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高原犊牦牛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高原犊牦牛养殖的稳定发展,提升犊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必须对高原犊牦牛的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是高原犊牦牛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类型,本文结合实际,对高原犊牦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高原犊牦牛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代吉文毛  俞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38-13939
[目的]分析犏牛屠宰性能和风味物质.[方法]以青海犏牛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海犏牛性能指标测定和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文献对比分析青海犏牛与牦牛的屠宰性能及风味物质.[结果]青海犏牛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优于牦牛,且风味物质谷氨酸钠、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均高于牦牛,其风味更加优质鲜美.[结论]青海犏牛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标准化生产的牦牛屠宰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选取了年龄和体重相近的麦洼牦牛和金川牦牛各15头饲养100 d后屠宰,测定了11个屠宰性能指标,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屠宰后麦洼牦牛脾重为0.75 kg,高于金川牦牛的0.57 kg,且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麦洼牦牛肝重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新疆牦牛冬季屠宰季节,对牦牛集中屠宰点的30份白绒牦牛内脏进行蠕虫剖解检查和粪检,对检查到的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蠕虫剖检技术及粪便漂浮法.[结果]被检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96.6;(29/30)的线虫、13.3; (4/30)的绦虫、6.6; (2/30)的吸虫,总感染率为100;( 30/30);牦牛体内携带的优势种蠕虫类包括细颈线虫(Nematodirella longispiculata)、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columbianum)、捻转胃虫(Haemonchus contortus)、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球虫(Eimeria intestinalis)等;其鉴定要点为线虫交合刺和口领、绦虫头节上吸盘和成熟节、吸虫生殖系统等部位.[结论]这些参数可为高山草原自然放牧的牦牛体内滞留寄生虫的驱虫及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舍饲对牦牛(Bos mutus)的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随机选择了4.5岁体况中等的金川公牦牛6头和公犏牛3头,分为舍饲牦牛、舍饲犏牛和放牧牦牛组,进行对比测定3个组的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其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舍饲牦牛在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肉骨比等方面显著高于放牧牦牛(P0.05),但与舍饲犏牛在胴体重、肉骨比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二者增重效果差异不大;舍饲方式对牦牛肌肉系水力的影响有限,但是显著地改善了牦牛的肌肉嫩度,提高了其熟肉率,有利于牦牛肉下游加工制品的生产。同时牦牛肉各项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3个组间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含量相差不大,即短期舍饲对牦牛肉的营养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1.母犊出生后.全部采用人工哺乳。1小时内喂第一次初乳,连喂5—7天.7天后改喂全乳或发酵初乳.直至断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甘孜州新龙县拉日玛牦牛地方类群的遗传资源特性,试验采用屠宰及相关性能指标测定方法,对拉日玛牦牛各组织、器官及生产性状指标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拉日玛公牦牛的宰前质量、头质量、心脏质量、肝脏质量、肺脏质量、瘤胃质量、网胃质量、胴体长、胴体质量、眼肌面积等指标大于母牦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公牦牛的蹄质量、净骨质量大于母牦牛,并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拉日玛牦牛是属于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良好的优质地方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8.
初生奶犊人工哺乳到自行饮乳有一个过程,此过程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本文对人工哺乳时间与母牛胎次,分娩持续时间,奶犊初生重和奶犊性别进行了观察记录.结果显示初生奶犊从人工哺乳到自行饮乳一般为2-3天.与胎次、性别关系不明显,但母牛分娩时间越长,学会自行饮乳时间也较长,初生重较大的,学会自行饮乳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对奶公犊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究蒸汽压片玉米和膨化大豆对犊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3日龄内吃足初乳的健康荷斯坦公犊牛39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3头,分别为代乳粉组(Ⅰ组)、50%代乳粉+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混合精料组(Ⅱ组)和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混合精料组(Ⅲ组).1~30日龄,3个组均饲喂鲜奶,30日龄后备组逐步替换成试验日粮,150日龄时屠宰,并测定屠宰性能.运用SAS 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表明:31~90 d Ⅰ组犊牛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但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大,Ⅱ组和Ⅲ组的日增重与Ⅰ组逐渐接近并最终超过Ⅰ组,150 d试验结束时,Ⅰ、Ⅱ和Ⅲ组犊牛的平均体重分别为230.18、225.10和229.45 kg,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的各屠宰指标与Ⅰ组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Ⅲ组的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有高于Ⅰ组的趋势(P<0.1);饲料成本分析表明,Ⅲ组的饲料成本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可以替代代乳粉饲喂断奶后犊牛,并能增大眼肌面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对 1 0 9头麦洼牦牛和 1 0 0头九龙牦牛乳中的乳酸脱氢酶 (LDH)同工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两品种牦牛乳中 LDH在凝胶上仅显示出由 4个 H亚基组成的 LDH1 1条区带。试验共检测到 4种 LDH1 的遗传变异体 ,按迁移率由大到小依次为 A、B、C、D,其中 D型仅存在于九龙牦牛中 ,C型在两品种牦牛中均占明显优势。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 LDH1 表型频率分布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屠宰测定对42、56、70、90日龄的黑羽肉鸭消化器官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母鸭胰腺、肌腺胃、心、肝重均随着日龄的增加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公鸭的心重与体重之比在70日龄最高,母鸭在56日龄最高;公鸭的肝重与体重之比在42日龄最高,母鸭的肝重与体重之比在56日龄最高;公、母鸭胰腺重与体重之比均在70日龄最高;公鸭肌腺胃重与体重之比在42日龄时最高,母鸭肌腺胃重与体重之比在70日龄最高,表明肝、胰腺、肌腺胃在56~70日龄基本生长成熟。56日龄后,公、母鸭食道长、小肠长、盲肠长、直肠长等指标不再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表明56日龄时其消化道已生长成熟。  相似文献   

12.
