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大面积推广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解决铜仁乃至贵州烤烟适期移栽烟苗不壮的问题,促进烟叶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井窖式小苗移栽的基本技术指标及其应用基础角度对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最佳井窖规格为井窖口呈圆形(直径8~9cm,深度以移栽烟苗高度距井窖口2~3cm为好);铜仁市800m以下海拔烟区,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的最佳移栽期为4月10—20日,800m以上烟区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的最佳移栽期为4月15—25日;地膜井窖式小苗移栽的垄体以高度25~30cm、宽度60~70cm为宜,非地膜井窖式小苗移栽的起垄高度以25~35cm、宽度70~90cm为宜;当垄体土壤水分好时的最小定根水用量以60~100mL/穴为好,当土壤水分达中等时的最小定根水以100~150mL/穴为好,当土壤水分较差时最小定根水以150~200mL/穴为宜。2011年,铜仁市示范推广1 466.66hm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是将烤烟小苗移栽到一定规格井窖内,实现烤烟壮苗培育、适时早栽和高垄深栽,从而使烤烟小苗健壮生长的一种栽培方式。为烤烟井窖移栽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及烟叶产质量提高,从漂浮育苗盘规格、烟苗苗龄、移栽井窖大小、烟苗成活率、农艺性状及生育期等方面对培育优质井窖式移栽烟苗的条件及影响井窖式移栽烟苗生长质量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临沂烟区烤烟最佳移栽方式,以中烟100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井窖式膜下移栽、小苗膜下烟移栽和普通春烟移栽等3种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田间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窖式膜下移栽、小苗膜下烟移栽时间较普通春烟移栽早13~16 d,提高烟苗成活率,延长烤烟大田生育期4~8 d;井窖式膜下移栽、小苗膜下移栽各农艺性状优于普通春烟移栽,且抗病性较强,各病害发病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地膜井窖式移栽对烤烟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应贵州省印江烟区生态条件的烟苗移栽方法,比较了地膜小苗井窖式移栽、地膜大苗井窖式移栽和常规膜上移栽的垄内土壤温度、井窖孔穴内温度和烟苗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井窖式移栽较常规移栽更能维持垄内土壤温度的稳定;井窖式移栽的孔穴内温度在阴雨天保持稳定,有利于抵抗外界低温对烟苗的影响,晴天时孔穴口温度虽较高,但随着孔穴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井窖式移栽使井窖内形成独特的“微环境”,有利于烟苗移栽后即进入快速生长,其中以小苗的表现优于大苗。井窖式移栽烟苗的茎围、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明显优于常规移栽,而常规移栽烟苗在栽后10 d才开始表现出较快的生长态势。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杯罩式井窖移栽技术的可行性,优化烤烟井窖式移栽配套技术体系,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基于现有井窖式移栽技术,设置了3个不同移栽方式(CK:膜下小苗移栽;T_1:杯罩式井窖移栽;T_2:无杯罩式井窖移栽),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烟苗成活率、烟株生长发育及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井窖式移栽方式均可显著提高烟苗成活率,且以T_1处理最高;在农艺性状方面,T_1处理在烤烟生长前期表现较优,至烤烟生长中期则以T_2处理效果最好;在土壤温湿度方面,T_1处理有最佳的保温、保湿效果;在产质量方面,T_2处理的产量最高,而T_1处理的其他指标均优于CK和T_2处理。整体来说,杯罩式井窖移栽最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其产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不同井窖式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杯罩式井窖移栽技术的可行性,优化烤烟井窖式移栽配套技术体系,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基于现有井窖式移栽技术,设置了3个不同移栽方式(CK:膜下小苗移栽;T1:杯罩式井窖移栽;T2:无杯罩式井窖移栽),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烟苗成活率、烟株生长发育及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井窖式移栽方式均可显著提高烟苗成活率,且以T1处理最高;在农艺性状方面,T1处理在烤烟生长前期表现较优,至烤烟生长中期则以T2处理效果最好;在土壤温湿度方面,T1处理有最佳的保温、保湿效果;在产质量方面,T2处理的产量最高,而T1处理的其他指标均优于CK和T2处理.整体来说,杯罩式井窖移栽最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其产质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不同规格浮盘对井窖式移栽烟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明确适合铜仁市井窖式移栽烟苗育苗的浮盘规格,采用漂浮育苗的方法,研究了160孔、200孔和392孔3种规格浮盘对井窖式移栽烟苗的影响。结果表明:200孔和160孔浮盘育苗烟苗素质较好,均能满足井窖式移栽对烟苗的需求;392孔浮盘育苗,生产成本最低,但烟苗素质最差,不能满足正常井窖式移栽烟苗的需求。研究认为,200孔育苗盘更符合铜仁市育苗实际,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44-48
