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生水灌溉对不同类型草坪土壤盐碱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再生水(Reclaimed Water,Recycled Water)灌溉两年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对土壤盐分累计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清水灌溉相比,再生水灌溉对高羊茅土壤全盐量、钠离子含量、SAR值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早熟禾土壤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高羊茅土壤全盐量、钠离子含量、SAR值呈现增大的趋势.早熟禾土壤差异不显著.(3)短期再生水灌溉两种草坪土壤虽未达到盐害水平,但均表现出一定的盐分积累现象,说明再生水多年连续灌溉土壤有潜在盐化危险.且再生水灌溉后高羊茅的土壤钠离子含量和钠吸附比均小于早熟禾,初步说明高羊茅更适宜再生水灌溉.  相似文献   

2.
土壤性能和土壤微生物是再生水灌溉对环境安全效应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模拟试验,以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再生水浇灌大豆为例,分析了收获期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类群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表现为有机质和有效磷显著增加;土壤重金属铅、镉含量相对清水和土壤本底无明显增加,但土壤溶液电导值(EC)增加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盐度累积。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使土壤细菌数量相对清水灌溉处理增加;二级再生水和三级再生水灌溉处理间的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且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再生水灌溉对真菌数量影响不大。再生水灌溉使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灌溉对农田土壤水流运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再生水灌溉农田既可节约宝贵的水资源、缓解农业用水紧缺,同时再生水中的多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粮食产量。但再生水中的物质进入农田后将引起土壤孔隙结构、团聚体结构、黏粒分散特征和水土作用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进而引起土壤入渗性能和导水性能的改变,增大环境污染风险。该文综述了再生水中的悬浮无机固体、大分子有机质、油脂、表面活性剂和盐分对农田土壤水流运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指出受灌农田土壤结构性质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受灌农田土壤与灌溉入渗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该领域亟需开展的2个研究方向。文章对再生水农田灌溉制度制定、污染风险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再生水短期灌溉对土壤-作物中重金属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再生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资源。该文在田间小区开展了为期4年的再生水灌溉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转化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短期内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不明显,且土壤和作物籽粒中的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值,再生水短期灌溉对土壤环境和作物均不会造成污染影响;同时,不同再生水灌溉水量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无显著差异,再生水灌溉带入土壤中的重金属量小于作物收获所带走的重金属量,带出量和带入量对土壤中重金属平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再生水灌溉对典型土壤盐分和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推动再生水安全灌溉,避免土壤盐渍化。该文研究了不同再生水灌溉年限对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再生水灌溉年限对各层土壤电导率、pH值无显著影响,而钠吸附比有所增加,但仍在适宜范围内。再生水灌溉后土壤中Na+、Mg2+、K+和Cl-含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在0~40 cm层位增加不显著,40~80 cm存在增加明显,土壤盐分在降水淋溶作用下具有向根系活动层以下迁移的趋势,华北地区气候条件下再生水灌溉引起耕层土壤盐分显著累积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建筑回填土条件下草坪草种植的适宜性以及再生水灌溉对草坪草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情况,选用黑麦草为试验对象,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的方式,设置清水灌溉、再生水灌溉、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3个处理,研究了呼和浩特市建筑回填土灌溉再生水对草坪草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发现:(1)与清水灌溉相比,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再生水灌溉下的草坪草生长速率分别增长了23%,34%。(2)各处理草坪草在质地、盖度、均一性方面的得分表现为:再生水灌溉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清水灌溉,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3)到观测结束期时,再生水、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下的土壤全盐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8%,3%。(4)不同灌溉水质条件下黑麦草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具有差异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增有减。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对草坪草的生长速率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草坪草的颜色在再生水灌溉下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P0.05)。同时,对试验土壤及草坪草的后期分析能够发现,短期内再生水灌溉下的土壤不会对草坪草产生盐害,土壤也均未受到污染,可见短期内建筑回填土下使用再生水灌溉草坪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再生水灌溉对草坪土壤速效养分及盐碱化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7种水分处理:清水适宜灌(FPI)、混合适宜灌(RFPI)、再生水充分灌(RFI)、再生水适宜灌(RPI)、再生水轻微干旱胁迫(RLWS)、再生水中度干旱胁迫(RMWS)、再生水重度干旱胁迫(RSWS),相应灌溉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70%,70%,80%,70%.60%,50%,40%,灌水定额相同。研究结果表明:与清水灌溉相比,短期内采用再生水灌溉不会使大量氮紊残留于土壤,不会快速提高土壤供磷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不显著,土壤阳离子含量增加也不显著。再生水灌溉不同水分处理下,土壤养分元素累积量与供水量成反比,特别是在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处理下土壤速效养分累积明显。通过对再生水灌溉下土壤化学性质主成分分析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盐分离子及氮钾元素变化较快,其次是水溶性钠离子.再次为速效磷。  相似文献   

