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抽穗期小麦抗赤霉病与酚类物质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抽穗期穗部的总酚含量和初花期穗部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小麦抗赤霉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经接种材料的酶活性普遍显著高于未接种的。总酚含量、酶活性与相对病指二元回归结果表明:接种后的达显著水平,没有接种的没达到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是总酚含量达负的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为正,但没达显著水平。总酚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是共同作用于赤霉菌的。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鸭梨幼果酚类物质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年生鸭梨为试材,研究了水杨酸(SA)对鸭梨幼果酚类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外源喷施0.02mmoL/LSA,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且能明显抑制木质素和果点的形成,降低石细胞团的密度及大小,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抗赤霉病品种抽穗期穗部的总酚含量和初花期穗部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小麦抗赤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经接咱材料的酶活性普遍显著高于未接种的,总酚含量、酶活性与相对病指的二元回归结果表明:接种后的达到显著水平,没接种的没达到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总酚达负的显著水平,酚酶活性为正,但没达显著水平。总酚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是共同作用于赤霉菌的。 相似文献
4.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可以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物。针对西安不同大气环境条件,研究了常见绿化植物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叶内总酚含量与空气污染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叶女贞的总酚含量变化为10.82-45.36 mg/g,小叶女贞为24.14-95.89 mg/g,物种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不同大气环境的采样点之间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大叶女贞中总酚含量与SO2浓度之间达到5%的负相关,其余污染因子与总酚含量之间的关系均不显著。植物暴露于自然复合污染的环境条件下,总酚含量的升高是对复合污染的响应,与单个污染物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根围促生菌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应与防病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菜园土盆栽的黄瓜健壮幼苗根围分离出196 株细菌,用于黄瓜种子的细菌化处理,在光照培养箱中模拟自然状况,首先在平皿中培养初步筛选出30 株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根和下胚轴伸长的菌株;之后用于无菌土盆栽测定,筛选出了能明显提高出苗率,提前出苗时间,增加株高、鲜重等具促生效果的5 株细菌:CN11,CN31,CN45,CN116 和CN129,即为根围促生菌(简称PGPR)。并将5 株PGPR 分别用于接种了引起黄瓜苗期立枯病和猝倒病的三种主要病原菌——立枯丝核菌AG4 (Rhizoctonia solaniAG4)、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 atum )、终极腐霉(P. ultim um )后的盆栽测定,发现在促进黄瓜幼苗生长的同时也降低了发病率,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P= 0.05),实验结果证明PGPR 促生作用与防病作用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物源物质S-诱抗素(S-ABA)、有机肥和寡聚糖对黄瓜的促生与防病作用,用其不同浓度稀释液浸种、催芽与喷施处理黄瓜植株。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生物源物质对黄瓜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除高浓度S-诱抗素(稀释倍数≤2 500倍)对黄瓜胚根、胚芽的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外,其他浓度生物源物质对其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叶面喷施生物源物质,可有效提高黄瓜植株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促进其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活性增加,并导致抗性相关物质含量发生变化。q RT-PCR结果表明,生物源物质喷施黄瓜植株表面48 h后,其体内抗性相关基因PAL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防效测定结果表明,间隔24 h,连续喷施两次生物源物质,可有效减轻黄瓜白粉病发生,S-诱抗素、有机肥和寡聚糖的防效分别达54.9%、68.4%和47.8%;与生防菌配合使用,防治效果更佳,将有机肥与拮抗放线菌5X4配合使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高达81.6%。 相似文献
7.
