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氯化铁和过磷酸钙控制堆肥氮素损失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其控制正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氯化铁、过磷酸钙及其混合物按不同比例添加到堆肥原始物料中,进行高温好氧堆肥化控制氮素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固定剂的堆肥处理,其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堆肥产品总氮含量也显著提高,氮素固定效果较好,并且随着固定剂添加量的增加,氮素同定率升高,最高达85%,降低了堆肥化过程中的氮素损失,说明这3种固定剂适合作为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固定剂;通过对比混合添加和单独添加的固氮效果,结果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氯化铁和过磷酸钙混合添加的固氮效果与单独添加的相比要略差.  相似文献   

2.
堆肥发酵过程中控制氮素挥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挥发是堆肥发酵过程中,臭味产生和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以鸡粪为原料进行堆肥发酵,通过添加除臭菌剂和相关填充物料,有效控制堆肥发酵过程中氨的挥发,以减少氮素的损失。研究结果表明:除臭菌剂和填充物料的加入能有效降低发酵过程中氨的挥发损失,缩短发酵脱臭的时间。与对照处理相比,除臭菌剂能够提前10 d左右消除臭味,糠醛渣可减少氮素损失达17.6%以上。  相似文献   

3.
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减少水葫芦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采用静态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分析了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规律,研究了添加化学保氮剂对减少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总氮及有机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氮损失率为12.84%;水葫芦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为以NH3、N2O等气态形式逸出,其中,堆肥前10 d是NH3挥发的高峰期,堆制后第5~9 d的N2O排放速率最大;添加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肥过程第4~10 d的氨挥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H3挥发量可减少23.82%,另外,化学保氮剂处理降低了堆制后第0~5 d的N2O排放速率,增加了第9 d以后的N2O排放速率;使用化学保氮剂原位控制水葫芦堆肥过程的氮素损失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常规对照相比,化学保氮剂对水葫芦堆体的保氮效率为32.70%.  相似文献   

