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模式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篱具有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等功能, 且能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 是一项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复合农林技术。以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江津区常见6 种植物篱模式(柑橘、沙梨、花椒、黄荆、桑树、紫背天葵)为对象, 遵循层次分析法原理,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 方面建立了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模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与专家评分法相结合计算指标权重, 利用熵权决策法对6 种常见植物篱模式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 生态效益以黄荆类植物篱最好, 紫背天葵类植物篱最差;经济效益以花椒类植物篱最高, 黄荆类植物篱最低; 社会效益以桑树类植物篱最好, 紫背天葵类植物篱最差。综合效益以花椒类植物篱最高, 其次是桑树、柑橘、沙梨、黄荆植物篱, 紫背天葵类植物篱最差。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目标、多指标综合效益的系统评价问题,评价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则与所选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有着直接关系。在对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过程,以利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紫色土区坡耕地植物篱模式综合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科学评价植物篱模式提高坡耕地生态效益是进一步评价其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基础,可促进优化植物篱模式在山丘区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已有文献对植物篱模式生态效益评价存在评价指标片面等问题,选择植物篱模式下水土与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土壤抗侵蚀力与土地生产力4方面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西南紫色土区坡耕地紫穗槐、香根草、紫花苜蓿与蓑草4种植物篱模式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植物篱模式的综合生态效益和不同类型生态效益较常规横坡农作模式明显提高,其中综合生态效益指数(A)、保持水土效益指数(B1)、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效益指数(B2)、土壤抗侵蚀力效益指数(B3)、土地生产力效益指数(B4)分别增加206.4%~301.9%、228.6%~278.4%、212.6%~346.6%、93.7%~126.0%、23.6%~35.8%。植物篱模式不同类型生态效益指数大小顺序为B2(1.165)B1(0.962)B4(0.495)B3(0.332)。不同植物篱模式提高坡耕地综合生态效益的效应表现为20坡地紫穗槐模式香根草,13坡地紫花苜蓿蓑草。20坡耕地植物篱模式综合生态效益指数平均增加幅度(295.0%)大于13坡地植物篱模式(211.0%)。说明在西南紫色丘陵区的坡耕地,尤其是20以上坡耕地推广与实施灌木类植物篱可大幅提高其综合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蒲玉琳  谢德体  丁恩俊 《土壤》2012,44(3):374-380
植物篱技术作为水土保持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措施,已被广泛地研究应用于世界各国。在介绍植物篱技术概念、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篱技术的效益及其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植物篱的生态效益集中体现在保持水土,改善微地貌,提高土地生产力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上。植物篱的效益评价存在评价内容与指标片面,评价结果可比性差等不足之处。最后,就植物篱技术效益及评价研究的相关问题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植物篱技术作为水土保持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措施,已被广泛地研究应用于世界各国.在介绍植物篱技术概念、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植物篱技术的效益及其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植物篱的生态效益集中体现在保持水土,改善微地貌,提高土地生产力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上.植物篱的效益评价存在评价内容与指标片面,评价结果可比性差等不足之处,最后,就植物篱技术效益及评价研究的相关问题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黑土区植物篱带对土壤抗蚀性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篱系统内部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研究分析植物篱系统内影响土壤抗蚀性能、水土保持效果的主要部位,为黑土区推广应用植物篱模式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小区定点试验研究发现,在黑土区植物篱模式中,篱带植物部位的土壤结构优于篱间耕地,篱带部位的土壤抗蚀性也高于篱间耕地部位,而土壤入渗性和抗冲性与篱间部位相比有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在黑土区坡耕地中由于引入了植物篱,篱带植物根系的作用,改善了土壤结构与性能,固结了土壤,提高了土壤综合抗蚀性能,从而发挥了减轻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在黑土区植物篱模式内,篱带部位植物是影响土壤综合抗蚀性能和防蚀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植物模式研究应用中,要注重篱带植物品种保持水土性能的研究,开发优良植物篱品种,以提高植物篱模式的综合效益,进一步促进植物篱模式在黑土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南方红壤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综合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评价南方红壤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综合生态效益是进一步评价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可为该地区耕作方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已有研究对南方红壤坡耕地区耕作方式评价存在评价指标片面和评价