小香鸡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小香鸡的生长及屠宰性能,选用111只小香鸡进行了生长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小香鸡在0日龄时,公鸡与母鸡之间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1周龄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20周龄时公鸡体重为1 592.23 g、母鸡为1 243.39 g,比在农村放养条件下180日龄时的体重公鸡893.4 g、母鸡849.6 g分别提高了699.19 g、393.79 g.26周龄时公鸡平均活重为1.77 kg,比母鸡重0.52 kg,增加41.6%.母鸡的屠宰率、腹脂率分别比公鸡高2.24、3.98百分点,公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分别比母鸡高6.94、4.25、8.3百分点.经t检验,公母鸡间腹脂重和胸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3.
产犊牦母牛当年发情率很低,直接影响了牦牛的繁殖率。用围产期补饲和发情季节激素处理进行提高产犊牦母牛的发情率试验结果表明:补饲组、激素处理组及补饲加激素处理组的发情率分别为40.54%、23.08%和45.45%,分别比对照组(3.03%)提高了37.51、20.05和42.42个百分点。不同激素处理方案中,PG-C1 FSH处理方案对青年母牛效果相对较好,PG-C1 LHRH-A3处理方案对当年产犊的成年母牛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黄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916-22919
介绍了动物屠宰的法律概念和分类,指出动物屠宰一般指“通过放血导致动物死亡的行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动物屠宰进行不同的分类。阐述了动物屠宰保护立法建设历程,指出动物屠宰保护立法经历了源于宗教,在反虐待动物立法中逐渐独立出来的发展进程;当代各国的动物屠宰立法可以分为独立型动物屠宰立法、附属型动物屠宰立法和分散型动物屠宰立法3种模式。论述了主要国家和地区动物屠宰保护的法律规定,指出欧盟、美国、亚洲一些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针对动物屠宰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规定;而我国动物屠宰福利的相关立法还刚刚起步,在立法体系、立法体例、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监管体制、法律制度、法律责任等方面应向国外借鉴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牦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对中国部分牦牛品种即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程度和进行较为合理的类型划分。【方法】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上述牦牛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1)9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牦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均为高度多态位点。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5~9);9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534(0.5037~0.735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625,麦洼牦牛(若尔盖群体)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6883,而九龙牦牛杂合度最低,为0.6317;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680(3.189~3.4478),其中九龙牦牛最少。这显示牦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通过各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九龙牦牛与其它牦牛品种的差异比较大,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了这一差异。在遗传距离中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红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为1.506;麦洼牦牛两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品种聚为一类。麦洼牦牛的两个群体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在一起,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稍远的距离处聚在一起。该聚类结果与各牦牛品种的地理分布、所处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也同蔡立等的分类结果相同。【结论】(1)中国牦牛品种间和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本研究中的5个牦牛群体聚为两大类,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划分为横断高山型和青藏高原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中国牦牛分为两个类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乳与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牦牛乳中ACP活性显著大于甘南牦牛乳(P0.05);AKP活性大于甘南牦牛乳,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AMS活性小于甘南牦牛乳,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3种水解酶活性随着胎次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即胎次对牦牛乳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乳和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力的比较研究,以便于更深入了解甘肃2个品种牦牛乳的特点,为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通过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几丁聚糖,研究其对北京肉鸭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为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替代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日龄的北京小鸭80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10日龄的北京小鸭(公母各半)。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2.0%的几丁聚糖的饲料,且基础日粮中不含有任何抗生素,对照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的杆菌肽锌的多肽抗生素饲料。全程采用自由采食和饮水,自然光照,笼上群养。通过测定北京肉鸭的体重、采食量、料肉比、成活率以及屠宰性能等指标,比较添加几丁聚糖与添加抗生素的效果,进一步筛选出几丁聚糖的适宜添加比例。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体重上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照组较试验组能显著地提高饲料报酬(P0.05),但对照组的成活率低于试验组。在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上,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肉色来看,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肉面感官品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几丁聚糖替代抗生素后,也能在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上获得与添加抗生素相近的效果,其中以添加1.0%的几丁聚糖的效果相对较好,可替代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牦牛资源现状及其产品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是珍贵的畜种资源,牦牛产品包括肉、奶、骨、角、毛、绒等。综述了我国牦牛资源现状,分析了牦牛产品的开发利用前景,并提出了加快牦牛产品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得到卡洛斯鹅(♂)和吉林籽鹅(♀)的杂交鹅F1代,通过纯繁(卡洛斯鹅、籽鹅)、回交得到4组不同遗传基础的杂交鹅,测定0~10周龄试验鹅的体重和体尺,探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测定10周龄鹅的屠宰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组试验鹅早期生长速度快,1~4周龄生长强度大,4~10周龄体重增长快。10周龄时,体重与体斜长、颈长、胫长、胸宽、胸深呈显著正相关。Ⅳ组(F1♂×卡♀)屠宰率达到87.51%,半净膛率为82.68%,全净膛率为75.27%,分别比Ⅱ组(吉林籽鹅纯繁组)高7%、10%、14%。4组试验鹅的屠宰性能指标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