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对广宇煤电有限公司双路矿井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和水土流失产生特点的分析,结合热电联产项目本身特点,对工业场地、风井场地、进场道路、排矸场、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提出相应的工程和植物防护措施,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并同时美化了项目区生态环境,以供热电联产及其它同类项目参考,共建环境和谐性社会.  相似文献   

2.
张掖下石湾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经现场实地勘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本文就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永登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经过深入细致地实地勘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分布及成因,根据项目所在地(永登县)的不同的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并进行了工程布局,以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该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浅谈嘉峪关西戈壁5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峪关西戈壁5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经过深入细致地实地勘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根据项目所在地不同的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并进行工程布局,以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该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瓜州县北大桥第六风电场AB区400 MW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经过深入细致地实地勘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分布及成因,根据项目所在地不同的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并进行工程布局,以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该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电力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会造成沿线地区特别是山区、丘陵区等生态体系脆弱区域的水土流失。文章通过分析输电线路工程中塔腿、基础和基面的设计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并探讨了杆塔基础和基面在施工过程存在的水土流失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土保持治理的方法,为建设单位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和减轻水土流失,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引洮入潭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经过深入细致地实地勘查水土流失的分布及成因,根据项目所在地(临潭县)不同的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并进行了工程布局。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市丰台区亚林西居住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为例,分析了该类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该项目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两方面:拆迁过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及"七通一平"过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在对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此类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景晓玲 《甘肃农业》2006,(7):165-166
荒漠戈壁区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建设项目将不可避免的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强化该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本文以该区某煤矿矿井建设为例,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损坏原地貌植被及煤矿塌陷区面积及产生的弃土弃渣进行分析统计。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选煤厂工业场地及生活办公防治区等五个防治区,依据各自水土流失特点对位配置防治措施,以达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国电宿迁2×660MW机组工程为例,通过对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现状的了解,在全面勘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将本项目划分为7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厂区、码头区、厂外工程区、进厂道路区、灰场区、供电线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并就各防治分区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为该地区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是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安定区通过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工作机构设置、注重科学全面规划、注重多方筹措资金、注重试验示范推广、注重预防监督管理等措施、注重舆论宣传教育,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县域经济总量明显壮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加强水土保持的监测工作,加强城镇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2.
吴志莲  焦一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42-8143
大同聚乐水库由于水源污染和库滨,带水土流失,造成水库水质严重下降。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拟以生物治理工程的思路,对其库滨带进行综合治理,从而达到减少库岸崩塌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提高水库水质、改善水库周边及农田环境的目的。为晋北高原其他同类水库库滨带整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基于气候、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特征及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成因等要素的系统诊断分析,提出以分类治理、植被结构优化类型和技术措施组装配套为主体的生物措施方案和技术途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这一范式的总结为华北地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是重要的杂粮生产省之一,素有"杂粮王国"之称。文章以推进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为目的,详细研究分析了目前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与良种工程、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整合力度等实现山西杂粮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不同下垫面小流域径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异常严重的问题,利用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多年来的降雨径流数据,将刘家凹流域(多木流域)与井沟流域(少林流域)的径流总量及影响径流的各因素做统计分析,且将两流域的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少林流域6a间的平均径流深是多林流域的3.21倍,即森林植被覆盖率越小,流域径流量越大.降雨量增加时,径流量也...  相似文献   

16.
吕惠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09-14913
为处理迪那2气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治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根据工程项目布局,水土流失分布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采用调查分析法,在现场勘测和分析相关资料、文件的基础上,对工程沿线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统筹安排。坚持分区防治的原则,根据工程经过地自然地带、所属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确定指导性防治措施,为合理布设迪那2气田项目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晋西北干旱地区保护性耕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晋西北旱作农业的自然条件(干旱、降水少、土壤贫瘠、耕作粗放、水土流失、风蚀较为严重)的特点,以改变耕作模式为方法,以如何改良农田,减少农田水蚀、风蚀,增加作物产量为主攻目标,通过连续6年的试验,从而得出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旱地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降水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途径,并对旱地区农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河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估。[方法]基于ArcGIS,运用主导因素法和最大限制因素法,构建河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估的敏感性-现实性概念框架模型,对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河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与其退化现状具有不一致性;重度脆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1%,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冀西北间山盆地的张家口坝下9县区,呈条带状分布,是土壤侵蚀脆弱性和土地沙化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度脆弱占38.4%,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冀西北间山盆地、燕山山区及太行山山区的大部分地区,主要由土壤侵蚀脆弱性所致,坝上坝下也有大块分布,主要由土地沙化脆弱性所致;河北平原区主要表现为轻度脆弱和微度脆弱,分别占全省面积25.1%和32.4%。[结论]该研究为保障河北省生态安全和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向阳  任一新  郭平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18-1419,1421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多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山西干旱缺水,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新的世纪,山西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大课题。在分析山西农业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是山西农业发展的方向,并对如何建设生态农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省铜川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土保持为例,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水土流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探讨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四大作用,即水土保持是综合防治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枢土保持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土保持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水土保持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与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