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祖树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42-145
对顺昌县5a生杉木、厚朴及马褂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该混交林的生长量来看,不同坡位各树种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均体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从生物量来看,下坡位各树种平均木单株总生物量最高,其次为中坡位,上坡位各混交树种林分总生物量最低;就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坡位杉木和厚朴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干部〉叶部〉枝部,而马褂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不同混交树种骨骼根、大根、中根、小根及细根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位最高,中坡位次之,而上坡位最低。  相似文献   

2.
不同坡位杉木樟树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尤溪县4年生杉木、樟树人工混交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混交林生长指标来看,不同坡位杉木及樟树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单位面积平均材积均体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从生物量来看,下坡位杉木、樟树平均木单株总生物量最高,其次为中坡位,上坡位杉木、樟树林分总生物量最低;从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上看,不同坡位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叶部枝部,樟树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来看,杉木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樟树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大根中根细根小根。  相似文献   

3.
黄钦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23-2125
对福建省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9年生秃杉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秃杉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总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就各器官生物量而言,不同坡位平均木叶和干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枝生物量表现为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骨骼根、大根、中根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小根和细根生物量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就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坡位秃杉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干〉叶〉枝,上坡位和下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大根〉中根〉粗根〉小根〉细根;中坡位则表现为骨骼根〉大根〉粗根〉中根〉小根〉细根。  相似文献   

4.
齐文忠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34-136
对南平市7a生油樟香料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油樟香料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生长量随坡位上升而不断下降;从生物量看,下坡位油樟平均木单株总生物量最高,其次为中坡位,上坡位油樟林分总生物量最低;就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上坡位和下坡位油樟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而中坡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叶部〉枝部;不同坡位油樟地下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骨骼根〉大根〉中根〉小根〉粗根〉细根。  相似文献   

5.
黄修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52-2654
对福建尤溪县6年生厚朴纯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厚朴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林分生物量均体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来看,不同坡位厚朴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叶〉枝;就干、枝、骨骼根、大根及中根各器官皮的鲜生物量分配率来说,除立地条件较差的上坡位外,下坡位和中坡位均表现为枝皮的生物量分配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林文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149-151,207
通过对霞浦县7a生乐昌含笑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乐昌含笑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林分生物量大小也表现出类似规律。从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来看,不同坡位乐昌含笑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叶枝。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规律来看,乐昌含笑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大根粗根中根小根细根。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龄厚朴药用林生物量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尤溪3种不同林龄厚朴药用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厚朴药用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林分总生物量均体现为6年生>5年生>4年生;从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上看,不同林龄厚朴药用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叶>枝;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来看,6年生及4年生厚朴药用林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而5年生厚朴药用林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中根>骨骼根>大根>小根>细根;就同一器官皮生物量分配率差异而言,6年生厚朴药用林平均木骨骼根皮生物量分配率最高,而5年生厚朴药用林平均木干、中根、枝皮生物量分配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翁闲 《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38-139,162
以福建顺昌不同坡位16a生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研究,结果为高产脂马尾松科学合理的营建及管理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均体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就林分地上部分不同层次生物量差异而言,地上部分草本层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最高,中坡次之,而上坡最低;从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上看,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部枝部叶部皮部;就不同坡向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上坡有利于叶、枝及皮生物量积累,下坡最有利于干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9.
对长乐沿海山地3年生湿地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下坡位湿地松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东西冠幅均高于上坡位,而平均南北冠幅则低于上坡位;(2)湿地松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高于上坡位,下坡位湿地松地上部分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与上坡位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3)不同坡位湿地松地上部分各器官鲜生物量及干生物量大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叶,湿地松地下部分不同径级根鲜、干生物量差异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  相似文献   