为筛选出与烤烟井窖式移栽技术配套的最佳苗高、最大程度发挥井窖式移栽的优势,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基于现有井窖式移栽技术设置4个不同苗高处理(T1:4 cm;T2:8 cm;T3:12 cm;T4:16 cm),研究不同苗高对幼苗成活率、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窖式移栽烟苗的成活率受苗高的影响较小,成活率均在97.3%以上;T4对烟株前期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生长中后期不同苗高处理对烟株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综合来看,T2的经济性状最佳,产量高达2 538.0 kg/hm~(2 ),每公顷产值达82 992.6元,上等烟比例达77.0%,其上中下三个部位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指标较为协调,内在质量较好。因此,烤烟生产中建议用苗高8 cm的烟苗进行井窖式移栽。  相似文献   

9.
不同苗龄井窖式移栽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适宜于瑞金市烤烟井窖式移栽方式的最佳苗龄期,笔者在瑞金市不同生态区进行了小区试验,设4个苗龄时期:60 d、64 d、68 d、72 d,研究不同苗龄时期井窖式移栽对烟株农艺性状、烟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移栽期条件下,苗龄在60 d移栽时的产量、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均优于其他苗龄处理,其次是64 d移栽的烟苗。瑞金市烤烟苗龄60 d井窖式移栽,烤烟经济效益最高,过晚移栽则会影响烟叶品质,降低烟叶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在沂南县烤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烤烟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在沂南县的适宜性和实用性,2013年在沂南县辛集镇进行了不同移栽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井窖式小苗膜下移栽方式和井窖式小苗膜上移栽方式的烟苗成活率最高,达到99%~100%,但2种移栽方式需要造墒和打孔,增加了移栽环节成本,不适合已经实现起垄、施肥、挖穴、覆膜机械化操作的地块。井窖式小苗膜下烟产量2 415 kg/hm2,其次是井窖式小苗膜上烟,普通膜上烟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膜下小苗移栽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对35~45 d龄的烟苗采用膜下移栽技术,可提高移栽后5 d内地表和5~10 cm土层的日平均温度2~3℃;与采用常规膜上移栽的大苗相比,采用膜下移栽的小苗尽管在移栽时素质较差,在移栽后成活率较低,但其在移栽后发根早,根系活力强,植株生长势强,茎围、株高、最大叶面积均较大;不同处理烤烟的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龙岩烟区适宜的移栽期及移栽方式,进一步彰显龙岩烟叶的清甜蜜甜香风格,开展田间试验,研究4个移栽期及膜上栽、膜下栽2种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栽处理比常规移栽期提前10天,烟叶品质最优;膜上栽处理比常规移栽期提前10天,烟叶品质次之,而比常规移栽期推迟10天的膜下栽处理烟叶品质最差.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河南省平原区典型烟田几种覆盖栽培方式对烤烟生育、产质量建成以及土壤水温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膜后秸”一体化覆盖的栽培方式,能够促进烟株早发快长,形成适宜的烟叶产量,获得最佳的烟叶等级构成,中上等烟比例,尤其是上等烟的大幅增加,烟叶含钾(K2O)量大幅增加,达1.84%,而含氯量最低,仅0.38%,钾氯比达到适宜比例,为4.84。与无覆盖烟田相比,其它各种覆盖措施的烟叶中,虽然通过提高烟叶产量来增加了产值,但其中上等烟比例和内在品质相对下降。与优化的低起垄、深栽烟、培土技术相结合,“前膜后秸”覆盖栽培能够在烟草生育期内保持良好的土壤水分和热量条件,同时促进烟株形成分层、发达的架状根系,有利于对土壤水肥营养的吸收和土壤水肥气热关系的协调,是该区烤烟生产“提钾降氯”、无公害栽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烤烟集约化育苗所育烟苗的生产适应性。[方法]通过对集约化立体育苗所育烟苗素质统计分析、3种不同栽培技术的不同栽培试验、营养生长结束后田间农艺性状统计分析对烤烟集约化立体育苗的生产适应性进行探索研究。[结果]烤烟集约化立体育苗较常规漂浮育苗所育烟苗弱。膜下井窖式移栽技术是烤烟集约化立体育苗所育烟苗的最佳移栽技术。采用膜下井窖式移栽技术,烤烟集约化立体育苗能够适应烤烟生产。小苗、弱苗适宜采用膜下井窖式移栽。