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随州地区的随州、广水两地国家气象站1957~2017年61年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结合农业部门提供的随州主要农作物的生育期和冻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了随州地区霜、不同等级的霜冻、霜冻害时空分布,探讨了极端最低气温与极端最低地表温度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季节霜冻出现的规律和霜冻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提出了防御霜冻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晚霜冻灾害是一种威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冬小麦冻害预测预报提供参考,对山东桓台2001-2019年3次因晚霜冻灾害造成小麦减产年份的相应气温进行统计分析,结合2020年拔节至抽穗期小麦实地观测试验,研究确定冬小麦晚霜冻灾害气温服务指标。结果表明:拔节至抽穗期小麦在遇到气温0~4℃时天气过程时会发生冻害;2020年同一时间节点,桓台观测站点百叶箱内气温与小麦田间气温最小差约为4℃。由此确定冬小麦晚霜冻灾害最低等级气象服务气温指标为4℃。  相似文献   

3.
一、霜害情况宿县地区是我省主要小麦产区之一,4月上、中旬經常出現春霜冻害。这时小麦已普遍拔节、孕穗,失去了抗寒能力,因此,常因春霜冻害造成减产損失。今年4月9日清晨,又遭受了自1953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春霜冻害,冻害的程度仅次于1953年4月12日的一次。1953年冻害后,小麦减产6成左右,今年这次霜冻,虽然在5月份天气凉爽,无西南干旱风为害,有利于霜冻后小麦的灌浆成熟的情况下,估計受害地区仍要减产3—5成。据宿县农业气象試驗站气象资料的記載,自1953年以来9年中,春霜出现在4月上、中旬的有5次(1953、1954、1957、1960、1961年),其中1960年4月2日的一次最早,1954年4月20日的一次最迟;低溫的强度以1954年4月20日一次最低气溫摄氏2.9度为最高,1953  相似文献   

4.
洛川苹果花期冻害气候特征及人工防霜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学学报》2015,5(11):109-112
为了科学认识低温冻害对洛川苹果的影响,降低苹果花期冻害损失,提高苹果种植效益,笔者利用洛川县1955—2014 年的气候资料,对照苹果花期冻害指标,分析了洛川苹果花期冻害气候特征,对采用的防霜措施进行了探讨。结论表明:洛川县1955—2014 年苹果花期冻害基本上3 年1 遇,严重灾害7~8 年1 遇。出现时段主要集中在4 月6 日—18 日,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93%,以影响花蕾为主。轻霜冻出现次数约占霜冻总数2/3,2000 年以后,由于气候变暖,冻害天气出现次数增多,降温幅度大加之花期提前,造成的损失较重。在轻冻害天气过程中,采用单一防霜方法,均能保证不出现冻害,但在严重冻害出现时,由于天气复杂,导致防霜效果降低,宜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霜。  相似文献   

5.
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发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近十几年来烟台地区冬季和春季苹果开花前的气温变化,分析了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发生规律。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的发生与暖冬天气关系密切,烟台地区发生花期霜冻的年份,均出现了暖冬天气;同时,如果4月上中旬温度较高时,苹果的物候期会提前,发生霜冻时,损失更严重。因此,暖冬(2月份均温高于2℃)和4月上中旬的高温,可作为烟台地区发生晚霜的早期预警预报的参考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6.
冻害是农作物及经济果木在春季常遭受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地由于北方冷空气的侵入,气温急剧下降形成霜冻和寒潮。当日地面最低温度降到0℃或百叶箱最低温度2℃时,称心霜冻,群众称为“黑霜”。日平均气温在24小时内急剧下降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的天气称为寒潮。它的来临有时风去突变,风雪交加,有时气温猛然下降,使人感到干冷。冻害的标准分级百叶箱最低气温作物灾害情况一般冻害0~2℃作物生殖器官受害重冻害部玉分米死等亡植,大株死部亡受害,没严菜重幼冻苗害-5.1~7℃甜向菜日大葵部植分-株2受死.害1亡-,,0部花.分5椒℃死幼亡芽,油死…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对黔西南州重霜冻灾害的认识,做好黔西南州冬季农作物防御低温冻害工作,利用气象资料,对2009年3月13-14日黔西南州出现的严重低温霜冻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灾较重的是中北部的兴仁、兴义、安龙、普安、晴隆等县,东南部的贞丰、望谟、册亨等县降温幅度没有中部以北地区大,霜冻轻.霜冻对小麦、油菜有一定影响,对已经出苗的马铃薯影响较大,对叶菜类蔬菜、春茶和正在开花的果树等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小麦春季冻害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小麦早春冻害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抗寒能力下降,因寒潮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而发生的霜冻灾害,因此时天气已逐渐转暖,又突来寒潮,故常称为倒春寒.春末晚霜冻害是指小麦拔节后,穗分化进入幼穗形成期,抗寒能力减弱,遇强冷空气,气温低于-3℃~-5 ℃而导致的冻害.  相似文献   

