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油大豆新品种合丰47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生产、消费和进口国,75%以上的商品大豆是用于油脂加工,因此发展高油大豆生产是必然趋势[1,2].东北尤其黑龙江省是我国高油大豆优势产区.根据区域的自然、生态和生产条件不同,东北高油大豆优势产区分为内蒙古东四盟市优势产区、辽河平原优势产区、吉林中部优势产区、松嫩平原优势产区和三江平原优势产区,其中以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优势产区最大.  相似文献   

2.
正1濉溪县大豆生产基本情况濉溪县地处淮北平原,是农业大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87万亩,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大豆。近年来,因原有普通播种机性能不能满足秸秆禁烧条件下播种要求,致使大豆面积有所减少。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40万亩,主要集中在濉溪西部和北部乡镇。品种以中黄13和徐豆14为主,产量在150公斤左右。所产大豆为优质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到45%,主要用于制作豆制食品。  相似文献   

3.
大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地都得到广泛种植,特别是东三省,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大豆的主要产区。近几年,由于进口大豆的影响加上玉米的市场前景看好,对大豆的种植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原因还是大豆的产量与玉米相比还存在差异,导致经济价值没有优势。但如果把大豆产量提上来,其经济效益还是十分可观的。大豆的高产一定要抓好细节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大豆作为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北方属于高寒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更是优质大豆的发源地。大豆种植技术直接影响到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如何更快地提高北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相关人员探索和研究的首要课题。本文针对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北方地区大豆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濉溪县大豆的生产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豆的国内外形势及濉溪县发展大豆的有利条件,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濉溪县发展大豆的设想,对发展濉溪县大豆的生产和开发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松嫩平原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比较适宜,机械化程度高,大豆面积大,每年种植面积达66.7余万hm2,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4左右,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基地,亦是国家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生产上急需明确该地区大豆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高油、耐密植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合丰42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商品大豆75%~80%是用于油脂加工,发展高油大豆生产是主要的发展方向。黑龙江省是我国高油大豆优势产区和高油商品大豆的供应基地,是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重点实施地区,尤其我省北部三、四积温带是重点提高油分含量的产区,生产上迫切需要高油大豆品种。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  相似文献   

8.
大豆是主要油料作物,在我国有广泛的种植,特别是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要产区。在大豆的栽培过程中,每个生产环节都不能忽视,只有加强不同环节的管理,才能保证大豆的良好生长,促进植株的健康发育,达到高产稳产的生产目标。本文主要对大豆栽培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大豆生产环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大豆结荚不实严重影响产量和种植效益,针对我国东北地区近些年大豆生产经常出现结荚不实这一现象,详细分析大豆结荚不实的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大豆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近几年,大豆生产结荚不实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地方连片出现严重的不结实,主要表现为形成荚果后,籽粒不能正常形成,产生荚果空秕的现象,往往到收获时会有很多空豆荚,致使产量不高,严重影响大豆的种植效益。造成大豆结荚不实的原因很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作为我国北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北方属于高寒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更是优质大豆的发源地。大豆种植技术直接影响到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如何更快地提高北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相关人员探索和研究的首要课题。本文针对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北方地区大豆种植效益提供参考。1北方大豆种植技术1.1精选良种种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日后农作物的质量。因此选种是十分关键的一步。选种时,尽量选择高蛋白豆种,这是因为大豆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该研究分析了2006—2018年黑龙江省3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综合优势,对不同粮食产区优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综合优势属全国中等水平,但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今后应进一步提升质量、增加效益,弥补效率优势的不足;玉米综合优势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尽管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调减,但从长期发展角度看仍是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产业和工业原料加工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大豆综合比较优势较高,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大豆产业尤其是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目前虽然已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在黑龙江省仍具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正>大豆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北方属于高寒地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更是优质大豆的发源地。大豆种植技术直接影响到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如何更快地提高北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相关人员探索和研究的首要课题。本文针对北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为北方地区大豆种植效益提供参考。大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是豆科植物里最容易消化的也最富有营养的,同时又含有特别高的蛋  相似文献   

13.
专用大豆生产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面向市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大豆生产向优质专用、区域化方向发展,振兴安阳市大豆产业,我们对我市大豆特别是优质专用大豆生产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发展对策。1现状调查1.1大豆生产状况安阳市属黄淮海大豆产区,为大豆适生区,近年来种植面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产区和商品豆基地。也是国家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机械化程度高,大豆生产前景广阔,本文针对北部高寒山区气候生态特点,就如何提升该地区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出了建议,并介绍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以提高该区种植大豆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栽培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蛋白质含量丰富,用途广泛,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经过深加工。黑龙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其大豆种植面积大约有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7%左右,目前产量已经占全国的11%。在大豆栽培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大豆生长条件的了解,并且要对大豆栽培技术进行研究,选择相应的配套机械设备,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本文对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栽培模式以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1大豆的耕作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临颍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常年大豆种植面积在10万亩,总产1.5万t,是县域主要油料作物,临颍县也是河南省大豆主要产区之一。但随着农村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目前存在大豆种植面积波动较大、生产水平发展缓慢、大豆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制约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临颍大豆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黄淮海区域夏大豆生产主产区,年种植面积在900万亩左右.推进夏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生产效益,是提升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大豆产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当前河南产区与夏大豆生产相配套的农机装备还较少,农户多采用传统的大豆播种与...  相似文献   

18.
正淮北地区是安徽省生产大豆的主要产区,也是全国大豆主要产区之一,夏大豆是淮北地区夏季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在夏种作物中占比超过6成,对当地农业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夏大豆的高产稳产对当地农业发展、农户增收意义重大。淮北地区夏季灾害性气候比较多,近些年来干旱、涝灾、病虫草害等交替发生,给当地夏大豆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夏大豆的优质高产是淮北地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下面,结合淮北地区夏大豆栽培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四大粮食作物在黑龙江垦区的优势产区,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应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对垦区四大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的优势产区是建三江、宝泉岭、牡丹江管理局;大豆的优势产区是九三、北安、绥化管理局;玉米的优势产区是北安、绥化、九三、哈尔滨、齐齐哈尔管理局等;小麦的优势产区是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管理局。今后,各地区应根据比较优势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种植业布局,开展专业生产和经营。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豆种植面积呈现一定程度的缩小,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实现大豆产量的增产增收,就成为现阶段农技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大豆种植现状和高产栽培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1大豆种植现状大豆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在70万公顷以上,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更是高蛋白大豆的优势生产区域。在河南省舞阳县大豆种植面积在2万公顷以上,大豆种植已经成为部分农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尽管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