[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集约化立体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单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单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对提高烟叶经济性状有一定促进作用,较对照可增产36 kg/hm~2,增效522元/hm~2,同时较单垄全膜覆盖栽培方式可减少50%地膜的使用量,降低能耗50%,减少"白色污染"程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提高何首乌扦插苗移栽成活的方法,以何首乌扦插苗为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田间移栽试验,研究了覆盖与萘乙酸组合处理对何首乌扦插苗移栽成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地膜覆盖+25mg/L萘乙酸组合处理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83.33%),与白色地膜+50mg/L萘乙酸(移栽成活率73.33%)及白色地膜+100mg/L萘乙酸(移栽成活率71.11%)组合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新生根条数、最长根长、一级分枝数、茎蔓长、新生叶片数等指标方面,以白色地膜覆盖+100mg/L萘乙酸组合处理综合表现较好。结论:何首乌扦插苗移栽时,可先用100mg/L萘乙酸浸根1h,移栽后用白色地膜覆盖,可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秸秆覆盖对烟田土壤性状和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揭膜后不同秸秆覆盖量(3000kg/hm2,6000kg/hm2,9000kg/hm2)对烟田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以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揭膜后覆盖秸秆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调节地温,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烟叶钾含量。与不覆盖秸秆比较,覆盖秸秆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0.027~0.075g/cm3,土壤pH值降低0.18~0.44,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3~1.0g/kg,烟叶钾含量增加0.10%~0.29%。在3个覆盖处理中,以6000kg/hm2覆盖量处理对改善烟田土壤性状和烟叶质量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的影响,探究符合威宁县烤烟生产实际情况的栽培技术。[方法]栽培方式采取井窖式、膜下小苗移栽、双行凹形垄3个处理,对照栽培方式为当地的常规栽培方式,前2个处理栽培的时间比常规方式提前15 d。[结果]采用井窖式、膜下小苗移栽和双行凹形垄覆膜,能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株高、茎围、叶片数、叶面积均增加;采收结束时间比常规方式提前了18、13、2 d,产量分别增加87.0、73.5、45.0 kg/hm2,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0.8、0.4、0.3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28、0.30、0.08元/hm2,产值分别增加1 920、1 785、1 020元/hm2。[结论]井窖式和膜下小苗移栽方式有效地避开了常规移栽时期遇到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为烟苗的还苗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其采收期提前,能促进上部叶成熟。双行凹形垄覆膜能提高烟田抗旱保水能力,缩短烟株生育期的时间,可有效地促使烟叶成熟,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威宁烟区应采用井窖式+双行凹形垄复合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覆盖措施对大田烤烟叶片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6种农艺覆盖措施对云烟85叶片淀粉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云烟85各部位烟叶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总体上符合3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移栽后40 d内,叶片淀粉含量较低;移栽后40~60 d,淀粉迅速积累,之后变化趋于稳定,在生长后期部分处理的淀粉含量又有所下降。(2)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分别在移栽后的50.60,70 d以内,不同处理间烟叶淀粉含量的差异较大,之后各处理间差异逐渐减小,表明大田前中期处理间烟叶淀粉含量的变异大于中后期。(3)成熟采收期下部烟叶淀粉含量在处理间的变异系数较大(9.5%- 12.6%),上部烟叶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次之(5.4%-8.3%),中部烟叶的变异系数较小(3.6%-4.0%)。(4)不同覆盖处理间烤后烟叶淀粉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以“旺长期揭膜+中耕培土+垄上覆盖秸秆”处理的烟叶淀粉含量较低,在中、上部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烤后烟叶淀粉含量与成熟期鲜烟叶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