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借助GIS空间数据获取、分析与管理能力,基于农用地分等方法的应用和改进,建立了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评价模型通过分功能模块从机理上实现评价质量控制,就光温/气候潜力加和算法,采用以能值为基础确定标准产量折算系数 ,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 ;就自然质量分模型,指标区之间因素-分级-分值进行了统一,但保留了因素权重的区域差异性。采用2004-2005年重庆市分区县统计的平均粮食播面单产对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进行独立检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83%和87%,相关性显著。研究得出结论,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了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区域间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光温潜力指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为基本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天津市区域农用地粮食综合生产潜力格局,结果表明:天津市12个区县农用地可划分为Ⅰ高潜力—近期易挖掘区、Ⅱ高潜力—远期可挖掘区、Ⅲ低潜力—近期易挖掘区、Ⅳ低潜力—远期难挖掘区4个粮食综合生产潜力区;农用地规模优势指数对农用地粮食综合生产潜力优势指数具有较强正效应,保持和增加一定数量农用地面积是保证区域农用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综合国土整治"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就是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从自然质量、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3个方面构建了综合国土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将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模型,以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综合国土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耕地质量的评价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整治后各村镇耕地自然质量分、经济质量分和生态质量分等3大质量分均呈现出增加趋势;(2)耕地经济质量分提高的数值及幅度都明显高于各自的自然质量与生态质量,说明当前综合国土整治在改善耕地经济质量方面的效果最明显;(3)综合国土整治后耕地质量总得分的提高幅度为33.25%,可见通过综合国土整治,研究区的耕地综合质量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投入产出率>林地面积比重提高率>耕地产出提高率>增加耕地系数,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从潜力等级的分布来看,耕地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三峡生态经济区,而耕地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主要在渝西地区。就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而言,渝西地区经济基础比较好,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投入产出率高,耕地整理投入优势显著,而三峡库区未来生态效益较高,耕地整理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  相似文献   

5.
选取江西省贵溪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聚类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转移矩阵分析和拟合分析,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叠加与处理,分析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的关系,得出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实现成果的衔接和转换。结果表明:(1)耕地地力等级和农用地自然等别之间的"级""等"变化差异程度不同,水田区和旱地区同一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等级多数低于农用地自然等别;(2)水田区的"等""级"差异程度远低于旱地区;(3)建立了水田区和旱地区耕地地力评价综合指数与农用地自然等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水田区衔接模型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旱地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进行转换,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刘洋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5):867-870
重庆市三峡库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耕地整理的作用在这一地区显得尤其重要。依据耕地整理目标和潜力评价的原则,以实践工作为基本,指出评价工作应从多指标综合考虑,提出耕地潜力评价体系应包括增加耕地系数、耕地产出提高率、投入产出比、林地面积比重提高率等方面,以期在评价工作中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用地数质并重管理的需要,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通过资料收集和外业调查对样点区域耕地的自然禀赋状况做了细致调查和分析,在确定样点区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的基础上,计算了其相应的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并完成国家级等指数的转换.研究得出,样点区的农用地质量为国家级X级.耕地质量等级检测可为实现耕地占卜平衡、数质并重管理、耕地保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貌尺度划定耕地保护区可为山地丘陵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采用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重庆市江津区耕地质量可提升潜力空间分布特征;在与耕地质量可改良因子限制程度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耕地保护分区识别与强度诊断模型,划定不同地貌类型的耕地保护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质量可改良因子限制程度总体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带状分布形态;高限制区所占面积最大,占比34.78%。研究区耕地自然等可提升潜力指数呈现东南向西北降低的分布趋势“,随机”型分布较多,占比41.71%;耕地利用等可提升潜力指数呈“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高-高”型“、低-低”型和“随机”型三者分布占比相当。浅丘平坝区应以重点保护为主,将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中丘区应将一般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尽力避免非农建设的挤占;高丘区和山地区应将一般保护与限制保护相结合,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将耕地质量提升潜力与耕地质量限制程度相耦合能够更加明确耕地近期重点保护的区域,同时从地貌尺度划定耕地保护区能够与耕地差异化保护的现实需求相适应,两者可为山地丘陵区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耕地质量的优劣反映了区域农业生产的水平,也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基础。以伊犁河谷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研究区,选用土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条件、地块空间形态和生态安全格局4个指标因素,利用指数衰减赋值、多因素综合评价和多因素指数等方法构建察县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各指标质量评价等级,确定察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初步划定方案。结果表明,察县耕地质量总体情况良好,全县55.74%的耕地质量较高,44.99%的耕地优先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DPS软件,对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分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面积范为-19.45~8 969.98 hm2,北辰区整理潜力面积基本为0,环城区县与滨海新区较小,五大远郊区较大;(2)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系数为-0.66%~53.62%,仅北辰区小于0,其他区域差异较大,由天津市各县(区)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差异造成;(3)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系数为-0.39%~40.43%,差异较大,主要是由于天津市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变化所形成的。按照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的大小对天津市不同县(区)进行分区,可分为转化潜力最小区、转化潜力较大区和转化潜力最优区3个区。  相似文献   

11.
