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遥感技术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通过从最新获取的遥感影像中提取所需信息,对比之前的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得到一定时间阶段的土地变更情况。基于2012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项目,以Quick Bird影像数据和前时相基础底图为基础,运用RS对遥感影像进行拼接、融合以及调色等处理过程,并运用GIS对监测图斑进行提取,实现对土地变更的动态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71-1475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以芜湖市为研究区,对2006,2010,2014年3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重心等方法,分析芜湖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芜湖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较大,耕地和建设用地是区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的减少主要转移为建设用地,水域、林地以及其他用地面积略有减少;建设用地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耕地的重心向南移动。芜湖市建设用地的推进与耕地的后退呈现出空间耦合。  相似文献   

3.
喀什绿洲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监测喀什绿洲土地利用动态扩张程度及其变化方向,以2000年和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喀什地区各县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转移矩阵、空间趋势分析、核密度分析和CA-Markov模型等方法,探究喀什绿洲土地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模拟预测喀什市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未来其土地空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17年间喀什绿洲在空间趋势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整体由西南往东北方向发生偏移,绿洲图斑的空间规模整体呈现出增大趋势.在数量转化上,喀什地区各县市各土地类型之间均存在相互转变,未利用地面积转变最多,分别转化为建筑用地、耕地、草地和林地;耕地和建筑用地增加面积相对最多,其净变化比率均在40%以上.县域尺度上,喀什绿洲各县市土地利用变化密度呈现出"中心式扩散趋势",整个地区变化密度值以喀什市为首,其相邻城市伽师县、疏勒县和岳普湖县紧随其后,土地变化最为活跃.在未来演变方面,喀什市城镇化的进程将以原有城市群为中心,向北继续扩张;建筑用地的图斑相较之前将更为紧密和连续,城镇化发展迅速;水域的面积将出现减少的趋势,需要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4.
王小燕  任国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116-14118,14127
首先分析了基本农田保护的现状,然后进一步分析基本农田保护的意义,以及运用"3S"技术在基本农田动态监测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深入分析并举例说明遥感和GIS在基本农田动态监测中的作用,认为"3S"技术对基本农田进行动态监测,不但可为复核土地变更调查提供准确的基本农田变化图斑数据,还可为监测基本农田规模发展的状况提供资料以及决策部门提供现势性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能够快速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对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其他多种数据,探讨了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技术流程.以1989年和2000年石河子垦区及周边地区TM影像为基础,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趋势是耕地(农田)面积大幅度增加,以草(林)地向耕地(农田)的转化最为显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处在相互转化中.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监测是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估的重点内容,是土地利用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之一。该研究以邵阳市城区为例,以2006~2012年邵阳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图件以及历年建设用地管理台账、农用地转用台账、土地开发整理台账等国土资源局相关科室统计资料为基础,对邵阳市2009~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叠加分析并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的图斑,从而对其扩张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空间偏离度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邵阳城区用地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规划调整应采取的方式:邵阳市在用地布局上应尽量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优化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布局,参考已确定的招商引资项目情况,将近期急需落地但又不在规划圈内的项目用地调整到规划圈内。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利用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快速、定性且定量地提取耕地、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建设用地以及水域等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实现对耕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的实时监测监管,从而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科技支撑。本研究基于D-LinkNet和Deeplab网络模型分别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深度学习,通过相同对象拥有类似的形状和纹理等特征的原理,自动识别不同的学习对象,从而实现面向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信息自动分类。在此基础上,为校验2个模型的学习能力,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为例,对比分析了D-LinkNet和Deeplab网络模型在土地利用信息分类上的能力。结果表明,Deeplab模型比D-LinkNet模型的分类结果整体性更强,分类准确率达88%。同时,Deeplab模型的边界信息损失相对较少,分类图斑的破碎程度相对更低,分类精度更高,更能满足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以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变化方向等3个方面研究砚瓦川流域2008—2018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8—2018年砚瓦川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转化为林草地,土地利用总体特征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其他土地面积减少;2008—2018年耕地和其他土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0,面积减少;林草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0,面积增加;砚瓦川流域土地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2008—2018年耕地是变化最剧烈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减少面积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草地。  相似文献   

9.
GF-1卫星数据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省衡阳县为研究区域,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针对新型遥感卫星GF-1的全色、多光谱数据,围绕原始数据的质量和新增建设用地提取等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评价试验,在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与同级别的国外卫星数据作对比分析,测试GF-1卫星数据在遥感监测业务应用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F-1卫星数据光谱信息丰富、地物解译标志清晰,能较好地反映地物信息,地物判读性较好,能够满足土地变更调查与监测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SPOT5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浙江省湖州市东林镇的SPOT5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利用几种融合后的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根据其精度对比结果,建议针对不同地物,采用不同方法融合的影像进行变更调查,以提高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精度.同时,对利用SPOT5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并输出1:1万成果图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韩玲玲  费鲜芸  田牧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53-11756
以山东省泰安市城市绿化为例,选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采用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围绕城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居民区及单位附属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其他绿地、水面等,提取泰安市建成区绿地信息并加以研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各类城市绿地的分布现状,并针对城市绿化存在问题给出一些建议,认为应加强公园绿地、居民区和单位附属绿地建设,提高道路绿化水平,推行立体绿化,增加生产绿地面积并且充分利用闲置土地。  相似文献   

