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上有星星,海底也有星星,海底的星星究竟是何物?当你漫步大海之滨,可见看沙滩上搁浅的一个个的五角星,那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底星星,它是一种海洋动物,它的身体为星形,有五个腕呈五角形;有的腕臂极长,象车轮辐条;有的在其腕臂上生着十多条长腕像星的光芒,真是奇形怪状,美不胜收,那就是海洋里的无脊椎动物海星.  相似文献   

2.
海星侵食贝类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星学名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俗称海星或"星鱼",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星纲(Asteroidea),钳棘目(Forcipulatida),海盘车科(Asteriidea),海盘车属(Asterias)。海星下分  相似文献   

3.
<正>海星又名海盘车,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mtata),海星纲(Asteroidea),为海洋常见大型无脊椎动物之一,主要分为三个目:显带目(Phanerozonia)、有棘目(Splndosa)、钳棘目(Forcipulata)等。海星生活在潮间带和近岸的平静海  相似文献   

4.
在饲料中添加海星棘皮,与两组商品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5.0–6.7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进行60 d养殖试验,研究其对仿刺参平均增重率(A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R)和蛋白表观消化率(APD)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各组仿刺参的AWGR和SGR变化趋势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售2组、海星组、市售1组;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FCR最低,与其他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星饲料组与市售1组的FR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市售2组FR间有显著差异(P<0.05);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饲料转化率(FE)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海星饲料组仿刺参的APD最高,为67.28%,与市售1组的APD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添加海星棘皮可以较好地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可添加到仿刺参幼参饲料中用作饲料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了解光照对红条鞭腕虾(Lysmata vittata)亲虾抱卵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正常光照组(12L∶12D)亲虾的抱卵率与全暗(黑)组进行对比,发现正常光照组红条鞭腕虾亲虾抱卵率为(95.8±3.6)%,而全暗(黑)组的抱卵率为0,正常光照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全暗(黑)组(P0.05),表明适宜的光照强度对红条鞭腕虾亲虾抱卵行为起到促进作用。本研究还对比分析了投喂不同生物饵料对红条鞭腕虾溞状幼体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投喂丰年虫(Artemia nauplii)和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 Daday)混合组的溞状幼体成活率为(38.3±2.3)%,幼体经过25~29 d全部发育成仔虾;而单一投喂丰年虫组的溞状幼体成活率为(26.8±4.9)%,幼体经过37~41 d全部发育成仔虾;混合组的溞状幼体成活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且其幼体的生长周期也明显短于单一组,表明投喂丰年虫和蒙古裸腹溞混合饵料比只投喂丰年虫饵料更有利于幼体的存活和发育。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和详细描述了红条鞭腕幼体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特征,并将它分为溞状幼体1~9期等9个不同时期,幼苗经过9期溞状幼体期后通过蜕皮最终变态为红条鞭腕虾仔虾。本研究对丰富鞭腕虾属虾类的生殖生物学理论和开展其人工繁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露 《海鲜世界》2008,(2):43-48
海星是一种古老的海洋无脊椎动物,隶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星纲(Asteroidea),俗称海星或“星鱼”。海星类分布世界各海,垂直分布从潮间带到水深6000米。海星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1600多种,以北太平洋区域种类最多,已知中国分布100多种。  相似文献   

7.
海星的大量繁殖与入侵可对滩涂养殖贝类造成极大威胁.对海星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可为有效控制海星过度增殖提供信息,同时也可为其胚胎和幼虫培育以及发育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韩国和中国沿海常见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为材料,研究KCl诱导海盘车排放生殖细胞的最佳剂量,以及水温和盐度对胚胎和幼虫发育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1.0mL、3.0mL、5.0mL和7.0mL)0.5mol/L KCl注入性成熟海盘车体腔,皆可诱导生殖细胞的排放,3mL注射组的排放个体比例最高(80%),雌性个体排卵量最大(536.5×104个/ind),同时用诱导获得的精/卵进行人工授精后也获得了较高的受精率(92.7±2.9)%.水温和盐度对多棘海盘车胚胎和幼虫的存活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盐度为35时,20℃时多棘海盘车羽腕幼虫的存活率最高(90.1±2.1)%,15℃时次之(84.4±5.2)%.在温度为15℃时,盐度为35时幼虫培养60 h后存活率最高(87.6±4.1)%,盐度为30时次之(85.4±4.0)%.多棘海盘车各期胚胎和幼虫的发育速度(1/t,h-1)随水温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关系式为:至2-细胞:1/t=0.110 8Tw-0.599 7(r2=0.946 5);至8-细胞:1/t=0.045 4Tw-0.233 4(r2=0.947 7);至桑椹胚:1/t=0.017 9Tw-0.067 9(r2=0.868 7):至囊胚:1/t=0.004 2Tw(r2=0.89);至羽腕幼虫:1/t=0.000 6Tw-0.008 7(r2=0.878 4).盐度为35时,胚胎和幼虫的发育速度最快,发育至羽腕幼虫需55.4 h.根据不同水温和盐度条件下,胚胎和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速率,确定15~20℃是多棘海盘车发育的适宜温度,最适温度为20℃;适宜盐度为30~35,最适盐度为35.  相似文献   

