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利用1996—2005年岳阳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岳阳市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居民点、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园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有增有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岳阳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的占用和生态退耕。②岳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6—2005年期间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③未利用地、园地和交通用地所占比例是影响岳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主要因素。④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最大值分布在岳阳楼区、汨罗市和云溪区;其次是临湘市、湘阴县、华容县、岳阳县和君山区;最小值分布在平江县。  相似文献   

2.
土地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资产,又是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湖南省岳阳市概况,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态势分析,加强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态势分析,对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是当前建设"美丽国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四个准则层出发构建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利用2001—2010年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相关数据,对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及其障碍度进行分析。经分析显示:2001—2010年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在上下浮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研究时间段后期年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走过了较差(2001—2002年)、中等(2003—2007年)和良好(2008—2010年)3个阶段,其中中等阶段(2003—2007年)经历时间最长。总体来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程度比较大,2010年以前地均财政收入是降低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障碍因子,2010年造林面积则跃升为首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岳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严重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土地利用中普遍存在的集约化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不仅可促进岳阳市各项用地的利用效益的提高,优化配置区域土地资源,达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还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乐德  鲁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35-4737,4803
在阐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犍为县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依据评价目标及原则,系统分析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及相互关系。从生产性、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4个方面,建立了犍为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功效函数法,对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然后,用多目标加权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对犍为县土地资源1997~2004年利用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分析认为,土地利用过程可以分为可持续利用与不可持续利用两个阶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不可持续利用之间的转变、区域上的差别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与不同方式的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可以分为土地利用类型可持续利用评价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后者实际上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是农业的主要依赖资源,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果土地资源不能持续利用,农业的持续发展也无从谈起。1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由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本质为土地功能的正常发挥与改善,因而,一切影响土地功能正常发挥或者改善的因素,都是影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土地是自然形成的自然资源,又是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反映。因此,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主要关系都会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自然因素1.1.1土地资源的区位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等与土地位置有…  相似文献   

8.
袁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69-4071,4083
结合快速城市化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评价了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分析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科学评价贵州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供参考,从土地生产性、土地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保护性、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贵州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从2008年的低度可持续转为2010年的中度可持续,到2012年转为可持续状态,5年间贵州土地利用水平有明显提高,不断朝着可持续利用的水平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可持续的威胁。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贵州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保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需要,运用调查研究及模型分析方法,以海南省土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海南省各市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总体良好,5个市县生态安全状况达到“理想”状态。最后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促进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理想值指标推算法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因素成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采用集约度分值法对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甘肃永靖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76.48%,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度集约到高效集约利用的过渡期.内部各要素不协调是制约该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土地利用系统是由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在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指标权重和指标阈值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系统本身的多维性、复杂性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抽象性与模糊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淮海平原4个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状态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与县域实际基本相符。一级评判结果表明:黄淮海4个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处于非持续状态,而经济子系统均处于可持续状态;二级综合评判结果表明,除禹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可持续状态外,其它3个县域的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非持续状态。其中,水土地资源的稀缺已成为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评价结果也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抛弃了“是”与“非”的二值逻辑,为复杂系统的状态评价提供了规范化的数学框架,运用该方法进行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合理性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1个指标的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沙市统计年鉴2010~2014》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极值法、熵权法,对长沙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2年,长沙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得分不高,且伴有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2013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并摆脱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进入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2009~2013年,其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不稳定。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选择粤北山区的韶关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构建了一套适合研究区域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个土地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模型.然后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和空间化处理,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基于橱格空间数据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了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城市土地的特性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探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共选取了32个参评因子,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泰安市200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泰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整个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有利于实现这一战略性的目标。研究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建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地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力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建立了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时点综合评价法对梧州市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表明,梧州市土地利用处于弱可持续状态,并向可持续状态演变的趋势。运用"障碍度分析模型",找出了自然地质灾害成灾面积比例与程度、人口压力指数等主要影响梧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子,提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生态农业等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漳州市为案例研究区域,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构成特点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从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接受性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漳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并针对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舒茂芳 《北京农业》2012,(30):189-191
从城市土地的内涵特性入手,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其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分析等,以怀化市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建设用地等9个指标对怀化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集约度予以评价,得出怀化市土地集约度分值为82.20%,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分值为85.13%,用地效益分值为79.26%。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对较高。但也存诸多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用地效益,更好的集约高效利用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20.
PSR模型下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结合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各个因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部系统规律,构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以便为下一步开展耕地资源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