以抗蚜品种早二N和感蚜品种四川寸金为试材,研究瓜蚜取食对2个品种黄瓜抗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取食后,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取食72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当瓜蚜取食时间较长时,虫口密度对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黄瓜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瓜蚜取食后迅速上升,取食48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瓜蚜虫口密度越大,对黄瓜叶片中游离脯氨酸诱导强度越大。瓜蚜取食后,酚类化合物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取食48 h后上升且高于取食前,取食72 h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取食前水平;随着瓜蚜虫口密度的提高,黄瓜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瓜蚜取食后快速上升,取食48 h达最高点,此后逐渐下降,取食96 h时恢复到对照水平;随着瓜蚜虫口密度的提高,黄瓜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人工营养基质缓解连作障碍的作用,以黄瓜连作1~19茬的土壤和人工营养基质为试材,分析不同连作茬次的土壤和基质的pH值和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香草醛、总酚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长期连作导致土壤pH值降低,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和总酚含量升高;人工营养基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pH值降低和上述酚类物质积累,这种作用通常在连作第7或9茬开始发生;同时,人工营养基质也减轻了连作土壤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营养基质之所以能够缓解黄瓜连作障碍,可能与其减缓栽培介质酸化和酚类物质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植物生长促生细菌CH1与CH2对黄瓜生长及品质的作用机制,采用种子催芽、温室盆栽与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其对黄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H1与CH2对黄瓜种子萌发、根与植株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根部与叶部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减少,与品质相关的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酚类物质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酚类物质作为葡萄酒的"骨架"成分,在葡萄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葡萄酒中,一般常见的酚类物质可概括为类黄酮和非类黄酮2类,这些酚类物质主要来源于葡萄的果实、果梗、酵母代谢以及储酒容器橡木桶等,它们直接影响着葡萄酒的色泽、口感和香气,对葡萄酒的品质和风味特征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防治黄瓜土传病害的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并明确其防效,采用促生筛选法与大田小区试验法,对黄瓜根围的促生细菌进行了筛选并对其田间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盆栽测定结合平皿初筛,筛选到的三株PGPR菌株,CH1,CH2和CH3都能显著地促进黄瓜生长。此外,离体拮抗试验发现,CH1和CH2对黄瓜枯萎病菌都有拮抗作用,而对瓜果腐霉均无拮抗作用,CH3对两种病原菌都有拮抗作用。盆栽防病效果测定,证实了这三株PGPR对黄瓜枯萎病和猝倒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防效,并且发现PGPR间的亲和与非亲和性组合的促生与防病效果都显著好于单株的。这些试验结果为三株PGPRs的进一步研究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个不同基因型黄瓜再生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欧美型、华北型、华南型3个不同基因型的黄瓜为试材,比较了苗龄、激素配比、外植体类型、芽诱导时间的长短以及基因型对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天苗龄的黄瓜子叶为外植体,在MS+6-BA1 mg/L+ABA1 mg/L+Ades 20 mg/L的诱导培养基上诱导15天左右,转入MS+GA30.5 mg/L的芽伸长培养基,3种基因型黄瓜都能获得较高的植株再生率,每个外植体出苗数在1.8以上。从外植体接种到再生苗移栽仅需6~7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嗜铁素产生菌ZJH-10诱导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测定了黄瓜根部与叶部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系列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经ZJH-10处理并同时接种灰霉病菌后,黄瓜根部与叶部组织中SOD、POD、CAT、PPO和PAL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其根部活性分别在处理后5d、3d、5d、3d和3d出现高峰,叶部酶活性变化基本与根部的相吻合.表明这些酶活性的提高与ZJH-10诱导的黄瓜抗灰霉病抗性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行推广黄瓜品种及种质资源对枯萎病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中国现行推广的204份黄瓜品种和54份国内外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了枯萎病的人工接种鉴定。