4.
在畜禽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高温堆肥化过程中,臭味排放及氮素损失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阐述了堆肥化过程中氮素挥发特点及损失途径,介绍了国内外堆肥保氮除臭的三类方法:(1)堆肥过程中采取适宜的工艺条件;(2)堆肥原料中使用不同的添加剂;(3)综合处理。还对硫酸亚铁、沸石和普钙等在堆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磊  肖学贵 《河南农业》2016,(11):19-20
堆肥化能够将城市污泥的有机质分解转化为稳定的类腐殖质,是促进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污泥堆肥在高温及偏碱环境下氮素损失量较大。基于此,介绍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途径,分析含水率、碳氮比、温度及p H值等影响氮素损失的主要因素,并基于工艺参数、碳源及固氮剂等提出氮素损失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畜禽粪便高温堆肥过程中氨挥发的机理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畜禽粪便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抑制氮素损失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好氧堆肥是实现鸡粪资源化利用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然而在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较为严重,既降低肥效又引起严重的污染。本文以纯鸡粪堆肥为对照,利用麦秸将鸡粪堆肥的C/N调节至15,分析了堆肥过程材料中理化性质、氮素转化和微生物群落变化,探讨了减少堆肥氮素损失的技术与机理。结果显示,加入麦秸后堆肥高温持续时间达到23 d,比对照延长了9 d,p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氮素损失降低了39.67%。硝态氮含量达到281.99 mg·kg-1,比对照增加了68.75%。微生物群落趋于稳定,具有硝化功能的细菌o__Staphylococcales、o__Brachybacterium、f__Staphylococcaceae、g__Staphylococcus、g__Salinicoccus相对丰度比对照分别增加了88.45%、96.39%、88.45%、96.08%、79.20%,有利于堆体氮素保留和转化。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麦秸秆之后影响了鸡粪堆肥的细菌群落结构,增加了具有硝化功能的细菌丰度,从而减少了堆体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物质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粪、稻草、菌荆混合堆肥与单纯猪粪堆肥对比试验,定量化研究了堆肥过程中不同阶段各种形态氮素转化和氮素损失途径。结果表明,在猪粪中添加稻草和菌剂堆肥,全氮损失减少,损失量为38%,其中氨态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80%,有机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21%;而单纯猪粪堆肥其氮素损失78%,其中氨态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38%,有机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59%。堆肥过程中主要是氨态氮和有机氮的变化,硝态氮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添加对猪粪堆肥氮素形态和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物炭添加下猪粪堆肥过程氮素形态的变化,为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强制反应箱研究在猪粪堆肥中添加0%、3%、6%和9%的生物炭(重量比,干基计)对氮素形态变化以及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在堆肥过程中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至堆肥结束全氮含量增加了3.68%~5.43%;可溶性总氮和铵态氮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提高堆料中铵态氮降幅减小。不同堆肥处理氮素损失率介于20.69%~28.18%,3%和6%生物炭添加处理的氨挥发量分别比未添加生物炭处理的高8.98%和46.30%,而9%生物炭添加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和氨挥发量最低。【结论】猪粪堆肥过程中添加生物炭可使堆体快速升温,并延长高温期,堆料中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硝态氮含量随生物炭添加量呈增加的趋势,氮素损失率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发酵,研究了堆肥过程中各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及堆肥腐熟程度.结果表明:在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目前生产工艺下,氮素和碳素损失均主要发生在发酵前3 d,发酵后期氮素和碳素损失较少.因此,堆肥发酵前3 d是控制养分损失的关键时期.在堆肥过程中,速效钾含量从堆制当天的1 507 mg/kg,增加到结束的2 099 mg/kg;速效磷的含量从堆制开始的78 mg/kg,增加到结束的103 mg/kg.不同发酵时期的堆肥样品进行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植物生长抑制物质较少.C/N比、堆温的试验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经45 d堆制,基本达到了腐熟堆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添加砻糠对猪粪堆肥发酵层温度及氮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砻糠不同添加量对猪粪堆肥发酵温层、含水率及氮素变化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堆肥过程中,添加砻糠并接种发酵菌剂可明显提高发酵起始温度,加快堆肥发酵进程,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氮素损失与堆肥恶臭,并以20%砻糠添加量为宜。经堆肥发酵,物料硝态氮含量均减少,铵态氮含量则有增有减,但不同处理变化幅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于俊娥  敖日格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89-16591,16641
[目的]为了探讨石灰氮是否适合作为抑菌剂应用于堆肥化处理。[方法]采用静态堆肥系统,借助通风和翻堆等方式进行堆肥试验,测定堆肥过程堆料的物理性质、温度、水分、T-N、NH4+-N/NO3--N和大肠杆菌数量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堆肥中添加石灰氮对堆肥发酵的影响。[结果]在堆肥结束时对照大肠杆菌仍有残留,而各处理大肠杆菌迅速达到检出界限以下,但各处理组随着石灰氮添加量的增加堆体堆料氮素损失增多,且堆体达到腐熟所需的时间越长。[结论]在堆肥中添加石灰氮会延长堆肥时间,导致堆料氮素损失增多,但石灰氮作为一种杀菌效果良好的抑菌剂,如何合理地应用于堆肥化处理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堆肥化过程中氮素损失控制材料的添加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堆肥化过程氮素损失规律为基础,在模拟堆肥条件下,分别采用物理吸附材料、化学吸附材料和混合材料为固定剂,各种固定剂按不同比例梯度添加,进行氨的固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效率随固定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蚯蚓粪(7.32%)和草炭(8.99%)有较好的固定效果,且二者本身就是一种含养分丰富的腐殖质类肥料,适合做堆肥化氮素损失原位控制材料。硫酸盐和氯化盐都对氨有一定的固定效果,其中铁盐和铝盐对氨的固定效果明显,最高可达99%。氯化铁和过磷酸钙混合固定剂有较好的固定效果,但不如等量的氯化铁、过磷酸钙单独作用的效果。氢氧化镁和磷酸按不同比例反应制成的各种乳状液对氨都有极好的固定作用,所有处理均达70%以上。同时在堆肥产品中还获得一种含MgNH4PO4的有机无机新型复混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是一种理想的堆肥化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炭基辅料对羊粪好氧堆肥中氮素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养殖废弃物(羊粪)的堆肥化处置是现代"草-羊-田"农牧循环生产的重要环节,为探讨羊粪高温好氧堆肥中氮素损失的有效控制技术,研制了一种炭基辅料,与羊粪和稻草混合后进行了34 d的堆肥试验。试验设置2个处理:羊粪与稻草高温好氧堆肥(CK)、CK基础上添加质量比15%的炭基辅料(CA)。监测了堆肥体的温度、NH_3挥发速率、N_2O排放通量、各形态氮素含量等参数变化情况,分析了炭基辅料对羊粪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炭基辅料促进了堆肥后第1~7 d堆肥温度快速上升,对堆肥后第8~34 d的堆温影响较小;堆肥34 d后,CK、CA处理的NH_3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68.38、175.63 mg·kg-1,N_2O排放累积量分别为50.38、88.94 mg·kg-1,CA处理的NH_3挥发累积量显著小于CK处理(P0.05),而2个处理之间的N_2O排放累积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羊粪堆肥过程中NH_3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CK、CA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分别为50.49%、32.63%,添加炭基辅料显著降低了羊粪堆肥体的氮素损失率(P0.05),炭基辅料应用于羊粪有机肥生产,氮素损失率可减少35.37%。  相似文献   