系统粗略等问题,以裸露措施(CK)为对照,以顺坡耕作(DT)、顺坡+植物篱(DT+HR)、横坡耕作(CT)和稻草覆盖措施(SM)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效益评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确立了保持水土效益(B_1)、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效益(B_2)和提高土地生产力(B_3)3个效益指标类型以及具有代表性的8个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以农民普通耕作(主要是顺坡耕作)为主的南方红壤区,稻草覆盖措施能明显地减少土壤侵蚀量、控制养分流失,各措施效益大小为顺坡耕作顺坡+植物篱横坡耕作稻草覆盖;不同耕作措施的综合生态效益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效益均较顺坡耕作明显提升,其中稻草覆盖措施最高;不同措施效益指标较顺坡耕作增幅也不同,其中保持水土效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效益分别增加66.3%~87.7%,36.2%~45.4%。评价结果表明在南方红壤区坡耕地提倡稻草覆盖的耕作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当地农用地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坡耕地植物篱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坡耕地植物篱种植模式是一种坡耕地可持续利用技术。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坡耕地植物篱研究现状、效益等作了系统介绍。植物篱种植模式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减小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止土壤退化、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提供饲料、薪柴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植物篱在坡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目前坡耕地植物篱认识上的问题及需要深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以促进我国植物篱技术和坡耕地整治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坡耕地植物篱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四川盆地紫色土区通过标准径流小区试验,研究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豆科银合欢属)植物篱、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禾本科香根草属)植物篱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微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0.,15.坡耕地上,新银合欢植物篱和香根草植物篱均表现出一定的水土保持效应,此效应需要约2年时间才开始显现.据2010年和2011年径流小区的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知,植物篱对泥沙的控制效应优于对径流的控制效应;同坡度时,香根草植物篱对径流泥沙的拦截效应优于新银合欢植物篱;定植时间较长时,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益较好,尤其表现在固土减沙方面;坡度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显著于植物篱对径流泥沙的影响,但定植植物篱2年,二者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差距缩小.此外,定植植物篱2年,植物篱改变坡耕地微地形的效应开始显现,篱带前出现泥沙淤积带,篱带间农地坡度变缓,篱带下出现土坎,此种现象以15.坡耕地比10.坡耕地、香根草植物篱小区比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底行植物篱带处比中行及顶行植物篱带处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黄土残塬沟壑区植物篱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布设的径流小区试验研究结果为依据 ,论述了植物篱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效益。试验表明 :植物篱地比裸地产流时间延缓 5~ 2 5min ,4年后植物篱最大坎高达到 85cm ,坡度降低 9°~ 11° ,坡长缩短也很明显 ;篱地土壤中有机质提高 15 %~ 68% ,全磷提高 0 3%~ 2 2 % ,全氮提高 5 3%~ 12 0 %。植物篱措施与坡改梯措施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植物篱技术发展回顾和贵州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国际国内植物篱技术发展的回顾,认为通过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可供推广应用的坡耕地治理技术。植物篱技术的优点在于能有效的控制坡地的水土流失,增加作物的产量,增加经济收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在逐步形成梯地的过程中,投资较省、地力得到提高。但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因受地域条件差异的影响和农民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成篱作物较难选择,形成的植物篱容易破坏。我们采用农民参与选择成篱作物的方法,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农民能选择出风险小、经济效益较高,适合当地条件的,受群众欢迎的新型植物篱模式,能促进植物篱技术发展,明显地提高了植物篱技术推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是个世界范围的严重环境问题,比如由于丰沛的降雨和陡坡耕作,造成的中国西南部偏僻山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这些区域采取了多种保持土壤措施减少土壤流失,可当地农民并不接受引进的等高植物篱措施;而植物固结地埂是一项传统的且当地农民乐意接受的水土保持措施.本文比较了等高植物篱和植物固结地埂的结构,设置3种植物固结地埂高度0 (CK)、10cm (H10H)、和15 cm (H15H),分析了等高植物篱(H0H)和上述3种地埂高度的植物固结地埂对径流、侵蚀量的影响及产投比和经济效益,旨在理解当地农民的选择.研究结果显示最明显的区别是植物固结地埂具有一定高度的地埂能够方便农事活动并且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植物固结地埂的第2个处理(H15H)比无地埂无植物篱的坡耕地处理(CK)减少径流55.56%±6.25%,减少侵蚀量79.26%±3.50%.不同处理的径流量、土壤侵蚀减少量和土壤抗蚀性变化顺序为:H15H>H10H>H0H>CK.H15H的产投比最高为1.52.与其他试验处理相比,虽然H15H措施需要的劳动力更多,但它具有较高的植物篱收获量和产投比以及较强的抗冲蚀性.因此,西南地区坡耕地上推荐具有15 cm地埂高度的植物固结地埂措施(H15H),甚至该项水土保持措施可适用于与西南地区气候相似的其它区域或是其它国家.  相似文献   

13.