12.
杨艳超  周荣福  林筝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31-14033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台儿庄区1979~200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979~2002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田、林地转变为居民地及其他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增加;农田、林地用地的减少是区域内变化速度最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是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主被动遥感结合的地表覆被变化监测方法,使用高分数据和哨兵1号数据分别代表被动和主动遥感,对新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覆被变化情况进行检测,进而对得出的林地、草地、建筑物检测结果进行联合分析,最终得到主被动遥感联合变化检测结果。通过实地精度检验对主被动遥感联合变化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变化检测结果精度达到90%以上。说明结合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既能克服天气的影响,又能在检测中保留光谱和纹理等丰富的信息,变化检测的精度较高;主被动遥感联合变化检测可以较为快速、准确地掌握地表覆被类型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动遥感数据的云量困扰。并且该方法在林地和建筑物上有较高的敏感性,适合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变化和建筑监测。  相似文献   

14.
绵阳官司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5年TM卫星照片和2005年IKONOS卫星照片作为遥感数据源,阐述了长江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区官司河流域1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在数量、结构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官司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1995~2005年耕地和农村宅基地面积大幅减少,其余类型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交通运输用地动态度最大,其次是有林地.在短期内,社会经济进步和宏观政策的制订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奈曼旗2000、2006、2012年和2018年4期遥感数据,在ENVI5.3和ArcGIS10.2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空间分析模型、空间变化率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奈曼旗土地利用时空动态演变规律,为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参考信息。结果表明:1)各沙漠化土地整体呈逆转趋势,耕地、林草地和建筑用地呈发展趋势,研究区生态环境逐渐好转;2)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导致耕地和林草地空间变化呈扩展型,各沙漠化土地呈衰退型;3)耕地和林草地与同期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幅度逐年增长,空间变化率指数逐年增加,各沙化土地空间变化率指数逐年下降,仍需坚持生态环境恢复,沙漠化土地重点治理;4)土地利用程度呈高度空间自相关,在空间上的聚集区域固定,高-高值聚集在南部黄土区,面积逐年减少,低-低值聚集在中部沙区,面积减少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迅速发展的遥感技术由于能够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提供物种分布变化等信息,正逐渐成为监测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工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遥感用于监测生物多样性分为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直接监测是利用机载或星载遥感直接对动、植物物种进行分类制图研究,间接监测主要依据生境异质性、生产力空间异质性和环境参数变化估计物种丰度和分布情况。直接监测和间接监测各有优缺点,为获取物种分布形式及变化的准确信息,应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为设计有效的物种保护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临川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颖  祝民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96-11198
利用1999和2004年2个时相的抚州市临川区遥感图像及其辅助数据,分析了该地区5年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结果表明,抚州市临川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周边未利用土地、林地、其他土地不断减少。该研究结果对抚州市临川区的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potential differences in land use between Q'eqchí Maya and Ladino (Spanish speakers of mixed ancestry) farmers in a remote agricultural frontier in northern Petén, Guatemala. The research site, the Sierra de Lacandón National Park (SLNP), is a core conservation zone of Guatemala's Maya Biosphere Reserve (MBR). In recent years,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dramatic process of colonization and deforestation in Petén, Guatemala's largest and northernmost department. Since the early 1980s a rapid rural transformation has occurred where once remote forested regions have been colonized by small farmers, and lands have been converted to maize fields and cattle pastures. Consequently, less than half of the original forest cover in the department remains. Although approximately half of Petén's rural settlers have been Q'eqchí Maya, their land use, and its subsequent impact on Petenero forests, has been little studied. Results suggest that despite heterogeneous land use systems in migrant origin areas, given similar 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following settlement in this remote frontier, Q'eqchí and Ladino farmer land use is remarkably similar. Only a modest land use difference appears to exi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Q'eqchí Maya appear to have more extensive swidden maize rotations while Ladinos dedicate more land to pasture.  相似文献   

19.
郭立磊  董晓峰  于琳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229-19233,19236
以兰州市为例,依据1986、2002和2006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进行遥感影像系统性分析,反映了地处黄土高原的典型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讨论了河谷型城市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并运用马尔科夫对其2010年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运用TM遥感图象监测扬中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两个时期的LandstaTM遥感图象,经多种技术的图象处理,特别是图象自动分类识别和两个时期遥感图象交叉分析处理,对江苏省扬中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扬中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城市的扩展使耕地锐减,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经常性的动态监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