8.
沼液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倪亮 《土壤》2008,40(4):608-6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灌溉量对土壤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K养分相等条件下,完全沼液灌溉和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改善土壤肥力,重金属等有害元素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内,但沼液长期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施氮和再生水灌溉对设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再生水灌溉和氮肥施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清水不施氮肥和再生水不施氮肥为对照,研究了4种氮素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及生育期土壤矿质氮、全氮的盈亏状况。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提高了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施氮水平下,再生水灌溉土壤脲酶活性、高氮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低氮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番茄收获后土壤全氮含量均低于清水灌溉处理;相同灌水水质下,再生水灌溉施肥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起到促进作用,对脲酶和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清水灌溉施肥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起到促进作用,对淀粉酶和过氧化氢活性有抑制作用;再生水灌溉土壤矿质氮变化量较清水灌溉显著提高,而再生水灌溉下施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矿质氮变化量。因此,适量减氮并辅以再生水灌溉处理能够提高土壤供氮能力和自净能力,增强土壤解毒能力并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再生水的排放和氮肥用量;不同施氮水平再生水灌溉对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矿质氮含量、全氮含量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2011—2013年,经过3年小区实验,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和葡萄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水区的土壤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呈现低于清水对照区的趋势,而硝态氮与碱解氮含量却高于清水对照区。再生水灌溉区土壤Cd含量高于清水对照区,而Pb、Cu的含量均低于清水对照区。土壤中重金属有一定的积累现象,但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重金属限量值,说明短期再生水灌溉未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再生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葡萄的产量,但对葡萄的品质未产生有利的影响。3年实验中,再生水灌溉区葡萄的重金属含量低于清水灌溉区,说明短期再生水灌溉对葡萄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大。研究表明再生水可以用作灌溉用水,但再生水中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积累的、复杂的,要确保再生水灌溉的安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滴灌对黄瓜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水滴灌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地下水滴灌为对照,分析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再生水水质对黄瓜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再生水滴灌情况下,黄瓜地土壤pH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再生水滴灌处理土壤EC值高于地下水滴灌;在土壤养分方面,与对照相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再生水浓度越大,对土壤呼吸的增强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再生水灌溉对园林植物叶片生理及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种河北省常见园林植物(大叶黄杨、女贞、月季、丁香、紫荆、连翘、海棠和榆叶梅)进行再生水灌溉试验,浇灌周期为3年,以自来水灌溉作为对照,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园林植物生长特性及根际土壤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中所含有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大部分可被植物有效吸收,而植物对一些有毒元素的吸收受到抑制;再生水处理的植物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总体上比对照增加,部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对照自来水相比,8种园林植物出现了钠元素的积累,重金属也有逐渐升高趋势,但植物表观并未表现出异常现象。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再生水灌溉情况下,8种园林植物的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盐量、水溶性钠和氯离子含量均高于自来水灌溉,多种植物土壤中含量与自来水灌溉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方面,再生水灌溉不同程度促进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提高,除了女贞、月季和紫荆以外,与对照相比,绝大部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不同程度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其中,以女贞、月季和紫荆增加幅度较大;8种园林植物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最多,占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综合分析可知,再生水灌溉能够短期内促进园林植物的生长和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数目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灌溉模式对潮土结构性质及导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再生水不同灌溉模式下土壤结构性质及导水性能的差异。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入渗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再生水持续灌溉(RW)、再生水—清水混合灌溉(RW-2)及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ARW)3种灌溉模式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团聚体稳定性、入渗率及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各处理容重呈降低趋势,总孔隙度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再生水灌溉促进潮土>1mm粒级团聚体向<1mm粒级团聚体转化,相比CK,各处理<1mm粒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长11.51%~31.22%;潮土团聚体水稳定性降低;各处理>0.25mm粒级团聚体含量分别降低2.92%~9.75%,平均质量直径分别降低11.30%~38.38%,几何平均直径分别降低3.93%~12.78%,其中RW最为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1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对潮土结构稳定性贡献最大;再生水3种灌溉模式下潮土入渗率分别显著增长80.00%~260.00%;ARW处理潮土有效导水率上升22.68%,而RW和RW-2处理土壤有效导水率分别下降14.47%和42.36%。保持潮土结构性质方面以RW-2处理最好,改善潮土导水能力方面则以ARW处理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与灌溉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对水盐、水溶性离子、滴水穿透时间WDPT、有机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二代生物综合响应指数法(IBRv2)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效应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1)与再生水灌溉(T1)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  相似文献   

15.
唐莲  白丹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194-196,199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武口市森林公园的含砾砂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对中水灌溉条件下砂砾质土壤在不同灌水量、多次连续灌水、降雨淋洗等不同来水条件下水分、污染物运移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微污染水用于绿化灌溉对砂砾质土壤中污染物运移及累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区土壤PAHs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ijkelkamp土壤采样器对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区进行了3个钻孔剖面采样,同时采集了灌溉用水及地下水样品,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有14种PAHs检出,浓度在0.4-53.1 μg·kg-1之间,∑PAHs平均含量为206.7 μg·kg-1,达到了土壤污染临界值;表层以下PAHs的检出种类和含量显著减少,以中、低环的萘、菲、芴、荧蒽、芘为主,∑PAHs仅占表层的3.8%-12.0%,从剖面PAHs含量变化可以判断,低环PAHs较易迁移,迁移性强弱顺序为萘、芴〉菲〉芘、荧蒽;污灌区表土中PAHs组成与大气降尘接近,但与再生灌区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于灌溉用水不同所造成;再生水灌区表土以下土壤剖面检出的PAHs与再生水中的PAHs一致,说明再生水灌溉是导致土壤剖面PAHs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地下水中检出的PAHs种类也与土壤剖面基本一致,但含量较高,可能是早期污水灌溉所造成。  相似文献   

17.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扩散率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与连续灌溉再生水的次数有关,短时间灌溉有降低的作用,但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扩散率和饱和导水率有增加的趋势;同时,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全盐量增加;土壤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有显著变化。灌溉5次之后,除0~10cm土层全盐量为0.107%外,其他各层均低于0.1%的限度;0~10,10~20,30~40cm土层的ESP均在5%~10%范围之内,20~30cm土层的ESP基本保持在原始的水平。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