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东北黑土区土壤凋萎湿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为基础,调查了东北黑土区黑土类中23个土种的典型剖面,测定了土壤凋萎湿度及相关理化性质,在分析黑土土种凋萎湿度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别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和最大吸湿水计算土壤凋萎湿度的两种方法。研究区23个土种的土壤凋萎湿度变化为9.45%~22.67%,平均为14.90%,随厚度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3个黑土亚类中,黑土的凋萎湿度最大,白浆化黑土最小。土壤凋萎湿度与机械组成,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可分别利用粘粒含量一个指标,粘粒含量与砂粒含量两个指标,粘粒含量、砂粒含量和容重3个指标计算估算土壤凋萎湿度,且选取变量越多估算效果越好。也可利用土壤最大吸湿水估算土壤凋萎湿度:PWP=1.4742×MH 0.6292。对这些估算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土壤理化性质和利用最大吸湿水估算的土壤凋萎湿度与实测结果没有差异,建议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选择上海城郊地带,对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和不同城市功能区土壤持水供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土壤粉粒和沙粒含量较高,土壤持水供水能力弱。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差异较小,土壤持水特征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低吸力段(0~30 kPa),反映了土壤通气状况的改变。与农业土壤相比,受人为干扰强烈的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持水能力差异明显。低吸力段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与各吸力段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影响土壤持水性的主要因素是容重、土壤孔隙组成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压实和有机质含量增加是影响城市土壤水分性质的重要因素。幂函数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吸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太湖地区主要水稻土水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3种主要水稻土(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的水分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得出了各种土壤每一土层的容重、质地、有机质、土壤团聚度、土壤结构系数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了3种主要水稻土类型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和水分特征状况,并根据水分特征曲线得出了这3种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含量和萎蔫系数。结果表明: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均与容重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有效水与土壤粘粒含量也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结构系数、团聚度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萎蔫系数与质地也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砂粒含量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影响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人工配制不同质地土壤,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了土壤中砂粒含量对其水分蓄持能力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1)砂粒含量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有较大影响.土壤持水能力随砂粒含量增加递减,表征土壤持水能力的水分特征曲线Gardner模型参数及表征土壤饱和含水量的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均随砂粒含量增加逐渐减小.(2)砂粒含量对土壤比水容量有较大影响,试验土壤在任一吸力水平下的比水容量值均随其砂粒含量增加递减.(3)试验土壤饱和含水量与砂粒含量呈线性关系,田间持水量、凋菱系数与砂粒含量都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右半段的关系.(4)试验土壤有效水、迟效水含量随砂粒含量增加递减,二者与砂粒含量均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右半段的关系.易效水含量与砂粒含量呈开口向上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小刚 《土壤学报》2001,38(4):498-505
调查研究了甘肃景电灌区盐化土壤的吸湿系数和凋萎湿度及其与土壤全盐、电导率和物理性粘粒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分对土壤吸湿系数具有显著影响 ,盐土的吸湿系数可达 1 7 93%~ 38 30 % (重量含水量 )。随着土壤全盐量的降低 ,物理性粘粒含量对吸湿系数的影响逐渐增大。盐分组成对盐土和盐化土壤的吸湿性影响很大 ,氯离子 >钠离子 >镁离子≥钙离子 >硫酸根离子。盐分对土壤凋萎湿度的影响也达极显著水平 ,但凋萎湿度不如吸湿系数对盐分敏感。盐分离子组成对凋萎湿度的影响与其对吸湿系数的影响相似 ,氯离子>钠离子 >硫酸根离子 >镁离子 >钙离子。根据凋萎湿度与吸湿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凋萎湿度与物理性粘粒含量、全盐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本文提出了预报盐化土壤凋萎湿度的三种模型 ,经检验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库区石渣土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高低是制约石渣土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丹江口库区郧县石渣土 3种不同土石比土壤水分有效性的研究表明 :土壤水分有效性与土壤中的土 (<2 mm)石 (>2 mm)比关系密切。土壤蒸发、持水、导水和供水能力均与土壤中的土石比的大小有关。 3种土壤的持水能力 ,以石砾含量较少、质地较粘的土壤最强 ,以石砾含量较多、质地为壤质的土壤最低。而土壤水分蒸发能力与砾石含量呈负相关 ,土壤水分扩散率则与砾石含量呈正相关。适中土石比的土壤可提高入渗性能 ,减少蒸发量 ,提高供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甘肃黄土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甘肃黄土地区4个土类的土壤水分特征,动态及空间变异规律,以及最大吸湿水,凋萎湿度和持水性能的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动态变异规律呈“双峰-双谷”,据此在时序上可划分为5个明显的时期,(1)春季增失墒交替期,(2)春夏严重失墒期,(3)夏秋墒情恢复期,(40秋冬缓慢失墒期;(50冬季墒情稳定期,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明显减小,上层土壤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鸸上层及螺积层肋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二滩水电站移民区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二滩水电站红格移民安置区农耕地土壤水分性质与抗旱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相对较高的菜园土和水稻土相比较,安置区土壤层次性被打乱,无保水性的犁底层存在,水分渗漏强;土壤最大吸湿水,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与土壤〈0.01mm物理性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土壤保水性能主要取决于土壤〈0.01mm物理性粘粒含量,只有有机质含量较高,结构良好的土壤,才能很好地协调土壤保  相似文献   

