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在结构上与神经生长因子相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类型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护和再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变及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有显著疗效。作者对其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4.
5.
6.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hBDNF)在转基因家蚕丝腺中的特异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家蚕丝腺具有强大合成与分泌蛋白质的能力,利用其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高附加值外源蛋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以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并克隆了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hBDNF)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hBDNF核苷酸序列与已发表序列(GenBank登录号:NM_170735)的同源性为100%。随后采用家蚕丝胶基因(Ser1)启动子,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筛选标记,将hBDNF构建到piggyBac转座表达载体并注射入家蚕早期胚胎,在G1代筛选获得了54头转基因阳性个体。经分子检测证实,hBDNF已整合到家蚕基因组并在丝腺有较高水平的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87-1796
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元增殖、分化和存活所必需的多肽类生长因子中的1个家族,已知成员有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神经营养因子-4/5(NT-4/5)。近来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的自分泌或旁分泌在体内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存在,并对其生长、分化、功能等方面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目前,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已陆续在哺乳动物生殖系统中被发现,这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细胞通讯调节生殖系统功能。据已知文献报道就神经营养因子在早期性腺发育,胚子发生,性别决定和妊娠等过程中的作用予以综述。这些信息为生殖生理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将对提高动物繁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还为探索不孕不育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原料的短缺日益明显,其中蛋白质饲料原料的短缺尤为突出。菜籽粕(rapeseed meal, RSM)的主要营养物质为蛋白质,是低价蛋白质饲料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发酵菜籽粕(fermented rapeseed meal, FRSM)营养价值更高,具有平衡饲料中氨基酸水平、降低饲料成本、保障动物健康等作用。作者首先比较了RSM与FRSM的营养成分差异,发现FRSM的硫代葡萄糖苷、单宁、植酸等抗营养因子水平较RSM显著降低,而粗脂肪、粗蛋白质及各氨基酸水平却有提高;其次,简述了RSM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处理方法,发现通过采用发酵方式处理RSM是当前去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有效方式之一;最后,总结了FRSM在猪、家禽、反刍动物以及肉兔、红鲷鱼等动物上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FRSM在动物饲粮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GenBank中已公布的家犬(Canis familiaris)、赤狐(Vulpes vulpes)、北极狐(Alopex lagopu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基因序列,利用BioEdit 7.0等生物信息软件,对4种犬科动物MC1R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家犬、赤狐、北极狐及貉MC1R基因为单一外显子,编码区序列长度均为954 bp,碱基组成表现为C>G>T>A,且G+C百分含量高于A+T;编码区碱基序列中共检测到20个突变位点,包括16个单一突变和4个简约突变,转换类型多于颠换,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赤狐与北极狐间的遗传距离最短,邻近法(NJ)、最小进化法(ME)和非对组算数平均法(UPGMA)3种方法构建的进化树基本一致,赤狐与北极狐首先聚为一簇,貉比家犬、赤狐和北极狐分化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动物冠状病毒进化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生以来,已在我国和世界多个国家传播,引发全球关注。为阐明2019-nCoV与已知动物冠状病毒的关系,从冠状病毒的宿主分布、遗传进化分析、宿主受体分析等角度,对2019-nCoV的可能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19-nCoV与从云南省中菊头蝠中检测到的冠状病毒分离株RaTG13基因组同源性最高,为96.2%,两者遗传进化关系也较为接近;从我国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查获的走私穿山甲中检测到的冠状病毒则与2019-nCoV遗传关系相对稍远,与2019-nCoV基因组同源性分别为90.4%和85.5%;2019-nCoV与已知家畜、家禽,以及犬猫等宠物中检测到的冠状病毒基因组同源性≤54.2%,遗传进化关系较远。结合监测结果,基本排除2019-nCoV来源于已知家畜、家禽以及犬猫等宠物冠状病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能够促进感觉、运动和交感神经元存活,在神经系统发育、分化和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NTF与白血病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6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它们的受体复合物由3个亚基组成,即作为结合蛋白的α-亚基,以及信号传递体的gp130和LIFRβ,CNTF的神经营养作用研究为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桑树乳汁在桑树的生长和防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乳汁中的糖苷酶抑制剂还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通过桑树cDNA文库中的序列比对,发现一段与乳汁合成相关的基因片段,采用RACE方法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基因cDNA全长1 145 bp,编码区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残基,将该基因命名为桑树橡胶延伸因子基因(GenBank登录号:GQ466080)。为探究该基因的功能,通过RT-PCR的方法分析该基因在桑树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桑树幼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和芽,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对桑树叶片进行细胞分裂素处理,发现细胞分裂素处理后该基因表达量有减少的趋势,在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叶片中,正在伸展的幼叶中该基因的表达量要高于刚出现的幼叶和成熟叶。与桑树中已知的其它功能基因相比,桑树橡胶延伸因子在桑树正常生长中的表达量远高于桑树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MaNHX和桑树抗冻蛋白基因WAP27的表达量。从以上结果初步推测桑树橡胶延伸因子基因在桑树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绵羊SRY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利用常规方法提取绵羊基因组DNA,根据人的SRY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P1、P2。用PCR技术对公、母绵羊基因组DNA进行体外扩增,将所扩增出的公绵羊特异性SRY基因片段重组到质粒DNApUC19的SmaI部位并转化到E.coliDH10B中。挑选阳性克隆进行微溶分析,并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HindⅢ酶解。鉴定结果表明,插入片段长度与PCR扩增带相符,约203bp。用Sanger的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绵羊SRY基因核心序列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用PCR分离并重组到质粒载体中的绵羊SRY基因核心序列部分序列长度为203bp,这与设计完全相符。其中该序列的155个bp与人的SRY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为82.58%(128/155)。可见哺乳动物SRY基因的核心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种间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4.
