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摘要:油菜菌核病是由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损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害主要通过感染了核盘菌子囊孢子的花瓣落在植株茎、叶上来侵染植株。本实验采用添加了两种不同PH指示剂的改良型Steadman’s培养基检测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样品采自合肥的两块不同试验田,在油菜花期(3月下旬~4月中旬)每天采摘新鲜花瓣在室温下培养,结果表明整个花期,除1块田1天没有检测出外,其余每天都有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出现(感染子囊孢子的花瓣接种后培养基变色)。油菜初花期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较少,而盛花期和终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多,第一块田被感染的花瓣数在两种培养基上出现的百分率分别为32.0%和40.2%,第二块田分别为27.3%和35.7%。第一块田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2.7%和1.8,第二块田分别为1.5%和0.4。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数与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r=0.829,r0.05=0.811)。研究被感染的花瓣数可以帮助决定最适宜的病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筛选适合江西省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防治的杀菌剂,采用菌落直径法和大田常规喷雾法,分别研究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核病菌对戊唑醇、咪鲜胺、氟啶胺、多菌灵、啶酰菌胺、腐霉利和吡唑醚菌酯均表现出高度敏感,EC50在0.005~0.174μg/mL,对代森锰锌不敏感。田间防治效果表明,腐霉利、多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6.44%、82.48%、81.35%和77.40%。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对路药剂,本文选择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咪鲜胺纳米农药7 500 g/hm~2与常规药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油菜安全,于油菜盛花初期施药,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菌核病防效较好,分别达84.62%和74.38%,适合在本地推广;咪鲜胺纳米农药7 500 g/hm~2、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对菌核病防效一般,仅为37.15%和19.23%,不适合在防治油菜菌核病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华刚  陈连恒  张国升 《农技服务》2011,28(1):39+70-39,70
通过选择几种不同药剂对油菜菌核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获得了较高的防治效果,并掌握了施药时期和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油菜花期防治菌核病不同药剂的飞防效果及对油菜的安全性,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法在油菜不同花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于始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的防效较好,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0.8%、75.9%,95.8%、87.9%,而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较差,分别为66.4%,83.0%;各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达极显著。于盛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与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防效相仿,各处理间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9.9%、84.9%、85.3%,89.2%、90.3%、90.4%;于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 、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防控效果均明显,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86.6%、93.7%、84.9%,94.0%、97.0%、93.0%。且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1%、4.8%,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2%、6.6%,43%腐霉利SC 6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5.1%、2.7%。建议对菌核病一般发生年份,可在盛花期飞防一次,对偏重以上发生年份,宜在始花期、盛花期各飞防喷施1次。研究结果为浙西北油菜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在花期预防菌核病与科学减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油菜菌核病生防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筛选出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放线菌。[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采集土样中分离纯化放线菌,以油菜菌核菌为靶标菌,通过生长速率法、菌核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筛选对其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放线菌。[结果]从采集土样中共分离纯化到132株放线菌,其中有35株对油菜菌核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60%,占总分离菌株的26.5%。所分离的35株放线菌中有11株对菌核萌发抑制率在70%以上,其中菌株GSA22-4、GSA26-2、HVA25-3、HVA36-4和AXW4-1可完全抑制菌核的萌发。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有6株放线菌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在60%以上,其中放线菌株X1-8的防治效果达91.7%。[结论]该研究初步筛选出对油菜菌核病有良好生防效果的放线菌,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选好高效杀菌剂控制菌核病危害是夺取油菜籽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1用药次数与发病程度的关系 油菜盛花期用药防治,能对菌核病发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据40块田调查,用药防治二次的病株率为28~32%,平均30%;用药一次的病株率为28~60%,平均43.3%;未用药的病株率为66~80%,平均75.3%.病情指数用药二次为21~25.5,平均23.8,用药一次为25.5~51.5,平均37.6,未用药为56.5~64,平均61.2.  相似文献   

10.
油害灵是杀菌剂与微量元素的复配剂,室内离体测定结果表明对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田间小区活体试验效果更为明显,比多菌灵常规剂量的防效提高10%以上,增产超过15%,菌核病大发生年份增产幅度达21.2%~49.9%。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一、二次有效分枝、单株角果、千粒重增加。多年大面积示范表明,该药对菌核病的防效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核盘菌一种拮抗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带菌的菌核上分离出一种向日葵核盘菌的拮抗菌,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该菌室内平板对峙培养表现出良好的拮抗效果,拮抗带宽度可达到10 mm以上,且转代培养后其拮抗活性稳定。拮抗菌培养液对向日葵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生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温室盆栽试验证明该菌对向日葵幼苗期菌核病有明显防效,成苗率达到75%,而对照只有34%。该拮抗菌可作为向日葵菌核病的生防材料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油菜几丁质酶的纯化及其在抗菌核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菜叶片经油菜菌核病菌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或水溶性壳聚糖处理后, 几丁质酶活性明显提高, 分别在处理后 1 d 和 2 d 达活性高峰, 比对照分别高5 倍和2 倍左右。被激发提高的几丁质酶表现为内切酶活性, 细胞间的几丁质酶比活力显著高于细胞内的酶比活力。菌核病菌侵染后的油菜叶片提取液经60% 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再通过再生几丁质柱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的几丁质酶, 经 S D S P A G E 显示单一的谱带,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000。纯化的油菜叶片几丁质酶能降解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细胞壁,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可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3.
