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薛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59-12860
[目的]测定党参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方法]采用比色法快速测定党参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结果]在0.0~48.0μg/ml范围内,二氧化硫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2,相对标准偏差在0.54%~1.66%;加标回收率为90.1%~103.7%,RSD为1.16%~5.17%(n=6),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比色法的测定结果与酸蒸馏法相似。[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干扰少,可用于党参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按照《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 5009.34-2003)对蜜饯类、葡萄酒及果酒、粉丝粉条、酱腌菜、米粉制品等123个样品中二氧化硫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检测的五类食品中二氧化硫平均残留量均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1)的要求。其中葡萄酒及果酒、粉丝粉条、米粉制品类样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合格率为100%,酱腌菜样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合格率较低为85.71%、蜜饯类样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合格率最低为75.51%。  相似文献   

3.
浙贝母种茎大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0只/kg、60只/kg、90只/kg、120只/kg4个规格的种(鳞)茎,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种植对比试验,探讨浙贝母种(鳞)茎大小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浙贝母的产量随种(鳞)茎的增大而增加,纯收产量亦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收获的鳞茎数量差异不显著,繁殖系数均为2.00左右。  相似文献   

4.
用GB/T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定期连续测定贮存在模拟出口保鲜荔枝贮藏环境中的荔枝样品的二氧化硫含量,从测定结果总结出口保鲜荔枝二氧化硫残留量与保存时间之间相互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出口保鲜荔枝的检验检疫工作及企业在生产中对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蜜饯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抽查检验蜜饯食品的目的及方法,对22个蜜饯样品SO2残留量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提醒消费者购买合格蜜饯食品,并对如何防止SO2残留量超标蜜饯的生产及销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10种常用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方法采用酸蒸馏碘滴定法。结果市售10种中药饮片样品均有二氧化硫残留,且超过国家新标准。结论市售中药二氧化硫残留现象普遍,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以国字食品药品监督局制订的中药材及饮片中控制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限度为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用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和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氟菌·肟菌酯、唑醚·氟酰胺2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效良好,建议在缙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本地区日常监督抽样检验的蜜饯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引导消费者购买合格的蜜饯产品,并针对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问题从监管方、生产厂家及消费者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5种药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0 g·L-1异菌脲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第3次药后20 d防效都超过70%,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酱腌菜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竺巧玲  曹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14+11417
[目的]检测了宁波市酱腌菜中二氧化硫的残留情况,为企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GB/T 5009.34-2003蒸馏法,对送检的酱腌菜样品进行了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结果]168份样品中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70份,超标98份,不合格率为58.3%,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严重,尤其是散装样品。[结论]相关部门应重视酱腌菜的食用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残留。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对浙贝母三种抗逆性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经济价值,而种植中冷害是其生长的一大危害.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将培养于不同温度梯度下的浙贝母植株在常温下恢复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片中POD、CAT、SOD 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浙贝母中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因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恢复7 d与14 d后所测得的3种抗逆性酶的活性也具有一定的变化,但基本符合温度骤变跨度越大、浙贝母恢复越差这一现象;也说明浙贝母自身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恢复性,但温度骤变对其生理代谢有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国内主要出口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现状,为相关单位制订许可标准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国家标准GB/T5009.34-2003的蒸馏法测定二氧化硫含量。[结果]此次检测中,测试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硫残留。采自亳州市场的白芍二氧化硫含量为632.69 mg/kg,远远超过残留限量;产自福建和浙江的石菖蒲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均大于100 mg/kg的限量,其他中药材也普遍存在超标现象。[结论]我国中药材硫熏蒸现象普遍,较多中药材品种二氧化硫残留量严重超标,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出口药材中熏制硫黄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浙贝母花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为浙贝母花的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摘后自然阴干,冷冻干燥的和流化床干燥的浙贝母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茚三酮柱后衍生-氨基酸分析法,测定3种处理下的浙贝母花的氨基酸含量。[结果]共测出17种氨基酸,并且氨基酸的总量在3种处理的浙贝母花中均高达200g/k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均占所测氨基酸总量30.0%以上。[结论]浙贝母花及其相关产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浙贝母组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浙贝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是二倍体植物(2n=24),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处理(野生浙贝×细叶种)F_1种子,结果表明:用0.20%秋水仙碱处理湿种子和干种子的加倍成功率最高,分别为33.62%和10.17%;变异株具有典型的多倍体特性,植株生长旺盛,叶片明显增厚,叶色深绿,叶片表皮气孔增大,根系肥大,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变异株的染色体数已加倍成2n=48。此外,对浙贝母倍性育种的前景进行了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改良CTAB法、SDS法、高盐低pH法和试剂盒法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综合比较了各方法提取的DNA浓度、纯度、完整性,结果表明高盐低pH法是比较适合浙贝母新鲜叶片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比较了分别以叶片和鳞茎为材料提取的DNA质量,发现以新鲜叶片...  相似文献   

17.
赵治兵  刘汉林  张明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47-17548
[目的]调查贵州省主要中成药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方法]在贵阳市各药店中购置贵州省主要的20个药厂的主要中成药品种,每品种3~5个批号,共计160个样品,经过提取、净化后用GC—ECD检测。[结果]5种拟除虫菊酯均有检出,检出率为33.1%,在所检出的样品中含量主要集中在0.01~0.05rag/kg;以《欧盟水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表》(2008)进行评估,样品合格率为85%。[结论]所得数据可为我国中成药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限量的制定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常用的药用植物~([1]).贝母在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多为观赏植物.近年来中国也因其花朵色雅且别致,逐渐在园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贝母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材贝母DNA的不同提取方法,为中药贝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苯酚法、CTAB法、SDS法从中药贝母中提取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得DNA样品含量及纯度进行检测.结果利用3种不同的方法提取,药材贝母DNA的A260/A280在1.80±0.23左右.结论利用3种不同DNA提取方法,均可从贝母样本中提取得到DNA,且CTAB法提取贝母的DNA含量高、纯度好.  相似文献   

20.
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营养类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素琴  高怡宁  刘鹏  徐根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63-5564,5566
为了探讨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的生理机制,设置不同的低温(5℃)处理时间,测定浙贝母鳞茎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经低温处理的鳞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呈显著变化,且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低温的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活性都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低温处理30~45 d是鳞茎内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