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琳 《河北农业》2010,(7):40-42
<正>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支特殊的劳动大军。现阶段,河北省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支撑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骨架。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耕地面积减少,从而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进一  相似文献   

2.
3.
在对现有关于农民工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农民工的输出输入地、个人和家庭特征因素,农民工的流动既有经济效应又有社会效应。对农民工流动的后续研究,应该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一般理论、提高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同时对于目前存在争议的研究议题进行持续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户籍制度的坚冰,在酷热的武汉最先开始融化. 这个城市从2008年7月12日起开始了大胆的户籍制度改革尝试,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将可以获得城市户口,成为武汉市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5.
张震  杨国太 《甘肃农业》2012,(1):34-35,39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促进农民工的有效流动。以静宁县农民工流动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样本分析其流动存在的问题及特点,探索了促进静宁县农民工有效流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比第一代更充满着自我矛盾的群体,关注这个群体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对策解决其社会归属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到城市和发达地区经商务工,是近年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题目之一。按照社会学的理解,农民工流动不仅仅是劳动力的流动、人口的流动,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流动,包含了地域流动,职业流动和阶层流动三个方面。目前,西部地区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丰富,大批新增劳动力的涌入对当地劳动力市场构成压力,广大西部地区城乡二、三产业仍不健全,乡镇企业不够发达,能够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岗位有限,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很难靠就地转移方式来解决就业,西部地区依靠自身力量满足充分就业还需时日,需要跨区域流动来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流动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流动已经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农民工自身的家庭经济收入,还体现在对农村和城市交融流动过程中的影响;从更深刻的层面来看,农民工的流动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社会制度如户籍制度的改革、城市社会管理及农民工在工会中的地位等;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这是对社会阶级阶层分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经济及持续发展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的农民工的城乡流动又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原因以及农民工的弱势处境,城乡流动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造成农民工的弱势处境的原因分为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如何正确的处理好这些新问题,趋利避害,已成为当代中国改革的当务之急。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使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让农民工“体面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人数为8400万,2001年为8961万,2002年为9400万,2003年为9820万,以平均每年约500万的数量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原因及其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快速成长起来的一个群体,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变。相对于传统农民工,他们渴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薪酬,具有更强烈的融城取向。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系尚存、职业技能低下、生存压力多元化及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发展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问题。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以企业为依托,为新生代农民工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机制,同时加强职业归属感教育,从而达到转变其思想观念,提高其思想素质,加快其融城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后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己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过多的农业人日滞留在农村则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症结所在。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降低农业人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的“三农”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全面分析了河北“三农”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贵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22-20124
对农民工行使选取权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指出导致农民工选举权搁浅的原因是因为现行户籍制度的束缚、现行选举法的滞后性和不可操作性以及农民工自身参政意识的薄弱。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推进选举法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农民工的参政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本文阐述了我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实证模型对影响人口转移取向的基本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从政府行为角度对待当前人口流动问题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山西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严重影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无论用什么思路和模式推动新农村建设,都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基础,否则难以真正而持久地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分析了培育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并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临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临沂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晋中市是山西省主要农区,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近期和今后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走访农户、与基层干部座谈和听取市、县两级汇报等形式,对晋中市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研究分析了晋中市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