油菜花瓣附生真菌区系及对核盘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油菜不同部位脱落花瓣和未脱落花瓣进行附生真菌区系的分析,得到1908个菌株.除了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外,其他真菌经鉴定后主要属于10个属,它们是短梗霉属Aureubas/d/um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交链孢菌属Alternaria spp.、葡萄孢属Botrytis spp.、黑葱花霉属Pericorda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黑孢属Nigrospora spp.、青霉属Peniccill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p.和附球孢菌属Epicoccum spp..其中,短梗霉菌、镰刀菌和交链孢菌为优势真菌群.通过菌丝间的相互作用、对峙培养方法测定160个菌株对核盘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与核盘菌之间存在重寄生作用和溶菌作用等方面的拮抗机制.并初步筛选得到了一批拮抗作用较强、定殖能力也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14.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12个核盘菌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菌核萌发及致病力的研究表明:各菌株在生长速度、菌丝扩展方向、菌核排列方式、菌核产量及致病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与各菌株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亦有差异.来自新疆的12号菌株菌丝呈扇形扩展,生长速度最慢,菌核在培养基上零散分布,致病力最弱,不同于其它所有菌株.来自吉林和云南的菌株生长速度快,致病力强.各菌株的致病力与其生长速度趋于一致.对各菌株转代培养物及菌核后代的培养特性比较结果说明它们的分化特性是稳定的.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12个菌株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4种限制性内切酶(AluI,HhaⅠ,MspI,HaeⅢ)酶切,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酶切图谱基本相同,在供试的向日葵核盘菌菌株中不存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油菜品种资源抗(耐)菌核病田间鉴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德国、瑞典、日本、中国等15个国家的油菜品种资源田间鉴定抗(耐)菌核病性的结果表明:免疫品种有43份,高抗(耐)品种有194份,中抗(耐)品种有100份,低抗(耐)品种有201份,感病品种有151份,分别占有效鉴定总数689份(次)的6.24%、28.16%、14.51%、29.17%、21.92%。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油菜品种资源抗(耐)菌核病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莠去津、百草枯、农达、2.4-D丁酯和灭草松对核盘菌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和菌核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化学除草剂均不抑制或促进核盘菌菌核的萌发;核盘菌在含有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的莠去津、农达和2.4-D丁酯的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而在含有推荐使用浓度的百草枯和灭草松的基本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对照相比受到极显著的抑制;推荐浓度的农达、莠去津和百草枯不影响菌核成熟,推荐浓度的2.4-D丁酯完全抑制菌核生长,而推荐浓度的灭草松部分抑制菌核生成。认为在杂草综合治理中,若使用核盘菌作为生物除草剂,可以配合使用农达和莠去津。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目前国内对油菜菌核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概况,认为品种抗性差、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适宜是油菜菌核病发生较重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采用一定的农业栽培措施基础上,应加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菌核病新品种及利用活体微生物研制油菜菌核病生防药剂的研究,旨在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浩  宁睿  苏兴海  李优琴  王春梅  石志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84-1485,1510
[目的]对中药提取物进行抑菌成分分析,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研制提供基础。[方法]以丁香等1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为材料,测定各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丁香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对油菜菌核病菌抑菌活性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丁香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100%。[结论]初步证实丁香酚为丁香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19.
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重要病害。为建立快速有效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在油菜花期采用4种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5种油菜资源对菌核病的抗病性,并分析采用不用接种方法测定的病斑大小之间的相关性。这4种方法分别为:离体叶片接种、离体茎段接种(牙签法)、活体茎秆接种(牙签法)、活体叶柄接种(吸头法)。这4种接种方法中,离体叶片接种法与其余3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均没有显著相关性;采用叶柄接种法,接种后11 d和19 d的病斑长度与离体茎段接种3 d和7 d的病斑长度之间的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66和0.821,与活体茎秆接种7 d和15 d的病斑长度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和0.987。结果表明移液管介导的叶柄接种是一种便捷、可靠的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油葵菌核病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提出河套灌区防治油葵菌核病首先应减少种子传染,积极开展地膜覆盖、垄沟种植、轮作、宽行密植及间作套种,加强土壤管理和田间管理,适期播种和分期采收等。防治油葵菌核病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用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