9.
红壤地区三种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水分特性差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红壤地区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红粘泥、第四纪古红土发育的黄筋泥以及与黄筋泥交叉分布的红砂土等 3种土壤在不同利用条件下的持水、供水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土壤持水和供水的总体特征主要受土壤母质的控制 ;3种土壤对植物的最大有效水分含量差异明显 ,并且土壤种类之间的差异大于同一土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差异 ;土壤利用方式的不同则使低吸力段水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从而改变其旱作土壤的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氮管理对苋菜和菠菜的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氮管理对苋菜和菠菜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处理条件下,不同的土壤供氮水平对苋菜和菠菜的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而各水分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但水分利用效率却以W1处理(农民习惯灌水方式)为最低;苋菜和菠菜中硝酸盐含量主要受土壤的供氮量的影响,其次是土壤含水量,因此,降低土壤供氮量的同时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蔬菜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Due to the almost homogeneous topography in low relief areas, it is usually difficult to make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soil properties using topographic covariat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how time series of field soil moisture observation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soil texture in an oasis agricultural area with low relief in the semi-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Time series of field-observed soil moisture variations were recorded for 132 h beginning at the end of an irrigation event during which the surface soil was saturated.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wo time-adjacent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was used to select the factors for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In each of the ten generated clusters, soil texture of the soil sample with the maximum fuzzy membership value was taken as the cluster centroid. Finally, a linearly weighted average was used to predict soil texture from the centroi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oistu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lay and silt contents, bu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and content.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soil moisture changed during the entire drying phase. We assumed that these changes were mainly caused by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texture. A total of 64 independent sampl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values of clay, silt and sand were 1.63, 2.81 and 3.71, respectively. The mean relative error (RE) values were 9.57% for clay, 3.77% for silt and 12.83% for sand.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was effective for soil texture mapping in the low-relief oasis agricultural area and could be applicable in other similar irrigation agricultural areas u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2.
基于Hydrus-1D模型的玉米根系吸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土壤质地、植物生长状况和气象条件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根系吸水速率的影响机理,该文以相对根吸水速率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衡量土壤水分有效性,利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3种土壤(壤黏土、黏壤土和砂壤土)中不同玉米生长状况(包括叶面积指数、根系深度和根系剖面分布)或蒸发力条件下根系吸水速率随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确定了不同条件下根系吸水速率开始降低的临界含水率。结果表明:土壤质地、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和根系分布及大气蒸发力都对根系吸水动态曲线的临界含水率有一定影响,其中根系深度和根系分布形状还影响根系吸水速率与含水率关系曲线的形状,但在3种土壤中,根系吸水速率的动态变化对植物生长和大气蒸发力的响应不同。总体而言,3种土壤临界含水率的大小是壤黏土>黏壤土>砂壤土;临界含水率随大气蒸发力的升高而升高,随根系深度和深层根系分布的增加而降低;各因子对玉米根系吸水影响程度的大小是土壤质地>根系分布形状>根系深度>大气蒸发力>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3.