15.
氢氧化镁和磷酸固定剂控制堆肥氮素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原位控制思路,在摸拟堆肥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堆肥小试研究,将麦麸和鸡粪按比例混合,将不同配比、不同添加量、不同投加方式的同定剂应用于堆肥物料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配比的固定剂适合应用于堆肥过程中进行氮素损失控制.与其他类同定剂相比,磷酸比例高的添加剂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磷酸比例低的同定剂在堆肥化的初期具有相埘较好的固定效果,而且价格便宜.堆肥化过程中采用分批加入固定剂相对于物料混合时一次性加入等量固定剂的固定效果显著,固定剂的加入可以在补水、翻堆时进行.采用与堆肥物料混匀和表面喷淋相结合方法比单独一种方法对氮的固定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草末堆肥过程中的体积、重量、pH值、EC值、含水量、硝态氮含量、氨态氮含量和发芽指数等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研究了添加已腐熟堆肥和EM菌对草末堆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末堆肥体积和重量变化较大,特别是前7 d体积减少很快,后期变化减弱。草末中添加腐熟堆肥可以控制堆肥臭味,减少氮损失,降低堆肥的pH值和EC值,减少结块,提高堆肥的品质;草末堆肥时添加EM菌也起到一定消除臭味作用;建议使用已腐熟堆肥作为草末堆肥的配料,草末和已腐熟堆肥以3∶2的体积比混合,EM菌可视成本和操作便利情况酌情添加。  相似文献   

17.
不同通气量对牛粪好氧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奶牛养殖业副产品新鲜牛粪为堆料,在添加生物腐熟剂的基础上,对堆体进行通气试验。分别设置适量通气(每天通气5min,速率为1.6m3/min)、过量通气(每天通气10min,速率为1.6m3/min)、不通气为对照共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通气量条件下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和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通气处理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不同,过量通气处理水分损失最快;在堆肥结束时,各处理全氮的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适量通气处理的含氮量增加最高,为2.50g/kg,增加了46.40%,说明适量通气可以减少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堆肥结束时,各处理全磷含量比初期有所下降,在第20天时,3个处理的全磷含量达到最低值,为0.45g/kg;全钾含量比初期有所增加,且对照处理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1.09g/kg;堆肥结束时,速效养分的含量均有所增加,速效磷含量比初期增加了0.21g/kg,速效钾含量比初期增加了0.34g/kg;堆肥结束时,各处理有机质分解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过程中氮的转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论述了固体有机废物堆肥过程中氮的转化过程,主要在氨化、硝化、反硝化、固定和氮以淋洗液和废气的形式排放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影响此过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堆肥过程中氮素的合理调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