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甘8号     
“中甘8号”是按照早熟、丰产、高抗芜菁花叶病毒的要求而育成的一个甘蓝新品种。已于198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特征特性“中甘8号”植株开展度约65厘米,外叶平均19片,叶色灰绿,叶球扁圆、紧实,单球重1.5~2公斤,亩产一般4000公斤以上。水肥  相似文献   

2.
采用四因素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连葱9号高产栽培氮、磷、钾合理施肥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施用单一元素的增产效果为NKP;多元素配合施肥增产效果为N+P+KN+PP+K;氮、钾二元素对连葱9号产量和品质影响大。在每667m2洋葱产量5000kg左右时,配方以N 25~30kg、P2O515~20kg、K2O 20~25kg为宜,增施有机肥应适当降低氮磷钾用量。  相似文献   

3.
刘佳 《西北园艺》2005,(2):40-40
1)中甘15号。①特征特性。中熟春甘蓝品种。植株开展度45~48cm,外叶14~16片,叶色绿,蜡粉较少。叶球紧实,近圆形,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春季从定植到商品成熟约55天,单球质量1.3kg左右,667m^2产量约4000kg。②栽培要点。适于华北、东北、  相似文献   

4.
甘杂8号是采用雄性不育系CMS二乌叶与自交系寒将军-2-1-8-99-11配制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叶色深绿,蜡粉少,结球紧实,外观整齐,球扁圆形,纵径约14cm,横径约24cm,中心柱7.4cm,单球质量1.62kg,耐裂球,粗纤维少,微甜,口感好,品质优。从定植到采收85~100d(天),每667m2产量4200kg左右,田间对黑腐病的抗性比对照京丰1号强,适合四川省甘蓝种植地区秋冬季及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5.
中甘11号,是中国农科院育成的早熟甘蓝一代杂交种。1985年引入我县试种,表现生长势强,外叶15片左右,叶色深绿,叶球近圆形,包心早,球紧实,品质优良,冬性较强,定植后50天左右收获,5月下旬即可上市,月底大量供应市场,调节了蔬菜淡季的供应。试种亩产4350公斤,比对照迎春2550公斤,增产70.5%。1986年在白沙滩常家庄  相似文献   

6.
春甘蓝新品种‘中甘1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甘15号”为中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主要适于春季露地栽培,定植到收获约55d。叶球紧实,圆球形,单球平均可在1kg以上。叶质脆嫩,品质优良,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丰产性好,一般产量可达52500-60000kg/hm^2。亦可早秋种植。10月上中旬上市,或晚秋定植于保护地,元旦或春节上市。  相似文献   

7.
中甘9号为新育成的中熟秋甘蓝一代杂种,从定植到收获约85天。高抗TuMV兼抗黑腐病。植株开展度60~70cm,外叶15~18片,深绿色,叶球略扁圆,单球重约3.0kg,叶球紧实度0.52~0.55。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较耐贮藏,平均产量5500~6000kg/667m2。适于我国各地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播期对中熟秋甘蓝新品种中甘101在荆门地区收获期及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播种期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8月6日和8月13日播种的甘蓝产量最高,但生育期较长;7月16日播种的甘蓝生育期最短,但产量最低;7月23日和7月30日播种的结球甘蓝农艺性状大致相同,能够在相对较短的生育期下获得比较稳定的产量,因此认为7月23日—8月5日为秋甘蓝中甘101在荆门地区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9.
中甘12号是利用02-12-2和79-156-1两个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极早熟春甘蓝一代杂种。在北京市历年区试和生产示范中,表现优质、丰产、不易未熟抽薹。从定植到收获约45天,与现有早熟春甘蓝主栽品种中甘11号相比,产量相近,但可早熟5~7天,每666.7m2增收1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中甘11号甘蓝露地制种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甘11号是目前北方地区早熟春甘蓝的主栽品种。为尽快推广这一优良品种,我们从1984年即开始试验制种。前几年由于未能很好掌握其规律,露地制种亩产仅15—20公斤。近两年由于制种技术不断改进,产量也大幅度提高。至1988年以采种基地通县胡各庄乡大面积露地制种为例,72亩制种田平均亩产达40公斤左右。其中有36户平均亩产折合62.2公斤,最高84.l公斤。这个乡不但产种量高,质量也好,种子平均发芽率达到80%左右,净度在98%以上。 获得上述高产、优质种子,除进行正常管理外,主要抓了以下三项关键技术措施的改进。 一、既要花期相遇好又要增加有效花…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鄂豇豆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襄樊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豇豆新品种鄂豇豆8号配套栽培技术,为其栽培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鄂豇豆8号播种期、种植密度双因子试验,研究筛选适宜当地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组合。结果表明:9个处理中5月1日播种、667m2种植4400穴和4月24日播种、667m2种植3700穴的产量居第1、2位,667m2产量分别为2119.74、2098.87kg,二者间差异不大。考虑到上市早价格高的因素,建议在温度稳定上升后宜适当早播,即4月中下旬播种,密度适中,667m2最佳种植密度为3700穴。  相似文献   