204份黄瓜栽培品种中,豫艺春优、绿剑金春、吉杂十八等18个品种对枯萎病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8.8%;56个品种表现为抗病,55个品种中抗;4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27个品种高感。从54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份高抗枯萎病材料D0327,且该材料能够对枯萎病免疫。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蒲儿根(Sinosenecio oldhamianus)富集土壤重金属铜(Cu)的影响,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分析不同Cu含量土壤中加入PGPR混合菌剂后蒲儿根生长、营养状况、Cu富集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Cu含量逐渐增加,蒲儿根的长势减弱,表明高浓度Cu对蒲儿根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蒲儿根对Cu的富集作用主要集中在根系,仅约18%的Cu转移到地上部分;而施加PGPR混合菌剂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含Cu土壤中蒲儿根的株高、根长、氮、磷、钾及根系Cu的富集量,尤其在土壤Cu含量为600 mg·kg~(-1)时PGPR混合菌剂对蒲儿根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使蒲儿根的株高、根长分别提高了10.03、7.10 cm,蒲儿根地下部分Cu富集量在土壤Cu含量为800 mg·kg~(-1)时提高了14.01%;PGPR混合菌剂还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最高分别可达80.28%、217.11%、43.26%和61.89%。研究表明,接种PGPR混合菌剂能提高蒲儿根在Cu污染土壤中的抗逆性和对Cu的富集能力,且能改善土壤性质,可作为蒲儿根修复Cu污染土壤的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与黄瓜雌性性状连锁的cs-acs1g基因特异片段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快速、准确划分出黄瓜雌性系是蔬菜育种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任务,为了弥补目前物理方法鉴定的缺陷,本试验开展分子水平上鉴定的研究。【方法】从GenBank中查找到cs-acs1g基因序列,根据该序列设计两对引物,然后从黄瓜(C0208)雌性系材料中克隆2个基因片段,利用PCR扩增方法及田间调查手段相结合,验证cs-acs1g基因的2个片段和雌性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cs-acs1g基因的1 013 bp片段为黄瓜(Cucumis sativus L.)雌性系所特有,非雌性系没有此片段,而cs-acs1g基因的540 bp片段无品种特异性。【结论】利用雌性系特异基因进行植株鉴定可以应用到实践中,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NaCl胁迫对不同品种黄瓜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6,自引:8,他引:66
研究了NaCl胁迫下黄瓜'津研4号'(耐盐性较强)和'津绿4号'(耐盐性较弱)植株生长、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明显降低植株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PSII非环式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而对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不大。'津研4号'幼苗生长受盐胁迫的影响小于'津绿4号',其光合机构受盐胁迫的伤害程度小于'津绿4号'。随NaCl浓度增加,黄瓜叶片AsA-POD活性升高,而'津绿4号'叶片SOD活性降低。盐胁迫增加叶片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尤其是'津绿4号'叶片中更明显。因此,可以推论,盐胁迫下较高的SOD活性、较低的H2O2和MDA含量与'津研4号'较高的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的黄瓜抗病自交系WIS2757与津研2号自交系及相关杂交后代为材料,采用喷雾接种法,在空调温室内进行了黄瓜抗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遗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WIS2757对白粉病的抗性基因模式为RRssii,即抗性由1个隐性主效基因s,1个显性加强基因R和1个隐性基因i决定。津研2号与WIS2757抗性的差异主要在于R基因的差异,即津研2号的基因型模式为rrssii,抗性由1个隐性主效基因s和1个隐性基因i决定。感病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SSII。 相似文献
19.
不同接穗/砧木组合对日光温室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嫁接组合对日光温室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黑籽南瓜和新土佐为砧木,以津优1号、山农6号和新泰密刺为接穗,研究了嫁接和自根黄瓜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嫁接黄瓜与自根黄瓜相比,果实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Vc、游离氨基酸及黄瓜特征风味物质(2E,6Z-壬二烯醛和2,6-壬二烯醇)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降低;除新泰密刺/黑籽南瓜果实Fe和Zn含量低于自根黄瓜外,硝酸盐、单宁、可滴定酸、Ca、Mg、Fe和Zn含量均明显升高。不同砧木比较,以新土佐为砧木的嫁接黄瓜营养品质较好;春秋两季栽培相比,以秋季栽培的黄瓜果实品质较好。【结论】选择合适的砧木是降低嫁接的负面影响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