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中国农业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以自动化、智能化的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速"机器换人",推进无人农场的建设和发展,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无人农场是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设施、装备、机械等的智能控制,实现农场全空间、全天候、全过程无人化生产作业的一种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目前来说,南方水稻生产的无人农场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机具。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三区”特征,即东部山区半山区水土流失与植被退化,中部黑土区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西部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等“三化”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三化”(土地盐碱化、沙化和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和农业环境污染,是目前吉林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当前吉林省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概括了低碳循环农业的概念、规模农场发展低碳循环生产的可能性和意义,提出了规模农业低碳循环生产的4项主体技术及具体技术措施,并构建了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最后评估了低碳循环生产下规模农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便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健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陈东海 《河南农业》2016,(28):23-24
正农业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由于土壤侵蚀、盐碱化、板结、养分耗损、污染、城市化等原因,使得世界范围内农用地面积减少、土地退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退化将影响全球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他生态系统的功能,要解决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农业生产进行调控,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农业环境污染,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查阅文献,研究了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实践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以农为本的策略休闲农场要综合三农、三生的整体特色。三农是农业、农民、农村,三生是生产、生活、生态。休闲农业就是以三农为体,以三生为用,结合农业生产利用农民文化、农村生态环境,提供给游客农业与农村的体验为目的。因此,休闲农业应强调纯朴自然的田园风貌及农林渔牧的本质。建构特色的策略休闲农场  相似文献   

6.
家庭农场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以农业收入为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年来,根据当地实际和农业生产特点,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已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水土资源是东北地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大粮仓,水土流失会严重降低当地人们生活水平,恶化生态环境,限制农业的生产,进而阻碍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粮食生产造成威胁。采取科学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利用控制其生产能力与价值。本文在概述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水土流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金丽 《河南农业》2014,(23):14-14
<正>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一、民权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近年来,民权县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积极引导和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使得民权县家庭农场得到蓬勃发展。自2013年9月6日民权县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随着国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不断重视,东北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正在逐年改善,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应用推广面积仍较小.同时,十年九旱的特殊气候条件也给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推广加大了难度.本试验主要以耐老化黑膜常年覆盖技术与当地的传统耕作模式和常规保护性耕作模式做比较进行研究.为改善东北地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稳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推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是进一步扩大了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但其主要经济依然需要粮食生产的经营性收入来维持,加之家庭农场为往往会为了追求产量而施加化肥与农药,如此不仅早呢估计啊了农业生产成本,且同时将对农业面源造成污染,甚至可能破坏农田的生态环境。因此,为帮助家庭农场提高其粮食单产,确保其经济效益,并改善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作为家庭式农场主应务必重视新技术与新品种的引进,从而维护自身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如何根据家庭农场的需要,创新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便为提升现代农业技术,满足家庭农场的需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速,生态环境问题业日益突出,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成为当今林业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从国有林场改革的意义、公益性国有林场的特点、国有林场改革的思路及建议、国有林场发展的方向及途径、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有林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国有林场科学发展,是指其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科学发展对木兰林管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影响木兰林管局科学发展存在四个主要矛盾。要采取抚育管护资源、多元优化产业、改善职工生活等措施,加快推进木兰林管局科学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以马场为例,分析了草地资源利用格局及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生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承载力相关理论,从生态弹力、承载压力和承载支撑力3个子系统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库区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测算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承载力总体处于中等稳定状态,生态弹性力处于中等水平,承载压力较大,承载支撑力较弱;2)总体来看,由于退耕还林及渝东南渝东北生态保护措施,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平均水平呈稳步上升状态,2011年为0.500,2015年为0.521,承载力标准差较小,离散度不高,生态系统相对稳定;3)局部来看,研究区东北部巫溪、巫山、奉节等地生物丰度、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承载力最好,而主城区及江津区生态承载力水平最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与恢复能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远不如渝东北地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模式及经济增长速度,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对库区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凡胜豪  韩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06-2407,2411
为加强南方圩区水环境的修复,降低农田排水中氮磷对水体的污染,结合南方圩区河道特点,并综合运用生态学原理,对作为农田排水主要承泄通道的圩区河道进行生态整治,从河道护坡工程建设、植被重建、景观构建、生态管理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流域及地域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将圩区河道建设为生态、高效、功能健全的排水处理系统,从而实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水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推动规模化生态养猪的发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环境友好、安全健康、资源节约为主要目标的规模化生态养猪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某猪场进行评价,从实践层面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佐证。此猪场被评为二星级规模化生态猪场,年生态效益保守估计约为70万元。基于评价结果,指出了猪场存在新能源利用率低、总体能耗偏高、经济效益较差、污水(沼液)利用率有待提高、资源环境领域相关制度不完善等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有助于带动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是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林业职工和当地居民至富的重要条件。分析了高峰林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了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建龙  王月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07-6810,6827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脆弱区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段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即基于乡镇(农场)体系的农业生态安全、基于县城(场镇)体系的绿洲城市生态安全、基于干旱区流域体系的流域生态安全的3个不同层次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克服了传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在研究尺度、层次方面上,从乡镇到整个县域再到整个流域,从小尺度过渡到大尺度,具有生态完整性以及层次性;而从研究类型上,分别研究了农业、城市、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指标适宜于所对应的研究区域,从而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基于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旨在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干旱区资源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滇东北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北地区既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如果依照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阐述了滇东北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滇东北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将为云南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土地、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一个可资选择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国生态环境10年变化 (2000-2010年) 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中嘉兴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3期TM 遥感影像数据,运用MCE-CA 模型,预测出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与实际情况进行模拟精度检验,其Kappa系数达到0.94 和0.92,证明模型精度很高。通过MCE-CA 模型预测嘉兴市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计算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率与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率的比值得到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指数,运用ArcGIS 空间叠加功能分析其过程,目的在于得到生态敏感性分布情况。得出:2000-2020年嘉兴市的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耕地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2000-2010年生态敏感性急剧增高,说明近10年生态环境受到威胁愈来愈严重;2010-2020年在林草湿地不可转化为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可转化为建设用地的预测情境下,生态敏感性有所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此土地利用与生态敏感性预测结果对嘉兴市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