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杂交早稻金优2155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最优设计对杂交早稻金优2155进行密度、施N量和移栽叶龄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3项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和施N量2项措施的一次项和二次项对产量的作用都达极显著水平。密度与叶龄存在极显著的正互作效应,施N量与叶龄存在极显著的负互作效应。综合一次项、二次项、互作项的作用,3项措施对产量的作用是叶龄>施N量>密度。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栽培措施是:4.3~5.2叶移栽,每公顷插19.61万~26.13万丛,施纯N量140.1~182.6kg。据N、P、K、有机肥配施试验,增施N、P、K会不同程度增产,以N、P、K配施有利于高产。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水稻生长,会增加有效穗,但要相应减少化学N肥用量,防止N肥偏多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2.
优质杂交早稻金优明100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最优设计,对优质早稻金优明100进行移栽叶龄、密度和施N量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净收入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都有影响。经计算机模拟筛选出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是:4.69—4.81叶移栽,每公顷插24.38—25.87万丛,施纯N量159.8—168.9kg。  相似文献   

3.
运用最优设计,对Ⅱ优明86进行移栽叶龄、密度和施N量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净收入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都有影响。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是:5.43~5.52叶移栽,每公顷插22.70~23.73万丛,施纯N量150.8~153.8kg。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优质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进行移栽叶龄、密度、施N量三项栽培措施研究并建立产量与三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三项栽培措施都会影响产量.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技术措施是:6.6~7.5叶移栽,每公顷插17.2万~22.1万丛,施纯N量150.5~205.8 kg.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Ⅱ优沈98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最优设计,对杂交水稻Ⅱ优沈98进行插植密度、叶龄、施N肥量3项栽培技术措施试验,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的技术措施是:每亩插1.47万~1.75万丛,每亩施纯N10.3~12.9 kg,叶龄6.1~7.1叶移栽。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Ⅱ优明86高产高效栽培措施的优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最优设计,对 优明86进行移栽叶龄、密度和施N量3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净收入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对产量、净收入均有影响.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5.43-5.52叶移栽,每公顷插秧22.70-23.73万丛,施纯N量150.8-153.8kg.  相似文献   

7.
T78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78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21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杂交早籼新组合。T78优2155已通过福建、广西和广东梅州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产量表现。该组合2003~2004年参加福建早稻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氮肥施用量与栽培密度对Ⅱ优航1号作早稻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施氮量、栽培密度、施氮量与栽培密度互作对头季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对再生季产量差异不显著。栽培密度对两季总产量差异显著。头季每公顷施纯N 150kg与栽培密度22.5 ̄30万丛搭配和每公顷施纯N 195 ̄240kg与栽培密度15 ̄30万丛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措施,再生栽培能获得两季高产。再生季有效穗与头季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Ⅱ优1259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Ⅱ优1259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有效穗、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但未达显著水平.有效穗与每穗粒数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29 3、0.734 9、0.572 0、0.292 0.为了探讨Ⅱ优1259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进行移栽叶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4项栽培措施研究并建立产量与4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移栽叶龄、密度和施氮量.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技术措施是:4.5~5.8叶移栽,每公顷插21.75万~29.55万丛,施纯N 122.3~207.4 kg,施K2O 56.8~200.9 kg.  相似文献   

10.
运用最优设计,对两系稻两优多系1号进行密度、秧龄、施N、K肥用量4项栽培措施研究。建立产量与4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并经微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的技术措施是:每公顷插14.8 ̄28.1万丛,秧龄32 ̄33d,施纯N96.9 ̄167.7kg,K2O147.5 ̄169.8kg。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Ⅱ优航1号进行秧苗4叶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移栽期、插植密度、施N量、施K量5项农艺措施进行研究。对Ⅱ优航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和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作用最大,每穗粒数、结实率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较低。建立产量与5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多效唑浓度、移栽期、密度、施N量。并经微机模拟,其高产栽培[措施是:多效唑浓度为718.7~783.1mg/kg,移栽期为7月10—12日,每公顷插25.52~26.78万丛,施纯N166.8~176.5kg、KO122.4~134.1kg。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7-2019年福建省早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通过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聚两优919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综合表现。结果表明,聚两优919在2017-2018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771.13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增产3.74%。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998.55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增产4.00 %。2年区域试验平均变异系数为13.85%,低于对照品种T78优2155(14.38%),平均高稳系数为81.25%,高于对照品种(77.84%),平均适应度为68.9%,明显高于对照品种(41.7%)。全生育期2年区域试验平均128.3 d,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早熟0.6 d,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表明聚两优919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抗病性、稻米品质和主要农艺性状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宜福建省作早稻种植,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T 78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以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优质不育系T 78A为母本,明恢2155为父本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广东省梅州市于2003年引入,经3年多点试种示范,表现株叶型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8250kg,高产可达9750kg。2004、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梅州市、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引进7个杂交早稻品种,以T78优2155为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金优028、中优2155、金优2689表现产量高、抗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当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金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金23A与明恢2155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2年引入桂中北稻作区多点试种,表现出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大面积种植每公顷产量在7500~9000kg,2004年2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技术:早稻以3月中旬、晚稻以6月底~7月上旬为宜;播种前抓好种子消毒,加强秧苗水肥管理,培育壮秧;适时移栽,每公顷抛秧27.0~28.5万株、手插秧以30万蔸为宜;移栽前重施基肥,插后4~7d结合除草合理追肥;科学用水;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三化螟等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对烤烟品种K326的需求,扩大重庆K326种植面积,为K326在重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在彭水县靛水乡新田村进行了K326栽植密度试验,分析栽植密度对K326烟株生长和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品质的影响,以此确定K326的最优栽植密度。试验设置了13 500、15 000、16 500株/hm23个密度水平,采取3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①烟叶产量、均价、产值、上中等烟率等经济指标在3种密度下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呈极显著水平,其中以密度为16 500株/hm2时,产量、均价、产值最高。②总氮、还原糖、钾、氯、糖碱比等化学品质指标在3种密度下无显著性差异,其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均达到较协调水平。③综合分析3种密度下K326的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化学品质表现,认为K326的最适密度为16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7.
杂交小麦超高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杂交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运用农业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生态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x3>播量x2>播期x1;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时,杂交小麦高产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施肥量x3(纯N和P的质量,m(N)∶m(P2O5)=1∶1)为208.24~301.88kg/hm2,播量x2为218.28~301.29万粒/hm2,播期x1为10-04—1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