9.
葡萄原产于暖温带地区,在寒冷地区栽培,易遭受各种各样的冻害,进而影响葡萄的生长、结果与产量.在北方地区,最常见的冻害有霜冻、冰冻和抽条三种类型. 冻害的原因与表现 1、霜冻 霜冻分早霜和晚霜两种. (1)早霜冻害:在我国北方地区、葡萄不能正常落叶,而是依靠霜打才落叶,在正常年份,秋末随着气温的降低先后出现轻霜、中霜和重霜,从而使叶片失去生理作用而变干.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寒冻害是影响木薯生产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广西低温寒冻害发生频率以及防御低温霜冻对策,可为优化广西木薯产业布局、趋利避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广西91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出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基于SURFER技术获得广西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图。结果表明,纬度越高木薯低温寒冻害轻、中、重、严重发生频率越高,纬度越低,出现的频率越小,根据木薯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图,划分出广西轻度低温寒冻害区、中度低温寒冻害区、重度低温寒冻害区以及严重度低温寒冻害区。研究结果可为规避低寒冻害对广西木薯的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1963—2010年度商丘市小麦生长季的气象数据为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生育期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并深入分析了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该区小麦干旱、冻害和干热风发生情况分别为十年八遇、十年十遇、十年八遇,重灾年发生情况分别为十年六遇、十年八遇、十年七遇。与常年相比,3种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呈现干旱和冻害变化不大,干热风有所减少;危害程度呈现冻害、干热风有所减轻,干旱在特殊生育期逐渐加重的趋势;时期分别呈现干旱在越冬期发生频率最高,年际间变化较大,返青至开花阶段频率次之,年际间变化较小,播种至出苗期频率最小,但呈逐渐增加趋势,冻害在初冬和早春逐渐减少,越冬和晚霜逐渐增多,干热风呈5月下旬减少、6月上旬增多的态势;空间分布呈现干旱东部和南部少,中部次之,北部和西部多,冻害东部重,西部次之,中部轻,干热风南部、中部轻,东部和西北部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国外研究证明,在植物体上广泛存在具有冰核活性的细菌(Icenuoleation active bacteria简称INA细菌),它可在-2-5℃诱发植物细胞结冰而发生霜冻害,相反,无INA细菌存在的植物,一般能耐-7-8℃的低温而不发生霜冻,这一发现,为研究和防治植物霜冻害提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去年春,我市桃树因冻害死亡的园片较多,重者死亡率达95%,轻者则10%,尤其以5~7年生的中华寿桃冻害最重,造成近6公顷成年树绝产死亡.   发生原因   一、霜冻时间与花期相吻合.去年我市3月份有3次霜冻,分别在3月-3日、13日、14日,最低气温为-3.9℃,尤其是中旬的2次霜冻正处在桃树萌动期,致使平泊洼地的桃树,近地主干皮层细胞组织遭受冻害破裂而死亡.   ……  相似文献   