12.
从河南地方品种安阳包头的早熟株系中筛选出自交不亲和系安16,从北京早熟白菜品种中多代自交筛选出自交不亲和系夏23,经杂种优势测定,育成秋早熟大白菜一代杂种豫白菜8号。其外叶浅绿,叠抱型,生育期55~60d(天),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黑斑病。净菜产量为每667m23912.9~4704.0kg,其产量、商品品质显著优于对照小杂56和89 8。  相似文献   

13.
夏秋甘蓝新品种西园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园8号是以从日本引进品种,经多代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不亲和系9617和9670为父母本配制的一代杂种。该品种生育期90-100 d(天),耐热,在夏秋季32℃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抗病毒病,中抗黑腐病,耐根肿病,一般夏播产量3 000 kg·(667 m2)-1左右。适宜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宜江苏仪征蔬菜生产绿色高效的施肥方式和肥料品种,2015年与南京宁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选择3组微生物菌剂在小白菜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灭活基质处理相比,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小白菜株高、单株质量、产量均增加,组合1~3微生物菌剂处理株高分别增加1.0、1.3、1.1 cm,单株质量分别增加0.3、0.4、0.3 g,产量分别增加1 828.4、3 628.5、3 153.3 kg/hm2,增产率分别为4.3%、7.4%、6.2%。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期对威芋5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 《长江蔬菜》2014,(4):31-32
以马铃薯威芋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威宁县不同播期对威芋5号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月23日播种,威芋5号产量最高,可达2 116.46 kg/667 m2,纯收入为1 134.81元/667 m2,经济效益显著,而不同播期对威芋5号生育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平衡施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平衡施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K(N15P5K10)基础上分别增施氮肥、磷肥、钾肥、硼肥、有机肥都可使大白菜产量提高5.3%~47.0%,并以施用泥炭的效果最为显著.与CK相比.仅常规施肥的大白菜硝酸盐含量降低;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大白菜维生素C舍量,且以常规处理增幅最大.达121.9%;增施氮肥、硼肥和有机肥大白菜的氨基酸舍量增加,以氮肥的效果最佳,增幅为26.4%.增施氮肥、磷肥、泥炭和菜籽粕处理的还原糖含量增加;硼肥和磷肥处理可提高大白菜的氮含量,增幅分别为10.4%和9.2%,增施磷肥提高了大白菜的舍磷量,增幅为17.7%,钾肥和硼肥处理提高了大白菜的含钾量,增幅分别为6.3%和2.6%.不同肥料组合对大白菜N/P,N/K,P/K作用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沈阳快菜经多代选育而成的自交不亲和系BZ-35和从天津大麻叶中选出的BZ-26为亲本配制而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潍白8号。该品种生长势旺盛,结球速度快,叶球高桩直筒形,扣抱,结球紧实,叶球高42cm,横径22cm;从播种到收获65~70d(天),单株质量5~6kg,净菜率69.1%,每667m2净菜产量6000kg左右;高抗TuMV,抗霜霉病,主要作秋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型肥料生物菌肥对大白菜产量以及抗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物菌肥提高了秋季大白菜的综合抗病性和商品品质,大白菜的产量与生物菌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667 m2施用量以35~40 kg为宜。  相似文献   

19.
琴萌8号是由自交不亲和系93-2-2SI和93-7-5SI配制而成的早熟秋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65d(天)左右,株高34.9cm,开展度80.8cm;外叶绿色,叶柄白绿色,叶球叠抱,倒卵圆形,结球紧实,球叶浅黄绿色,球高23.5cm,横径19.1cm,单球质量3kg左右,净菜率70%以上;高抗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和软腐病,耐贮运,商品性好,VC含量179.80mg.kg-1(FW),可溶性总糖2.42%(DW),粗蛋白24.34%(DW);每667m2净菜产量5500kg左右,适宜山东、河北、北京、黑龙江、陕西、天津、河南等地早秋栽培,累计种植面积达6300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