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对采自福建省21个茶园的土壤样本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被调查茶园土壤中,HCHs和DDT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中HCHs的残留总量为0.10μg.kg-1,DDT的残留总量为0.18μg.kg-1,HCHs以β-666和α-666为主,DDTs以pp-dde、pp-ddd和op-ddt为主。高海拔茶园土壤中的HCHs和DDTs残留量高于低海拔地区,同时发现残留量与茶龄呈负相关。从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土壤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尚未超标,土壤总体处于无污染状态,符合自然土壤级别机制标准,适合茶树种植。  相似文献   

2.
四川茶园土壤中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四川主要产茶县的423个茶园土壤样品中的14种常用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常用农药均被检出;总有机氯农残(∑-OCP)的检出率高达25.24%,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为7.38%和10.00%,三氯杀螨醇的检出率最高,为10.71%,有24个土样中的残留量大于1.0mg.kg-1,最大残留量为1.519mg.kg-1;总有机磷农药在茶园土壤中的检出率很高,检出点数为150个,检出率达35.46%,其中水胺硫磷的检出率为9.22%,最大残留量为0.062mg.kg-1,甲胺磷和久效磷检出率均为7.09%;总菊酯类农药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为10.24%,其中氰戊菊酯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为5.00%,最大残留量为0.312mg.kg-1。对比可知,不同地区的土样中农药残留量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主要产茶县的423个茶园土壤样品中的14种常用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常用农药均被检出;总有机氯农残(∑-OCP)的检出率高达25.24%,其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为7.38%和10.00%,三氯杀螨醇的检出率最高,为10.71%,有24个土样中的残留量大于1.0mg.kg-1,最大残留量为1.519mg.kg-1;总有机磷农药在茶园土壤中的检出率很高,检出点数为150个,检出率达35.46%,其中水胺硫磷的检出率为9.22%,最大残留量为0.062mg.kg-1,甲胺磷和久效磷检出率均为7.09%;总菊酯类农药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为10.24%,其中氰戊菊酯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为5.00%,最大残留量为0.312mg.kg-1。对比可知,不同地区的土样中农药残留量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茶园土壤和茶树叶片农药残留量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108个有代表性的茶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BHC)、滴滴涕(DDT)残留量现状进行调查,共采茶树鲜叶、土样和背景土样344个.分析结果表明:(1)BHC在茶树及土壤中分布均匀,且主要残留于土壤中,但均已自然降解到较低水平;DDT主要残留于树体,茶树与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BHC污染来自以往施药所致,DDT污染主要是80年代引起,DDT残留量高于BHC.(2)名贵品种种植园土壤DDT残留量比一般品种园高,但其叶片农药残留量却比一般品种园低.(3)各品种茶树叶片及其种植土壤农药残留量均与树龄、海拔高度、土壤深度等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主要茶区土壤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湖北省鄂西、鄂东、鄂西北、宜昌和鄂南茶区茶园的土壤酸碱度、重金属Cu、Pb、As、Hg、Cd和Cr的含量测定以及农药残留状况的分析,结合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国家标准(GB15618-1995)和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农业标准(NY5199-2002),明确了湖北省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环境状况。结果表明,部分茶区土壤酸化严重,个别茶园受重金属轻度污染。五大茶区中,以宜昌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重。湖北省主要茶区共13个茶园土壤农药有残留,占总量的21.3%,共检出六六六(BHC)、滴滴涕(DDT)、三氯杀螨醇(Dicofol)和联苯菊酯(Biphenthrin)4种农药残留,不同茶区检出种类和比例不同。整体看来,湖北省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环境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茶园化学农药的施加导致大量农药残留在土壤中,不仅降低茶叶品质,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综述了茶园土壤农药残留的种类、数量、特性和迁移转化特征,并对茶园土壤农残的控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利用GC-ECD对环鄱阳湖区11个县市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测定的数据,研究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蔬菜地土壤中HCHs、DDTs、氯丹和六氯苯均有检出,且DDTs、HCHs的残留量较高,总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为2.39~47.28 μg·kg-1.从整体上分析,处于工业分布区域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其他区域.有机氯农药组成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中除个别采样点有机氯农药主要来自于早期残留外,大部分地Ⅸ有新的污染源输入.与国内其他地区蔬菜地土壤相比,环鄱阳湖区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生态风险分析显示,环鄙阳湖区蔬菜地土壤中HCHs残留对于土壤生物的风险较低,而DDTs可能对鸟类和土壤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湖州地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间采集了浙江省湖州地区的18个土壤表层样品,使用GC - ECD方法测定样品中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的含量.研究范围内六六六和滴滴涕类有机氯农药检出率为100%.OCPs总残留量平均值为9.12 ng/g,其中DDTs占总量的63%,是残留OCPs的主要成分.土壤中总有机碳与OCPs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大体相同,同其他地区比较,残留水平偏低.区域内可能存在新的OCPs外源输入,须引起关注.对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的有机氯污染指标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  相似文献   

9.