14.
小麦霜冻害是指麦田连续低温天气导致小麦果穗生长停滞。我国小麦种植面积较广,南北方的跨度大、地形多变,冻害的发生是多种多样的。平原区多而重,沿海海洋气候区、山地平原小而轻,高寒山区则情况复杂。基于此,本文从小麦品种、栽培管理和气象条件等方面探讨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并提出小麦冻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铜川市春季果树冻害气象条件分析及防御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249-250
近年来,铜川市政府聚焦"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大力营造铜川苹果、大樱桃、核桃品牌。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春季低温冻害对果树开花、坐果产生一定影响,采用3个气象观测站近50年春季气温进行分析,铜川春季极端最低气温达-2℃的冻害天气2~4年一遇,极端最低气温达-4℃的冻害天气3~7年一遇;全市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1℃为0.64 d/年,南部最小,中部次之,北部最多;春季平均气温11.8℃,前冷后暖,增暖最大是北部,南部较小,中部最小;4月中旬关键期出现≤-4.0℃的气温在中、北部频率较高,出现冻害几率最大的是北部,中部次之,南部最小。最后提出预防建议,以期为果农做好果树防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7,(14):12-13
春霜冻是制约酿酒葡萄生长及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探究赤霞珠葡萄春霜冻指标可为赤霞珠霜冻预报、预警及灾害风险评估和防御提供科学参考。作者采用人工霜箱开展模拟霜冻试验对赤霞珠萌芽期、新梢期、幼叶期和花序期遭受霜冻的耐受能力及临界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器官过冷却点在-4.7℃~-3.5℃之间,结冰点在-3.8℃~-2.9℃之间,随着发育进程变化,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呈上升趋势,也就是抗寒性随着发育期有降低趋势,耐冻程度依次为萌芽期新梢期幼叶期花序期。萌芽期在-4℃时出现轻度受冻,-5℃及以下为重度受冻;新梢和幼叶在-2℃时发生轻度受冻,新梢在-4℃及以下为重度受冻,幼叶在-3℃时发生重度受冻;花序最不耐冻,0℃时就发生轻度冻害,-2℃时为中度受冻,-3℃时为重度受冻。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霜冻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飞  金黎平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121-121,127
霜冻在农业气象上主要指发生在冬春和秋冬之交,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或辐射冷却,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植物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灾害[1]。在一般情况下,当出现霜冻时,如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由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凝聚在植物表面上而形成霜。如当时空气中的水汽未达饱和,便没有霜出现,但是由于气温已降至0℃以下,农作物仍会受冻。这种不出现白色结晶而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的霜叫做“黑霜”。何维勋等[2]认为霜冻必定发生在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但并不是0℃以下低温都会造成…  相似文献   

18.
勐海县蔗区海拔高 ,气温低 ,甘蔗生产受霜冻影响较大 ,轻霜年年有 ,中霜 3- 4年出现 1次 ,重霜 10 - 15年出现 1次。为掌握甘蔗霜冻后不同品种的蔗糖分变化情况 ,指导霜冻后甘蔗品种的收砍 ,在甘蔗霜冻后 50天内 ,不同时期对新台糖 16号、新台糖 2 0号、选蔗 3号、云蔗 89/151、桂糖 15号、勐海 92 /2 99、勐海 92 /351等 17个甘蔗品种进行检糖化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一般开始拔节1-5天最低气温-1.5度,即有霜冻危害,拔节6-10天最低气温0.5度以下即可产生危害,拔节10天以后最低气温0.5度以下便有霜冻危害了。在小麦霜冻气象指标的基础上,生态环境影响冻害程度,一般前期越温暖冻害越严重,土壤墒情越差冻害越严重,洼地重于高地,沙地重于於低。1、小麦晚霜冻的预测指标(1)小麦晚霜冻的长期预测指标:小麦越冬气温较往年偏高。小麦生长有旺长现象,或提前拔节。开春后气温升降  相似文献   

20.
一、冬小麦冬春死苗原因。 1.内因。是指小麦植株本身抵抗寒害和旱害的能力。栽培时若采用抗寒性差的小麦品种,遇冻害易出现死苗现象。个别播种过早、冬前穗分化到二棱期的麦苗耐寒能力较弱,遇冻害常严重死苗。此外,一些晚播弱苗由于自身积累的糖分较少,遇寒害、旱害也容易出现死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