10.
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分生物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少木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21-123
研究16a生杉木和深山含笑(3∶1)混交林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杉木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为干根叶枝,深山含笑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为干根枝叶。16a生杉木深山含笑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木生物量中干、根生物量高于杉木纯林平均木;枝、叶生物量低于杉木纯林平均木。杉木深山含笑(3∶1)混交林其杉木枝叶主要分布在5、6、7层,占总枝叶量的84.9%,叶量占总叶量的81.5%;而混交林中深山含笑枝叶主要分布在3、4两层,占总枝叶量81.1%,叶量占总叶量的83.3%,混交林中深山含笑0~40cm细根占细根总量的8.3%,40~80cm细根占细根总量的83.3%,细根主要分布在40cm以下;混交林中杉木细根密集分布在0~40cm,混交林中杉木与深山含笑地下根系分布有明显的层次性。杉木深山含笑混交(3∶1)具有良好的林分结构,合理地利用了地上、地下的空间。尤其是深山含笑枯枝落叶多,易分解,系深根性树种,能够维持和提高林地地力,有利于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是一种较好的混交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杉代数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采用设标准地进行实验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南平溪后29年生杉木材不同连栽代数林分的生物量。结果表明:29年生单株杉木各 成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干〉根〉皮〉枝。2代和3代林分中实生平均木的生物量,干皮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连栽代数增加均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因子对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林木选育、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广东省樟树、木荷、枫香3个乡土阔叶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实测数据,利用含协变量和无交互作用的多因子方差分析法,从5大类30个因子(11个定性因子、19个定量因子)中,筛选出与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相关的因子,进而用增强回归树(BRT)来分析不同因子对3个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1)植被类型、枝下高、胸径、植被总覆盖度、冠幅东西向宽度是影响樟树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地市、植被类型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坡向、海拔、平均高度为影响枫香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3个树种树干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无共同主要影响因子。(2)影响樟树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枝下高、植被类型、海拔、植被总覆盖度、平均高度、灌木盖度、年龄、胸径、林种、土层厚度,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年龄、草本盖度、枝下高、平均胸径、土层厚度、植被类型,影响枫香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为坡向、海拔、平均高度、枝下高;3个树种木材密度具有共同主要影响因子枝下高,其相对贡献率相近,均在10%左右。(3)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为影响樟树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7.04%和76.92%。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地域因子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79.96%;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为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土壤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83.04%。地形因子、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3.98%和92.70%。结论本文通过多因子方差分析和增强回归树对不同因子进行分析,得出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樟树、木荷、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3.
吉水三种造林模式林分生物量及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湿地松、杉木是我国南方广为种植的针叶用材树种,多年来众多的科学家对它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湿地松林及杉木林的林分生产力、林分生物量进行研究,评价林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段杉阔混交林中,杉木(Cunninghamia la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木荷(Schima superba)、上杭锥(Castanopsis lamontiivar.shanghangensis)、厚叶厚皮香(Ternstroemia kwangtungensis)和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是主要建群种。在不同海拔段的群落中各建群种的优势变化明显。随海拔升高,乔木层中杉木、毛竹、木荷的优势下降明显,厚叶厚皮香、黄山松和上杭锥则随海拔升高其重要值增大。在下木层中,这些树种的优势明显下降,仅厚叶厚皮香在950-1250m的海拔段其重要值的排序进入前10位。在地被层中,部分树种幼苗的重要值有所提高,表明这些建群种有一定的更新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样方收获和分级取样测定法,对16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积累及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与测树因子(D^2H)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16a生马尾松人工林分总生物量为110.449t·hm^-2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为乔木层〉死地被物〉草本〉灌木;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0—20cm径阶范围,占整个乔木层生物量的83.01%,优势木和被压木对林分生物量的贡献不大,平均木构成了乔木层的主林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顺序为干材〉枝条〉根〉干皮〉叶;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随着胸径的增大呈现不同趋势:干材与干皮积累的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步减小,而树枝、树叶、树根的相对比例在增加,马尾松的干、枝生物量差别逐渐缩小,生物量结构随着胸径的增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选择福建常用的 6个针阔树种 ,与杉木组成 3树种组合进行行状混交育苗 ,应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木荷与杉木与马尾松混交育苗具有正效应 ,作为 3树种混交林的树种搭配是合适的 .而马杉桤、木杉桤和桤杉闽这 3个树种组合 ,则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 ,作为 3树种混交林的树种搭配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相似文献   

17.
广州白云山几种森林群落生物量和持水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白去山风景区主要森林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及灌草层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马占相思+木荷群落>马尾松群落>马占相思群落>藜蒴群落>加勒比松群落:枯落物层现存量为马尾松群落>藜蒴群落>马占相思+木荷群落>马占相思群落>加勒比松群落;5个群落各层的自然持水量为土壤层>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枯落物层(马尾松群落为灌草层>乔木层);群落各层总的自然持水量顺序为马占相+木荷>马占相思>马尾松>加勒比松>藜蒴。  相似文献   

18.
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芹林场选择有代表性的青钱柳、杉木混交林A、B两种和杉木纯林,进行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1)混交林中青钱柳平均木单株生物量各器官分配比例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2)不同林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青钱柳杉木混交林A>杉木纯林>青钱柳杉木混交林B,三种林分各部分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3)青钱柳平均木的连年生物量、平均生物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至今仍未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50年生木荷人工林生物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坡位林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坡位上升,林分不同层次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也呈下降趋势,且下坡位林分不同层次水源涵养能力与上坡位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