暴雨条件下北京山区主要乔木蓄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记录2012年7月21-22日北京暴雨全过程下土体水重的变化,分析不同树种土体水重的增幅和总量的差异.同时运用土壤三参数测定仪对蒸渗仪的不同深度土体中土壤含水率进行观测,分析降雨过程中各层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暴雨条件下蒸渗仪土体水重呈先猛增后缓增的趋势,五角枫的土体水重增加最多,渗漏量最少;油松土体水重增加最少,渗漏量最多.土体水重大小依次为:五角枫>侧柏>空地>油松.不同深度土层在暴雨过程中都有水分猛增的过程,表层土发生较早,且增幅大;深层土发生晚,增幅小.五角枫各层土体的含水率最高,油松的最低,含水量大小依次为:五角枫>空地>侧柏>油松.  相似文献   

14.
广西桉树林表层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桉树林土壤含水量时间稳定性特征,选取桉树林典型坡面,测量坡面9个样点5年土壤含水量,基于所测数据采用相对差分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异性和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坡面5年的表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21.81%,在空间上表现为较弱的变异性,在时间上具有中等程度变异性。各年平均土壤含水率相关系数偏低,土壤含水率的空间模式在观测时间上的相似性较弱,其平均相对差分变化范围为-7.08%~5.03%,相对差分标准差和时间稳定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5.73%和6.58%,说明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测点2,3,6,7,8水分含量较平均值高,测点1,4,9,5水分含量相对较低,湿润点的标准差和时间稳定性指数都相对小且稳定,即土壤湿润状态的水分稳定性比干燥状态的好。回归分析得到测点5的土壤含水量和整个坡面水分均值具有较高相关性,R2值为0.879,MBE值为0.141,RMSE值为99.4%,即测点5可作为代表性测点估计整个研究区浅层平均土壤含水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然及管理因素下草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定点监测12个坡面小区,利用TDR水分测定仪及其探头测定灰钙土和棕红土两种退化草地坡面表层0—10 cm的土壤含水量,采用数据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降雨、气温、坡位等自然因素和灌溉、土壤管理因素对坡面表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降雨和气温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有显著性影响,不同降雨量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同;坡位对草地坡面表层土壤含水量没有显著性影响;棕红土持水性强,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灰钙土;各管理措施中,水平沟处理能够在降雨后最大化的增大表层土壤含水量,枯草覆盖处理能显著减缓降雨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速率。不同集雨补灌方式下,表层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明显,但集雨补灌措施可以在短时内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结论]表层土壤水分主要受降雨、管理等因素的控制,能够通过人为管理调控土壤水分,从而达到植被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迹地土壤水分恢复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研究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迹地土壤水分恢复情况,该文以正在生长的人工林土壤水分含量为人工林迹地土壤水分恢复的起点,并分别以持续农地和持续放牧荒坡的土壤含水量为林后农地和草地土壤水分恢复的上限,对位于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绥德县境内的人工林迹地土壤水分恢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死后的放牧荒坡在20a的时间里,其土壤水分没有补偿;人工林死后的保护草地土壤水分有微弱恢复迹象,但年恢复速度在0.5~3.7 mm之间,以这样的速度恢复到持续放牧荒坡的土壤含水量,至少需要150a以上;林后农地土壤含水量有恢复趋势,年平均恢复速度为15 mm左右,其土壤含水量要恢复到持续农地当前的水平,大约需要40a的时间。研究结果揭示了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林对土壤水分影响的长期性,并为制定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7.