等高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等高植物篱技术是一种坡耕地上低投入、高收益的保护性耕作和持续利用技术。坡耕地采用植物篱种植模式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能达到明显的保水保土效果,同时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推广应用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实施前期收益不明显,作物产量提高滞后,农户管理水平低等因素阻碍了这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因此,要实施该项技术,应筛选经济价值高的植物篱品种,科学规划篱笆带间距和种植密度,立足山区实际开展技术培训,多渠道筹措资金等。  相似文献   

14.
植物篱种植模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植物篱种植模式作为一种坡地保护性耕作和持续利用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热带地区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概述了我国近10余年来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这一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短暂的试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植物篱种植模式的特点,对植物篱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使之适合我国山区和坡耕地的应用;对植物篱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试验、研究,并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引起了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和应用部门的关注,尽管在1997年以后其它区域也随之进行了一些类似的试验和研究,但国内目前只有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和三峡地区在研究和应用方面较系统和深入。最后还对国内在植物篱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对不同水保措施的评估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的侵蚀产沙状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坡耕地对全流域侵蚀产沙量贡献最大;然后针对治理坡耕地的坡地改梯田和种植植物篱这2种水保措施进行了10年的模拟评估比较,发现坡耕地改为梯田在侵蚀产沙控制方面效果较好,然而种植植物篱措施在保持土壤养分、投资回收等方面的作用却优于坡改梯的措施.总体而言,种植植物篱措施更符合科学治理水土流失战略.  相似文献   

16.
宁南县加速推广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成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宁南县推广应用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的经验教训。等高固氮植物篱作为一种坡耕地水土保持和土壤培肥的有效方式,已为宁南县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为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县域经济,提出了大力推广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带状种植是1种以固N植物篱为核心、农作物与植物篱相间种植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植物篱通过修剪避免对农作物遮光,其枝叶作为覆盖物和有机肥,可提高土壤肥力。阐述了植物篱枝叶N素矿化和利用、枝叶有机碳矿化及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固N植物篱对土壤P素和其他矿质元素的供给状况,并评价了该模式下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动态。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与农业面源污染是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采用生物治理的方法具有投资少、操作容易和见效快等特点。采用连续定位监测的方法,以常规旱作花生-小麦和黑麦草-大豆(紫粒苋)为对照,分别设置紫花苜蓿多年生牧草、花生-小麦附设香椿生物篱、花生-小麦附设紫花苜蓿生物篱3个处理,连续3年监测各雨次径流、泥沙和泥沙氮磷养分流失量。结果表明,4~9月份是库首地区早坡地土壤侵蚀和泥沙氮磷养分流失的高峰期,不同利用管理方式下,由于植被覆盖和耕作、施肥措施的不同,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氮磷养分流失量有明显的差异。与种植季节性牧草和旱坡地常规小麦-花生模式相比,种植多年生牧草和常规小麦-玉米模式附设香椿植物篱.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和泥沙态氮、磷流失。发展饲草-养殖模式的早坡地,选种多年生饲草,既能实现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又能保持水土;常规旱坡地等高设置经济植物篱笆.同样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坡地水土流失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构成双重压力。生物篱技术是一条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坡地改良利用途径。本研究以饲草玉米为纽带营建坡地生物篱模式,经4a定位试验探讨了其生长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饲草玉米生物篱能有效改善陡坡地土壤性状、固持土壤、截持径流、减少养分流失,对减少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保持和提高坡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