茶园土壤和茶树叶片农药残留量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福建省108个有代表性的茶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BHC)、滴滴涕(DDT)残留量现状进行调查,并采茶树鲜叶、土样和背景土样344个。分析结果表明:(1)BHC在茶树及土壤中分布均匀,且主要残留于土壤中,但均已自然降解到较低水平;DDT主要残留于树体,茶树与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BHC污染来自以往施药所致,DDT污染主要是80年代引起,DDT残留量高于BHC。(2)名贵品种种植园土壤DDT残留量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会仙湿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现状,于2019年11月,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桂林会仙湿地18个点位分别采集了不同深度的表层土壤样品,采用GC-ECD法对土壤中24种OCPs进行检测分析,对其残留特征、可能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24种OCPs检出率均高于80%,总OCPs含量范围为3.56~69.7 ng·g-1,均值为14.0 ng·g-1,与其他研究区相比,OCP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主要组分为滴滴涕(DDTs)和甲氧滴滴涕(MXC)。农用地土壤中OCPs残留量较高,且OCPs在0~10 cm深度残留量高于其他深度。研究区土壤中OCPs主要来源于工业DDTs等传统农药的历史残留。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六六六(HCHs)生态风险较低,DDT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重庆市某茶园土壤和鲜茶叶中的重金属Pb,Cd,Cr,Cu,Hg和As含量,并结合茶园土壤和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茶园土壤和鲜茶叶中这几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但Cd的含量稍高;单因子污染指数和Nemerow污染指数基本上均小于1.0,表明茶叶和茶园土壤基本上未受这6种重金属的污染,茶叶和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茶叶对土壤中Cd、Cu和Hg的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和控制茶叶重金属含量提供理论支持,采集贵州鸟王茶产区不同茶园和不同生态条件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测试,分析了重金属Cd、Hg、As、Pb、Cr、Cu的负荷水平。结果表明:贵州鸟王茶产区主要重金属污染为Cd和Hg。不同茶园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综合负荷水平为方家茶场>铁厂茶场>云雾茶场>洗里冲茶场>摆左茶场。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重金属负荷为人工茶园>天然林地>野生茶园。污染水平属清洁和尚清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松溪县建立无公害茶叶病虫综防技术示范区的情况。通过2003—2004年的调研,查清了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和茶炭疽病等11种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优化组装了茶园病虫综防配套技术,使茶叶农药残留检测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广西梧州六堡茶主产区茶叶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来源,于2021年7—9月期间采集该区域六堡茶叶及根系土样品各45个,测定其中As、Cd、Cr、Cu、Hg、Ni、Pb、Zn 8种重金属含量,并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应用因子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研究,应用相关性分析等研究茶叶对土壤重金属的继承性。结果表明:Pb、Zn、Cd含量高值区主要聚集于铅锌矿开采区附近,西南部Hg元素含量整体上高于东北部,Cr、Ni、Cu的高含量区域出现在研究区西南部和东北部,As高含量区域则主要出现在研究区西部;茶园土壤存在As、Cd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67%、2.22%;土壤重金属来源于矿业活动、成土母质、化石燃料燃烧、农业活动,其贡献率分别为32.80%、28.86%、19.50%、18.84%。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未发现超标情况;茶叶对Cd、Zn、Cu、Ni具有相对较高的生物富集系数,其中茶叶中的Cd主要来源于土壤,因此应该关注外界输入到茶园土壤中的Cd元素。  相似文献   

15.
