稻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苗期根数、根长、发根鲜质量与TTC还原值呈完全正相关,根系活力与水稻产量基本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个处理中,弯曲穗品种奥羽316比直立穗品种辽粳326增产,无序栽培比有序栽培增产;分布方式、品种与分布方式的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的程度;一次枝梗数与每穗成粒数、单穗重之间,一次枝梗粒数、每穗成粒数与单穗重之间,二次枝梗数与二次枝梗粒数之间成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水稻根系生理参数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齐穗期上位根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活性表面积密度与叶片含氮量、每蔸有效穗数及水稻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水稻产量与成熟期的根系活力也有较好的相关,与土壤生物量的关系品种间表现不一,并对水稻根系参数与产量形成的定量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旱秧苗本田期根系建成特征及其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培试验,通过秧苗移栽前剪根与不剪根处理,对旱育秧苗和水育秧苗本田 、下层根系构成、生理活性及单株产量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表明,本田期旱秧苗下层根数量、根系体积、根系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分别高于水秧苗48.5%~175.8%、31.4%~68.2%、35.7%~66.2%、61.3%~128.4%,剪根处理对旱秧苗下层根的吸收表面积、根系活力影响不明显,而对水育秧下层根的吸收表面积、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