首先提取采自甘肃玛曲的皮蝇一期幼虫的总RNA,合成cDNA,根据设计的特异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出Hypodermin A(HA)基因片段,将此片段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构建克隆载体PGEM-HA,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HA基因长678bp,编码229氨基酸。克隆到的基因序列与NCBI GenBank上登陆的皮蝇HA基因序列核甘酸同源性为96.6%,推导氨基酸同源性达97.8%。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其进一步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报道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O)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MO新疆分离株(MO XJ)溶血素TlyC基因进行克隆及测序;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分子特征分析,并与其他支原体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该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TlyC基因全长为1 239bp,编码426个氨基酸,其中第1~23位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编码区含有跨膜结构域和CBS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系统发生分析表明,MO与猪肺炎支原体232株和絮状支原体的相应序列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种支原体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首次克隆了MOTlyC基因,为了解MOTlyC生物学功能及其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9个物种相应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了牦牛与其它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H-FABP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1、外显子2、外显子3和外显子4大小分别为73、173、102和54bp,内含子1、内含子2和内含子3大小分别为3460、1892和1495bp。CDS序列全长为402bp,前体氨基酸数为133个。不同物种间在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上有较高的保守性。牦牛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各物种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上同源性大小分别为99.8%、97.8%、97.0%、92.8%、88.8%、83.3%、83.1%、76.4%、68.7%。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种方法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基本一致。系统树总体分为两支,斑马鱼为独立的一支,而牦牛与其它物种为另一大分支。牦牛与普通牛、绵羊与山羊先分别聚在一起,然后再聚为一类;后与猪、人依次聚为一类。小鼠和大鼠先聚为一类,再与人和其它物种聚类,然后再与鸡聚为一类。该系统聚类结果与动物学分类一致,表明H-FABP基因适合于构建不同物种间的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索粪便样本分析对犬科动物物种鉴别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同时对野外犬科动物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哺乳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通用引物对101份采集自野外环境的犬科动物粪便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核苷酸位点变异分析、BLAST相似性比对、遗传距离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对粪样来源物种进行分子鉴别。同时,采用粪-抗原ELISA检测,对粪样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粪样来源物种鉴别的检测成功率为73.27%,获得的74条序列共定义单倍型20个,所有单倍型序列均可在GenBank数据库中匹配到单一物种,序列相似度为98.52%~100%。单倍型根据序列差异可分为4个单倍型集,各单倍型集间平均碱基差异为17.83~70.10,各单倍型集内单倍型碱基差异在1~10个之间。各集合间遗传距离为0.068~0.342,远大于各集合内单倍型间遗传距离0.009~0.022。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同一集合的单倍型以高自展值聚集成一支。综合各项分析结果,可推测所检测粪样宿主来源分别为犬、灰狼、赤狐和红狐。粪-抗原ELISA检测发现阳性样本11份,样本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0.89%。综上表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可用于犬科动物的分子鉴别,可结合核基因等其他分子标记进一步提升检测准确率。研究区域野外犬科动物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Daniele Gonalves DA SILVA Iracema Luisa Quintino de CARVALHO Eliana Cristina de Brito TOSCANO Beatriz lvares da Silva Senra SANTOS Bruna da Silva OLIVEIRA Marco Antnio CAMPOS Flvio Guimares da FONSECA Quezya Mendes CAMARGOS Gabriela Ferreira de SOUSA Marcelo Vidigal CALIARI Antnio Lúcio TEIXEIRA Aline Silva de MIRANDA Milene Alvarenga RACHID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2021,83(2):180
Neurotrophic factor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control of neuronal survival and plasticity in different brain diseases. Meningoencephalitis caused by bovine alpha-herpesvirus 5 (BoHV-5) infection is a frequent neurological disease of young cattle, being the involvement of apoptos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pathological changes frequently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It’s well known that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can activate neuro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consequently lead to neuronal loss. However, there are no studies evaluating the express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brain pathology and TLRs during the infection by BoHV-5.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analyze brain levels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along with neuropathological changes during acute infection by BoHV-5 in wild-type (WT) and TLR3/7/9 (TLR3/7/9−/−) deficiency mice. The infection was induced by intracranial inoculation of 1 × 104 TCID50 of BoHV-5. Infected animals presented similar degrees of clinical signs and neuropathological changes. Both infected groups had meningoencephalitis and neuronal damage in CA regions from hippocampus. BoHV-5 infection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Iba-1 positive cells throughout the neuropil, mainly located in the frontal cortex. Moreover, significant lower levels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were detected in both BoHV-5 infected WT and TLR3/7/9 deficient mice, compared with non-infected animals. Our study showed that BDNF down regul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brain inflammation, reactive microgliosis and neuronal loss after bovine alpha-herpesvirus 5 infection in mice. Moreover, we demonstrated that combined TLR3/7/9 deficiency does not alter thos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