茶园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武夷山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的空间变异性,采集武夷山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的茶园土壤样品,检测其Cu、Zn、 Pb、 Cr、 Cd、 As和Hg元素含量,并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区域茶园土壤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种类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不同生态条件下同种元素也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自然保护区茶园土壤Cd和Hg累积最为显著;生态区茶园土壤的Cu、 Zn、 Pb和Cr有一定累积;景区茶园土壤的Pb、 Cr、 Cd和As含量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但Hg略微累积。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表明,保护区污染最为严重,生态区次之,景区尚无污染。各区域污染物的分担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各区域中Hg的分担率都较高(>25%)。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 Cu、 Zn、 Pb、 Cr和As在各茶园的风险等级为“低”,属于轻微生态危害; Cd和Hg在保护区的风险等级以“重”为主,在生态区分别以“中”和“较重”为主,在景区则以“低”和“中”为主。各区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大小为:保护区>生态区>景区,并应警惕Cd和Hg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土壤环境因素对残留农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是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的一大根源。研究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降解规律,探讨外界因素对其降解和转化的影响,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和减轻农药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农药在土壤中降解转化的主要途径及机理,包括微生物降解、水解和光解,分析了土壤中不同环境因素(有机质、湿度、温度、pH值、根系分泌物和粒径等)对农药降解和转化过程的影响,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治理和修复土壤的农药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充分了解崂山茶区茶园土壤的养分水平,对合理施肥、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崂山绿茶重点种植区内茶园土壤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动态,并运用SPSS软件,对所选茶园的土壤养分水平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养分指标因季节和地点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茶园按土壤养分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等,且不同等级的茶园养分均呈现明显的年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杨梅产地环境条件评价及无公害生产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公害杨梅Myrica rubra生产层面分析了产地土壤条件,果实安全质量以及生产组织的实施和关键措施,探讨浙江省无公害杨梅生产现状。结果表明,检测的产地土壤未检出农药残留,除部分产地未检出汞外,6种重金属均能检出,各元素平均质量分数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铅、铬、砷、铜、镉、汞,但其污染指数大小排列却是镉、铬、铅、砷、汞、铜。除个别样点汞超标外,97.14%的样点符合无公害土壤质量规定的要求。果实中镉、砷和铜均能检出,有1/3样品未检出汞,个别未检出铅。2批样果品中分别有94.12%和90.70%样品符合水果元素国家标准。超标的样品中均为镉占首位,其次为铅。这些样点多在乡镇工业发达产区和公路干线附近。果实重金属污染指数大小排名为铅、镉、砷、铬、汞、铜,与土壤污染指数排列顺序相似。果实中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与土壤对应污染指数的大小有一定相关。无公害生产关键:园地应远离污染源,避免被动污染;严格规范施肥、用药和无公害生产规定。表3参8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以龙井43茶树为供试品种,根据施肥方式不同设置T1(不施肥处理)、T2(控释肥处理)、T3(碳基肥处理)、T4(脲甲醛处理)、T5(茶树专用肥处理)、T6(习惯施肥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茶叶产量、茶叶养分元素含量、茶园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均可提高茶叶产量及茶梢百芽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复合肥可明显提高茶叶产量,其中以茶树专用肥处理增产效果最稳定。增加复合肥可以促进茶芽更早萌发,与不施肥相比可提早1周开采,但不同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可明显提高茶叶中N含量,但不同复合肥处理C含量差异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均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碳基肥复合肥在阻止肥料淋溶损失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茶树专用肥与尿甲醛复合肥,均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施用复合肥料均可提升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其中以茶树专用肥效果最佳,且经济效益及养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复合肥的过量施用易导致养分淋溶损失。通过分析不同肥料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肥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茶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