8.
海星的大量繁殖与入侵可对滩涂养殖贝类造成极大威胁。对海星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可为有效控制海星过度增殖提供信息,同时也可为其胚胎和幼虫培育以及发育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以韩国和中国沿海常见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为材料,研究KCl诱导海盘车排放生殖细胞的最佳剂量,以及水温和盐度对胚胎和幼虫发育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1.0mL、3.0mL、5.0mL和7.0mL)0.5mol/LKCl注入性成熟海盘车体腔,皆可诱导生殖细胞的排放,3mL注射组的排放个体比例最高(80%),雌性个体排卵量最大(536.5&#215;10^4个/ind),同时用诱导获得的精/卵进行人工授精后也获得了较高的受精率(92.7&#177;2.9)%。水温和盐度对多棘海盘车胚胎和幼虫的存活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盐度为35时,20℃时多棘海盘车羽腕幼虫的存活率最高(90.1&#177;2.1)%,15℃时次之(84.4&#177;5.2)%。在温度为15℃时,盐度为35时幼虫培养60h后存活率最高(87.6&#177;4.1)%,盐度为30时次之(85.4&#177;4.0)%。多棘海盘车各期胚胎和幼虫的发育速度(1/t,h^-1)随水温升高而加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关系式为:至2-细胞:1/t=0.1108Tw-0.5997(r^2=0.9465);至8-细胞:1/t=0.0454Tw-0.2334(r^2=0.9477);至桑椹胚:1/t=0.0179Tw-0.0679(r^2=0.8687);至囊胚:1/t=0.0042Tw(r^2=0.89);至羽腕幼虫:1/t=0.0006Tw-0.0087(r^2=0.8784)。盐度为35时,胚胎和幼虫的发育速度最快,发育至羽腕幼虫需55.4h。根据不同水温和盐度条件下,胚胎和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速率,确定15-20℃是多棘海盘车发育的适宜温度,最适温度为20℃;适宜盐度为30-35,最适盐度为35。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水产研究教育机构2017年8月宣布,该研究机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高密度的棘冠海星幼虫。近年来,棘冠海星对珊瑚的捕食是导致珊瑚礁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陆源营养盐导致棘冠海星幼虫饵料的浮游生物数量增多,最终导致棘冠海星大量繁殖。但是,棘冠海星详细的生态习性尚未明朗,棘冠海星到底分布于珊瑚礁的哪个位置,到底有多少数量这些问题到目前  相似文献   

10.
2014年6月,按照海洋资源调查规范,调查北黄海大连沿岸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原产区中的旅顺口区塔河湾附近海域和大连金州新区城山头海滨地貌保护区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计算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相似性,探讨其修复策略。结果表明,两处海域刺参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基本相同,优势种组成相似,优势类群均为软体动物;物种组成因饵料条件及周边海域底质不同呈现差异性分化;两处海域内海星类与刺参的密度比分别约为1∶3和1∶1,海星类与刺参的生物量比值与密度比相同;海星类与海胆类密度比均约为1∶1和3∶1,海星类与刺参及海胆类密度和的比分别为1∶4和1∶1,海胆类与刺参密度比均约为1∶2。根据调查结果认为刺参生境和增养殖区的养护、修复策略为:(1)多种共养,以参为主;(2)控制海星,适度增殖海胆;(3)提高初级生产力,降低污染。  相似文献   