近地表土壤水分条件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研究近地表土壤水分条件对安塞黄绵土和杨陵塿土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尤其是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过程。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对入渗和径流过程有较大影响。对同一质地的供试土壤,随着前期近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入渗量减少,而径流强度增大,坡面初始发生产流时间也越早。当前期近地表土壤含水量相近时,杨陵塿土的初始产流时间早于安塞黄绵土,坡面径流量和侵蚀产沙量也随前期近地表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安塞黄绵土,当前期土壤含水量分别为饱和含水量的100%、75%和50%时,其径流量分别占饱和含水量的25%时的2.5、2.2和1.3倍,其侵蚀产沙量分别为50、25和1.3倍。而对于供试土壤为杨陵塿土,当前期土壤含水量分别为饱和土壤含水量的100%和50%时,其径流量分别是占饱和土壤含水量的25%时的1.1和1.0倍,其侵蚀产沙量分别为6.5和2.0倍。在降雨过程中,前期土壤含水量越大,片蚀发展为细沟侵蚀的时间越早,而且细沟侵蚀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洛川县第3-4层黄土和古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陕西省洛川县第3—4黄土层和第3—4红色古土壤层的原状土进行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量等项目的实验测定,分析计算了各层土壤的供水储水性能及有效水分含量。结果表明,洛川第3—4黄土层和第3—4红色古土壤土层的水分特征曲线与Van Genuchten模型非常符合,相关系数R2均达0.99以上,说明采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这4个土层的水分含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是比较准确的。0~30kPa吸力条件下,第3—4黄土层比第3—4红色古土壤层持水量高,黄土层的供水(释水)性能和储水性能强于古土壤。这4个土层随着吸力的增加,在较低吸力段供水性能和储水性能减弱幅度较大,在较高吸力段减弱幅度较小。黄土层所能容纳的有效水含量、饱和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均大于红色古土壤层,黄土层的稳定凋萎湿度一般小于红色古土壤的稳定凋萎湿度。  相似文献   

19.
砒砂岩-黄土沟谷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陕、蒙交界地区常见的砒砂岩-黄土丘陵沟谷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5年7月和lO月对沟谷不同部位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时空变化特征明显.(1)沟谷不同部位土壤平均含水量大小为7月份:沟谷底部14.44%,阳坡顶部9.29%,阴坡顶部9.01%,阴坡中部8.25%,阳坡中部6.36%;10月份:沟谷底部9.96%,阴坡顶部9.81%,阳坡中部9.48%,阴坡中部9.09%,阳坡顶部8.06%.(2)砒砂岩平均含水量季节变幅小,属稳定型;黄土及有冲积层的黄土平均含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属波动型.(3)在砒砂岩剖面上,泥岩含水量显著大于砂岩,砒砂岩坡面平缓的地段贮水能力比陡的地段大.(4)在黄土剖面上,明显出现土壤干层现象,在夏季、秋季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土壤水分会严重降低,土壤水分处于负补偿状态,土壤干层距地表更深.在半干旱地区的砒砂岩-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剖面土壤干层的发生是一个自然现象,随降雨量的多寡,呈消长状态.  相似文献   

20.
初始湿度对覆膜开孔蒸发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初始含水率(湿度)变化对覆膜开孔蒸发的盐分与蒸发量的定量关系,通过不同湿度土壤的室内蒸发实验,研究了覆膜开孔率影响下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大,不同覆膜条件下累积蒸发量越大,单位膜孔面积累积蒸发量(E_R)随开孔率增大而急剧减小.不同初始湿度的ER与覆膜开孔率的关系可用乘幂表示;表土返盐量随覆膜开孔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不同含水率土壤的盐分浓度削面分布趋势一致,含水率越大,表层盐分浓度越大,含水率较小的土壤.盐分浓度在表层最大.在盐分含量最低点附近达到最小值,表层以下4-13cm的盐分浓度均小于初始值;不同覆膜开孔率条件下不同含水率土体剖面盐分浓度与垂直位置之间可用幂函数表示.研究表明,初始湿度对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存在定性特征,而覆膜开孔率对水盐运动的影响有定量关系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