首先针对不同土地整理方式分析其产权关系和经济关系,再从土地整理开发投资的角度分析土地整理投资与土地价格的关系,讨论了整理地块价格评估的方法,并提出整理地块的价格评估应以产权关系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公正地评估其公开市场价格,引入价格机制促进土地整理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该研究旨在阐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的现状和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于2011年底,我们在江苏与陕西2省的24个村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工作。[结果]在不同的村之间农户的土地产权稳定性差异很大。在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稳定,并且享有绝大部分的权利。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低,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在另外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不稳定并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村干部和上级政府对土地具有强制力。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高,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不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征地的情况越来越多,涉及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此外,土地调整的频率逐渐降低,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小。[结论]该研究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以生态脆弱及半干旱气候为典型特征的寿阳县进行农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期为农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研究区寿阳县的当地作物玉米、小麦、高粱和大麦,通过尺度推绎方法开展了传统及机械种植两种情景下的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尺度推绎在一个土地系统中完成,该系统由土地单元、土地面和土地点几级空间系统组成。并通过气候调整指数修正了IAO(意大利海外农业研究所)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结果]4种作物种植适宜性出现了两极化现象:4种作物的最适宜等级(S1)和最不适宜等级(N2)在研究区占大部分地区。玉米、大麦和小麦在传统模式下更适宜耕作。[结论]未来的耕作政策应更加注重在非宜耕区实现耕地向林地与草地的转变,在宜耕区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注意提高牧民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以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新疆克拉玛依市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任小宁  郭新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95-2396,2427
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该市土地资源已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作出适宜性评价,同时对农用地、工矿地(特别是石油建设用地的后备资源)作出评价,从而更好地为实施新疆石油工业及该市的规划和计划提供用地保障.结果表明,该市的土地资源利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土地多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土地持续利用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当有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土地多宜性评价是实现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西方提出了土地多宜性评价方法并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土地系统研究理论方法与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祥征  姜群鸥  战金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70-16473
探讨了土地系统的概念,论述了土地系统研究的内容、理论方法,介绍了土地系统研究的程序与步骤,总结了土地系统研究的模型与方法,解析了土地系统研究的技术集成体系。该研究为开展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推进全球土地计划研究明确了目标、确定了对象与任务,同时提出的技术集成体系为国土规划、整治和区域开发提供了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远郊土地置换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特别是对上海试点区域土地置换的实践分析,指出土地置换中的制度真空不利于社会稳定,要通过土地所有权的提升和确定土地的经济属性来弥补,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平原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发展土地系统结构变化模型(DLS模型),以黄淮海平原为典型区,探索1988~2000年土地系统结构变化规律、驱动机理,模拟黄淮海平原不同情景下土地系统结构变化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9.
姜伟  张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21-18223
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土地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保障的重要形式。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养老的功能正在逐步弱化,究其原因在于农业收入降低和养老费用增加两方面。尽管土地养老功能在弱化,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等措施提高土地养老的支持力度,同时也应注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20.
土地储备是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显化土地潜在价值的重要手段。如何控制土地储备成本,对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化解土地储备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土地储备成本构成具有阶段性、资本密集性、多义性、可控性和区位性特点等,分析了储备资金来源与资金结构,储备机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储备规模,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土地储备成本的影响。土地储备机构作为非营利性公营事业机构,应该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承担起成本控制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晰职责、控制好过程成本;合理利用储备期间闲置土地;灵活采取多种收购储备方式减少资金的占用;建立土地储备基金、提高自有资金比例等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