11.
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廖承义  邱铁凯 《水产学报》1987,11(4):277-283
本文报道了有关海胆人工育苗的方法,并对大连紫海胆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变态作了详细描述。大连紫海胆的幼虫可分为,棱柱幼虫、二腕长腕幼虫、四腕长腕幼虫、六腕长腕幼虫和八腕长腕幼虫五个时期。在山东省荣城浬岛海区,大连紫海胆的育苗时间为7—8月。在水温为23—24℃时,自受精卵发育至变态成幼海胆的时间大约需要19—20天。幼虫的饵料以角毛藻为最佳,而幼海胆的饵料早期为底栖硅藻,后期以石药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沙爱龙  孙虎山  王宜艳 《水产科学》2007,26(11):622-62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短蛸外套膜和足中甲硫氨酸脑啡肽(met-Enk)进行定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短蛸外套膜、腕、腕间膜、漏斗中均有met-Enk存在,外套膜背面、腕和腕间膜上皮组织及其附近的部分细胞和神经纤维呈met-Enk强阳性或阳性;外套膜腹面和漏斗上皮组织及其附近的部分细胞和神经纤维呈met-Enk阳性或弱阳性。met-Enk在短蛸外套膜和足不同部位分布密度的不同,可能与各部位的功能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3月,被称为"美丽杀手"的海星大量出现在山东省胶州湾近海海域,由于附近海域养殖蛤蜊和牡蛎,因此海星的出现,给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海星是我国近海最常见的棘皮动物之一,具有广温性、广盐性、食性广和繁殖能力强等特点。现以罗氏海盘车为例,进行相关阐述。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stoni),属棘皮动物门、海星纲、钳棘目、海盘车科,为海洋常见大型无脊椎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海胆(Arbaciapunctulata)属棘皮动物门、海胆纲。海胆生长在潮间带浅海区域.我国沿海有60多个种类。目前增养殖的种类是正形目球海明科的马粪海胆和长海科的大连紫海胆。海胆的生殖腺制成的海胆酱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l生物学特性1.l形态海胆身体呈半球形.口面向下较平坦,反口面向上隆起,呈五辐射对称状。体表除口和肛门周围外,均包有坚硬的胆壳,壳上布满许多能动的棘。马粪海胆壳径为3~4厘米,棘长0.5~0.6厘米,体色变化大,通常为绿色,也有带紫、红、白、褐色的。大连紫海胆的壳径为6~7厘米,棘强大,末端…  相似文献   

15.
多棘海盘车用作新型海洋食品原料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棘海盘车( Asterias amurensis) 在中国沿海居民中有长期食用的历史,其可食部为生殖腺( 海星黄) ,但有麻辣感。海星黄含蛋白质达15 .46 % ,其氨基酸组成齐全,必需氨基酸间比例合理。海星黄还富含微量元素、维生素、脂肪等营养元素,脂质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为丰富。海星黄麻辣味可能由硫酸酯甾体皂甙引起,大部分可通过脱麻辣味及脱毒操作除去。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灌胃8 和12 g/kg 脱毒的海星黄,未见毒性反应;短期喂养试验(12 g/kg ,30 d) 也未见毒性反应。两项试验中,小鼠肝、心、肾、肺和脾均未见异常。建议人的最大无毒剂量1 g/kg ,最大允许摄入剂量0 .5 g/kg 。海星黄经脱麻辣味及脱毒、调味等步骤,制得2 种食品,具有较好的感观且营养丰富。海星壳所含蛋白质主要为胶原蛋白,以胃蛋白酶促溶蛋白为主,具有典型胶原蛋白氨基酸组成特点,可在食品工业用作明胶。初步结论为,多棘海盘车可用作高营养、无毒、加工利用性好的新型海洋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6.
用索氏提取器提取了海星中的脂肪,经皂化、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了20种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海星中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14.37%)、亚油酸(12.52%)、硬脂炔酸(7.14%)、11-廿碳烯酸(7.86%)、棕榈油酸(3.31%)、软脂酸(19.55%)、硬脂酸(8.48%)、花生酸(6.00%)和十五碳烷酸(9.01%)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45.15%,饱和脂肪酸占54.85%.  相似文献   

17.
滕瑜  李娟  王彩理 《科学养鱼》2012,(12):75-76
海星为海洋底栖肉食性棘皮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世界各海域均有分布,现存1600多种,我国沿海有100多种,海星能大量吞食各种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其繁殖能力和再生能力很强,对沿海扇贝、牡蛎、贻贝、鲍鱼等贝类养殖业具有较大危害,海星在捕捞时大量挂网而浪费劳力,沿海渔民有  相似文献   

18.
<正>腕前皮下粘液囊炎,是大中型犬的1种常见病,多发于成年犬的一侧或两侧。症状为腕关节前面出现局限、带有波动性的隆起,逐渐增大,无痛无热。俗称为“膝瘤”或“冠膝”。  相似文献   

19.
对海星棘皮作为仿刺参饲料添加成分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将海星棘皮干粉按0%、10%、20%、30%、40%的替代比例添加于以鱼粉、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为原料的基础饲料中,投喂体质量为3.4~4.0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60 d,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生长良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60 d时,20%、30%和40%饲料组的仿刺参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0%和10%饲料组(P0.05);20%饲料组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与30%和40%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饲料系数和摄食率看,0%和10%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高,显著高于20%、30%、40%饲料组(P0.05),20%和30%海星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摄食率最低,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与40%饲料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添加20%~30%海星棘皮干粉饲料可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提高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近海水域海星泛滥引起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7月17日<青岛半岛都市报>报道-数以万计的海星突然入侵养鲍池,大量鲍被海星吃掉.黄岛黄山嘴10位鲍养殖户一天从养鲍池内捞出海星百袋仍无济于事,造成千万元损失.这一报导震惊了渔业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